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树木-人格投射测试(第3版)
定价:48.00元
售价:36.5元,便宜11.5元,折扣76
作者:吉沅洪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22912407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畅销十年 升级新版
《树木—人格投射测试》自2007年出版至今已有十年。十年间,该技法在中国的广泛推广和应用,使它已告别了“新技法”的标签。值此出版十周年之际,重新修订推出的作品,有一些“新内容”和大家分享:
1.提供新的理解视角
从系统性的、整体的角度来欣赏并理解“一棵树”。
2.传递新的应用视角
从发展性的、积极的角度来欣赏并植育“一棵树”。
3.分享新的研究视角
从本土化的、延展的角度来推进并研究“一棵树”。
《树木—人格投射测试(第3版)》是畅销心理咨询专著《树木—人格投射测试》的全新第3版。该书出版十年,累积印刷十次,可见其社会影响力之大。
内容提要
《树木—人格投射测试(第3版)》是一本跨文化心理咨询技术理论原创作品。作者吉沅洪教授,是拥有中国本土文化背景和日本心理学受训背景的跨文化心理治疗专家。全书以通俗的语言和具体的案例,系统而前沿地介绍用树木投射法进行人格测试的理论基础、*新研究进展、具体测试和治疗方法,并侧重于测试材料、提示语、测试系统的解释等测试的具体实施技法的介绍,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和大量图示,让读者详细地了解并熟练掌握这一技术。
长期以来,我国心理学专著以大量引进欧美日理论专著为主,少有能够反哺国外的理论作品。《树木—人格投射测试》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原创心理学专著。该书曾于2007年、2011年由重庆出版社出版1版、2版,是一部经受了市场检验的心理学专著,其在心理治疗专业领域拥有无可撼动的地位。
本书适用于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从业人员及研究者、学生,对跨文化心理研究感兴趣的研究人员,也适合于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大众读者。
目录
第3 版序——十年回首,重新认识“一棵树” / 1
第2 版序——树木—人格测试的便捷与高效/ 1
版序——“树木—人格测试”开启中国化/ 1
章方法的起源与发展/ 1
节本书采用的方法/ 2
第二节投射法的展望/ 3
第三节整体统合/ 6
第四节绘画法的优点/ 12
第五节作为理想绘画主题的“树” / 13
第六节树木画测试/ 16
第七节HTP 测试/ 24
第八节变法/ 30
第二章测试的整体设计及其解释系统/ 38
节材料、指导语/ 38
第二节树木—人格测试的解释系统/ 42
第三章空间与树/ 45
节画纸的空间区分/ 45
第二节画纸上的位置和树木的尺寸/ 57
第三节倾斜的方向/ 72
第四节树木三个部分的均衡/ 76
第四章树的类型/ 80
节树木的整体构造和基调的性质/ 80
第二节种类所决定的树木形态/ 85
第五章笔画和线条的性质/ 112
第六章树的部分/ 117
节树冠、树枝/ 117
第二节树干/ 148
第三节树根/ 164
第四节地面/ 172
第七章特殊标记及其他/ 181
节阴影/ 181
第二节特殊标记/ 190
第三节附加性记号/ 221
第四节风景/ 229
第五节两棵以上的树/ 232
第八章成套测试和实例/ 237
节成套测试/ 237
第二节成套测试的实例/ 241
附录/ 258
文化和神经症症状关系的日中比较研究/ 258
木景疗法/ 267
从树木—人格测试来理解老年人心理/ 276
树木—人格测试问题特征指标在新生心理普查中的应用/ 292
大学生树木—人格投射测试的信效度分析/ 301
Jung 空间象征图式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验证研究/ 310
树木—人格测试及其变法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的运用/ 322
参考文献/ 337
封面故事/ 342
作者介绍
吉沅洪
日本名古屋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临床心理士、日本立命馆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西化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专长为投射心理测试、表达性艺术心理治疗和跨文化临床心理学。出版有专著《树木—人格投射测试》《图片物语——心理分析的世界》和译著《风景构成法》等。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窥探”人心的工具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能够以一种非侵入式、充满趣味性的方式来进行的。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的这种好奇心。它没有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心理学术语,也没有需要填空的冗长问卷,而是将复杂的人格投射转化为一个简单而又富有深意的绘画活动。我喜欢它将“树”这样一个充满生命力、又极其多样的自然意象与人格特质联系起来。在画树的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我无意识中选择的笔触、描绘的细节,都仿佛是在为我的人生故事增添注脚。比如,我可能会注意到自己对根系的描绘格外用心,这也许反映了我对安全感和根基的重视;或者我可能更侧重于描绘树叶的丰茂,这或许暗示了我对外在成就和活力的追求。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提供了一个解读的框架,它并没有把所有的解释都“喂”给我们,而是引导我们去思考,去联想,去发现那些隐藏在绘画背后的含义。这是一种非常积极的自我探索方式,它鼓励我们主动参与,去挖掘和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一个预设的结论。
评分这是一本能够让你放下一切防备,用最纯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书。我一直认为,很多时候我们用语言来描述自己,反而会受到社会规范、个人滤镜,甚至是我们自己都不自知的掩饰所干扰。而绘画,尤其是在一个没有评判的环境下,是一种更接近本我的表达方式。这本书的“树木-人格投射测试”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它简单易行,几乎任何人都可以立刻上手。我尤其欣赏它没有设定任何“标准”的树的形态,鼓励你完全按照自己的想象和感觉去创作。在绘画的过程中,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我不再需要去思考“别人会怎么看”,而是纯粹地跟随内心的冲动。那些粗犷的线条、不规则的形状,甚至是被我刻意忽略的部分,都成为了我内心世界的某种象征。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让我们能够通过一种非常直观和感性的方式,去捕捉那些平时难以言说的情感、潜意识的渴望,以及我们自身的一些特质。它是一种温和的引导,让你在不经意间,对自己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带来的不仅仅是一次测试,更是一次与自己内心深处对话的旅程。我一直觉得,人类的情感和心理是非常复杂而微妙的,而很多时候,我们对于自己的了解甚至不如我们对外界事物的了解。这本书提供了一种非常独特且引人入胜的方法,通过描绘一棵树来揭示我们内在的人格特质。它没有生硬的说教,也没有复杂的理论,而是将抽象的心理学概念融入到了一个简单却极具象征意义的绘画活动中。我喜欢它将“树”作为载体,因为树本身就充满了生命力,它的根、茎、叶、果实,每一个部分都似乎在诉说着某种意义。在绘画的过程中,我被引导去思考树的各个方面,从树根的扎实程度到树冠的繁茂程度,再到树干的粗细和形态,这些细节都仿佛是我内心世界的某种映射。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通过这本书的引导,我开始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审视自己,发现那些隐藏在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以及那些我自己都可能未曾意识到的特质。它不仅仅是一个静态的测试,更是一个动态的探索过程,让我对自我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一次心灵的奇妙探险!虽然书名听起来有点学术,但读起来却充满了惊喜和启发。我一直对心理学和自我探索很感兴趣,尤其是一些非传统的测试方法,因为它们往往能触及我们内心深处那些难以言喻的情感和想法。翻开这本书,就像走进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花园,每一棵树都代表着一种独特的生命力和某种人格特质。作者巧妙地将树木的象征意义与人类心理学的复杂性相结合,通过简单的绘画练习,引导读者去审视和理解自己。我尤其喜欢的是,它不仅仅是一个测试,更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描绘的过程里,我仿佛在和潜意识对话,那些线条、形状、颜色,还有树的各个部分,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关于我的故事。读完之后,我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感,仿佛能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以及那些隐藏在行为背后的动机。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没有标准答案,只有你自己的解读,而这个解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疗愈。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自我成长和心理学有兴趣的朋友,它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评分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树的测试,更像是一场关于“你”的深刻对话。我一直觉得,有时候我们对自己的了解是有限的,很多时候我们活在惯性的思维模式里,或者被外界的评价所影响,从而忽略了内心最真实的声音。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特别的视角,通过描绘一棵树,来帮助我们“看见”那个更加真实的自己。它没有那些枯燥的理论,也没有复杂的量表,而是将抽象的人格特质具象化,让我们可以通过一种艺术创作的方式去表达。我记得我第一次画的时候,完全没有头绪,但随着笔触的延伸,我开始注意到自己选择的线条是粗犷还是细腻,树冠是茂密还是稀疏,树干是挺拔还是弯曲,这些细节都仿佛在映射我当下的状态和长久以来形成的人格特点。最让我着迷的是,随着我对生活有了新的体验和感悟,我重新画了一遍,竟然发现我所描绘的树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人格的流动性和可塑性。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能够客观地审视自己,同时又鼓励我们去接纳和理解那个不完美的自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