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医传统疗法大全:药膳食疗治百病
定价:35.00元
作者:王启才
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3-01
ISBN:9787560558387
字数:
页码:33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24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是图书的销售点、卖点,不同于内容介绍
·北京卫视“养生堂”专家佟彤作序推荐
·在日常饮食中养生
·中药与食物相配伍,补气补血全搞定
·近千个养生小食谱,滋阴都囊括
·药膳即药材与食材相配伍而做成的美食。
·药膳历来是中医养生和治病的重要部分是中国特有的营养调理膳食。
·本书所摘录的补品、补方均经过反复临床实验,只要使用得当,均能够发挥其效,对我们的健康有较好的帮助。
·本书不但让读者认识药膳及其用途、用法,而且在运用的过程中了解其原因,并终掌握中医药补的核心理念和一般原则。
·在书的每一节的后还罗列了许多各大药房常见的滋补养生成品,让读者在面对市面上的各种补品时不再迷茫、盲目。
·这本书就是读者科学进补、药膳食疗的指导老师。
内容提要
药膳,中国特有的营养调理膳食。膳意为饭食,即中药与食物相配伍而成的膳食,是中国传统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简言之,药膳即药材与食材相配伍而做成的美食。药膳发源于我国传统的饮食和中医食疗文化。
《药膳食疗治百病 》以调理身体为目的,将内容分为两部分。前面将药膳的概念、功效向读者娓娓道来;然后以中医的“气”、“血”、“阴”、“阳”为划分依据,从辨证施治、补养脏腑的角度出发,精选出我国传统医籍中近千种养生治病名药,并根据各药材的功效、适应证等罗列简便易行、疗效显著的方剂。此外,本书在每一节的后还罗列了许多各大药房常见的滋补养生成品,让读者在面对市面上的各种补品时不再迷茫、盲目。本书就是读者科学进补、药膳食疗的指导老师。真可谓“一书在手,健康不愁!”
目录
绪论
章章补气
补脾气、胃气
白术
茯苓
人参
吴茱萸
生姜
神曲
甘草
蜂蜜
草果
枳壳
砂仁
白扁豆
常见补品
补肺气
羊肺
太子参
黄芪
党参
薏苡仁
枇杷
陈皮
常见补品
补心气
莲子
桂圆
大枣
山药
竹荪
常见补品
补肾气
熟地
杜仲
枸杞
山茱萸
黄精
栗子
芡实
金樱子
常见补品
第二章补血
补脾血
荔枝
花生
常见补品
补心血
桂圆
葡萄
熟地
大枣
酸枣仁
桑椹
花生衣
常见补品
补肝血
补肾血
第三章补阴
补肺阴、胃阴
补心阴
补肾阴
补肝阴
第四章
补脾阳、胃阳
补肾阳
补心阳
补肺阳
补肝阳
作者介绍
王启才,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中医药科普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秘书长,美国自然医学研究院荣誉院士,美国纽约中医学院客座教授,加拿大中医研究院学术顾问,香港中医药研究院顾问、客座教授。2010年被江苏电视台聘为《万家灯火》健康养生节目主讲专家。从事中医、针灸教学、临床工作40多年,在外医学刊物上发表学术文章近200篇,发表中医药科普文章300多篇,主编和参编著作50余部。2006年荣获“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光荣称号; 2010年荣获全国首届中医药科普讲座“金话筒”奖。
文摘
生姜
【别名】鲜姜。
【产地】江西、湖北、福建、云南等省。
【季节】10~12月采挖。
【性味】性微温,味辛。
【归经】入肺、脾、胃经。
【功效】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适应症】脾胃气虚:症见饮食减少、胃痛、腹中冷痛、呕吐泄泻等。多见于风寒感冒、寒痰咳嗽、慢性胃炎、胃下垂等。
【应用】
1.健脾汤
原料:生姜、白芍各10 克,黄芪15 克,生地黄12克,白蜜10克。
用法:将生姜、白芍、黄芪、地黄用砂罐加适量水煎煮,沸后取一大碗药汁,去渣后加入白蜜并搅拌均匀,再煮数沸,分成2份,早晚各服1份,温服。
功效:健脾益气,滋阴养血。适用于脾胃气虚所致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神疲气短,肢体酸软,头晕目眩,胃脘疼痛。
2.参苓粥
原料:人参、白茯苓、生姜各10 克,粳米100克。
用法:上述三味以水煎煮至沸,去渣后取汁,将粳米加入药汁内煮粥,待粥熟后加入适量食盐即可。
功效:益气补虚,健脾养胃。适用于脾气亏虚、胃气不和所致不思饮食、虚羸少气等症。
3.生姜山药羊肉汤
原料:生姜15 克,山药50 克,羊肉500 克,胡椒粉6 克,黄酒20毫升,葱白30 克,精盐3克。
用法:将羊肉去筋洗净,入水焯过;淮山药以冷水泡透切段;葱白洗净切段,生姜拍破。将羊肉、山药放入碗中,加水及姜等调料,先以大火烧沸去沫,再用小火炖至熟烂,捞出羊肉,放凉后切片,装入碗内。原汤去掉姜和葱白,加调味品,即可服用。羊肉和汤皆可服用。
功效:补益脾胃。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咳嗽气少、身体消瘦、营养不良等症。
【常见补品】
二仙膏
【主要成分】人参、鹿角胶、龟板胶、牛鞭(干)、核桃仁、远志(制)、黄芪(蜜炙)、熟地黄(砂仁拌)、五味子(酒制)、制何首乌、枸杞子、沙苑子(盐炒)、
牛膝、黑芝麻(炒)、山药(炒)、丹参。
【功效】健脾补肾,益气养血。
【适应证】用于治疗气血两虚、周身懒软、神疲体倦、神经衰弱等症。
四君子合剂
【主要成分】白术、茯苓、生姜、大枣、党参、甘草。
【功效】健脾益气。
【适应证】用于脾胃气虚,食少纳差,便溏。
人参归脾丸
【主要成分】人参、茯苓、炙黄芪、白术(麸炒)、当归、酸枣仁(炒)、龙眼肉、甘草(炙)、木香、蜂蜜。
【功效】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适应证】用于心脾两虚证,症见食少体倦,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舌淡脉弱;及脾不统血症,症见便血、吐血,月经不调,崩漏或带下,舌淡,脉细。
人参蜂王浆
【主要成分】人参,蜂王浆,葡萄糖,淀粉。
【功效】健脾益气,滋补强壮。
【适应证】用于病后体虚,食欲减退,疲乏无力,失眠。
补中益气丸
【主要成分】炙黄芪、白术(炒)、当归、党参、升麻、陈皮、柴胡、炙甘草、生姜、大枣。
【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适应证】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食少,体倦乏力,腹胀久泻,脱肛,脱垂。
益气补血片
【主要成分】人参、当归、大枣、制何首乌、黄芪、陈皮。
【功效】益气补血,健脾滋肾。
【适应证】用于气血两虚证所致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见皮下散在出血点,或兼见神疲乏力、食少纳呆、心悸气短、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脉细无力等。
归脾丸(小蜜丸)
【主要成分】党参、黄芪(蜜炙)、白术(炒)、远志(制)、茯苓、甘草(蜜炙)、酸枣仁(炒)、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去核)。
【功效】益气健脾,养血安神。
【适应证】用于心脾两虚,肢倦乏力,食欲不振,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崩漏便血。
仲景归脾丸
【主要成分】人参、白术(麸炒)、酸枣仁(炒)、龙眼肉、茯苓、炙黄芪、当归、远志(去心)、木香、炙甘草。
【功效】益气健脾,养血安神。
【适应证】用于气血不足,食少乏力,面色萎黄,心悸失眠,月经量少,色淡。
健胃消食片
【主要成分】太子参、山药、麦芽(炒)、陈皮、山楂,辅料为蔗糖、糊精。
【功效】健脾益气,消食化积。
【适应证】适用于脾胃气虚所致消化不良、不思饮食、脘腹胀闷、食少倦怠等症。
补脾益肠丸
【主要成分】黄芪、党参(米炒)、砂仁、白术(土炒)、当归、肉桂、白芍、延胡索(制)、干姜(炮)、防风、木香、赤石脂(煅)、补骨脂(盐制)、荔枝核、炙
甘草。辅料为炼蜜。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涩肠止泻。
【适应证】用于脾虚泄泻,症如腹泻腹胀、腹痛、肠鸣等。
黄芪精
【主要成份】黄芪,辅料为炼蜜、山梨酸、甜菊苷、聚山梨酯-80、羟苯乙酯、橘子香精。
【功效】养气补血,固本止汗,健脾益胃。
【适应证】用于气虚血亏,表虚自汗,四肢乏力,精神不足或久病衰弱,脾胃不壮。
舒肝健胃丸
【主要成份】柴胡(醋制)、枳壳、厚朴(姜制)、槟榔、豆蔻、香附(醋制)、香橼、牵牛子(炒)、青皮(醋炒)、陈皮、檀香、延胡索(醋炒)等。
【功效】疏肝开郁,健胃益气。
【适应证】用于肝胃不和所致胃脘胀痛,胸胁满闷,呕吐吞酸,腹胀便秘。
寿星补汁
【主要成份】白术(炒)、茯苓、干姜、甘草(蜜炙)、制何首乌、党参、山药、山楂(炒)、当归、白芍(炒)、桂枝、麦冬、熟地黄。
【功效】益气养血,调理脾胃。
【适应证】用于病后体虚,年老衰弱,食欲减退,疲乏无力,失眠多梦,肢痛麻木。
维尔康胶囊
【主要成份】人参、黄芪、灵芝、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C、维生素E、甲基橙皮苷。辅料:淀粉。
【功效】健脾固本,益气扶正。
【适应证】用于年老体虚,健忘。
北芪五加片
【主要成份】黄芪干浸膏、刺五加浸膏。
【功效】健脾,益气,安神。
【适应证】用于腰膝酸软,体虚乏力,食欲不振,失眠多梦。
枣参合剂
【主要成份】大枣、当归、太子参、蔗糖、维生素C、羟苯乙酯、苯甲酸钠、桔味香精。
【功效】健脾益气,养血生津。
【适应证】用于气血两虚所致少气乏力、心悸、头晕等。
……
序言
这本《中医传统疗法大全:药膳食疗治百病》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完全颠覆了我对传统中医理论的刻板印象。我原本以为这种类型的书籍会充斥着晦涩难懂的术语和古老的典籍引用,读起来会像是在啃一本教科书,但这本书的编排和叙述方式简直太亲民了。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将复杂的养生理念转化为日常生活中可以立即应用的实践指南。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不同药膳食谱时,会详细解释每一种食材的药用价值,以及它们是如何协同作用来调理特定身体状况的。比如,书中对脾胃虚弱的调理部分,不仅给出了具体的食谱,还配有详细的烹饪步骤和注意事项,甚至连食材的选择都有讲究,比如什么时候采摘、如何炮制等,这些细节的把控,让这本书的实用性大大增强。它不是那种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真正走入了厨房,成为了我日常饮食规划的得力助手。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舒服,图文并茂,色彩搭配也很和谐,读起来完全没有压力,更像是在一本精美的健康生活杂志上汲取智慧,而不是一本严肃的医学著作。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而言,简直是一场身心的深度放松之旅。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私人家教,耐心地引导我建立起一种更健康、更平衡的生活哲学。书中不只是关于“吃什么”,更多的是关于“如何吃”和“为何要吃”。例如,关于进食的时间、环境对消化吸收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细嚼慢咽来配合药膳发挥最大功效的描述,都体现了中医整体调理的精髓。我过去总是狼吞虎咽地应付三餐,但读了这本书后,我开始有意识地放慢节奏,体会食物的香气和口感,这不仅让食疗效果更好了,连带着我的精神状态也变得更加平和、专注。这种由内而外、由食及心的转变,是任何单纯的营养补充剂都无法带来的体验。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教会了我如何通过最自然、最贴近生命本源的方式——饮食,去与自己的身体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和疗愈。
评分说实话,刚拿到这本《中医传统疗法大全:药膳食疗治百病》时,我有点持怀疑态度,因为市面上这类书籍太多了,很多都夸大其词,效果存疑。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很快就打消了我的顾虑。它并非简单地罗列食疗方子,而是建立在一个扎实的整体观之上。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对于“辨证论治”在饮食上的具体体现。书中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解释“寒、热、虚、实”这些基础概念,并结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给出了非常贴合实际的“自查”指南。例如,如果你常年感到口干舌燥,书中会引导你判断是虚火还是实火,然后推荐不同的食材组合。这种循序渐进的引导,让我这个中医小白也能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健康认知框架。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强调的是“治未病”,而不是等到病入膏肓才去补救。书中关于季节养生和体质调理的章节,简直就是一本行走的日历,指导我如何根据气候变化调整膳食结构,避免身体机能的失衡。这种前瞻性的健康管理理念,比单纯的“治病”更有价值。
评分要说这本书的独特之处,那必须是它对传统食疗和现代营养学的巧妙融合。我发现很多传统的药膳方子,用现代营养学的角度去解释,竟然都有非常科学的依据。比如,书中提到在炖煮某些富含胶原蛋白的食材时,加入适量的酸性物质(如陈皮或山楂),可以帮助更好地吸收和转化,这在烹饪技巧上是老祖宗的经验,在营养学上也是有理论支持的。这种跨学科的视角,让这本书不仅吸引了那些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也吸引了注重科学验证的年轻群体。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药引”的讲解,过去总觉得这是个很玄乎的概念,但书中结合了食材的溶解性、吸收率等因素进行了分析,让“药引”变得有迹可循。这本书不是故作高深,而是用现代的思维去梳理和印证古老的智慧,让传统疗法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也极大地拓宽了我们对“吃”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拥有着极其强大的信息密度,但呈现方式却出奇地清晰和流畅。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不同病症时,所展现出的严谨态度。它不是那种“包治百病”的宣传口号,而是非常务实地指出,食疗是辅助和调理手段,对于严重的疾病仍需遵医嘱。这种界限的划分非常重要,体现了作者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我个人尝试了书中几种针对改善睡眠质量的食疗方,比如搭配不同药材煮粥的方法。最让我惊喜的是,效果并非立竿见影的“神效”,而是一种温和、持久的改善,身体的微小变化积累起来,最终带来了显著的提升。书中对每种药材的性味归经分析得非常透彻,即便是像大枣、生姜这样常见的食材,也被赋予了专业的解读,让我对厨房里的这些普通“药材”重新产生了敬畏之心。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使得整本书的论述都站得住脚,让人信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