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棕櫚藤
定價:98.00元
作者:江澤慧,王慷林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03036660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899kg
編輯推薦
《中國棕櫚藤》在總結棕櫚藤領域研究成果和野外工作經驗的基礎上,通過野外調查、分類研究、資源培育和材性分析等,對分布於中國的棕櫚藤植物進行瞭係統的描述。全書內容豐富,圖錶翔實準確,集中反映和代錶瞭當今中國棕櫚藤研究領域的科研成果和學術水平。
內容提要
《中國棕櫚藤》通過野外調查、分類研究、資源培育、試材分析等,對分布於中國的棕櫚藤植物進行瞭係統的描述。其內容包括:棕櫚藤植物的形態、分布、分屬檢索錶、各屬形態描述、種分類檢索錶、分種描述(中文名、拉丁名及異名、當地名或民族名、形態描述、地理分布、材性及其利用、栽培引種技術等),每種均包括藤種彩圖和部分黑白綫圖(勾畫分類學特徵)。全書內容豐富,圖錶翔實準確,集中反映和代錶瞭目前中國棕櫚藤研究領域的科研成果和學術水平。
目錄
作者介紹
江澤慧,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傢,教授,博士生導師,木材科學與技術學科帶頭人。1991年-1998年任安徽農業大學副校長、校長,黨委書記。1996年1月-2007年1月任國傢林業部(現國傢林業局)黨組成員,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院長,分黨組書記,2007年6月兼任國際竹藤網絡主任。第九、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國際竹藤組織董事會聯閤主席,國際木材科學院院士,加拿大Alberta大學法學名譽博士;第四、第五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協常委(現為榮譽委員),中國林學會理事長,中國竹産業協會會長。國內外知名的木材學傢、林學傢,長期從事森林利用學、木材科學與技術等領域的教學、科研、科技管理工作以及林業、生態環境方麵的宏觀研究及管理。先後主持國傢攻關、973、863、948、國傢自然科學基金、ITTO、GEF、CFC等重大國際閤作。
文摘
序言
讀植物類的書籍,我最看重的是知識的嚴謹性和實用性。我並非植物學傢,但對植物的藥用價值和經濟用途一直很感興趣。《中國棕櫚藤》這本書,雖然側重點可能在於科學分類和生態學,但我依然希望能從中找到一些驚喜。比如,有沒有某些棕櫚藤的某些部位,在傳統醫學中有記載?它們是否可以作為某種天然染料或縴維的來源?在一些偏遠地區,當地居民是否會利用這些棕櫚藤來編織器物,或者作為建築材料?如果書中能夠穿插一些這樣的民間智慧和應用實例,那將極大地增加這本書的可讀性和吸引力,讓它不僅僅是一本學術著作,更是一部展現中國自然資源寶藏的百科全書。
評分作為一名自然愛好者,我總覺得很多關於本土植物的深入研究往往被國外的優秀著作所淹沒。能看到這樣一本專注於“中國棕櫚藤”的專著,我內心是充滿期待的。我猜想,這本書的作者——江澤慧和王慷林教授,一定在這方麵有著多年的積纍和深入的田野調查。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地描繪齣中國境內各種棕櫚藤的形態特徵,從細微的花朵到粗壯的莖乾,都能夠有科學而生動的圖文展示。更重要的是,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揭示這些棕櫚藤在生態係統中所扮演的角色,它們是否是某些特有動物的棲息地或食物來源?它們的生長對土壤、水分有哪些影響?如果能有關於它們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討論,那就更棒瞭。
評分作為一名文學愛好者,我總喜歡在閱讀科學書籍時,去感受作者筆下流淌的情感和對自然的熱愛。我希望《中國棕櫚藤》這本書,除瞭嚴謹的科學內容外,還能帶我進入一個充滿生命力的世界。我希望能夠通過文字,感受到作者們在野外考察時的艱辛與快樂,在發現新物種或新規律時的激動心情。想象一下,在潮濕的雨林中,他們如何小心翼翼地攀爬,去采集標本;在乾旱的戈壁,他們又如何剋服睏難,去尋找頑強生長的藤本植物。如果書中能穿插一些作者的個人經曆,或者關於這些棕櫚藤背後有趣的傳說故事,那這本書的魅力將大大提升,讓我在閱讀科學知識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人與自然的深厚情誼。
評分我對植物的瞭解,很大程度上停留在一些常見的觀賞植物和經濟作物上。對於像“棕櫚藤”這樣相對小眾的類群,我知之甚少。《中國棕櫚藤》這本書,對我來說,無疑是一次全新的探索之旅。我期待這本書能夠以一種循序漸進的方式,帶領我認識這些奇特的植物。從最基礎的分類學入手,介紹它們的科屬、種屬,再到它們在全球或在中國大陸的具體分布區域,最後深入到它們的形態學、生理學以及生態學特性。我希望書中能夠有清晰的脈絡,讓我能夠理解不同種類棕櫚藤之間的異同,以及它們各自獨特的生存之道。
評分最近沉迷於研究各類植物的特性,尤其是那些在我國地域廣泛分布,卻又常常被忽略的物種。我一直對藤本植物情有獨鍾,它們盤根錯節的生命力,嚮上攀爬的姿態,總能給我帶來一種生生不息的哲學啓示。偶然間看到瞭《中國棕櫚藤》這本書,雖然書名聽起來像是專門講解棕櫚科植物中屬於藤本的部分,但我更感興趣的是它背後所蘊含的生態學意義和應用價值。想象一下,那些生長在懸崖峭壁、密林深處,或是沿河而生的棕櫚藤,它們是如何適應如此復雜多變的環境的?它們的根係是否有著獨特的結構來固定自己?它們的葉片形態和光閤作用方式又是否與一般的喬木或灌木有所不同?我對這些問題充滿瞭好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