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优质专用农作物新品种(三)
定价:18.00元
作者:科技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技
出版日期:2005-12-01
ISBN:9787801678942
字数:170000
页码:24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由科技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和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将2005年获得“优质专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及繁育技术研究”项目资助的88个优质专用农作物新品种的品种简介和栽培规程汇编而成。内容包括水稻、小麦、玉米、油菜、棉花、大豆、白菜、番茄、甘薯、高梁、花生、马铃薯、黄瓜、谷子、甘蔗、大麦等16种主要农作物。 本书可供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种子经营者参考。
目录
水稻新品种
  中健2号
 扬两优6号
 D优128
 玉晚占
 丰华占
 琼香两优1号
 金优117
 金优217
 T优6135
 绮优293
 华两优105
 吉粳95号
 津原45
 滇杂31
 沈农604
 浙粳20
 雨田1号
 宁粳l号
 陆两优996
小麦新品种
 小冰麦36
 克丰10号
 藁优9409
 新麦18号
 巴优1号
 科农213
 GS郑麦004
 鄂麦23
 丰强7号
 内麦9号
 新春11号
 长旱58
 北京0045
玉米新品种
 吉单27
 吉饲8号
 陕单16
 新玉29
 兴海201
 东单60号
 绥玉10
 隆玉2号
 通科5号
 苏玉19
油菜新品种
 中油杂8号
 杂97060
 华油杂10号
 油研10号
 中双10号
棉花新品种
 中棉所49
 中棉所45
 豫早73
 新陆早13号
 英华2号
 农大棉6号
 新海22号
 冀棉298
大豆新品种
 长农16
 合丰47号
 中黄24
 黑农45
 辽豆16号
 皖豆24号
 吉育77号
 菏豆12号
白菜新品种
 豫新5号
 中白50
 新青大白菜
番茄新品种
 毛T5番茄
 新番15号
 皖粉5号
 东农7l1
甘薯新品种
 徐薯23
 济薯18号
 广紫薯l号
高粱新品种
 锦杂100
 四杂40号
花生新品种
 丰花5号
 豫花9327
 粤油7号
马铃薯新品种
 蒙薯10号
黄瓜新品种
 中农12号
 津优40号
谷子新品种
 冀谷20
 济谷12号
甘蔗新品种
 福农91-4621
 粤糖93-159   
 桂糖22号
大麦新品种
 浙皮7号
 苏啤3号
附录1:科技部、农业部关于公布优质专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及繁育技术研究项目评审结果的通告
附录2:优质专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及繁育技术研究项目支持品种名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优质专用农作物新品种”这个标题,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些专门为特定用途培育的作物,比如用于生产生物燃料的玉米、用于制作高端糕点的特种小麦,或者是一些富含特定微量元素的蔬菜。我对这类“专而精”的农作物非常感兴趣,想知道它们在科研上有何特殊之处,以及它们在市场上的前景如何。中国农业科技发展到今天,肯定涌现了不少这类令人惊喜的品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这些专用农作物的育种理念和技术难点,是否会介绍一些培育周期长、技术难度高的品种?同时,我也很关注这些新品种是如何走向市场的,例如它们是否解决了某个行业发展的瓶颈,或者开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书中是否会包含一些关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视角,对比不同国家在专用农作物育种方面的优势和劣势?我想了解,在科技部农村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这些新品种的推广是否得到了政策上的有力支持,并且最终为中国农业的现代化转型做出了哪些贡献?
评分这本书的题目让我联想到我小时候在农村的经历,那时候的农作物选择比较单一,而且收成很大程度上依赖天气。现在听到“优质专用农作物新品种”,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各种色彩鲜艳、形状独特的蔬果,想象它们尝起来一定非常美味。我对“中国农业科技”这个部分特别感兴趣,因为我想知道我们国家在农业育种领域究竟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是不是已经有一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品种?这本书会不会介绍一些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技术?比如基因编辑、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这些听起来就很“高大上”的技术,是否在这本书里会有通俗易懂的解释和案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打开我对于现代农业科技的新视野,让我明白科技是如何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餐桌上的食物。我也很好奇,“新品种”的出现,是否意味着我们能吃到更多样化、更营养的食物?它是否也解决了以往农作物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比如病虫害防治的难度,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让食品更安全?
评分这本书名中的“优质专用农作物新品种(三)”让我觉得这是一个系列丛书,很可能前两本也涵盖了相关内容。作为一名对农业略有了解的读者,我一直关注着中国农业科技的进步,特别是那些能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产品质量的新品种。我非常好奇,在“中国农业科技”这个大框架下,究竟有哪些具体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新品种”被介绍?这些新品种在抗病虫害、适应性、营养成分、加工特性等方面,相较于传统品种有哪些显著的优势?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数据和案例,让我能直观地感受到新品种的价值。同时,我也想知道,在“科技部农村与社会发展”的推动下,这些新品种是如何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如何实现大规模推广的?这个过程中是否会涉及到技术转移、农民培训、市场对接等具体环节?我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关于中国农业科技的最新、最权威的信息,并且让我认识到,科技的进步是如何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村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看到书名,我有点犯怵,觉得“优质专用农作物新品种(三)”这种带有数字和专业术语的题目,内容会非常晦涩难懂,可能更适合专业人士阅读。但是,一想到“中国农业科技”和“科技部农村与社会发展”这些关键词,我又燃起了好奇心。毕竟,农业是我们国家的基础,科技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相对容易理解的方式,向我这样的普通读者介绍一些农业科技的进展。比如说,有哪些非常成功的农作物新品种,它们是如何被发现和培育出来的?它们在实际应用中带来了哪些好处?有没有一些感人的故事,关于科学家们如何克服困难,最终培育出优秀的品种?这本书是否会分享一些关于品种选育的“幕后故事”,让我在阅读时能感受到科学家的智慧和辛勤付出?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本科普读物一样,让我感受到农业科技的魅力,也能从中学习到一些实用的知识,比如如何辨别一些优质的农作物。
评分这本书名有点长,但“优质专用农作物新品种”几个字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我一直对农业科技的发展很感兴趣,特别是那些能直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新品种。我记得前几年,我所在的地区推广了一种新品种的水稻,口感和产量都比老品种好很多,让我对新品种的应用前景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本书里提到的“中国农业科技”和“科技部农村与社会发展”的背景,更是让我觉得它内容应该会比较权威和前沿。我希望能了解到不同地区、不同作物有哪些最新的突破,比如在抗病性、抗逆性(比如耐旱、耐涝)以及营养价值方面的提升。我也很想知道,这些新品种是如何通过科学研究和试验培育出来的,背后有哪些技术和创新?而且,书名中的“专用农作物”也让我好奇,这些是针对特定用途(比如加工、饲料或者出口)培育的吗?如果是这样,那它们在市场上的表现和发展潜力如何?这本书是否会包含一些案例分析,介绍成功推广的品种及其对农民收入和农村经济的贡献?我期待这本书能带给我关于农业科技最前沿的知识,让我更了解现代农业的进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