基本信息
书名:宅男盛女经济学
定价:32.00元
作者:王泽基,苏勇鹏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4-01
ISBN:978730016565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318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剩”是一种选择,“宅”是一种态度!
用理念和数据拨开爱情糖衣,男人拍手称快,女人不敢面对!
经济学告诉你如何在恋爱市场用*成本得到*幸福!
目录
自序
前言
回 剩女经济学
引言 没有“女多男少”这回事
1.1好男人,你消费得起吗——败犬女必须懂的效用曲线
1.2剩女桃花眼.剩男梦难圆——下嫁与单身的机会成本
1.3女追男又如何——男女平等是供求失衡的元凶
1.4单身不再是品——边际成本突变下的搜寻理沦
1.5亲爱的,为什么你的手机还未签到——情侣间的信息不对称
第二回 提升爱情战斗力
引言 机会永远留绐有准备的人
z.1美女无脑不是罪——因时制宜的人力资源投资
2.2斩仓!指甲油大败笔——完全竞争下的价格逻辑
2.3延长爱情保质期——关系特定性投资
2.4女神的烦恼——谈判经济学与拍卖理论
第三回 破解两性角力谬误
引言 千金难买好姻缘
3.1胜利男的诅咒——热门女生的竞价逻辑
3.2拜金无罪,送礼有理——免做冤大头的博弈理沦
3.3藏拙不如献丑——自曝其短的长线价值
3.4秒杀一夜情——如何攻陷现货市场
第四回 恋爱突围,拒做情场难民
第五回 算尽恋爱残局
第六回 接招爱情变异体
第七回 婚姻的维稳费
作者介绍
王泽基 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财务系教授、财务系硕士课程主任、工商管理硕士课程副主任及亚太工商研究所主任。退休回大学执教前,曾先后任职于多间国际投资银行.包括巴克莱资本投行部董事总经理、瑞士银行董事总经理、高盛执行董事、摩根士丹利数量分析师。王氏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与博士学位;本科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与加利福尼亚大学柏克利分校,主修电子工程,副修数学与法文。著有《反转脑袋投资学》一书。
文摘
序言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场关于社会行为模式的深度探索,只不过这次的工具箱里装满了经济学理论。我尤其欣赏作者如何将一些看似抽象的经济学概念,比如“理性人假设”和“行为经济学”的视角,巧妙地应用于分析当下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择偶困境”和“职业选择迷茫”。书中没有空泛地赞美“理性”,而是承认了人的情绪、偏见以及社会文化对决策的影响,这让我觉得异常真实。例如,关于“沉没成本谬误”在人们处理一段不如意关系或不合适工作时的应用,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同时,书中对“网络经济”和“平台效应”在婚恋市场中的作用的探讨,也让我对现实有了更深的理解。当婚恋信息通过各种社交平台传播和匹配时,信息的筛选、用户画像的构建,甚至是算法的推荐,都在无形中影响着人们的选择。这种对微观经济行为与宏观社会趋势之间联系的剖析,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功底,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决策,是不是也被这些经济学原理所驱动,却而不自知。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虽然带着点生活气息,但当我翻开的时候,发现它带来的思考远不止“宅男”和“盛女”这两个标签那么简单。它触及到的经济学原理,比如信息不对称在婚恋市场中的体现,以及“稀缺性”如何影响个体选择和市场价值,都让我眼前一亮。作者通过生动的案例,比如分析“剩男”和“剩女”的成因,并非简单归咎于个人,而是深入剖析了社会经济结构、教育体制、就业压力等宏观因素如何塑造了当前的婚恋状况。我特别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机会成本”的讨论,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无论是学业、事业还是婚恋,每一次选择都意味着放弃了其他可能性,而这些被放弃的价值,恰恰是衡量决策优劣的关键。书中对“边际效用递减”的阐释,也让人反思,在追求某些社会价值(比如高学历、高收入)的过程中,当边际效用不再显著增加时,我们是否还在盲目地投入,而忽略了其他可能带来更高生活满意度的选择?这种从经济学视角解读社会现象的方式,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大众的趣味性,让我觉得很多曾经模糊的社会观察,都被赋予了清晰的逻辑框架。
评分这是一本能够激发深度思考的书。它并没有直接给出“如何解决问题”的答案,而是通过经济学原理,帮助读者理解问题的根源和运作机制。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消费主义”对婚恋观念的影响时,引入的“炫耀性消费”和“社会认同”等概念。这让我明白,在当今社会,物质条件往往被赋予了过多的情感和社会价值,从而加剧了人们在选择伴侣时的焦虑和功利。书中关于“理性选择理论”的讨论,虽然强调个体的自主决策,但也提醒了我们,在信息不对称和认知偏差的影响下,所谓的“理性”并非总是导向最佳结果。作者还触及了“人力资本”的投资与回报问题,无论是通过教育提升自身价值,还是通过婚姻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背后都遵循着经济学的规律。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即使是看似最个人化的情感选择,也与宏观经济环境、社会结构和个体认知紧密相连。它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分析框架,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和所处的社会。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着迷的地方,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极具洞察力的视角来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尤其是那些与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现象。作者并没有停留在表面的描述,而是深入挖掘了经济学背后的逻辑,解释了为什么某些社会现象会以我们所看到的形式出现。例如,书中对于“信号博弈”在求职和婚恋市场中的应用,解释了为什么学历、房产、外貌等“信号”会成为人们相互评估的重要依据,以及这些信号的真实性如何被扭曲和利用。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还探讨了“外部性”的概念,比如个体在婚恋选择时,其决策可能对家庭、社会结构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如何反过来作用于个体。这种从个体选择到宏观效应的层层递进,让我深刻体会到个人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复杂互动。书中的许多论证都建立在严谨的数据和案例之上,但表达方式却十分通俗易懂,避免了枯燥的学术术语,让普通读者也能轻松地领会到其中的精髓。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仿佛获得了一双透视社会现象的“经济学之眼”。作者并没有局限于传统的经济学范畴,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领域,例如婚恋、就业、消费等,并用严谨的经济学理论进行了解释。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囚徒困境”在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解释了为什么在某些情况下,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反而可能导致集体利益的受损。同时,书中对“路径依赖”的探讨,也解释了为什么一些社会规范和行为模式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即使它们在当下可能并不那么高效或公平。作者巧妙地将这些复杂的经济学概念,通过生活化的语言和鲜活的案例呈现出来,让我这个非经济学专业的读者也能饶有兴致地阅读下去。它让我开始用一种更理性和更具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自己的一些观念和行为,并理解到,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现象,背后都可能隐藏着深刻的经济学逻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