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棕榈藤 江泽慧,王慷林 9787030366603

中国棕榈藤 江泽慧,王慷林 978703036660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江泽慧,王慷林 著
图书标签:
  • 棕榈科植物
  • 棕榈藤属
  • 植物学
  • 园林植物
  • 观赏植物
  • 中国植物志
  • 植物分类学
  • 生物学
  • 园艺
  • 热带植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天乐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66603
商品编码:29468061537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3-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棕榈藤

定价:98.00元

作者:江泽慧,王慷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03036660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899kg

编辑推荐


《中国棕榈藤》在总结棕榈藤领域研究成果和野外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调查、分类研究、资源培育和材性分析等,对分布于中国的棕榈藤植物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全书内容丰富,图表翔实准确,集中反映和代表了当今中国棕榈藤研究领域的科研成果和学术水平。

内容提要


《中国棕榈藤》通过野外调查、分类研究、资源培育、试材分析等,对分布于中国的棕榈藤植物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其内容包括:棕榈藤植物的形态、分布、分属检索表、各属形态描述、种分类检索表、分种描述(中文名、拉丁名及异名、当地名或民族名、形态描述、地理分布、材性及其利用、栽培引种技术等),每种均包括藤种彩图和部分黑白线图(勾画分类学特征)。全书内容丰富,图表翔实准确,集中反映和代表了目前中国棕榈藤研究领域的科研成果和学术水平。

目录


作者介绍


江泽慧,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带头人。1991年-1998年任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校长,党委书记。1996年1月-2007年1月任国家林业部(现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分党组书记,2007年6月兼任国际竹藤网络主任。第九、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国际竹藤组织董事会联合主席,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加拿大Alberta大学法学名誉博士;第四、第五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常委(现为荣誉委员),中国林学会理事长,中国竹产业协会会长。国内外知名的木材学家、林学家,长期从事森林利用学、木材科学与技术等领域的教学、科研、科技管理工作以及林业、生态环境方面的宏观研究及管理。先后主持国家攻关、973、863、94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ITTO、GEF、CFC等重大国际合作。

文摘


序言



编织时光的秘密:中国棕榈藤的非凡旅程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隐藏着一种古老而充满生命力的植物——棕榈藤。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植物,更是中国传统工艺的灵魂,是历史变迁的见证者,更是无数匠人心血的结晶。本书,并非仅是关于一株植物的简单介绍,而是深入挖掘中国棕榈藤背后,那段不为人知的非凡旅程。我们将跟随作者的笔触,一同穿越时空的隧道,去探寻它从深山野岭的自然馈赠,到融入寻常百姓家的生活器具,再到如今焕发新生的艺术瑰宝的完整演变。 一、 根植沃土:棕榈藤的自然密码与生存智慧 在深入探讨其文化价值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棕榈藤的“根”。它生长于何方?有着怎样的生长习性?这些自然界赋予它的独特属性,又如何为后来的工艺应用奠定基础?本书将从地理、气候、土壤等多维度,勾勒出中国棕榈藤的生长环境图景。我们将了解到,不同地域的棕榈藤,因其生长环境的差异,在质地、韧性、色泽上也会呈现出细微的差别,而这些微小的差异,往往是匠人们在选择材料时所追求的“巧思”。 棕榈藤的生存智慧,更是其价值的天然保障。它如何在贫瘠的土地上扎根,如何抵御严酷的环境,这些顽强的生命力,本身就蕴含着一种值得尊敬的精神。我们将探究其独特的生理结构,比如藤蔓的柔韧性、纤维的强度、以及晾晒和处理后的稳定性,这些都是经过大自然亿万年筛选的“优良基因”,为人类赋予了创造的可能。 二、 历史长河中的编织:从实用器具到生活哲学 当人类的智慧与棕榈藤的天然禀赋相遇,便诞生了璀璨的编织文化。本书将回溯历史,描绘棕榈藤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角色演变。从最原始的搭屋、制作渔网、捆绑工具,到后来精巧的篮筐、箱笼、椅凳,再到更具艺术性的装饰品,棕榈藤的身影无处不在,渗透进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将不仅仅是罗列这些器具,而是深入探讨它们所承载的生活哲学。一个手工编织的藤椅,承载着匠人对舒适的追求;一个精美的藤篮,蕴含着对生活美学的向往。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棕榈藤以其经济、耐用、易于获取的特性,成为了普通百姓不可或缺的生活伴侣,它见证了家庭的温暖,记录了岁月的流转,也传递着朴实的生活智慧。 三、 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匠心独运的编织技法 编织,是一门古老的技艺,也是一门精深的学问。本书将聚焦于中国棕榈藤的编织技法,展现匠人们如何在看似简单的材料上,施展出令人惊叹的技艺。我们将了解到,从藤条的选取、浸泡、软化,到剥皮、打磨、染色,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经验和耐心。 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深入剖析各种经典的编织纹样和结构。无论是平纹、斜纹、人字纹,还是更复杂的镂空、编花,每一种技法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力和功能性。本书将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细致地解读这些编织的“语言”,让读者理解其中的精妙之处。 同时,我们也将关注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在时代变迁的浪潮中,许多传统手工艺面临着失传的危机。本书将着重讲述那些坚守传统、却又不断探索创新的工匠们的故事。他们如何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审美和设计理念,让棕榈藤编织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他们如何将这一古老的技艺,与现代家居、时尚设计相结合,创造出更多符合当下需求的艺术品? 四、 棕榈藤的“新生”:走向艺术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当今社会,人们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日益增加,而棕榈藤作为一种天然、可再生的材料,正重新获得人们的青睐。本书将探讨棕榈藤在当代社会的“新生”之路。它不再仅仅是传统的生活用品,而是逐渐走向艺术殿堂,成为艺术家们表达创意、传递情感的媒介。 我们将看到,艺术家们如何运用棕榈藤独特的肌理和形态,创作出充满想象力的雕塑、装置艺术,甚至是具有现代感的家居设计。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棕榈藤的艺术潜力,更传递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此外,本书还将关注棕榈藤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原材料的保护性采摘,到加工过程的环保化,再到产品的设计与推广,都将围绕着绿色、可持续的理念展开。我们相信,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深入探讨,能够为棕榈藤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五、 跨越地域与文化的交流:棕榈藤的全球视野 中国棕榈藤的魅力,并非仅局限于国内。本书也将适时地拓展视野,探讨棕榈藤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与交流。其他国家和地区,是否也有类似的植物和编织文化?它们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联系与差异? 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棕榈藤应用的比较分析,我们将更深刻地理解人类在不同地域、不同文明中,如何利用自然资源,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物质和精神文明。这种跨文化的视角,也将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中国棕榈藤的独特价值。 结语:一抹藤香,百年传承 《中国棕榈藤》是一部关于自然、历史、工艺、文化与未来的史诗。它通过对棕榈藤这一古老植物的深入挖掘,展现了中国传统工艺的博大精深,传递了匠人精神的坚韧不拔,更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当我们翻阅这本书,仿佛能闻到那抹淡淡的藤香,感受到那份穿越百年的传承。这不仅仅是对一种植物的关注,更是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的致敬。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我总喜欢在阅读科学书籍时,去感受作者笔下流淌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我希望《中国棕榈藤》这本书,除了严谨的科学内容外,还能带我进入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我希望能够通过文字,感受到作者们在野外考察时的艰辛与快乐,在发现新物种或新规律时的激动心情。想象一下,在潮湿的雨林中,他们如何小心翼翼地攀爬,去采集标本;在干旱的戈壁,他们又如何克服困难,去寻找顽强生长的藤本植物。如果书中能穿插一些作者的个人经历,或者关于这些棕榈藤背后有趣的传说故事,那这本书的魅力将大大提升,让我在阅读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人与自然的深厚情谊。

评分

作为一名自然爱好者,我总觉得很多关于本土植物的深入研究往往被国外的优秀著作所淹没。能看到这样一本专注于“中国棕榈藤”的专著,我内心是充满期待的。我猜想,这本书的作者——江泽慧和王慷林教授,一定在这方面有着多年的积累和深入的田野调查。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地描绘出中国境内各种棕榈藤的形态特征,从细微的花朵到粗壮的茎干,都能够有科学而生动的图文展示。更重要的是,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揭示这些棕榈藤在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它们是否是某些特有动物的栖息地或食物来源?它们的生长对土壤、水分有哪些影响?如果能有关于它们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讨论,那就更棒了。

评分

读植物类的书籍,我最看重的是知识的严谨性和实用性。我并非植物学家,但对植物的药用价值和经济用途一直很感兴趣。《中国棕榈藤》这本书,虽然侧重点可能在于科学分类和生态学,但我依然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惊喜。比如,有没有某些棕榈藤的某些部位,在传统医学中有记载?它们是否可以作为某种天然染料或纤维的来源?在一些偏远地区,当地居民是否会利用这些棕榈藤来编织器物,或者作为建筑材料?如果书中能够穿插一些这样的民间智慧和应用实例,那将极大地增加这本书的可读性和吸引力,让它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是一部展现中国自然资源宝藏的百科全书。

评分

我对植物的了解,很大程度上停留在一些常见的观赏植物和经济作物上。对于像“棕榈藤”这样相对小众的类群,我知之甚少。《中国棕榈藤》这本书,对我来说,无疑是一次全新的探索之旅。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带领我认识这些奇特的植物。从最基础的分类学入手,介绍它们的科属、种属,再到它们在全球或在中国大陆的具体分布区域,最后深入到它们的形态学、生理学以及生态学特性。我希望书中能够有清晰的脉络,让我能够理解不同种类棕榈藤之间的异同,以及它们各自独特的生存之道。

评分

最近沉迷于研究各类植物的特性,尤其是那些在我国地域广泛分布,却又常常被忽略的物种。我一直对藤本植物情有独钟,它们盘根错节的生命力,向上攀爬的姿态,总能给我带来一种生生不息的哲学启示。偶然间看到了《中国棕榈藤》这本书,虽然书名听起来像是专门讲解棕榈科植物中属于藤本的部分,但我更感兴趣的是它背后所蕴含的生态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想象一下,那些生长在悬崖峭壁、密林深处,或是沿河而生的棕榈藤,它们是如何适应如此复杂多变的环境的?它们的根系是否有着独特的结构来固定自己?它们的叶片形态和光合作用方式又是否与一般的乔木或灌木有所不同?我对这些问题充满了好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