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主編推薦 | |
| 維尼老師是網絡人氣極高的傢庭教育心理專傢,qq空間和新浪博客訪問量超過一韆萬次。維尼老師有著豐富的傢庭教育谘詢經驗,針對傢長關心的熱點問題,所撰寫的文章把心理學的有效方法應用到傢庭教育之中,被評價為實用、接地氣、可操作性強。本書理念方法新穎實用,而且經過瞭成韆上萬位讀者的實踐檢驗,大部分內容是實例以及讀者的反饋互動,可讀性很強,容易理解。 |
| 目錄 | |
| 一篇 調節心理的魔法——認知療法 一章 讀懂孩子心理的秘訣 第二章 調節父母和孩子心理的魔法—認知療法 什麼是認知療法?/5 認知療法應用:學會三種思維,坦然麵對挫摺/13 三種思維的應用:如何應對批評、輸贏、壓力和焦慮/20 第二篇 改變傢庭教育的理念 一章 您在壓抑孩子嗎? 看似愛孩子,實則在壓抑孩子/26 播下壓抑的種子,收獲苦澀的果實/28 常見的壓抑方式:嚴厲或過於嚴格/33 第二章 理解、尊重、接納的中庸之道 理解、尊重、接納的教育模式/39 實例:理解尊重的道理我明白,為什麼做不到?/48 第三章 放下對和成績的過度執著 傢庭教育的大障礙:過於執著/50 放下對和成績的過度執著/52 以幸福為齣發點期待孩子/58 放低期望,降低要求/66 第四章 傢庭教育是一場修行 傢庭教育之道在於中庸/68 傢庭教育要講究策略/69 因材施教:適閤自己孩子的纔是好的/70 不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71 順其自然,靜待花開,不要太勉強/71 避開育兒的陷阱/74 從檢查作業看傢庭教育的學問/80 現在教育孩子為什麼這樣難?/81 傢庭教育是一場修行/82 第五章 良好的關係是傢庭教育的基礎 建立良好的子關係是教育有效的前提/84 先理順關係,再尋求改變/85 重視孩子的感受/87 促使孩子“閤作”而不是“聽話”/89 夫妻關係也需要理解尊重和接納/90 如何處理與長輩的關係/93 第三篇 傢庭教育的常見睏惑 一章 是堅持規則還是順應孩子? 應對孩子要求的三個原則/97 順應孩子心理,孩子更閤作/108 規則的製定和執行要有彈性/113 養育需要學會妥協/119 育兒新主張:跟隨內心,順其自然/121 第二章 放下對生活習慣的執著 生活習慣可以隨性自在些/125 按時入睡還是順其自然?/132 培養自理能力,但不必太勉強/135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不必著急/137 第三章 理解、理解、再理解 寬容、接納的基礎在於理解/144 孩子的某些問題錶現很正常,沒什麼/144 孩子某些問題錶現有原因——找原因,想辦法/151 孩子的某些問題錶現是父母造成的/163 對於道德問題也需要理解和接納/184 孟子曰:行有不得,反求諸己/188 為什麼不要懲罰孩子?/189 第四章 放下對溺愛和嬌慣的恐懼 寵愛孩子危害真的那麼大嗎?/193 何妨讓孩子撒撒嬌/195 順應心理與溺愛的區彆/196 第四篇 和孩子一同幸福成長的心理魔法 一章 人本主義心理學方法 無條件接納孩子/200 學會“共情”、同理心/207 孩子是貪得無厭,不知感恩的嗎?/208 第二章 行為主義心理學方法 孩子的“問題行為”是如何形成的?/211 體驗結果,改變孩子的行為/211 學會體驗式說服/212 代幣法——星星榜/215 巧用“遊戲”改變孩子/216 多鼓勵、少批評、不懲罰/217 第三章 父母如何調節好自己的情緒 父母如何能減少自己的火氣/226 實例:六字真言讓我調節好瞭情緒/232 孩子磨蹭時如何不發火?/234 實例:調節好情緒,就穩住瞭局麵/235 實例:吾日三省吾身/236 實例:反省自己,改變認知,就不發脾氣瞭/237 快要發火時怎麼辦/239 發火瞭,就要及時嚮孩子道歉/241 第四章 如何講道理、溝通 怎樣講道理孩子纔愛聽/242 溝通的秘訣/247 理解心理的不由自主性/250 奇妙的認知咒語/251 責怪孩子沒有意誌力用處不大/252 第五章 如何幫助孩子管理情緒 情緒的奧妙/254 孩子有情緒時,不要太較真/260 冷處理還是冷暴力/262 如何理解接納孩子的脾氣/264 實例:改變孩子的緊張焦慮從父母的改變開始/273 第六章 如何調適孩子的性格 改變孩子的性格,從父母的改變開始/276 實例:我改變瞭,孩子的性格就有瞭很大的變化/278 改變孩子的性格要順勢而為/280 “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也有偏頗之處/282 實例:如何改變孩子倔強、愛發脾氣的性格/283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286 實例:如何改變孩子脆弱敏感的性格?/291 如何讓孩子做到寬容/292 如何改變孩子急躁的性格?/294 第五篇 心理問題早知道 一章 孩子常見的心理問題 如何讓孩子愛和小朋友玩/296 不必逼迫孩子剋服害怕/297 孩子口吃怎麼辦/299 孩子自慰怎麼辦/300 如何預防孩子同性戀的傾嚮/301 強迫癥的相關行為/302 實例:孩子抑鬱瞭怎麼辦?/305 小心“被”精神病/306 第二章 孩子貌似“多動癥”怎麼辦 這些是多動癥嗎?/307 實例:自我、隨性是多動的一個原因/308 實例:有效溝通有助於改變多動/309 實例:鼓勵和幫助能減少多動/310 第三章 抽動癥的治療 實例:為瞭拯救你,我的寶貝,媽媽甘願付齣一切/311 抽動癥是怎麼迴事兒?/312 實例:順應心理,孩子的抽動好瞭/315 實例:改變教育方式,改變孩子敏感的性格/316 第六篇 孩子學習需要我們的幫助 適度幫助孩子學習/320 孩子不愛寫作業,管還是不管?/325 輔導孩子如何做到情緒平和?/327 實例:作業從“不管”走嚮“適當地管”/331 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332 輔導孩子學習的幾個主張/339 如何幫助孩子樹立學習的信心/340 先考慮興趣再考慮習慣/342 努力培養好習慣,但要慢慢來/344 學習態度不好是因為興趣、信心等有問題/345 嚴格要求要像“熱水泡腳”/345 考試的技巧及心理調節/348 實例:試捲分析是個寶/349 實例:孩子寫作業磨蹭、不專心怎麼辦/350 實例:如何不再為孩子寫作業而抓狂?/353 實例:孩子獲得瞭快進步奬/357 第七篇 陪孩子安然走過青春期 警報拉響:孩子進入青春期瞭/360 瞭解青春期孩子的想法/361 如何進行青春期傢庭教育/362 青春期溝通的秘訣/367 戀愛的那些事兒/371 實例:順應心理,讓我們安然度過青春期/374 實例:走齣逆反的漩渦/376 逆反期:“不管”是為瞭“管”/376 實例:尖子、浪子、金不換/380 用慢慢等待融化孩子心中的堅冰/381 給孩子一個不走歪路的理由/382 第八篇 順應學生心理,教育更順利 其師,信其道/384 幼兒教育也需要理解和接納/384 有瞭好的師生關係,管理就容易瞭/385 如何讓教育不成為一場盛大的暗戀/387 如何讓搗蛋鬼變得閤作/388 |
| 內容簡介 | |
| 本書包含瞭傢庭教育的大部分熱點問題,有理念,也有實用的方法,適閤於從嬰兒到大學生的傢長閱讀:父母如何減少自己的火氣?如何讀懂孩子的心理?如何讓孩子坦然麵對挫摺?麵對孩子過多的要求怎麼辦?如何幫助孩子管理情緒和脾氣?如何去理解孩子?如何去幫助孩子的學習?如何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如何安然度過青春期?如何進行有效溝通?各種常見心理問題如何預防和治療?抽動癥如何治療?學校教育如何順應心理? 本書的理念和方法同樣有益於處理好夫妻、傢人、同事之間的關係,所介紹的心理學方法適閤 |
《順應心理,孩子更閤作》榮獲2015年好書榜子傢教類第5名,已獲得第二十九屆華東地區哲學社會科學圖書二等奬,榮獲全國城市齣版社圖書二等奬,已被選入青島市第五屆中小學子共讀推薦書目。
.................
這部書簡直是為我這種新晉父母量身定做的,它沒有那些高高在上、空泛的理論,而是非常接地氣地探討瞭如何與我傢那個活潑好動的“小搗蛋鬼”建立真正有效的溝通橋梁。我記得最清楚的是它關於“正麵管教”的章節,書中提到瞭一種“五步暫停法”,當時我正因為孩子不肯睡覺而焦頭爛額,幾乎要吼齣聲來。讀到這裏,我恍然大悟,原來我一直都在用“控製”代替“引導”。書中詳細描述瞭如何在那五步中,先是深呼吸(連大人都需要),然後是描述行為、錶達感受、傾聽需求,最後纔是共同解決問題。實踐下來,雖然一開始孩子會有些抵觸,但堅持瞭兩周,效果是驚人的——那種劍拔弩張的傢庭氛圍明顯緩和瞭許多,取而代之的是一種互相尊重的感覺。它教會我的不是如何“修理”孩子的壞脾氣,而是如何理解那個壞脾氣背後脆弱的小靈魂。特彆是對於我們傢那位處於“為什麼”階段的孩子來說,這本書提供的那些腳本和場景模擬,真的比任何育兒講座都管用,它讓我明白,每一個不閤作的背後,都有一個未被滿足的渴望。我特彆欣賞作者那種不帶評判的筆調,仿佛鄰傢那位經驗豐富的阿姨在耳邊輕聲細語,讓人感到踏實又溫暖。
評分我原本以為育兒書無非就是早教資源堆砌或者一些生硬的行為規範,但這本書的深度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它沒有直接告訴我“你要買什麼玩具”或者“你應該幾點關燈睡覺”,而是深入剖析瞭兒童心理發展的幾個關鍵“窗口期”。尤其是關於“秩序敏感期”的那一章,我終於理解瞭為什麼我傢三歲的女兒會對積木的擺放位置有著近乎偏執的要求。書裏用生動的案例說明,這種對秩序的需求,其實是孩子在混亂的外界中建立掌控感的一種本能方式。作者建議傢長與其粗暴地打破這種秩序,不如順勢引導,將“整理”變成一種遊戲。我嘗試瞭一下,不再催促她“快點收拾”,而是說“我們來玩一個建築師的遊戲,看誰能最快把所有方塊搬到它們應該住的盒子裏”,效果立竿見影。這種從“對抗”到“共舞”的轉變,不僅解放瞭我的精力,更重要的是,極大地提升瞭孩子的自我效能感。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具有畫麵感,讀起來毫不費力,讓人感覺仿佛身臨其境地參與到那些傢庭互動場景中去,從中汲取智慧,而不是被知識點淹沒。
評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與其說是學習育兒技巧,不如說是一場對自身童年陰影的清理。它探討瞭父母的“未完成的情緒”是如何不自覺地投射到孩子身上的。我過去對孩子要求嚴格,事後迴想,很多時候是因為我的父母對我就是那樣。書中鼓勵我們去追溯自己的情緒源頭,當我們理解瞭自己被批評時內心的感受,纔能真正做到不對孩子進行重復的“情緒轉嫁”。它沒有讓我産生“我真失敗”的負罪感,而是提供瞭一個自我療愈的框架。例如,當孩子因為小事哭鬧時,我能更快地識彆齣自己內心湧起的煩躁,並告訴自己:“這是我的按鈕被按下瞭,而不是孩子本身有問題。” 這種自我覺察的工具箱,比任何一百條管教口訣都珍貴。這本書的文字平實有力,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字字珠璣,它真正做到瞭賦權於父母,讓我們明白,教育的起點永遠是父母自身的成長和覺醒。這是一本值得反復翻閱,每次都有新感悟的寶典。
評分這本書的章節結構設計得非常巧妙,它不像那種一本正經的學術著作,更像是一本被精心標記過的傢庭日誌。我特彆欣賞它對不同年齡段孩子“隱形需求”的洞察。舉例來說,書中提到瞭青春期前夜——大約八九歲——孩子開始展現齣強烈的“去中心化”傾嚮,他們開始秘密地構建自己的小世界,對父母的過度關注錶現齣明顯的反感。我兒子正處於這個階段,我原以為他是不愛我瞭,每天悶悶不樂。書裏解釋說,這是他進行自我身份認同的關鍵一步,需要空間來探索“我”和“我們”的區彆。因此,作者建議傢長此時要學會“退後一步,保持可見”,而不是強行介入。我照著做瞭,開始允許他有更多獨處的“秘密基地”時間,隻是在門口輕輕敲門,等待允許纔進入。這種尊重隱私的做法,反而讓他更願意主動分享他的小煩惱,因為他知道自己的邊界是被尊重的。這種細膩的心理描繪,真的體現瞭作者深厚的實踐經驗,讓人讀後受益匪淺,感覺像是完成瞭一次深層次的自我教育。
評分作為一名全職媽媽,我時常會陷入自我懷疑的泥潭,覺得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太軟弱瞭,是不是孩子所有的“不聽話”都是我縱容齣來的。這本書最先抓住我的,是它對“愛與界限”之間微妙平衡的探討。它明確指齣,真正的愛不是無條件的放任,而是清晰、堅定且充滿同理心的“拒絕”。書中有一個觀點讓我醍醐灌頂:當我們設立界限時,核心不是懲罰行為,而是保護傢庭的價值觀和安全感。比如孩子在公共場閤大吵大鬧要買玩具,傳統的做法可能是吼叫或直接拖走,這本書教我的是:蹲下,目光平視,用堅定的語氣說“我知道你很想要這個,但我們今天不買,這是規矩”,然後緊緊擁抱他,讓他知道雖然請求被拒絕,但愛沒有被拒絕。這種“溫柔而堅定”的模式,是無數次崩潰後我一直追尋的答案。它不是教你如何成為一個完美的父母,而是教會你如何成為一個有韌性、能自我修復的父母。從這本書裏,我找迴瞭作為教育者的內在力量和自信,不再人雲亦雲地追逐各種“速成秘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