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农业行业标准:第十一辑:种植业分册 农业标准编辑部 9787109212107

新中国农业行业标准:第十一辑:种植业分册 农业标准编辑部 978710921210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农业标准编辑部 著
图书标签:
  • 农业标准
  • 种植业
  • 新中国农业
  • 行业标准
  • 农业技术
  • 农业规范
  • 标准参考书
  • 农业生产
  • 农业发展
  • 农业政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智博天恒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212107
商品编码:2945757448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1-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新中国农业行业标准:第十一辑:种植业分册
作者 农业标准编辑部
定价 680.00元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 9787109212107
出版日期 2016-01-01
字数
页码 1193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收录了农产品等级规格、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技术规范、植物新品种一致性、特异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品种鉴定分子标记法等方面的农业行业标准84项。并在书后附有2014年发布的7个标准公告供参考。

   作者简介

   目录
出版说明
NY/T 233—2014 龙舌兰麻纤维及制品术语
NY/T 355—2014 荔枝种苗
NY/T 358—2014 咖啡种子种苗
NY/T 1299—2014 农作物品种试验技术规程大豆
NY/T 1402.1—2014 天然生胶蓖麻油含量的测定部分:蓖麻油甘油酯含量的测定薄层色谱法
NY/T 1432—2014 玉米品种鉴定技术规程SSR标记法
NY/T 1433—2014 水稻品种鉴定技术规程SSR标记法
NY/T 2546—2014 油稻稻三熟制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
NY/T 2551—2014 红掌种苗
NY/T 2552—2014 能源木薯等级规格鲜木薯
NY/T 2553—2014 椰子种苗繁育技术规程
NY/T 2554—2014 生咖啡贮存和运输导则
NY/T 2555—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秋海棠属
NY/T 2556—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果子蔓属
NY/T 2557—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花烛属
NY/T 2558—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唐菖蒲属
NY/T 2559—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莴苣
NY/T 2560—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香菇
NY/T 2561—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胡萝卜
NY/T 2562—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亚麻
NY/T 2563—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葡萄
NY/T 2564—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荔枝
NY/T 2565—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白三叶
NY/T 2566—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稗
NY/T 2567—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荸荠
NY/T 2568—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蓖麻
NY/T 2569—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NY/T 2570—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酸模属
NY/T 2571—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小黑麦
NY/T 2572—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薏苡
NY/T 2573—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高羊茅草地羊茅
NY/T 2574—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菜薹
NY/T 2575—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芦荟
NY/T 2576—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报春花属欧报春
NY/T 2577—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灯盏花
NY/T 2578—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凤仙花
NY/T 2579—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花毛茛
NY/T 2580—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马蹄莲属
NY/T 2581—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水仙属
NY/T 2582—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丝石竹
NY/T 2583—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铁线莲属
NY/T 2584—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萱草属
NY/T 2585—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薰衣草属
NY/T 2586—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洋桔梗
NY/T 2587—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无花果
NY/T 2588—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黑木耳
NY/T 2589—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柴胡与狭叶柴胡
NY/T 2590—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穿心莲
NY/T 2591—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何首乌
NY/T 2592—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黄芪
NY/T 2593—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天麻
NY/T 2594—2014 植物品种鉴定DNA指纹方法总则
NY/T 2595—2014 大豆品种鉴定技术规程SSR分子标记法
NY/T 2619—2014 瓜菜作物种子豆类(菜豆、长豇豆、豌豆)
NY/T 2620—2014 瓜菜作物种子萝卜和胡萝卜
NY/T 2624—2014 水肥一体化技术规范总则
NY/T 2625—2014 节水农业技术规范 总则
NY/T 2626—2014 补充耕地质量评定技术规范
NY/T 2627—2014 标准果园建设规范柑橘
NY/T 2628—2014 标准果园建设规范梨
NY/T 2632—2014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规程
NY/T 2633—2014 长江流域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规程
NY/T 2634—2014 棉花品种真实性鉴定SSR分子标记法
NY/T 2635—2014 苎麻纤维拉伸断裂强度试验方法
NY/T 2636—2014 温带水果分类和编码
NY/T 2637—2014 水果和蔬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折射仪法
NY/T 2638—2014 稻米及制品中抗性淀粉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NY/T 2639—2014 稻米直链淀粉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NY/T 2640—2014 植物源性食品中花青素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NY/T 2641—2014 植物源性食品中自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NY/T 2642—2014 甘薯等级规格
NY/T 2643—2014 大蒜及制品中蒜素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NY/T 2644—2014 普通小麦冬春性鉴定技术规程
NY/T 2645—2014 农作物品种试验技术规程高梁
NY/T 2655—2014 加工用宽皮柑橘
NY/T 2667.1—2014 热带作物品种审定规范部分:橡胶树
NY/T 2667.2—2014 热带作物品种审定规范第2部分:香蕉
NY/T 2667.3—2014 热带作物品种审定规范第3部分:荔枝
NY/T 2667.4—2014 热带作物品种审定规范第4部分:龙眼
NY/T 2668.1—2014 热带作物品种试验技术规程部分:橡胶树
NY/T 2668.2—2014 热带作物品种试验技术规程第2部分:香蕉
NY/T 2668.3—2014 热带作物品种试验技术规程第3部分:荔枝
NY/T 2668.4—2014 热带作物品种试验技术规程第4部分:龙眼
NY/T 2669—2014 热带作物品种审定规范木薯薄层色谱法
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05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062号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 2014年第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08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08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12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166号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新中国农业行业标准:第十一辑 种植业分册 引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适应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需求,国家持续推动农业行业标准的制定与完善,旨在规范农业生产经营行为,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本书——《新中国农业行业标准:第十一辑 种植业分册》正是这一努力的重要成果,集中收录了国家在种植业领域制定的最新、最权威的行业标准。 本分册由权威的农业标准编辑部组织编纂,汇集了涵盖作物育种、栽培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农产品收获与贮藏、农业机械使用、农药肥料管理、质量检测等种植业全产业链的各项标准。其内容翔实,覆盖面广,既有宏观的指导性原则,也有微观的操作性规范,力求为农业科研、生产、管理、推广及监管部门提供全面、系统的技术依据和操作指南。 第一部分:作物育种与良种繁育标准 作物育种是农业发展的基石。本部分内容聚焦于高效、优质、抗逆性强的作物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 作物品种审定标准: 详细规定了新作物品种审定所必须满足的生长周期、产量潜力、抗病虫能力、适应性、产品品质等各项指标。例如,针对小麦,会明确不同区域对品种产量、抗倒伏性、耐旱性、耐寒性以及面筋含量、蛋白质含量等品质指标的要求。对于大豆,则会关注其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出油率以及对大豆锈病、蚜虫等病虫害的抗性。 种子生产与质量管理标准: 涵盖了种子田选择、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加工、贮藏、检验等全过程的标准。例如,在种子田管理方面,会规定亲本隔离距离、杂草清除标准、病虫害防治措施、田间纯度检查频次等。种子检验标准则细化了发芽率、净度、含水量、病菌检疫等指标的测定方法和合格判定标准,确保种子的纯度和活力。 主要农作物杂交种繁育标准: 针对玉米、水稻、棉花等主要杂交作物,详细规定了制种技术规程,包括母本田和父本田的建立、授粉管理、去雄(或保雄)、收获、分离以及杂交种生产的各项技术要求。例如,在玉米杂交种制种中,会明确行比、株距、播期、授粉期管理(如遮盖、套袋)、去雄(或人工辅助授粉)等关键环节的操作规范,以确保杂交种的纯度和优势。 非主要农作物和特色作物育种技术指南: 除了大宗作物,本书也关注蔬菜、水果、药用植物、香料植物等特色作物的育种技术,提供针对性的育种策略和方法。例如,在番茄育种中,会强调耐储存性、抗裂果性、风味品质等方面的育种目标;在柑橘育种中,则会关注无籽性、易剥性、维生素C含量等。 第二部分:农作物栽培管理标准 科学的栽培管理是实现作物丰收增产的关键。本部分提供了各主要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规范。 耕作技术规程: 涵盖了土地翻耕、整地、播种(条播、撒播、穴播、移栽等)的深度、密度、方式、时间等要求。例如,针对水稻,会详细规定不同育秧方式(如旱育秧、湿育秧、工厂化育秧)的苗床准备、播种密度、秧苗管理(如光照、温度、湿度控制)以及移栽前的炼苗标准。 肥水管理标准: 依据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的需肥需水规律,提出科学施肥、精准灌溉、节水灌溉等技术标准。例如,在小麦生产中,会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预测产量,指导农民进行基肥、追肥(如拔节期、孕穗期)的种类、数量和施用方法,以及冬灌、返青水、孕穗水等灌溉时机的选择。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IPM)标准: 提倡绿色防控理念,强调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详细规定了病虫害的监测预警方法、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技术措施。例如,在水稻稻瘟病防治中,会明确不同生育期稻瘟病发生规律,推荐抗病品种,指导农户加强田间管理,适时喷施低毒高效的保护性或治疗性杀菌剂,并强调病害初发期和流行期的监测与防治。在杂草防治方面,会根据作物种类和杂草发生情况,推广化学除草剂的选择、用量、使用时期和方法,以及农业和物理除草措施。 作物生长发育监测与诊断标准: 介绍利用遥感、无人机、传感器等技术,结合田间观察,对作物长势、生育进程、营养状况、胁迫情况进行监测和诊断的方法,为精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技术规程: 针对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制定了更为严格的投入品使用限制、环境友好型耕作方式、质量追溯等标准。例如,在有机蔬菜生产中,会严格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推崇使用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并要求建立完整的生产记录和追溯体系。 第三部分:农产品收获、贮藏与初加工标准 收获与贮藏是保障农产品数量和质量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农产品商品化利用率。 主要农产品收获标准: 规定了不同作物适宜的收获期、收获方法、收获机械操作要求,以及收获过程中减少损伤、降低损失的标准。例如,在玉米收获中,会明确玉米籽粒的适宜收获水分含量,推荐使用联合收割机,并要求在收获过程中注意防止机械损伤,减少玉米粒的破碎率。 农产品贮藏保鲜技术标准: 针对不同农产品(如谷物、薯类、蔬菜、水果)的特性,制定了贮藏环境(温度、湿度、气体成分)、贮藏容器、贮藏方法(如自然贮藏、冷藏、气调贮藏)等方面的技术要求。例如,对于马铃薯贮藏,会强调适宜的贮藏温度(2-4℃)、湿度(80-90%),以及防止发芽、腐烂的措施。 农产品初加工技术规程: 涵盖了农产品收获后的初步加工过程,如清选、分级、干燥、去壳、脱粒、包装等,旨在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和附加值。例如,在稻谷加工中,会规定稻谷的清理、砻谷、碾米、抛光、色选等环节的技术要求,以生产出符合标准的大米。 第四部分: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标准 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其安全、高效使用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 主要农业机械操作规程: 针对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植保机械等,制定了详细的操作步骤、安全注意事项、性能检测要求。例如,在拖拉机驾驶操作规程中,会详细说明启动、行驶、转向、制动、熄火等各个环节的安全要求,以及在不同地形下的操作技巧。 农业机械维护保养标准: 明确了农业机械的日常检查、定期保养、故障排除等方面的要求,确保机械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延长使用寿命。例如,对于联合收割机,会规定在每次使用前、使用中、使用后的检查项目和保养内容,如润滑、清洁、紧固、易损件的更换等。 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标准: 强调农业机械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作业区域的安全管理、机械安全防护装置的设置等,预防机械事故的发生。 第五部分:农药、肥料及投入品管理标准 农药、肥料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投入品,其科学合理使用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可持续性至关重要。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规范了农药的选购、贮存、配制、施用、废弃物处理等全过程。例如,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会明确推荐使用的农药种类、剂型、浓度、施药次数、施药方法以及安全间隔期,并强调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肥料科学施用标准: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缓控释肥料等技术,指导农民根据土壤肥力、作物需求,科学合理地施用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面源污染。 农作物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标准: 强调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措施的应用,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投入品质量监督与管理标准: 规定了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的注册、登记、生产、销售、检验等环节的管理要求,保障投入品的质量安全。 结语 《新中国农业行业标准:第十一辑 种植业分册》是国家对中国种植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科学规划的体现。本书内容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实践性,将为我国广大农业从业者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有力推动我国种植业向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通过学习和应用这些标准,我们能够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宏伟目标贡献力量。 本书适用于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农资企业以及关注农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期待本书能够成为推动中国种植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助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次读《新中国农业行业标准:第十一辑:种植业分册》,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来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农产品,背后有着如此严谨的“规则”。书中的内容,并没有华丽的辞藻,而是用最直接、最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中国种植业发展的图景。它涵盖了从种子的选育、种植过程的管理,到最后的采收、加工、包装等一系列环节的标准化要求。这让我不禁思考,我们平日里在超市购买的蔬菜、水果,甚至是我们餐桌上的主食,都经历了怎样的标准化流程?书中的一些关于病虫害防治的条文,让我联想到农药使用的安全性问题,这直接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健康。看到国家在这些方面都有明确的标准和规定,确实让人感到安心。同时,我也注意到书中关于不同作物的产量、品质和外观要求,这些都体现了国家对于农产品质量的重视。虽然我不是农业领域的专业人士,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到,为什么中国农业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这背后,离不开一代代农业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更离不开国家建立起来的科学、严谨的行业标准体系。这本书,就像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中国农业发展背后的“硬核”实力。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个对历史和制度性建设感兴趣的人来说,《新中国农业行业标准:第十一辑:种植业分册》是一份难得的资料。它不是那种能够立刻带来某种技能的书,而是提供了一个更宏观的视角,去理解中国农业体系是如何一步步建立和完善的。书中大量的标准条文,就像是中国农业发展道路上一个个里程碑式的标记。我尤其关注的是,这些标准是如何在不断实践中被修订和更新的。一个国家的农业政策和技术发展,往往会体现在这些行业标准的变化上。我能够想象,在上世纪的某个时期,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标准可能会非常侧重于产量;而到了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标准必然会更多地转向品质、安全和效益。这本书,就像是在梳理中国农业发展的一条清晰的脉络。虽然我无法深入理解每一个专业术语背后的具体含义,但通过这些标准的呈现,我能够感受到中国农业在追求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过程中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以及国家在制度建设上的远见和决心。它让我看到了一个国家如何通过建立和执行一系列规范,来引导和推动一个基础产业向前发展,这本身就是一件极具意义的事情。

评分

初次接触《新中国农业行业标准:第十一辑:种植业分册》,我本以为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专业工具书,但阅读下来,却意外地发现了一些有趣之处,甚至能从中读出几分“生活哲学”。书中关于农产品质量等级的划分,让我联想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食材的挑选。比如,对于蔬菜的鲜度、色泽、形状等都有明确的规定,这与我们在菜市场里仔细挑选新鲜蔬菜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标准更加系统和量化。再比如,关于农药残留限量和安全使用规范的条款,更是直接关系到我们的食品安全,让我深刻体会到,这些看似冰冷的条文,实则守护着我们餐桌上的安全。我也注意到书中包含了一些关于农业机械化、设施农业等方面的标准,这让我看到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从传统的“靠天吃饭”逐渐走向科技赋能的现代化。虽然书中的术语比较专业,但我可以通过联想和类比,大致理解其含义。例如,看到关于“土壤养分管理”的章节,我就会想到自家种的盆栽植物,需要定期施肥、更换土壤,书中的内容则更加系统和科学。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农业标准化不仅仅是为了生产效率,更是为了保障质量、安全,以及推动整个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评分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中国社会变迁的观察者,我一直认为,要了解一个国家的根本,就不能忽视其农业的发展。《新中国农业行业标准:第十一辑:种植业分册》这本书,就像一个精确的显微镜,让我得以窥见新中国农业发展脉络中的关键节点。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时代印记。我注意到书中对于不同时期种植业标准的更新和演变,这背后折射出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进步,更是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导向的调整。例如,早期标准可能更侧重于提高产量以满足基本温饱需求,而后期则更多地加入了对农产品品质、安全和环境可持续性的要求。这种细微的差别,恰恰是时代发展的最真实写照。我在阅读中,特别留意到了一些关于特定作物的标准,比如关于茶叶的采摘、加工和等级划分,以及关于水果的保鲜、运输和包装等方面的规定。这些细节的呈现,让我感受到国家对于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和管理,力求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统一、规范的生产流程。虽然我不是农业专家,也无法亲自实践书中的内容,但通过这些标准,我看到了中国农业从分散、粗放到集约、精细的转型过程,感受到了国家力量在规范和推动产业发展方面的巨大作用。这本书,为理解中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视角。

评分

这次偶然在书店的角落里发现了这本《新中国农业行业标准:第十一辑:种植业分册》,虽然我并非农业专业的从业者,但出于对国家发展历史的好奇,尤其是对农业这样基础行业的演变,我还是拿起了它。翻开书页,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其内容的严谨与系统。它并非一本讲述耕作技巧的通俗读物,而是更像一份详实的历史档案,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在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国家在种植业领域建立起来的一系列行业标准。这些标准覆盖的范围之广,让我感到惊讶,从粮食作物(如水稻、小麦)的种植技术规范,到经济作物(如棉花、油菜)的栽培方法,再到蔬菜、水果的质量等级划分,几乎囊括了种植业的方方面面。每一项标准都看似冷冰冰的条文,背后却凝聚了无数科研人员和一线农业工作者的智慧与经验,是对生产实践的提炼和升华。我尤其对其中关于种子选育、农药使用、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条文产生了兴趣,它们不仅体现了当时国家对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的重视,也反映了中国农业在科技化、标准化道路上的不断探索和进步。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穿越回那个充满挑战又充满希望的年代,感受着国家如何一步步构建起现代农业的基石。虽然我无法完全理解所有专业术语,但这种学习过程本身就极具意义,让我对“中国制造”的农业产品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尊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