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人格投射测试(第3版) 吉沅洪

树木-人格投射测试(第3版) 吉沅洪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吉沅洪 著
图书标签:
  • 人格心理学
  • 投射测验
  • 心理评估
  • 心理学
  • 吉沅洪
  • 树木测验
  • 临床心理学
  • 人格测试
  • 心理诊断
  • 心理辅导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盛德伟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ISBN:9787229124076
商品编码:29436632308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树木-人格投射测试(第3版)

定价:48.00元

售价:36.5元,便宜11.5元,折扣76

作者:吉沅洪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22912407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畅销十年 升级新版

《树木—人格投射测试》自2007年出版至今已有十年。十年间,该技法在中国的广泛推广和应用,使它已告别了“新技法”的标签。值此出版十周年之际,重新修订推出的作品,有一些“新内容”和大家分享:

1.提供新的理解视角

从系统性的、整体的角度来欣赏并理解“一棵树”。

2.传递新的应用视角

从发展性的、积极的角度来欣赏并植育“一棵树”。

3.分享新的研究视角

从本土化的、延展的角度来推进并研究“一棵树”。

《树木—人格投射测试(第3版)》是畅销心理咨询专著《树木—人格投射测试》的全新第3版。该书出版十年,累积印刷十次,可见其社会影响力之大。

内容提要


《树木—人格投射测试(第3版)》是一本跨文化心理咨询技术理论原创作品。作者吉沅洪教授,是拥有中国本土文化背景和日本心理学受训背景的跨文化心理治疗专家。全书以通俗的语言和具体的案例,系统而前沿地介绍用树木投射法进行人格测试的理论基础、*新研究进展、具体测试和治疗方法,并侧重于测试材料、提示语、测试系统的解释等测试的具体实施技法的介绍,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和大量图示,让读者详细地了解并熟练掌握这一技术。

长期以来,我国心理学专著以大量引进欧美日理论专著为主,少有能够反哺国外的理论作品。《树木—人格投射测试》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原创心理学专著。该书曾于2007年、2011年由重庆出版社出版1版、2版,是一部经受了市场检验的心理学专著,其在心理治疗专业领域拥有无可撼动的地位。

本书适用于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从业人员及研究者、学生,对跨文化心理研究感兴趣的研究人员,也适合于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大众读者。

目录


第3 版序——十年回首,重新认识“一棵树” / 1

第2 版序——树木—人格测试的便捷与高效/ 1

版序——“树木—人格测试”开启中国化/ 1

章方法的起源与发展/ 1

节本书采用的方法/ 2

第二节投射法的展望/ 3

第三节整体统合/ 6

第四节绘画法的优点/ 12

第五节作为理想绘画主题的“树” / 13

第六节树木画测试/ 16

第七节HTP 测试/ 24

第八节变法/ 30

第二章测试的整体设计及其解释系统/ 38

节材料、指导语/ 38

第二节树木—人格测试的解释系统/ 42

第三章空间与树/ 45

节画纸的空间区分/ 45

第二节画纸上的位置和树木的尺寸/ 57

第三节倾斜的方向/ 72

第四节树木三个部分的均衡/ 76

第四章树的类型/ 80

节树木的整体构造和基调的性质/ 80

第二节种类所决定的树木形态/ 85

第五章笔画和线条的性质/ 112

第六章树的部分/ 117

节树冠、树枝/ 117

第二节树干/ 148

第三节树根/ 164

第四节地面/ 172

第七章特殊标记及其他/ 181

节阴影/ 181

第二节特殊标记/ 190

第三节附加性记号/ 221

第四节风景/ 229

第五节两棵以上的树/ 232

第八章成套测试和实例/ 237

节成套测试/ 237

第二节成套测试的实例/ 241

附录/ 258

文化和神经症症状关系的日中比较研究/ 258

木景疗法/ 267

从树木—人格测试来理解老年人心理/ 276

树木—人格测试问题特征指标在新生心理普查中的应用/ 292

大学生树木—人格投射测试的信效度分析/ 301

Jung 空间象征图式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验证研究/ 310

树木—人格测试及其变法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的运用/ 322

参考文献/ 337

封面故事/ 342

作者介绍


吉沅洪

日本名古屋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临床心理士、日本立命馆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西化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专长为投射心理测试、表达性艺术心理治疗和跨文化临床心理学。出版有专著《树木—人格投射测试》《图片物语——心理分析的世界》和译著《风景构成法》等。

文摘


序言



《树木-人格投射测试(第3版)》 洞察内心,描绘自我:树木人格投射测试(第3版) 在人类漫长而复杂的心灵探索之旅中,我们始终渴望了解那个最核心、最真实的自己。我们是如何看待世界、如何与他人互动、又隐藏着怎样的内在需求和潜力?传统的访谈和问卷式的心理评估,虽然能提供某些层面的信息,但往往受制于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意识层面的掩饰,难以触及深层的、潜意识的心理活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投射测验应运而生,它以一种艺术化的、象征性的方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心灵深处的大门。《树木-人格投射测试(第3版)》(以下简称“树木测试”)正是这样一项被广泛认可和应用的高效心理评估工具,它以“画一棵树”这一简单而富有象征意义的行为为载体,巧妙地揭示出被测者在人格结构、情绪状态、人际关系、自我认知以及潜在的心理冲突等方面的丰富信息。 一、 理论根基与发展历程:为何是“树木”? 树木,作为一种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生命体,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象和深刻的心理象征。从古老的生命之树神话,到童年时期绘制家园时的第一棵树,再到成年后静观其变、扎根生长的树木,它们早已潜移默化地融入了我们的集体潜意识。树木的形态——根系、树干、枝叶、果实,甚至其所处的环境,都仿佛是大自然赋予的密码,可以映射出个体生命力的强弱、情感的连接方式、思维的模式以及对外部世界的感知。 “树木人格投射测试”的理论根基可以追溯到早期心理动力学和投射技术的探索。其核心理念在于,当个体被要求描绘一个相对自由、开放的客体时,他们会不自觉地将自己内心深处未被意识到的情感、冲突、需求和防御机制投射到这个客体上。树木测试正是抓住了这一心理机制,通过引导被测者在白纸上描绘出一棵完整的树,来“捕获”这些不被言语所轻易捕捉的心理信息。 相较于早期版本,“树木人格投射测试(第3版)”在继承了经典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更加系统化、精细化的研究和修订。其发展历程体现了心理测量学不断追求精准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的进步。第三版的推出,意味着该测试在理论的更新、施测流程的规范、评分标准的细化、以及数据支持的充分性等方面,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它不仅是对前两版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更是对当前心理评估领域前沿理论和实践的吸收与融合,使其在临床应用和研究中更具科学性和指导意义。 二、 测试原理与操作流程:一棵树,万千解读 树木测试的核心原理是“投射”。当被测者面对一张白纸和一支笔,被要求“请你在这里画一棵树”时,这个看似简单的指令,实则开启了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被测者在绘制过程中,会无意识地选择树的种类、大小、比例、位置,以及绘制细节(如树皮的纹理、枝叶的繁茂程度、是否有果实或落叶、树根是否外露、树干是否弯曲等),这些选择都蕴含着丰富的心理信息。 测试的施测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 准备阶段: 在一个安静、舒适、不受干扰的环境中,准备一张A4或A3大小的白纸,一支铅笔(通常是HB或2B),以及橡皮擦。施测者(心理咨询师、评估师等)会向被测者说明测试的目的和要求,强调没有“正确”或“错误”的画法,鼓励被测者自由、真实地表达。 2. 绘画阶段: 施测者给出指令,然后静待被测者完成绘画。在此过程中,施测者应保持中立,避免给予任何提示或评价,除非被测者主动寻求帮助(此时应给予最基本的指导,例如“请继续”)。绘画时间一般没有严格限制,但通常在15-30分钟内完成。 3. 访谈与记录阶段: 绘画完成后,施测者会引导被测者对所画的树进行描述。这一过程至关重要,因为被测者的口头描述可以补充和印证画面所呈现的信息。访谈内容通常包括: 这是什么样的树?(具体品种或感觉) 它长在哪里?(环境描述) 它现在是什么季节? 你对这棵树有什么感觉? 这棵树有什么特点? (对于画面细节的追问,例如:树干为什么是弯的?树叶为什么这么少?) 施测者会详细记录被测者的绘画过程、画面内容以及访谈过程中的所有信息。 4. 解读阶段: 基于被测者绘画的图形元素、画面布局、线条特征,以及口头访谈的内容,施测者运用树木测试的专业解读框架,进行系统化的分析。解读并非简单的“看图说话”,而是结合心理学理论,对被测者的人格特征、情绪状态、人际关系模式、自我认同、潜在冲突、应对机制等进行深入的推断和评估。 三、 解读维度与信息洞察:一棵树的“语言” 树木测试的解读是一个多维度、系统化的过程,它能够从画面中的各个元素及其相互关系中提取出丰富的信息。主要的解读维度包括: 1. 整体印象与画面布局: 画面大小: 占据画面的比例,反映了被测者对自我的关注程度、自信心和对外部世界的感受。画面过大可能提示夸大自我或焦虑,过小可能提示自卑或回避。 画面位置: 树在纸上的位置(左、右、中、上、下),可能与时间感知(过去、未来、现在)、思维导向(过去导向、未来导向)、情绪状态(高处可能表现为理想化或逃避,低处可能为现实或压抑)等有关。 树的完整性: 是否画了根、干、枝、叶,反映了被测者对完整人格或自我结构的认知。 2. 根系(Roots): 根的描绘: 根是树木的支撑和滋养之源,象征着个体的根基、安全感、情感联结、童年经历以及对现实的支持。裸露的根可能提示不安全感或童年创伤,发达的根可能表示安全感强或与过去联系紧密。 3. 树干(Trunk): 树干的描绘: 树干是树木的脊梁,象征着个体的核心自我、生命力、能量水平、适应性、行为模式以及应对生活压力的能力。树干的粗细、形状(直、弯、粗糙、光滑)、有无裂缝等,都能提供丰富的信息。例如,粗壮的树干可能代表稳定的生命力,弯曲的树干可能提示适应性强或存在阻碍。 4. 枝叶(Branches and Leaves): 枝叶的描绘: 枝叶象征着个体的思维模式、人际交往、情感表达、生活目标、社会适应性以及与外部世界的互动方式。枝叶的茂密程度、形状、方向(向上、向下、向外)、是否有落叶或枯叶等,都提供了重要的线索。繁茂的枝叶可能代表思维活跃、社交广泛,稀疏的枝叶可能提示退缩或精力不足。 5. 树冠(Crown): 树冠的描绘: 树冠是树木最外层的部分,象征着被测者对外界的感知、思想的外显、理想化倾向以及精神状态。 6. 其他元素: 果实/花朵: 可能代表成就、创造力、希望或内在的满足感。 鸟/昆虫/动物: 可能与人际关系、情绪、潜意识的某些方面有关。 环境: 如天空、地面、围栏、房屋等,反映了被测者对外部环境的看法和感受。 线条特征: 如线条的粗细、轻重、连贯性,可能反映能量水平、情感强度、控制力等。 色彩(若允许使用彩色笔): 色彩的使用和偏好,能进一步揭示情绪状态和情感色彩。 四、 应用领域与价值体现:赋能个体,理解他人 “树木人格投射测试(第3版)”的应用领域极其广泛,它不仅是心理咨询和治疗师的有力工具,也为教育、人力资源、企业管理等多个领域提供了深刻的洞察。 心理咨询与治疗: 帮助咨询师深入理解来访者的内在世界,识别潜在的心理冲突、情绪困扰、人际关系模式以及未被意识到的需求。通过对绘画的细致分析,可以为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并在治疗过程中监测和评估进展。 人格评估与诊断: 在临床诊断中,树木测试可以作为辅助工具,与其他评估方法结合使用,为更全面、精准的诊断提供信息。尤其适用于那些难以通过语言清晰表达自身困境的个体,如儿童、青少年或有认知障碍的成年人。 职业咨询与人才测评: 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优势、潜在的工作模式和人际交往风格,从而做出更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在企业招聘和人才发展中,可以辅助评估候选人的稳定性、团队合作能力、应对压力的能力等,优化人才配置。 亲子关系与家庭咨询: 通过儿童或青少年绘制的树木,可以洞察其在家庭中的感受、安全感、与父母的关系以及情绪状态,为改善亲子沟通和家庭氛围提供方向。 自我探索与个人成长: 即使没有专业人士的引导,个体通过了解树木测试的原理,也可以尝试进行自我绘画和初步解读,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发现潜在的成长空间和需要关注的方面。 《树木-人格投射测试(第3版)》的价值在于其“间接性”和“象征性”。它绕过了被测者刻意控制或理性思考的障碍,直接触及了更深层的心理活动。通过一棵精心描绘的树,我们得以窥见被测者生命的韧性、情感的温度、思维的广度以及对未来的期许。它提供了一种非言语的沟通方式,让我们能够以一种更温柔、更直观的方式,去理解那个最真实、最脆弱,也最闪耀的自我。第三版的更新,更是使其在科学性、操作性和解读的深度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为心灵探索提供了更为坚实可靠的工具。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窥探”人心的工具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能够以一种非侵入式、充满趣味性的方式来进行的。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的这种好奇心。它没有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心理学术语,也没有需要填空的冗长问卷,而是将复杂的人格投射转化为一个简单而又富有深意的绘画活动。我喜欢它将“树”这样一个充满生命力、又极其多样的自然意象与人格特质联系起来。在画树的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我无意识中选择的笔触、描绘的细节,都仿佛是在为我的人生故事增添注脚。比如,我可能会注意到自己对根系的描绘格外用心,这也许反映了我对安全感和根基的重视;或者我可能更侧重于描绘树叶的丰茂,这或许暗示了我对外在成就和活力的追求。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提供了一个解读的框架,它并没有把所有的解释都“喂”给我们,而是引导我们去思考,去联想,去发现那些隐藏在绘画背后的含义。这是一种非常积极的自我探索方式,它鼓励我们主动参与,去挖掘和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一个预设的结论。

评分

这是一本能够让你放下一切防备,用最纯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书。我一直认为,很多时候我们用语言来描述自己,反而会受到社会规范、个人滤镜,甚至是我们自己都不自知的掩饰所干扰。而绘画,尤其是在一个没有评判的环境下,是一种更接近本我的表达方式。这本书的“树木-人格投射测试”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它简单易行,几乎任何人都可以立刻上手。我尤其欣赏它没有设定任何“标准”的树的形态,鼓励你完全按照自己的想象和感觉去创作。在绘画的过程中,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我不再需要去思考“别人会怎么看”,而是纯粹地跟随内心的冲动。那些粗犷的线条、不规则的形状,甚至是被我刻意忽略的部分,都成为了我内心世界的某种象征。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让我们能够通过一种非常直观和感性的方式,去捕捉那些平时难以言说的情感、潜意识的渴望,以及我们自身的一些特质。它是一种温和的引导,让你在不经意间,对自己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带来的不仅仅是一次测试,更是一次与自己内心深处对话的旅程。我一直觉得,人类的情感和心理是非常复杂而微妙的,而很多时候,我们对于自己的了解甚至不如我们对外界事物的了解。这本书提供了一种非常独特且引人入胜的方法,通过描绘一棵树来揭示我们内在的人格特质。它没有生硬的说教,也没有复杂的理论,而是将抽象的心理学概念融入到了一个简单却极具象征意义的绘画活动中。我喜欢它将“树”作为载体,因为树本身就充满了生命力,它的根、茎、叶、果实,每一个部分都似乎在诉说着某种意义。在绘画的过程中,我被引导去思考树的各个方面,从树根的扎实程度到树冠的繁茂程度,再到树干的粗细和形态,这些细节都仿佛是我内心世界的某种映射。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通过这本书的引导,我开始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审视自己,发现那些隐藏在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以及那些我自己都可能未曾意识到的特质。它不仅仅是一个静态的测试,更是一个动态的探索过程,让我对自我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一次心灵的奇妙探险!虽然书名听起来有点学术,但读起来却充满了惊喜和启发。我一直对心理学和自我探索很感兴趣,尤其是一些非传统的测试方法,因为它们往往能触及我们内心深处那些难以言喻的情感和想法。翻开这本书,就像走进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花园,每一棵树都代表着一种独特的生命力和某种人格特质。作者巧妙地将树木的象征意义与人类心理学的复杂性相结合,通过简单的绘画练习,引导读者去审视和理解自己。我尤其喜欢的是,它不仅仅是一个测试,更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描绘的过程里,我仿佛在和潜意识对话,那些线条、形状、颜色,还有树的各个部分,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关于我的故事。读完之后,我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感,仿佛能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以及那些隐藏在行为背后的动机。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没有标准答案,只有你自己的解读,而这个解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疗愈。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自我成长和心理学有兴趣的朋友,它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评分

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树的测试,更像是一场关于“你”的深刻对话。我一直觉得,有时候我们对自己的了解是有限的,很多时候我们活在惯性的思维模式里,或者被外界的评价所影响,从而忽略了内心最真实的声音。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特别的视角,通过描绘一棵树,来帮助我们“看见”那个更加真实的自己。它没有那些枯燥的理论,也没有复杂的量表,而是将抽象的人格特质具象化,让我们可以通过一种艺术创作的方式去表达。我记得我第一次画的时候,完全没有头绪,但随着笔触的延伸,我开始注意到自己选择的线条是粗犷还是细腻,树冠是茂密还是稀疏,树干是挺拔还是弯曲,这些细节都仿佛在映射我当下的状态和长久以来形成的人格特点。最让我着迷的是,随着我对生活有了新的体验和感悟,我重新画了一遍,竟然发现我所描绘的树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人格的流动性和可塑性。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能够客观地审视自己,同时又鼓励我们去接纳和理解那个不完美的自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