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弘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电路(第5版)9787040196719邱关源(原著)

正版弘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电路(第5版)9787040196719邱关源(原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邱关源(原著) 著
图书标签:
  • 电路
  • 电路分析
  • 电气工程
  • 电子技术
  • 邱关源
  • 高等教育
  • 教材
  • 大学教材
  • 电工学
  • 基础电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玄岩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040196719
商品编码:29522904776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6-05-01

具体描述

【拍前必读】:

本店销售的书籍包含(二手旧书、新书)均为正版,品相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短关系会有成色不等,请放心选购。

付款后,不缺货的情况下,48小时内发货,如有缺货的情况下,我们会及时在聊天窗口给您留言告知。

发货地为北京,一般情况下发货后同城次日可以到达,省外具体以快递公司运输为准。

二手书籍,8成新左右,不缺页,不影响阅读和使用,发货前会再次检查。

二手书籍,没有光盘、学习卡等附带产品。

二手书籍,或多或少都有笔记和重点勾画,比较挑剔和习惯用新书的买家请谨慎购买。

望每位读者在收货的时候要验货,有什么意外可以拒签,这是对您们权益的保护。

注意:节假日全体放假,请自助下单;如需帮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祝您购物愉快!商家热线: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电路(第5版)

定价:50.90元

作者:邱关源(原著)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5-01

ISBN:9787040196719

字数:

页码:568

版次: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电路(第5版)》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是《电路》(第4版)(邱关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的修订版。全书共分18章,主要内容有: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电路定理、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储能元件、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相量法、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电路的频率响应、三相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二端口网络、非线性电路、均匀传输线,另有磁路和铁心线圈、PSpice:简介和MATLAB简介三个附录。书末附有部分习题答案。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电路(第5版)》可供高等学校电子与电气信息类专业师生作为电路课程的教材使用,也可供有关科技人员参考。

目录


绪论
n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n§1-1 电路和电路模型
n§1-2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
n§1-3 电功率和能量
n§1-4 电路元件
n§1-5 电阻元件
n§1-6 电压源和电流源
n§1-7 受控电源
n§1-8 基尔霍夫定律
n习题
n
n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n§2-1 引言
n§2-2 电路的等效变换
n§2-3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n§2-4 电阻的Y形联结和△形联结的等效变换
n§2-5 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
n§2-6 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n§2-7 输入电阻
n习题
n
n第三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n§3-1 电路的图
n§3-2 KCL和KVL的独立方程数
n§3-3 支路电流法
n§3-4 网孔电流法
n§3-5 回路电流法
n§3-6 结点电压法
n习题
n
n第四章 电路定理
n§4-1 叠加定理
n§4-2 替代定理
n§4-3 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
n§4-4 大功率传输定理
n§4-5 特勒根定理
n§4-6 易定理
n§4-7 对偶原理
n习题
n
n第五章 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
n§5-1 运算放大器的电路模型
n§5-2 比例电路的分析
n§5-3 含有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电路的分析
n习题
n
n第六章 储能元件
n§6-1 电容元件
n§6-2 电感元件
n§6-3 电容、电感元件的串联与并联
n习题
n
n第七章 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
n§7-1 动态电路的方程及其初始条件
n§7-2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n§7-3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n§7-4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n§7-5 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n§7-6 二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
n§7-7 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阶跃响应
n§7-8 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冲激响应
n§7-9 卷积积分
n§7-10 状态方程
n§7-11 动态电路时域分析中的几个问题
n习题
n
n第八章 相量法
n§8-1 复数
n§8-2 正弦量
n§8-3 相量法的基础
n§8-4 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
n习题
n
n第九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n§9-1 阻抗和导纳
n§9-2 电路的相量图
n§9-3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n§9-4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n§9-5 复功率
n§9-6 大功率传输
n习题
n
n第十章 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
n§10-1 互感
n§10-2 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计算
n§10-3 耦合电感的功率
n§10-4 变压器原理
n§10-5 理想变压器
n习题
n
n第十一章 电路的频率响应
n§11-1 网络函数
n§11-2 RLC串联电路的谐振
n§11-3 RLC串联电路的频率响应
n§11-4 RLC并联谐振电路
n§11-5 波特图
n§11-6 滤波器简介
n习题
n
n第十二章 三相电路
n§12-1 三相电路
n§12-2 线电压(电流)与相电压(电流)的关系
n§12-3 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n§12-4 不对称三相电路的概念
n§12-5 三相电路的功率
n习题
n
n第十三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
n§13-1 非正弦周期信号
n§13-2 非正弦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
n§13-3 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
n§13-4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
n§13-5 对称三相电路中的高次谐波
n§13-6 傅里叶级数的指数形式
n§13-7 傅里叶积分简介
n习题
n
n第十四章 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
n§14-1 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
n§14-2 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性质
n§14-3 拉普拉斯反变换的部分分式展开
n§14-4 运算电路
n§14-5 应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分析线性电路
n§14-6 网络函数的定义
n§14-7 网络函数的极点和零点
n§14-8 极点、零点与冲激响应
n§14-9 极点、零点与频率响应
n习题
n
n第十五章 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
n§15-1 割集
n§15-2 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割集矩阵
n§15-3 矩阵A、Bf、Qf之间的关系
n§15-4 回路电流方程的矩阵形式
n§15-5 结点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
n§15-6 割集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
n§15-7 列表法
n习题
n
n第十六章 二端口网络
n§16-1二端口网络
n§16-2二端口的方程和参数
n§16-3二端口的等效电路
n……
n第十七章 非线性电路
n第十八章 均匀传输线
n附录A 磁路和铁心线圈
n附录B PSpice简介
n附录C MATLAB简介
n部分习题答案
n索引
n参考书目

作者介绍


文摘


  一、课程定位
n  “电路”课程是高等学校电子与电气信息类专业的重要的基础课,是所有强电专业和弱电专业的必修课。
n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必要的电磁学和数学基础知识。“电路”课程以分析电路中的电磁现象,研究电路的基本规律及电路的分析方法为主要内容。“电路”课程理论严密、逻辑性强,有广阔的工程背景。
n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树立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和科学归纳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
n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初步的实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电路理论打下初步的基础,为学习电子与电气信息类专业的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知识。因此,“电路”课程在整个电子与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n  将“电路”课程作为必修技术基础课程的普通高等学校的专业(标记*者为引导性专业)如下:
n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n  (2)自动化。
n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n  (4)电子科学与技术。
n  (5)通信工程。
n  (6)电子信息工程。
n  (7)生物医学工程。
n  (8)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n  (9)信息工程*。
n  ……

序言



《电路(第5版)》:扎实的理论根基,系统的知识体系,严谨的思维训练 本书作为国家“十五”规划的重点教材,由享有盛誉的邱关源教授(原著)倾力打造,已历经多版次的修订与完善,成为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电路学科的标杆性著作。它不仅是广大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电气工程类等专业学生学习电路知识的基石,更是工程师、研究人员以及对电路原理有深入需求的读者,进行理论提升和知识拓展的宝贵参考。第五版教材在继承前几版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吸收了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技术成果,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更加全面、深入、与时俱进的电路知识体系。 一、 严谨的科学体系,构建坚实的理论框架 本书以严谨的科学逻辑和清晰的结构编排,系统地阐述了电路分析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从最基本的电路元件(电阻、电感、电容)和电路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进入更为复杂的电路分析领域。 基础概念与定律的深入剖析: 教材首先对电荷、电流、电压、功率、能量等基本概念进行了准确而详尽的定义,并以直观的图示和生动的比喻,帮助读者建立清晰的物理图像。在介绍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时,教材不仅给出了数学表达式,更深入地解析了这些定律的物理意义、适用条件以及在实际电路分析中的应用。通过大量典型的例题,读者可以逐步掌握如何运用这些基本定律来解决各种电路问题。 电路分析方法的多维度呈现: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多种重要的电路分析方法,包括: 直观法: 强调从物理概念出发,理解电路的本质,是解决简单电路的有效手段。 支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 这两种方法是利用基尔霍夫定律推导出的通用分析方法,教材通过详细的步骤分解和实例演练,让读者能够熟练掌握它们的运用技巧,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叠加定理、等效电源定理(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 这些定理极大地简化了线性电路的分析过程,本书对这些定理的推导过程进行了严谨的阐述,并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实例,帮助读者理解如何利用这些定理来求解复杂电路中的特定参数。 图论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图论提供了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分析复杂电路,本书适度引入了图论的概念,如树、连树、割集、回路集等,并将其与上述电路分析方法相结合,为读者提供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线性动态电路分析的精要讲解: 对于包含电感和电容的动态电路,本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一阶和二阶动态电路: 教材详细讲解了含有一个或两个储能元件的动态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以及全响应的求解方法。通过对不同激励源(直流、交流、瞬态)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分析,读者能够深刻理解电感和电容在电路中的暂态行为。 三要素法: 这是一种直观且高效的求解一阶动态电路的方法,本书对其原理和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 初始条件和稳态分析: 教材强调了正确确定初始条件的重要性,并对稳态分析进行了详细讲解,为后续的拉普拉斯变换等方法奠定基础。 稳态正弦交流电路的理论与实践: 交流电路是现代电力系统和电子设备的基础,本书对稳态正弦交流电路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论述。 相量法: 相量法是分析稳态正弦交流电路的核心工具,本书详细讲解了相量、阻抗、导纳等概念,并演示了如何利用相量法求解各种交流电路的稳态响应,包括瞬时功率、视在功率、无功功率和平均功率等。 三相电路: 三相电路在电力传输和工业应用中占有重要地位,本书对对称和不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的互换等。 非正弦周期电流和瞬态分析的拓展: 教材引入了傅里叶级数和傅里叶变换的概念,用于分析非正弦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在电路中的响应,拓展了电路分析的范围。 二、 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本书在理论阐述的基础上,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丰富多样的例题和习题,引导读者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精选典型例题,强化理解与应用: 每章都配有大量精心设计的例题,这些例题覆盖了所讲授的知识点,并且难度适中,从基础题到综合题,能够有效地帮助读者巩固和消化所学内容。例题的解答过程清晰明了,步骤详细,有助于读者理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设计高质量习题,检验学习成效: 每章末尾的习题设计多样,既有概念题、计算题,也有分析题和综合题,旨在全面检验读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提升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些习题甚至引导读者思考电路设计的初步思路。 强调工程应用的导向: 教材在讲解过程中,常常会联系实际的工程应用,例如在介绍各种电路分析方法时,会指出其在电力系统、电子设备设计等领域的应用场景,这有助于读者理解学习电路知识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习兴趣。 三、 严谨的逻辑推理,塑造科学思维方式 学习电路不仅仅是掌握一套解题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严谨的科学思维方式。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始终贯穿了严谨的逻辑推理和科学的思维训练。 从基础到深入的递进式讲解: 教材的章节安排和知识点的引入,都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确保读者能够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避免知识断层。 强调物理概念的理解: 本书不仅仅提供公式和解题步骤,更注重对物理概念的深入解释,强调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这有助于读者建立起对电路的直观认识,从而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 鼓励独立思考与创新: 在解决复杂问题时,教材鼓励读者独立思考,探索不同的解题方法,并从中体会数学工具在电路分析中的强大作用。通过对不同方法的比较,读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各种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历久弥新的经典,持续更新的活力 作为一本经典的教材,邱关源教授的原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历次修订则赋予了它与时俱进的生命力。第五版教材在继承经典的同时,吸纳了新的教学研究成果和学科发展动态,在内容上有所充实和完善。 对原有内容的优化和深化: 针对一些可能存在的理解难点,第五版教材进行了更细致的解释和补充,使其更加符合当前学生的认知特点。 引入前沿概念的适度探讨: 虽然本书仍以经典电路理论为主,但在适当的地方,也会为读者提供一些与现代电路技术相关的概念的初步介绍,为读者进一步探索更高级的领域打下基础。 注重图文并茂,提升阅读体验: 教材配有大量的电路图、波形图和示意图,图面清晰,标注准确,极大地增强了内容的直观性和可读性。 总而言之,《电路(第5版)》是一本内容精炼、体系完整、逻辑严谨、方法论述深刻的经典教材。它不仅是您掌握电路分析核心知识的可靠伙伴,更是培养您科学思维、分析能力和工程素养的优质平台。无论是初学者还是希望巩固和提升的专业人士,都能从中获益匪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图示质量,是教科书中的一股清流。通常来说,理工科的教材为了追求信息密度,常常牺牲了视觉体验,搞得版面拥挤不堪,图表也模模糊糊。然而,这本教材在视觉传达上做得很出色。电路图清晰、布局合理,元件符号的绘制规范且易于辨认,即便是多层的并联或复杂的反馈结构,也能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那些用于解释概念的示意图,比如矢量图、波形图,线条的粗细和标注的字体都经过精心设计,有效避免了阅读疲劳。在讲解交流电路时,相量图的绘制尤其精妙,箭头方向、角度关系都标示得恰到好处,这极大地帮助了我这个“视觉学习者”去理解相移和阻抗的合成过程。一个好的界面设计,真的能让学习的效率提升不止一个档次。

评分

坦率地说,这本书的习题设计简直是“魔鬼”与“天使”的结合体。它不像某些教材那样,只提供一堆重复劳动式的计算题来凑数,这里的每一道练习题似乎都带着某种“目的性”。基础部分巩固了我们对基本定律的掌握,确保你不会在最简单的电路分析上栽跟头。但真正考验功力的,是那些深入探究和综合应用的大题。它们常常要求你将前几章学到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去分析一个包含多种元件、需要多重分析方法的复杂系统。我记得有一道关于暂态响应的题目,涉及到微分方程的求解,当时我差点想直接跳过,但最终硬着头皮啃了下来,那种从迷茫到豁然开朗的成就感,是做一百道简单题都换不来的。这种循序渐进的难度递进,强制性地提升了我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会做题”真正升级为“能解决实际问题”。

评分

关于教材的整体逻辑结构和维护更新,我深感其作为“规划教材”的深厚底蕴和与时俱进。这本第五版并非简单地修补前一版的错误,而是能感受到它在紧跟电子技术发展的前沿方向上所做的努力。比如,在提到功率传输和效率优化时,引入了一些现代电路设计中对能量守恒更严格的考量。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保持经典理论框架的稳定性的同时,对一些过时或描述不清的案例进行了替换和优化,使之更符合当代工程实践的要求。这种持续的打磨和修订,让这本书不仅是一份知识的记录,更像是一份经过时间检验的、不断优化的工程指南。它在保证了理论的普适性的同时,又注入了时代需要的实用价值,实属难得。

评分

这本电路教材的理论深度和广度,着实让我这个初学者捏了一把汗,但最终收获的却是满满的充实感。一开始翻开目录,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章节标题,什么网络拓扑、节点电压法、回路电流法,感觉就像是在面对一座高耸的知识迷宫。不过,幸好作者的叙述方式并非那种高高在上、只顾堆砌公式的学院派做派。相反,很多概念的引入都配上了非常贴近实际的例子,比如用一个简单的串联电路来解释基尔霍夫定律的由来,一下子就让抽象的数学语言变得生动可感。我记得有一次为一个复杂的二端口网络分析卡壳了很久,翻遍了笔记也没找出清晰的思路,最后还是通过书中对“黑箱”概念的形象比喻,才茅塞顿开。这种由浅入深的讲解梯度,让我在攻克那些看似艰深的内容时,能够有足够的信心和节奏感。尤其欣赏它对基本定律的推导过程,每一步都清晰可见,绝不跳跃,这对于打牢基础至关重要,保证了我们不是死记硬背公式,而是真正理解了它们背后的物理意义和数学逻辑。

评分

阅读过程中,我特别留意了关于非线性元件和器件特性的讨论部分。这部分内容在很多基础教材中往往是一笔带过,但在这第五版中,作者显然投入了更多的篇幅来阐述其复杂性。对于半导体二极管和晶体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分析,讲解得非常细致,甚至连温度对特性的影响也有所提及。这对于我们这些未来需要接触到电子系统设计的人来说,简直是如饥似渴的知识点。我发现,作者非常注重理论与实际工作点的对应关系,不仅仅是画出曲线,更重要的是解释了如何通过负载线分析来确定电路的工作状态,以及这种状态对整个系统性能的影响。这种对细节的把控,使得原本觉得冰冷的器件模型,在我的脑海中变得立体而鲜活,不再是教科书上孤立的符号,而是具有真实物理行为的元件。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