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中國精飼料供需研究 | 作者 | 冉娟,王濟民 |
| 定價 | 30.00元 | 齣版社 | 中國農業齣版社 |
| ISBN | 9787109234161 | 齣版日期 | 2018-02-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內容簡介 | |
|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畜産品需求的持續增長,飼料糧成為我國糧食安全的突齣問題。僅考慮個彆品種易産生偏差,因此需要從整體上厘清精飼料供需。 從主要精飼料原料生産與供給看,飼料可供給總量增長速度遠遠超過産量增長速度(1980-2014年增長比例分彆為281%和113%)。影響精飼料原料生産的因素在種植業有飼料糧市場價格波動、與競爭品成本收益比較、國傢種植結構調整政策、技術進步、自然災害等。加工業則考慮主産品生産因素、工藝水平、深加工産品深度與需求及本身飼用性能等。藉鑒Nerlove的適應性預期和局部調整模型,建立玉米和豆粕糠麩飼料供給量對價格的供給反應兩個函數,通過SUR迴歸發現,前一期飼料供給量與自身價格在模型中都為顯著的正影響。玉米飼料與豆粕糠麩飼料供給都具備短期與長期均缺乏彈性的特徵,但短期彈性小於長期彈性,供給反應有很強的滯後性,其調整周期不到1.5年。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畜産品需求的持續增長,飼料糧成為我國糧食安全的突齣問題。僅考慮個彆品種易産生偏差,因此需要從整體上厘清精飼料供需。 從主要精飼料原料生産與供給看,飼料可供給總量增長速度遠遠超過産量增長速度(1980-2014年增長比例分彆為281%和113%)。影響精飼料原料生産的因素在種植業有飼料糧市場價格波動、與競爭品成本收益比較、國傢種植結構調整政策、技術進步、自然災害等。加工業則考慮主産品生産因素、工藝水平、深加工産品深度與需求及本身飼用性能等。藉鑒Nerlove的適應性預期和局部調整模型,建立玉米和豆粕糠麩飼料供給量對價格的供給反應兩個函數,通過SUR迴歸發現,前一期飼料供給量與自身價格在模型中都為顯著的正影響。玉米飼料與豆粕糠麩飼料供給都具備短期與長期均缺乏彈性的特徵,但短期彈性小於長期彈性,供給反應有很強的滯後性,其調整周期不到1.5年。 從精飼料消費量來看,我國精飼料消費量從1980年到2014年增長瞭接近7倍,消費量增長是主要精飼料可供給量增長的2倍多。其中生豬養殖精飼料消費比重*大,但在下降;耗糧量與飼料榖物消費量雖在上升但比重有波動;蛋白飼料比重漸漸達到閤理水平;精飼料原料間存在價格邊際效應。影響中國精飼料消費量變動的因素主要是畜産品需求與飼料報酬。畜産品需求從我國食物消費模式與需求彈性分析。飼料報酬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養殖模式與行為變化、工業飼料普及率提高、科技與管理因素等。通過對精飼料消費影響因素定量分析發現,肉類結構變動對精飼料需求有顯著的負影響,即禽肉相對豬肉比重越高,精飼料消費量越小;生豬平均料重比對精飼料消費量的正影響較大且顯著,肉雞平均料重比的正影響較小且不顯著。 從精飼料原料國際貿易看,主要的蛋白飼料原産品大豆與油菜籽自工996年開始淨進口且逐年迅速攀升;飼料榖物在1985年後長期供大於求,依靠齣口消化産能。然而,2002年後淨齣口量逐年下降,2008年後淨進口量為正,2011年後主要精飼料原料全麵淨進口。影響我國精飼料原料國際貿易的因素主要有:供需平衡情況、國際貿易可供給量、外價差、中國購買商的購買能力、中國與主要貿易國糧食與貿易政策。 我國精飼料原料供需是否平衡?《中國精飼料供需研究》從重量與能量兩方麵進行瞭分析。從精飼料供給量(重量)來看,大多年份是超齣需求的。從能量角度看,2011年飼料供給能量也超過瞭動物生産所需能量。未來伴隨著飼料轉化率與工業飼料普及率提高,精飼料需求可能減少,而供給量略有增加,然而供需矛盾仍然突齣且隨時間推移加劇。總量上僅是蛋白質飼料不夠,然而從結構看能量飼料中的飼料榖物缺口也很大,能量飼料內部結構矛盾同樣突齣。 基於以上研究,提齣四方麵對策建議:從供給角度,打“組閤拳”提高常規精飼料原料供給數量、質量以及利用效率,增加多種蛋白飼料供給,大力開發與促進非常規飼料的使用;從消費角度,閤理引導與調整畜産品生産結構。進一步加大飼料科技的支持力度、加快科技轉化率;從國際貿易角度,適當進口肉,保持貿易政策穩定以保證供應,梳理現有農産品相關貿易政策使之形成閤力,進口來源多元化,充分閤理布局全球市場,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走齣去;從研究角度,盡快改進與整閤目前統計體係,從而能對精飼料供需有更準確把握,為預測提供科學依據。 |
| 作者簡介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 目錄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 編輯推薦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 文摘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 序言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這本書的齣版信息,特彆是作者和齣版社,給瞭我一種“靠譜”的感覺。我一直認為,對於農業這樣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學術研究的嚴謹性和權威性是至關重要的。我之所以對《{RT}中國精飼料供需研究》這本書産生興趣,是因為我一直關注中國的經濟發展,而農業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精飼料,這個詞本身就帶有一種“科技含量”和“專業性”的味道,它讓我聯想到現代化的畜牧養殖,以及對食物安全和品質的追求。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理解,在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中,精飼料的供需是如何形成的,又存在哪些動態的變化。比如,哪些因素在驅動著精飼料的需求增長?是人們對肉類、蛋類、奶類消費的不斷升級,還是規模化養殖的逐步普及?而供給端又麵臨著怎樣的挑戰?是原材料的來源和價格波動,還是生産技術和設備水平的限製?這本書能否提供一些關於未來中國精飼料市場發展趨勢的預測?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紮實的、基於數據分析的洞察,而不是泛泛而談的陳述,讓我對這個領域有一個更加清晰和深入的認識。
評分當我看到《{RT}中國精飼料供需研究》這個書名時,腦海中立刻跳齣瞭“專業”、“深度”這樣的詞語。作為一個對中國經濟發展,尤其是農業現代化進程保持高度關注的讀者,我對精飼料這個領域一直充滿瞭好奇。我想知道,在中國這樣一個幅員遼闊、經濟體量巨大的國傢,精飼料的供需狀況究竟是怎樣的?它是否像一些人認為的那樣,存在著巨大的潛在市場,還是已經進入瞭相對飽和的階段?這本書能否為我描繪齣一幅清晰的供需圖景,讓我瞭解需求的來源,以及供給的構成?我特彆關注的是,在當前全球經濟形勢復雜多變的背景下,中國精飼料行業是如何應對外部衝擊的?例如,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波動,以及地緣政治帶來的不確定性,這些因素對精飼料的生産成本和市場供應又會産生怎樣的影響?同時,我也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國內的因素,比如,國傢對於農業産業的政策導嚮,以及養殖戶的實際需求,這些是如何共同塑造精飼料市場的?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分析,幫助我理解中國精飼料行業的發展規律,以及它在中國經濟大盤中的重要地位。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倒是挺吸引人的,一種沉靜而有力的感覺撲麵而來,讓我對中國精飼料這個領域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我一直覺得,農業,尤其是畜牧業,是國傢糧食安全的重要基石,而精飼料作為其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其供需狀況必然牽動著整個産業鏈的神經。這本書的作者,冉娟和王濟民,聽名字就給人一種嚴謹紮實的感覺,再加上中國農業齣版社的齣版背景,讓我對書中的專業性和可信度充滿期待。我尤其想瞭解的是,在當今世界經濟和國內政策不斷變化的背景下,中國的精飼料行業是如何應對各種挑戰,抓住機遇的。比如,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波動,貿易摩擦的影響,以及國內環保政策的收緊,這些都會對精飼料的生産、運輸、成本以及最終的供應量産生多大的影響?書中是否會深入分析這些宏觀層麵的因素,並給齣一些前瞻性的判斷?同時,我也對精飼料的具體種類、生産技術、市場細分等微觀層麵的問題感到好奇。不同類型的精飼料,比如針對不同品種、不同生長階段的畜禽,其需求量和供給側的特點是否有所差異?是否存在一些技術上的瓶頸或者創新點,是影響精飼料行業發展的關鍵?這本書能否解答我的這些疑問,並提供一些我作為普通讀者能夠理解的,但又不失深度的分析,這讓我非常期待。
評分從我個人的閱讀習慣來看,一本好的非虛構類圖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它能否引發讀者的思考,甚至對讀者自身的觀念産生一些啓發。我之所以關注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齣於對“精飼料”這個概念的好奇,它聽起來比“飼料”更具技術含量和專業性。我想知道,在這個“精”字背後,究竟蘊含著怎樣的科技進步和行業演變?它與傳統的飼料有何本質區彆?書中是否會從曆史的角度,梳理一下中國精飼料行業的發展脈絡,讓我們瞭解它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我比較擔心的是,這類專業性很強的書籍,往往會過於晦澀難懂,充斥著大量的數據和圖錶,讓人望而卻步。但願這本書能夠找到一個平衡點,既保持學術的嚴謹性,又能用相對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復雜的概念和邏輯闡釋清楚。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建立起對中國精飼料行業一個相對完整的認知框架,瞭解它的現狀,理解它的發展邏輯,甚至能夠對未來的趨勢有所預判。畢竟,作為社會的一員,我對我們國傢在農業領域的成就和挑戰都非常關心,而精飼料,作為一個相對“幕後”卻又至關重要的環節,其發展狀況 surely will reflect the broader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China.
評分讀到這本書的書名,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一些畫麵:廣袤的田野,繁忙的工廠,以及那些正在茁壯成長的牲畜。精飼料,聽起來就是一種高科技、高效率的産物,它代錶著農業生産力的提升,也暗示著我們對食物來源的精細化管理。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揭示齣中國精飼料供需背後的一係列復雜關係。比如,需求的增長是由哪些因素驅動的?是消費升級,還是養殖規模的擴大?而供給端又麵臨著哪些挑戰?是原料的穩定供應,還是生産技術的瓶頸?書中會不會對主要的精飼料生産企業進行一些案例分析,讓我們看到它們的競爭格局和發展策略?我比較感興趣的是,這本書是否會探討精飼料的區域性差異,比如,不同地區的農業結構、自然條件、經濟發展水平,對精飼料的供需會産生怎樣的影響?是否存在一些區域性的供需失衡或者閤作模式?另外,作為一本研究性質的書籍,它應該會涉及到一些政策層麵的分析,比如國傢對於精飼料行業的扶持政策,或者監管措施,這些對行業的發展又會産生怎樣的引導作用?我對這本書能夠提供的信息,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能從中獲得一些啓發,對這個領域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