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推動瞭中國經濟的崛起。當前中國經濟增長仍然名列世界前茅,同時又麵臨種種需要解決的社會經濟矛盾。40年來的經驗錶明,把改革進行到底,乃是剋服當前睏難和建設富裕、民主、文明、和諧中國的唯*途徑。無論是為瞭保證近期的發展還是實現長遠的目標,我們都必須在“知”“行”兩方麵繼續努力,為推進改革、迎來中國的光明未來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吳敬璉
《改革大道行思錄》匯集瞭經濟學傢吳敬璉先生2013—2017年的重要文章,反映瞭他對於影響中國改革和發展的諸多重大問題的思考。在過去的五年裏,吳敬璉先生一直以高度的改革熱情和精湛的素養推動改革進步,影響巨大。本書收入的文章,既有對改革總體方案、經濟體製轉型、發展模式轉型等基本問題的深入研究,也有對“新常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國企改革、金融改革、産權保護、製度反腐等經濟社會議題的精湛分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書是理解中國改革進程、把握經濟走嚮、探尋未來發展路徑的*佳讀本,值得每一位關心中國改革和經濟發展的人士閱讀。
在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到來之際,讓我們追隨吳敬璉先生,直麵中國的現實,思考改革的未來。
吳敬璉,首屆中國經濟學傑齣貢獻奬得主。現任國務院發展中心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研究生院教授,中歐工商學院(CEIBS)寶鋼經濟學教席教授,經濟學聯閤會執行委員會顧問,經濟學會榮譽會長,管理學會會員。主要研究領域為理論經濟學、比較製度分析、中國經濟改革的理論和政策。他倡導並努力推進市場化、法治化、民主化改革,對中國改革的思想理論和實踐有重要貢獻。他也是經濟體製比較研究學科的開創者之一,引介傳播瞭許多對中國改革和發展有益的現代經濟理論和經驗。
目 錄
編 開啓改革新徵程
中國經濟改革的進程、問題和前景?(2013年1月) / 3
建議盡快設立直屬工作班子,統籌改革總體方案設計(2013年1月) / 37
為什麼要製定改革總體方案,怎樣製定改革總體方案(2013年2月) / 41
市場賦予力量,競爭帶來繁榮(2013年2月) / 44
中國改革的總體方案和當前舉措(2013年4月) / 55
在新的曆史起點上開啓改革新徵程(2013年12月) / 62
中國經濟麵臨的挑戰與選擇(2015年11月) / 77
改革方嚮已明 關鍵在於執行(2016年12月) / 94
第二編 具體改革項目研究
價格改革
價格改革:全麵深化改革的關鍵一步(2015年10月) / 101
産權保護
把土地經營權還給農民(2015 年5 月) / 105
完善産權保護製度的行動綱領(2016 年11 月) / 111
競爭政策與産業政策
強化競爭政策刻不容緩(2015 年11 月) / 117
確立競爭政策的基礎性地位(2016 年6 月) / 123
産業政策的研討需要深化(2016 年11 月) / 127
國有企業改革
“管資本”應當成為國有企業管理體製改革的基本方嚮(2012 年7 月) / 137
研究市場化國有資本運營機構的經驗(2014 年10 月) / 140
國企改革:管資本與兩類公司試點的幾個問題(2015 年5 月) / 142
金融改革
明確匯率改革的市場化方嚮(2013 年7 月) / 152
建立存款保險製度,助力金融改革——魏加寜等《存款保險製度與金融安研究》序言(2014 年4 月) / 156
社會保障
把費用的籌措與服務的提供分開(2013 年2 月) / 159
應當重視社會保障基金的建立和營運(2013 年11 月) / 162
存利去弊,建設適閤我國國情的體係——蔡江南主編《衛生體製改革的經驗》序言(2015年8月) / 164
環境保護
避免過度使用行政手段治理環境——馬駿、李治國等《PM2.5減排的經濟政策》序言(2014年6月) / 167
經濟發展轉嚮新常態是綠色經濟轉型的機遇(2015年8月) / 171
製度反腐
全麵推進改革:反腐的治本之策(2014年8月) / 175
政府職能轉變
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促進産業健康發展(2013年6月) / 191
嚮地方下放財權要以正確界定地方政府職能為前提(2013年11月) / 195
城市化應當由市場主導(2013年11月) / 198
社會治理
民間商會對國傢治理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2014年11月) / 208
第三編 控製,著力改革,提高供給效率
增長減速、發展轉型和改革重啓(2013年9月) / 217
應對金融的戰略與策略(2014年10月) / 231
銳意改革,纔能確立閤意的新常態(2014 年11 月) / 239
企業傢怎樣麵對經濟新常態(2014 年12 月) / 246
關於“新常態”的若乾思考(2015 年2 月) / 250
天下沒有不破的泡沫,我隻能提醒大傢謹慎(2015 年4 月) / 254
對當前宏觀經濟形勢的估量和政策建議(2015 年9 月) / 259
推進結構性改革,提升供給質量( 2016 年2 月) / 263
“去杠杆”和“防”都要靠改革(2016 年6 月) / 268
什麼是結構性改革,它為何如此重要?(2016 年6 月) / 270
深化結構性改革,完成有效率的調整(2017 年2 月) / 287
開拓思想市場,研究基本問題,探索中國長期發展的路徑(2017 年4 月) / 292
第四編 探討中國轉型之路
“發展集群”發揮積極作用的體製前提
——對T. 佩爾鬆教授論文《國傢治理體係、治理能力和經濟發展——中國的問題和建議》的評論(2013 年12 月) / 305
對話J. 科爾奈:中國轉型之路(2013 年12 月) / 309
直麵大轉型時代——《直麵大轉型時代》序言(2014 年1 月) / 332
中國改革的脈絡和走嚮——田國強、陳旭東《中國改革:曆史、邏輯和未來——振興中華變革論》序言(2014 年4 月) / 339
“新常態”下的機製設計與發展預期——與黃明、馬斯金等教授對話(2014 年11 月) / 345
中國經濟體製和發展模式的轉型——中日經濟學傢之間的交流(2015年3月) / 361
中國的市場經濟改革仍然任重道遠——對 N. 拉迪教授講演的評論(2015年5月) / 382
體製變革和增長轉型是必須麵對的兩個基本問題——《中國改革三部麯》總序(2017年3月) / 390
第五編 讀書·懷人·記事
一位社會科學傢追求真知的曆程——J.科爾奈《思想的力量》中文版序言(2013年2月) / 399
學術勇氣與社會擔當——悼念摯友陸學藝(2013年5月) / 403
一位傾心助力中國改革和社會進步的外國友人——懷念青木昌彥教授(2015年9月) / 409
路徑依賴與中國改革——緬懷諾思教授(2015年11月) / 416
一個偉大公司的綠色之路——《颱積電的綠色行動》和《颱積電的綠色力量》的序言
(2014年5月) / 423
大傢一同走上光明之路——母校琅琊路小學八十周年校慶獻詞(2014年11月) / 428
“學術獨立,思想自由,政羅教網無羈絆”(2015年10月) / 430
執著精神,砥礪理論勇氣——錢穎一、許成鋼教授獲奬賀詞(2016年12月) / 434
讓美好的音樂陪伴我們(2017年6月) / 442
前 言
本書是我從2013年以來的作品中選編成的一本文集。我把它題名為《改革大道行思錄?》,意在錶明它是一份作者在改革大道上且行且思的記錄?。
2013年11月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根據十八大的決定,製定瞭《關於全麵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為以完善市場經濟製度、推進國傢治理體係現代化為總目標的全麵改革做齣瞭戰略部署和頂層設計。這一《決定》的發布,意味著新一輪改革的正式啓動。
和其他的人類活動一樣,改革要做的不外乎兩件事:認知和踐行。對於這兩件事孰難孰易,前人常有不同的估計,比如《尚書》說“非知之艱,行之惟艱”,而孫中山卻相信“知難行易”。其實在我看來,“知”與“行”相互支撐、無法分離,而且不論哪一件都不可能輕而易舉地做到。
從“知”的角度看,我們首先應當承認,人的理性是有限的。雖然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很好地運用瞭對經濟社會認知的成果,凝聚瞭社會的共識,形成瞭對今後改革的完整設計,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事無巨細都完全符閤客觀實際,也不意味著所有人都對其中每一項具體設計不持異議。事實上,在改革的施行過程中不斷深化認識和尋求大限度的共識,是一項永無竟日的事業。
從“行”的角度看,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要得到貫徹落實,還需要突破重重障礙。我在本書收錄?的《在新的曆史起點上開啓改革新徵程》一文中曾經指齣,全麵深化改革將會遇到的睏難和障礙至少包括四個方麵:,由舊意識形態産生的障礙;第二,來自特殊既得利益的阻力;第三,現代市場體係順利運作所必需的人員素養不足造成的睏難;第四,在舊體製和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下積纍起來的種種問題。要剋服這些睏難和障礙,不但需要巨大的政治勇氣,還需要高超的群體智慧。
總之,為瞭把全麵深化改革進行到底,我們在“知”和“行”兩方麵都需要做齣持之以恒的努力。
當前,中國經濟的增長率仍然在世界範圍內名列前茅,而國內和環境都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情況韆變萬化,矛盾層齣不窮,許多問題需要解決,改革的執行力也有待加強。經濟學傢能做的事情,可能就在於“開拓思想市場,研究基本問題,探索中國長期發展的路徑”。首先是研究這些具體問題背後的基本問題,隻有認識清楚這些基本問題,纔能不被五光十色的現象變幻所迷惑,找到中國長期發展的正確方針和道路。也就是說,要在厘清基本問題的基礎上,完善我們的改革方案,改進我們的改革方法,推動改革的步步深入。
然而“善未易明,理未易察”,人的認識總是有局限性的。我在這本書中把自己在改革大道上且行且思的一得之見提供齣來,目的在於和讀者朋友相互切磋,供讀者朋友研究批評。希望相關的討論能夠對厘清問題和改進執行有所助益。
收入本書的58 篇文章分成5 個部分,它們是:
編“開啓改革新徵程”,具有總論的性質,收入的8篇文章討論瞭從改革總體方案設計到具體執行中值得研討的種種問題。
第二編 “具體改革項目研究”,收入的21篇文章分彆歸屬於價格改革、産權保護、競爭政策與産業政策、國有企業改革、金融改革、社會保障、環境保護、製度反腐、政府職能轉變、社會治理等10個子題。
第三編“控製,著力改革,提高供給效率”,收入的12篇文章聚焦於如何標本兼治地應對當前中國麵臨的現實,消除效率低下、債颱高築等造成的隱患。
第四編“探討中國轉型之路”,收入的是與瑞典的T. 佩爾鬆教授、匈牙利的J. 科爾奈教授、日本的青木昌彥教授、美國的N. 拉迪博士等國內外知名學者的8篇對話和書序。
第五編“讀書?懷人?記事”,收入瞭9篇圍繞有關主題的散文。
明年即將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改革開放使中國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要解決當前仍然麵臨的諸多社會經濟問題,還要依靠堅持不懈的改革努力。通過改革建設一個富裕、民主、文明、和諧的中國,是幾代中國人魂牽夢係的偉大事業。我們應當為實現這一目標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一直對中國經濟改革的曆史進程和理論演變深感興趣,尤其關注那些親曆並深刻影響瞭這一時期的關鍵人物的思想。《改革大道行思錄/吳敬璉近文選(2013—2017)》這個書名本身就充滿瞭信息量。首先,“改革大道”四個字,立刻將我拉迴到那個波瀾壯闊的年代,那些關於方嚮、道路、以及我們走嚮何方的討論,是理解中國過去四十年的基石。而“行思錄”則暗示著這並非一本空洞的理論堆砌,而是作者在實踐中不斷反思、探索的記錄。想到吳敬璉先生,這位“中國經濟學界良心”的學者,他的名字本身就代錶著獨立思考和對真理的追求。我非常好奇,在2013年到2017年這個時間段,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環境又發生瞭哪些新的變化,又引發瞭他怎樣的“行思”。這段時期,恰逢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結構性改革的挑戰更為凸顯,也伴隨著全球經濟格局的動蕩。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看到他對這些復雜議題的深刻洞察,也許有對過去改革經驗的總結,也有對未來發展方嚮的判斷。作為一名普通讀者,我渴望從中獲得啓發,更好地理解我們所處的時代,以及中國經濟改革的深層邏輯。
評分《改革大道行思錄/吳敬璉近文選(2013—2017)》這個書名,給我一種莊重而又有活力的感覺。“改革大道”代錶著中國經濟發展的主鏇律,而“行思錄”則暗示著這是一位思想者在改革進程中的動態思考和深刻見解。吳敬璉先生的學術聲望和他在中國經濟改革進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使得這本書的內容必然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我尤其關注的是,在2013年至2017年這段時間,中國經濟麵臨著從高速增長轉嚮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也伴隨著國內外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我非常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看到吳先生對於這些挑戰的獨特見解,或許是對市場化改革如何進一步推進的思考,又或者是對中國經濟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找到自身定位的論述。作為一名渴望理解中國經濟改革深層邏輯的讀者,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到改革所麵臨的機遇與挑戰,以及智者在其中所扮演的啓迪者和引領者的角色。
評分我一直認為,理解一個國傢的經濟發展,不能僅僅看GDP的數字,更需要深入探究其背後的製度設計和思想基礎。《改革大道行思錄/吳敬璉近文選(2013—2017)》這個書名,讓我聯想到的是一條漫長而麯摺的道路,以及在這條路上,一位經濟學傢不斷思考、修正、前行的身影。吳敬璉先生在學術界的地位不言而喻,他的聲音,往往能引發社會上廣泛的討論。這本書選定的時間段,正是中國經濟發展進入一個關鍵的轉型期,麵臨著結構性調整、創新驅動以及國際環境變化等多重挑戰。我很好奇,在這四年裏,吳先生是如何看待這些新齣現的復雜問題?他是否會迴顧過去的改革曆程,從中汲取經驗教訓,來指導當前的實踐?我想,這本書不僅僅是對經濟理論的探討,更蘊含著對中國未來發展道路的深深關切。作為一名對中國現代化進程充滿好奇的讀者,我期待能從他的“行思”中,獲得更深層次的理解,去把握中國經濟發展的脈搏。
評分我對於經濟學研究領域中那些既有理論深度,又緊貼現實脈搏的著作情有獨鍾。《改革大道行思錄/吳敬璉近文選(2013—2017)》這個書名,瞬間就抓住瞭我的注意力。首先,“改革大道”四個字,勾勒齣一個宏大的曆史敘事,而“行思錄”則錶明瞭這本書的特質——記錄瞭作者在行走中的思考,充滿瞭實踐的印記。吳敬璉先生作為中國經濟改革的親曆者和重要理論貢獻者,他的每一份論述都值得認真對待。2013年至2017年,這個時間段在中國經濟發展史上具有特殊意義,伴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增長模式的轉變以及一係列重要的改革舉措的推齣。我特彆希望在這本書中,能夠看到他對這些時期齣現的關鍵性經濟問題的深入剖析,例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邏輯,以及在復雜國際貿易環境下,中國經濟如何保持韌性。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種超越宏大敘事的視角,通過一位智者的眼睛,去觀察和理解中國經濟改革的細微之處,以及蘊含其中的深刻道理。
評分讀完《改革大道行思錄/吳敬璉近文選(2013—2017)》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一種溫和卻堅定的理性力量。吳敬璉先生的文字,總能帶著一種知識分子的審慎和對曆史負責的態度。這本書的選文時間跨度雖然不長,但恰好是中國經濟轉型時期一個充滿挑戰和轉摺的關鍵節點。我特彆關注書中對於市場化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和完善的論述。在當下,關於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國有企業改革的推進,以及如何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這些議題依舊是社會關注的焦點。我期待書中能有對這些具體改革舉措背後邏輯的梳理,以及對可能麵臨的睏難和挑戰的預警。吳先生的分析,往往能夠穿透錶麵的現象,直擊問題的本質,他的這種“行思”,是為改革本身注入瞭智慧的火花。閱讀這本書,就像是在與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者進行對話,他會循循善誘地引導你去思考,去辨析,而不是直接給齣答案。這種循序漸進的啓迪,對於理解復雜經濟現象非常有幫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