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大气氮沉降对内蒙古草甸草原主要碳氮过程的影响
定价:60.00元
售价:45.6元,便宜14.4元,折扣76
作者:刘杏认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51163205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系统介绍了模拟氮沉降对我蒙古草甸草原主要碳氮过程的影响。以我蒙古东北部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呼伦贝尔草原围封的贝加尔针茅草地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氮沉降模拟实验,定量研究了不同的氮输入水平(0kgNha-1yr-1,CK;10kgNha-1yr-1,N10;20kgNha-1yr-1,N20)与不同形态氮(NH4、NO3-)输入对贝加尔针茅草地对贝加尔针茅草地主要碳氮过程的影响,主要包括氮沉降对温室气体(CO2、CH4、N2O)通量、土壤有机碳、无机碳以及土壤矿质氮含量的影响,探讨草地生态系统主要碳过程对外源氮输入的综合响应机制。全书共分7章,内容包括氮沉降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的影响,研究区域概况和研究内容,氮沉降对草甸草原土壤呼吸的影响,氮沉降对草甸草原土壤N2O排放的影响,氮沉降对草甸草原土壤CH4吸收的影响,氮沉降对草甸草原土壤碳库、氮库的影响,结论与展望。为了全面反映氮素输入对碳氮循环影响的*研究成果,本书参考或引用了大量相关文献,其中大多数已在书中注明出处,但难免有所疏漏。在此,向有关作者和专家表示感谢,并对没有标明出处的作者表示歉意。
目录
作者介绍
刘杏认,女,1976年10月生,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200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目前主要从事农业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及温室气体排放机理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水专项课题1项,在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领域做了大量科研工作,已发表论文30余篇,SCI论文10篇。
文摘
序言
合上这本书,我脑海中浮现的并非仅仅是枯燥的科学数据,而是一幅幅关于内蒙古草原的生态画卷。作者通过对大气氮沉降这一关键因素的深入剖析,为我们揭示了这片土地上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书中不仅仅是关于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结果,更是一种对自然敬畏的体现。它提醒着我们,即使是最微小的环境变化,也可能在庞大的生态系统中引发连锁反应。我想,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为生态学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了宝贵的研究参考,也为我们这些普通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草原生态系统秘密的窗户。它让我思考,作为人类,我们对环境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我们又该如何以更负责任的态度去对待这些脆弱而又至关重要的生态系统。这本书的意义,已经超越了书本本身,引发了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吸引人,封面上流动的绿色草地和朦胧的远山,仿佛在诉说着内蒙古草原的广袤与宁静。我一直对草原生态系统充满好奇,尤其是它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这本书的标题“大气氮沉降对内蒙古草甸草原主要碳氮过程的影响”虽然听起来有些专业,但它直接点明了研究的核心,让我对书中可能涉及到的科学发现充满了期待。我很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研究方法能够揭示大气中微小的氮元素变化,如何在广阔的草原上引发如此深刻的碳氮循环连锁反应?书中是否会呈现那些肉眼看不见但至关重要的生态过程,比如植物如何吸收氮,微生物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这些又如何反过来影响着土壤固碳的能力?我甚至在想象,作者是如何在茫茫的草原上进行实地考察的,那些可能是在荒芜的风沙中,又可能是在烈日下,研究人员付出的辛勤汗水,能否在书中化为生动的文字和详实的图表?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对中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之一的深入探索,希望能从中读到关于草原生态系统韧性与脆弱性的深刻洞察。
评分这本书的序言部分,我个人感觉非常具有引导性,作者似乎是在试图为读者构建一个宏大的生态背景。从介绍内蒙古草甸草原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到其在中国乃至全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铺垫。这种写法让我感觉作者并非只是在罗列数据,而是试图让我们理解研究的出发点和意义。特别是关于“大气氮沉降”这一概念的引入,作者用了比较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它的来源和可能造成的后果,尽管我对此前的认知有限,但通过这部分的阐述,我大概了解了空气中的氮化合物会以何种方式落到草原上,以及它对植物生长的潜在影响。这种对科学概念的耐心解读,对于非专业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剂定心丸,让我觉得即便是没有深厚的生态学背景,也能比较顺畅地进入书中探讨的核心问题。我期待书中后续章节能够继续保持这种严谨又不失可读性的风格,将复杂的科学问题讲得深入浅出,让我们领略到科学研究的魅力。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或许是它所揭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科学发现。例如,在阅读有关植物群落组成变化的部分时,我感到有些惊讶。我原以为氮素的增加只会促进植物的生长,但书中似乎指出,过量的氮沉降反而可能导致某些物种的衰退,同时另一些适应性更强的物种开始占据主导地位。这就像是一个生态系统内部的“洗牌”过程,而氮沉降就是那个催化剂。此外,关于土壤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书中可能也描绘了一幅复杂的图景。我们都知道微生物在碳氮循环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但氮沉降是否会改变它们之间的平衡,甚至引发新的生态链反应,这一点让我颇感好奇。书中是否会提及一些令人警醒的负面效应,比如土壤酸化、养分淋失,甚至是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这些都让我对草原生态系统的未来充满了思索。
评分在阅读过程中,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部分。作者似乎采用了多种手段来探究氮沉降的影响,我猜测其中一定包含了实地采样、环境监测,甚至可能是温室实验。当我读到描述研究人员如何在不同地点设立对照组,又如何监测不同氮浓度下的土壤呼吸速率、植物生物量变化以及氮素转化速率时,我感觉自己仿佛也置身于那片草原,与他们一同见证着数据的产生。书中对统计方法的阐述,虽然我不是数据分析的专家,但也能感受到其中严谨的逻辑和对结果准确性的追求。作者可能引用了大量的图表和统计数据来支撑其论点,比如不同处理组下的碳储量变化曲线,或者微生物群落结构随氮添加量变化的雷达图。这些细节的呈现,无疑增加了这本书的科学性和说服力,让我觉得书中提出的结论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扎实的科学证据之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