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市场.风险与农户技术采用行为:基于荔枝产业的实证研究
定价:26.00元
作者:贺梅英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109209435
字数:
页码:19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市场、风险与农户技术采用行为:基于荔枝产业的实证研究》以农户行为理论、诱导性技术创新理论为基础,借鉴外对农户技术采用的决策过程、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因素、技术经济效益评价、荔枝产业研究等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利用宏观统计数据和农户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稀缺要素、市场需求、自然风险防范对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作用机理,并对比分析农户技术采用效果,从而为荔枝产业技术研发方向、技术推广重点以及农户技术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目录
前言
章 导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目的及技术路线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数据来源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农户
2.1.2 农业技术
2.1.3 农户技术采用行为
2.2 理论基础
2.2.1 农户行为理论
2.2.2 诱导性技术创新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农户技术采用决策过程
2.3.2 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因素
2.3.3 荔枝产业经济研究
2.4 研究述评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农户技术采用行为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
3.1 荔枝的生产特性、市场特性与产业技术需求
3.1.1 荔枝的生产特性
3.1.2 荔枝的市场特性
3.1.3 荔枝产业的技术需求
3.2 农户技术采用行为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
3.2.1 稀缺要素诱导
3.2.2 市场需求诱导
3.2.3 自然风险诱导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荔枝主产区农户技术采用特征
4.1 中国荔枝产业发展概况
4.2 调研农户基本特征
4.3 农户的技术需求优先序
4.4 农户技术采用率的对比分析
4.5 技术采用户与未采用户的基本特征对比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稀缺要素对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
第6章 市场需求对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
第7章 自然风险对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
第8章 农户技术采用效果的对比分析
第9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研图片集锦
附录B 农户荔枝技术采用调查问卷
后记
作者介绍
贺梅英,女,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2015年1月至12月在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农业与自然资源经济系访学。主持各类科研项目9项,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广东省社科基金、广东省软科学项目、广东省教育科研项目、广东省育苗工程项目等。在《中国农村经济》《农业经济问题》《世界经济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十多篇,获得广东农经学会、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等学术奖励5项。
文摘
《市场、风险与农户技术采用行为:基于荔枝产业的实证研究》:
2.4研究述评
纵观外已有研究文献,有关农户技术选择行为的研究已取得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趋于规范,《市场、风险与农户技术采用行为:基于荔枝产业的实证研究》在总结归纳已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研究角度和研究思路。
(1)《市场、风险与农户技术采用行为:基于荔枝产业的实证研究》所研究的农户为荔枝种植户,既包括家庭经营的农户,也包括雇工经营的农场。荔枝作为满足市场需求的经济作物,与水稻等粮食作物具有明显差异,从事荔枝生产的农户不再是满足生存大化的传统小农,而是追求利润大化的现代小农。市场需求对农户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农户会理性地根据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生产决策。
(2)大量研究集中于对不同区域或农业行业的农户技术采用行为进行研究,且多以水稻等大宗粮食作物为实证研究对象,忽略了水果等经济作物,尤其是热带水果的细化研究;所选择的技术也侧重于单项生产技术的研究,忽略了从产业链角度对生产技术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市场、风险与农户技术采用行为:基于荔枝产业的实证研究》从荔枝的产品的生产特性、市场特性推导出荔枝产业的关键性技术需求;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农业技术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市场、风险与农户技术采用行为:基于荔枝产业的实证研究》主要根据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投入的资金、劳动、土地等要素资源的替代属性,将农业技术分为中性科技进步、资金节约型、劳动节约型、土地节约型科技进步四类。
(3)诱导性技术创新理论侧重于从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两个方面分析技术创新的诱导因素,然而,除了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影响外,包括荔枝在内的农业生产不可避免地受到自然风险的影响。因此,要素市场、产品市场、自然风险通过要素价格、产品
(4)外对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农户个人禀赋、农户家庭禀赋、信息因素、市场因素、风险因素、政策因素、风险环境因素,因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差异,研究结论各有不同。《市场、风险与农户技术采用行为:基于荔枝产业的实证研究》则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要素市场、产品市场、自然风险三个方面实证分析中国荔枝产业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因素。
(5)荔枝产业经济的研究侧重于从宏观角度对产业发展现状、技术经济问题进行描述性研究及对市场竞争力与贸易进行初步判断,缺乏从农户这一微观生产经营主体行为角度对技术需求的系统研究。,荔枝产业研究者主要是荔枝主产区的研发推广人员、农业管理人员和部分实际工作者,重点关注生产技术方面的问题,而市场迫切地呼唤“从经济的角度看技术”。农业科技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失衡的状况严重阻碍了农业技术进步。农户作为技术需求主体,直接决定一项技术创新成果能否终被采用,而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发生及变化是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二,对于荔枝产业的宏观统计数据仅限于面积、产量、进出口贸易等,没有成本收益、投入产出等微观数据,统计数据的残缺不全不利于对荔枝产业进行实证研究,无法进行时间序列的计量检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研究和演进规律的分析都缺乏可比的统计基础。《市场、风险与农户技术采用行为:基于荔枝产业的实证研究》通过荔枝主产区农户实地问卷调查数据来弥补统计数据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展开分析。
……
序言
这本书的书名《【XH】 市场.风险与农户技术采用行为:基于荔枝产业的实证研究》,瞬间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尤其是在我近期关注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荔枝,作为一个具有地方特色和重要经济价值的农产品,其产业发展中的风险与技术采纳问题,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挖掘的课题。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市场风险的细致梳理,例如,它是如何影响荔枝的种植决策、品种选择、产量预测以及最终的销售策略的?同时,我也很好奇,在众多的农业技术中,哪些技术是荔枝种植户最愿意尝试和采纳的?这些技术采纳的背后,又是由哪些驱动因素在起作用?是经济利益的驱动,还是外部的政策引导,亦或是社会学习效应?这本书能否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帮助荔枝产业的农户更好地规避风险,提升技术采纳的效率和效益?我更关注的是,作者是否能够通过严谨的实证分析,揭示出农户在决策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困境,以及他们是如何在这种困境中寻求解决方案的。如果书中能够描绘出一些典型的农户案例,并从中提炼出普遍性的规律,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将大大提升。
评分《【XH】 市场.风险与农户技术采用行为:基于荔枝产业的实证研究》这本书,听起来就有一种扎根于土地的厚重感。我一直觉得,真正有价值的研究,必须是能够触及最基层的实践者,并为他们提供切实可行的洞见。荔枝产业,在中国南方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从自然灾害到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再到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不确定性。这本书如果能够深入剖析这些风险,并重点研究农户在面对这些风险时,是如何调整他们的技术采纳策略的,那将是极其重要的。我尤其好奇,它会如何界定和量化“市场风险”和“技术采纳行为”?是仅仅关注宏观的价格指数,还是会深入到产地、品种、销售渠道等微观层面?而“技术采纳行为”,是涵盖了从简单的改良种植方法,到引入现代化智能农业设备,抑或是参与更复杂的农产品供应链?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呈现出一种动态的、多维度的分析框架,能够解释农户是如何在风险和收益的天平中,权衡利弊,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同时,它是否会探讨一些支持性的制度和政策,比如农业保险、政府补贴、技术推广服务等,在帮助农户应对风险、促进技术采纳方面所扮演的角色?我对这本书在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性之间的平衡度非常感兴趣。
评分这本【XH】 市场.风险与农户技术采用行为:基于荔枝产业的实证研究,单看书名就吸引了我。我一直对农业经济学中的实证研究方法很感兴趣,尤其是将理论模型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研究。荔枝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其产业的发展和农户的技术采纳行为,无疑受到市场波动和各种风险的深刻影响。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这些关键因素,为我们揭示农户在面对不确定性时,如何做出技术采纳的决策,这本身就充满了现实意义。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详实的田野调查数据,严谨的统计分析,以及基于这些分析得出的具有说服力的结论。比如,它能否量化不同类型市场风险(如价格波动、气候变化、病虫害爆发等)对农户决策的影响程度?又例如,农户在信息获取、风险规避能力、社会网络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又如何影响他们对新技术(如新品种、新种植技术、信息化管理等)的采纳速度和广度?这本书如果能够细致地描绘出这些内在逻辑和传导机制,那么对于政策制定者、农业科研人员、以及希望了解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读者来说,都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对其中可能包含的案例分析尤为期待,希望能够看到鲜活的农户故事,以及他们如何在复杂的市场和风险环境中,通过技术创新来提升自身收益和抗风险能力。
评分《【XH】 市场.风险与农户技术采用行为:基于荔枝产业的实证研究》这个书名,给我一种非常实在、接地气的学术研究的感觉。农业,特别是像荔枝这样的特色经济作物,其发展往往受到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市场风险和农户的技术采纳行为无疑是其中的核心。我一直对农户行为经济学很感兴趣,想了解在信息不对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他们是如何做出理性(或非理性)的决策的。这本书如果能够深入分析荔枝产业中的具体市场风险,比如价格的季节性波动、产地竞争、冷链物流的不完善,甚至国际贸易政策的影响,并将这些风险与农户采纳新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销售渠道技术等行为联系起来,那将非常有意义。我尤其想知道,书中是如何界定和测量“风险规避程度”和“技术采纳程度”的?是通过问卷调查,还是通过实际产量和投入的对比?是否会探讨一些制度性的因素,比如土地承包权、农业保险的普及程度、以及政府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对农户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如果本书能够呈现出一条从风险感知到技术决策,再到最终效果的清晰逻辑链条,并且提供了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政策建议,那么这本书对于理解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个体行为模式,以及如何有效推动农业技术的落地,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评分刚看到这本《【XH】 市场.风险与农户技术采用行为:基于荔枝产业的实证研究》的书名,就立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一直认为,农业经济学领域中,关于农户行为的研究是最具魅力的部分之一,因为它直接关乎着“谁来种地”、“如何种地”以及“种地是否能赚钱”这些最根本的问题。荔枝作为一种高度依赖气候、市场和运输的关键水果,其产业的健康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户是否能够有效地应对市场风险并积极采纳适宜的新技术。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够提供一份扎实、细致的实证分析报告。具体来说,我希望能看到作者是如何构建其研究模型,如何选取荔枝产业的样本,以及采用了哪些具体的统计学方法来验证其假设。书中是否会区分不同区域、不同规模的荔枝种植户,并分析他们所面临的具体风险类型和技术采纳的差异性?例如,在面对突发的自然灾害时,是拥有更强风险管理能力的农户,还是更早采纳了抗逆品种的农户,更能有效维持生产和收益?此外,书中对“技术”的界定是否足够宽泛,能否包含从耕作方式的改良到病虫害防治技术,再到市场信息获取和对接的数字化工具等?我对本书能否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设计更有效的农业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推广机制的建议,抱有很大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