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Altium Designer 13电路设计从入门到精通
定价:59.00元
作者:罗瑞 张自红 李德俭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51237130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Altium Designer 13电路设计从入门到精通》既适合作为本科院校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教材,也适合作为相关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及初学者的自学参考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9787512371309 Altium Designer 13电路设计从入门到精通 中国》的封面设计倒是挺抓人眼球的,黑底配上醒目的橙色和白色字体,很有科技感。我刚拿到手的时候,首先翻阅了目录,感觉内容组织得很系统化,从基础的元件库建立讲到复杂的PCB布局布线,再到最后的Gerber文件输出和制造环节的准备,这对于一个想全面掌握Altium Designer 13这套工具的人来说,是个不错的路线图。不过,说实话,光看目录和前几页的介绍,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本“操作手册”的进阶版,它似乎更侧重于教你“怎么做”,而不是“为什么这么做”。例如,在讲解电源完整性(PI)和信号完整性(SI)时,我期望能看到更多关于背后的电磁学原理和设计规范的深入剖析,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软件界面上如何设置阻抗控制线宽的步骤。当然,对于初学者而言,能把这些复杂的流程用清晰的图文步骤展示出来,已经是非常大的帮助了,但对于有一定经验的工程师,可能会觉得有些“浅尝辄止”了。我希望作者能在后续的章节中,能多一些实战案例的深入分析,比如如何处理高密度互联(HDI)设计中的盲埋孔应用,或者在处理高速差分信号时,具体有哪些常见的陷阱和规避策略。总的来说,它提供了一个坚实的操作基础,但要达到“精通”的层次,可能还需要结合更深层次的理论书籍来配合学习。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确实不错,纸张摸起来比较厚实,彩色的电路图和PCB截图看起来非常清晰,这一点在学习涉及颜色区分的层叠结构和布线规则设置时,确实减少了阅读上的疲劳感。我对它在“原理图绘制规范”这一块的处理印象深刻,作者花了不少篇幅去强调设计规范的重要性,比如如何使用层次化设计来管理大型项目,如何有效地使用工程字段(Engineering Change Orders, ECO)来同步原理图和PCB数据。这对于团队协作或长期维护项目至关重要,很多初学者都会忽略这些“流程”层面的东西,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到位。然而,在我翻阅到关于3D模型应用和机械约束设定的部分时,感觉内容就有些虎头蛇尾了。在现代电子产品设计中,机械结构和电气设计的协同工作越来越重要,比如外壳干涉检查、元器件高度限制等,这些功能在AD13中已经有不错的支持。但我发现书中关于如何导入机械模型、如何进行精确的Z轴高度检查的介绍,显得有些单薄,给的示例也相对简单,没有体现出软件在这方面的强大潜力。如果能针对某个典型的嵌入式产品(比如一个带金属外壳的智能设备)做一个完整的机械与电气协同设计的案例演示,这本书的价值会大大提升。
评分老实说,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对Altium Designer 13界面和基本命令的覆盖率非常全面,几乎每一个菜单项和常用快捷键都被提及并解释了其用途。这使得它成为了一个极佳的“桌面参考”工具。每当我在软件中遇到一个不熟悉的选项卡或面板时,翻开这本书,总能快速定位到对应的解释,查找效率很高。但是,这本书的“中国”背景在具体内容的体现上,似乎没有带来预期的特色化优势。我期待看到更多针对中国本土元器件库的建立方法,或者针对国内PCB制造商工艺能力的特殊处理技巧。比如,国内某些工厂对特定的过孔填充工艺要求较高,或者对特定阻焊油墨颜色的兼容性有特殊要求,如果书里能结合这些本土化的经验进行指导,那将是锦上添花。目前来看,这本书更偏向于一个通用的、国际化的工具教程,内容本身是扎实的,但缺乏一些地域性或行业深度的“接地气”指导。例如,在进行BOM导出和物料管理时,如果能提供一些与国内主流ERP系统接口或数据格式兼容的调整建议,对于国内企业用户来说,无疑会更加实用和贴心。
评分我个人认为,这本书在讲解“信号完整性基础”这部分时,引入了一些非常好的入门级概念,比如串扰(Crosstalk)的形成机制以及反射的基本图示,这些对于初涉高速设计的读者非常友好。作者没有直接跳到复杂的S参数分析,而是先通过时间域的眼图和阶跃响应来解释问题,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我很欣赏。然而,一旦进入到更深层次的EMC设计规范层面,这本书的深度明显不足。例如,在PCB布局的电源分割和地线回流路径优化上,讲解更多的是“要保持回流路径最短”这种原则性的论述,而缺乏具体的设计指南,比如何时使用混合场层,如何设计地过孔阵列来降低阻抗等实战技巧。对于一个声称能达到“精通”层级的书籍来说,这些关键的“硬核”内容是决定其价值的关键。我希望作者能在“精通”的部分,引入一些关于电磁兼容性(EMC)设计流程的思考,而不仅仅是停留在AD软件层面如何设置规则。毕竟,最终的设计成果是要通过电磁兼容性测试的,这本书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是抱着“希望能快速上手”的期待的,毕竟标题里有“入门到精通”的字样,让人心生向往。我花了周末的时间,大致浏览了一遍内容结构,感觉作者的叙事风格偏向于一种非常严谨的、教科书式的讲解。每一个功能模块的介绍都非常细致,图例也给得比较到位,基本上你按照书上的截图一步步操作,不太可能出错。这一点非常适合那些对软件操作感到畏惧的新手。但是,作为一名已经接触过其他EDA软件的老手,我在阅读过程中发现,这本书对于Altium Designer 13相比后续版本的特性更新和优化,介绍得就比较少了,毕竟这个版本相对来说有点“年代感”了。当我试图寻找一些针对复杂封装(如BGA)引脚规划的技巧时,发现相关内容略显简略,更多的是标准的“如何放置”和“如何连接”,缺乏一些高级设计师在实际项目中会遇到的权衡取舍的经验谈。例如,在多层板设计中,如何根据PCB的整体尺寸和成本预算来最优地分配信号层、电源层和地平面,这种实践智慧,在这本书里体现得不够充分。它更像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工具使用说明书”,而非一本倾注了多年设计经验的“武功秘籍”。因此,对于那些想从“会用”跨越到“善用”阶段的设计师来说,可能需要在这本书的基础上,再补充阅读一些关于EMC/EMI和PCB可靠性设计的专业文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