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新中国农业行业标准:第十一辑:种植业分册 |
| 作者 | 农业标准编辑部 |
| 定价 | 680.00元 |
| 出版社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 ISBN | 9787109212107 |
| 出版日期 | 2016-01-01 |
| 字数 | |
| 页码 | 1193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收录了农产品等级规格、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技术规范、植物新品种一致性、特异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品种鉴定分子标记法等方面的农业行业标准84项。并在书后附有2014年发布的7个标准公告供参考。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出版说明 NY/T 233—2014 龙舌兰麻纤维及制品术语 NY/T 355—2014 荔枝种苗 NY/T 358—2014 咖啡种子种苗 NY/T 1299—2014 农作物品种试验技术规程大豆 NY/T 1402.1—2014 天然生胶蓖麻油含量的测定部分:蓖麻油甘油酯含量的测定薄层色谱法 NY/T 1432—2014 玉米品种鉴定技术规程SSR标记法 NY/T 1433—2014 水稻品种鉴定技术规程SSR标记法 NY/T 2546—2014 油稻稻三熟制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 NY/T 2551—2014 红掌种苗 NY/T 2552—2014 能源木薯等级规格鲜木薯 NY/T 2553—2014 椰子种苗繁育技术规程 NY/T 2554—2014 生咖啡贮存和运输导则 NY/T 2555—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秋海棠属 NY/T 2556—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果子蔓属 NY/T 2557—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花烛属 NY/T 2558—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唐菖蒲属 NY/T 2559—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莴苣 NY/T 2560—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香菇 NY/T 2561—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胡萝卜 NY/T 2562—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亚麻 NY/T 2563—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葡萄 NY/T 2564—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荔枝 NY/T 2565—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白三叶 NY/T 2566—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稗 NY/T 2567—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荸荠 NY/T 2568—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蓖麻 NY/T 2569—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NY/T 2570—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酸模属 NY/T 2571—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小黑麦 NY/T 2572—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薏苡 NY/T 2573—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高羊茅草地羊茅 NY/T 2574—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菜薹 NY/T 2575—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芦荟 NY/T 2576—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报春花属欧报春 NY/T 2577—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灯盏花 NY/T 2578—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凤仙花 NY/T 2579—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花毛茛 NY/T 2580—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马蹄莲属 NY/T 2581—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水仙属 NY/T 2582—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丝石竹 NY/T 2583—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铁线莲属 NY/T 2584—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萱草属 NY/T 2585—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薰衣草属 NY/T 2586—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洋桔梗 NY/T 2587—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无花果 NY/T 2588—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黑木耳 NY/T 2589—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柴胡与狭叶柴胡 NY/T 2590—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穿心莲 NY/T 2591—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何首乌 NY/T 2592—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黄芪 NY/T 2593—201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天麻 NY/T 2594—2014 植物品种鉴定DNA指纹方法总则 NY/T 2595—2014 大豆品种鉴定技术规程SSR分子标记法 NY/T 2619—2014 瓜菜作物种子豆类(菜豆、长豇豆、豌豆) NY/T 2620—2014 瓜菜作物种子萝卜和胡萝卜 NY/T 2624—2014 水肥一体化技术规范总则 NY/T 2625—2014 节水农业技术规范 总则 NY/T 2626—2014 补充耕地质量评定技术规范 NY/T 2627—2014 标准果园建设规范柑橘 NY/T 2628—2014 标准果园建设规范梨 NY/T 2632—2014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规程 NY/T 2633—2014 长江流域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规程 NY/T 2634—2014 棉花品种真实性鉴定SSR分子标记法 NY/T 2635—2014 苎麻纤维拉伸断裂强度试验方法 NY/T 2636—2014 温带水果分类和编码 NY/T 2637—2014 水果和蔬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折射仪法 NY/T 2638—2014 稻米及制品中抗性淀粉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NY/T 2639—2014 稻米直链淀粉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NY/T 2640—2014 植物源性食品中花青素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NY/T 2641—2014 植物源性食品中自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NY/T 2642—2014 甘薯等级规格 NY/T 2643—2014 大蒜及制品中蒜素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NY/T 2644—2014 普通小麦冬春性鉴定技术规程 NY/T 2645—2014 农作物品种试验技术规程高梁 NY/T 2655—2014 加工用宽皮柑橘 NY/T 2667.1—2014 热带作物品种审定规范部分:橡胶树 NY/T 2667.2—2014 热带作物品种审定规范第2部分:香蕉 NY/T 2667.3—2014 热带作物品种审定规范第3部分:荔枝 NY/T 2667.4—2014 热带作物品种审定规范第4部分:龙眼 NY/T 2668.1—2014 热带作物品种试验技术规程部分:橡胶树 NY/T 2668.2—2014 热带作物品种试验技术规程第2部分:香蕉 NY/T 2668.3—2014 热带作物品种试验技术规程第3部分:荔枝 NY/T 2668.4—2014 热带作物品种试验技术规程第4部分:龙眼 NY/T 2669—2014 热带作物品种审定规范木薯薄层色谱法 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05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062号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 2014年第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08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08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12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166号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次读《新中国农业行业标准:第十一辑:种植业分册》,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来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农产品,背后有着如此严谨的“规则”。书中的内容,并没有华丽的辞藻,而是用最直接、最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中国种植业发展的图景。它涵盖了从种子的选育、种植过程的管理,到最后的采收、加工、包装等一系列环节的标准化要求。这让我不禁思考,我们平日里在超市购买的蔬菜、水果,甚至是我们餐桌上的主食,都经历了怎样的标准化流程?书中的一些关于病虫害防治的条文,让我联想到农药使用的安全性问题,这直接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健康。看到国家在这些方面都有明确的标准和规定,确实让人感到安心。同时,我也注意到书中关于不同作物的产量、品质和外观要求,这些都体现了国家对于农产品质量的重视。虽然我不是农业领域的专业人士,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到,为什么中国农业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这背后,离不开一代代农业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更离不开国家建立起来的科学、严谨的行业标准体系。这本书,就像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中国农业发展背后的“硬核”实力。
评分对于我这样一个对历史和制度性建设感兴趣的人来说,《新中国农业行业标准:第十一辑:种植业分册》是一份难得的资料。它不是那种能够立刻带来某种技能的书,而是提供了一个更宏观的视角,去理解中国农业体系是如何一步步建立和完善的。书中大量的标准条文,就像是中国农业发展道路上一个个里程碑式的标记。我尤其关注的是,这些标准是如何在不断实践中被修订和更新的。一个国家的农业政策和技术发展,往往会体现在这些行业标准的变化上。我能够想象,在上世纪的某个时期,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标准可能会非常侧重于产量;而到了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标准必然会更多地转向品质、安全和效益。这本书,就像是在梳理中国农业发展的一条清晰的脉络。虽然我无法深入理解每一个专业术语背后的具体含义,但通过这些标准的呈现,我能够感受到中国农业在追求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过程中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以及国家在制度建设上的远见和决心。它让我看到了一个国家如何通过建立和执行一系列规范,来引导和推动一个基础产业向前发展,这本身就是一件极具意义的事情。
评分初次接触《新中国农业行业标准:第十一辑:种植业分册》,我本以为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专业工具书,但阅读下来,却意外地发现了一些有趣之处,甚至能从中读出几分“生活哲学”。书中关于农产品质量等级的划分,让我联想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食材的挑选。比如,对于蔬菜的鲜度、色泽、形状等都有明确的规定,这与我们在菜市场里仔细挑选新鲜蔬菜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标准更加系统和量化。再比如,关于农药残留限量和安全使用规范的条款,更是直接关系到我们的食品安全,让我深刻体会到,这些看似冰冷的条文,实则守护着我们餐桌上的安全。我也注意到书中包含了一些关于农业机械化、设施农业等方面的标准,这让我看到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从传统的“靠天吃饭”逐渐走向科技赋能的现代化。虽然书中的术语比较专业,但我可以通过联想和类比,大致理解其含义。例如,看到关于“土壤养分管理”的章节,我就会想到自家种的盆栽植物,需要定期施肥、更换土壤,书中的内容则更加系统和科学。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农业标准化不仅仅是为了生产效率,更是为了保障质量、安全,以及推动整个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关注中国社会变迁的观察者,我一直认为,要了解一个国家的根本,就不能忽视其农业的发展。《新中国农业行业标准:第十一辑:种植业分册》这本书,就像一个精确的显微镜,让我得以窥见新中国农业发展脉络中的关键节点。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时代印记。我注意到书中对于不同时期种植业标准的更新和演变,这背后折射出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进步,更是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导向的调整。例如,早期标准可能更侧重于提高产量以满足基本温饱需求,而后期则更多地加入了对农产品品质、安全和环境可持续性的要求。这种细微的差别,恰恰是时代发展的最真实写照。我在阅读中,特别留意到了一些关于特定作物的标准,比如关于茶叶的采摘、加工和等级划分,以及关于水果的保鲜、运输和包装等方面的规定。这些细节的呈现,让我感受到国家对于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和管理,力求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统一、规范的生产流程。虽然我不是农业专家,也无法亲自实践书中的内容,但通过这些标准,我看到了中国农业从分散、粗放到集约、精细的转型过程,感受到了国家力量在规范和推动产业发展方面的巨大作用。这本书,为理解中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视角。
评分这次偶然在书店的角落里发现了这本《新中国农业行业标准:第十一辑:种植业分册》,虽然我并非农业专业的从业者,但出于对国家发展历史的好奇,尤其是对农业这样基础行业的演变,我还是拿起了它。翻开书页,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其内容的严谨与系统。它并非一本讲述耕作技巧的通俗读物,而是更像一份详实的历史档案,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在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国家在种植业领域建立起来的一系列行业标准。这些标准覆盖的范围之广,让我感到惊讶,从粮食作物(如水稻、小麦)的种植技术规范,到经济作物(如棉花、油菜)的栽培方法,再到蔬菜、水果的质量等级划分,几乎囊括了种植业的方方面面。每一项标准都看似冷冰冰的条文,背后却凝聚了无数科研人员和一线农业工作者的智慧与经验,是对生产实践的提炼和升华。我尤其对其中关于种子选育、农药使用、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条文产生了兴趣,它们不仅体现了当时国家对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的重视,也反映了中国农业在科技化、标准化道路上的不断探索和进步。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穿越回那个充满挑战又充满希望的年代,感受着国家如何一步步构建起现代农业的基石。虽然我无法完全理解所有专业术语,但这种学习过程本身就极具意义,让我对“中国制造”的农业产品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尊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