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前必读】:
本店销售的书籍包含(二手旧书、新书)均为正版,品相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短关系会有成色不等,请放心选购。
付款后,不缺货的情况下,48小时内发货,如有缺货的情况下,我们会及时在聊天窗口给您留言告知。
发货地为北京,一般情况下发货后同城次日可以到达,省外具体以快递公司运输为准。
二手书籍,8成新左右,不缺页,不影响阅读和使用,发货前会再次检查。
二手书籍,没有光盘、学习卡等附带产品。
二手书籍,或多或少都有笔记和重点勾画,比较挑剔和习惯用新书的买家请谨慎购买。
望每位读者在收货的时候要验货,有什么意外可以拒签,这是对您们权益的保护。
注意:节假日全体放假,请自助下单;如需帮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祝您购物愉快!商家热线: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电路(第5版)
定价:50.90元
作者:邱关源(原著)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5-01
ISBN:9787040196719
字数:
页码:568
版次: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电路(第5版)》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是《电路》(第4版)(邱关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的修订版。全书共分18章,主要内容有: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电路定理、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储能元件、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相量法、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电路的频率响应、三相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二端口网络、非线性电路、均匀传输线,另有磁路和铁心线圈、PSpice:简介和MATLAB简介三个附录。书末附有部分习题答案。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电路(第5版)》可供高等学校电子与电气信息类专业师生作为电路课程的教材使用,也可供有关科技人员参考。
目录
绪论
n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n§1-1 电路和电路模型
n§1-2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
n§1-3 电功率和能量
n§1-4 电路元件
n§1-5 电阻元件
n§1-6 电压源和电流源
n§1-7 受控电源
n§1-8 基尔霍夫定律
n习题
n
n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n§2-1 引言
n§2-2 电路的等效变换
n§2-3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n§2-4 电阻的Y形联结和△形联结的等效变换
n§2-5 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
n§2-6 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n§2-7 输入电阻
n习题
n
n第三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n§3-1 电路的图
n§3-2 KCL和KVL的独立方程数
n§3-3 支路电流法
n§3-4 网孔电流法
n§3-5 回路电流法
n§3-6 结点电压法
n习题
n
n第四章 电路定理
n§4-1 叠加定理
n§4-2 替代定理
n§4-3 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
n§4-4 大功率传输定理
n§4-5 特勒根定理
n§4-6 易定理
n§4-7 对偶原理
n习题
n
n第五章 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
n§5-1 运算放大器的电路模型
n§5-2 比例电路的分析
n§5-3 含有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电路的分析
n习题
n
n第六章 储能元件
n§6-1 电容元件
n§6-2 电感元件
n§6-3 电容、电感元件的串联与并联
n习题
n
n第七章 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
n§7-1 动态电路的方程及其初始条件
n§7-2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n§7-3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n§7-4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n§7-5 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n§7-6 二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
n§7-7 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阶跃响应
n§7-8 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冲激响应
n§7-9 卷积积分
n§7-10 状态方程
n§7-11 动态电路时域分析中的几个问题
n习题
n
n第八章 相量法
n§8-1 复数
n§8-2 正弦量
n§8-3 相量法的基础
n§8-4 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
n习题
n
n第九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n§9-1 阻抗和导纳
n§9-2 电路的相量图
n§9-3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n§9-4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n§9-5 复功率
n§9-6 大功率传输
n习题
n
n第十章 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
n§10-1 互感
n§10-2 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计算
n§10-3 耦合电感的功率
n§10-4 变压器原理
n§10-5 理想变压器
n习题
n
n第十一章 电路的频率响应
n§11-1 网络函数
n§11-2 RLC串联电路的谐振
n§11-3 RLC串联电路的频率响应
n§11-4 RLC并联谐振电路
n§11-5 波特图
n§11-6 滤波器简介
n习题
n
n第十二章 三相电路
n§12-1 三相电路
n§12-2 线电压(电流)与相电压(电流)的关系
n§12-3 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n§12-4 不对称三相电路的概念
n§12-5 三相电路的功率
n习题
n
n第十三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
n§13-1 非正弦周期信号
n§13-2 非正弦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
n§13-3 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
n§13-4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
n§13-5 对称三相电路中的高次谐波
n§13-6 傅里叶级数的指数形式
n§13-7 傅里叶积分简介
n习题
n
n第十四章 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
n§14-1 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
n§14-2 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性质
n§14-3 拉普拉斯反变换的部分分式展开
n§14-4 运算电路
n§14-5 应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分析线性电路
n§14-6 网络函数的定义
n§14-7 网络函数的极点和零点
n§14-8 极点、零点与冲激响应
n§14-9 极点、零点与频率响应
n习题
n
n第十五章 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
n§15-1 割集
n§15-2 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割集矩阵
n§15-3 矩阵A、Bf、Qf之间的关系
n§15-4 回路电流方程的矩阵形式
n§15-5 结点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
n§15-6 割集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
n§15-7 列表法
n习题
n
n第十六章 二端口网络
n§16-1二端口网络
n§16-2二端口的方程和参数
n§16-3二端口的等效电路
n……
n第十七章 非线性电路
n第十八章 均匀传输线
n附录A 磁路和铁心线圈
n附录B PSpice简介
n附录C MATLAB简介
n部分习题答案
n索引
n参考书目
作者介绍
文摘
一、课程定位
n “电路”课程是高等学校电子与电气信息类专业的重要的基础课,是所有强电专业和弱电专业的必修课。
n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必要的电磁学和数学基础知识。“电路”课程以分析电路中的电磁现象,研究电路的基本规律及电路的分析方法为主要内容。“电路”课程理论严密、逻辑性强,有广阔的工程背景。
n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树立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和科学归纳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
n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初步的实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电路理论打下初步的基础,为学习电子与电气信息类专业的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知识。因此,“电路”课程在整个电子与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n 将“电路”课程作为必修技术基础课程的普通高等学校的专业(标记*者为引导性专业)如下:
n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n (2)自动化。
n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n (4)电子科学与技术。
n (5)通信工程。
n (6)电子信息工程。
n (7)生物医学工程。
n (8)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n (9)信息工程*。
n ……
序言
这本书的排版和图示质量,是教科书中的一股清流。通常来说,理工科的教材为了追求信息密度,常常牺牲了视觉体验,搞得版面拥挤不堪,图表也模模糊糊。然而,这本教材在视觉传达上做得很出色。电路图清晰、布局合理,元件符号的绘制规范且易于辨认,即便是多层的并联或复杂的反馈结构,也能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那些用于解释概念的示意图,比如矢量图、波形图,线条的粗细和标注的字体都经过精心设计,有效避免了阅读疲劳。在讲解交流电路时,相量图的绘制尤其精妙,箭头方向、角度关系都标示得恰到好处,这极大地帮助了我这个“视觉学习者”去理解相移和阻抗的合成过程。一个好的界面设计,真的能让学习的效率提升不止一个档次。
评分坦率地说,这本书的习题设计简直是“魔鬼”与“天使”的结合体。它不像某些教材那样,只提供一堆重复劳动式的计算题来凑数,这里的每一道练习题似乎都带着某种“目的性”。基础部分巩固了我们对基本定律的掌握,确保你不会在最简单的电路分析上栽跟头。但真正考验功力的,是那些深入探究和综合应用的大题。它们常常要求你将前几章学到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去分析一个包含多种元件、需要多重分析方法的复杂系统。我记得有一道关于暂态响应的题目,涉及到微分方程的求解,当时我差点想直接跳过,但最终硬着头皮啃了下来,那种从迷茫到豁然开朗的成就感,是做一百道简单题都换不来的。这种循序渐进的难度递进,强制性地提升了我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会做题”真正升级为“能解决实际问题”。
评分关于教材的整体逻辑结构和维护更新,我深感其作为“规划教材”的深厚底蕴和与时俱进。这本第五版并非简单地修补前一版的错误,而是能感受到它在紧跟电子技术发展的前沿方向上所做的努力。比如,在提到功率传输和效率优化时,引入了一些现代电路设计中对能量守恒更严格的考量。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保持经典理论框架的稳定性的同时,对一些过时或描述不清的案例进行了替换和优化,使之更符合当代工程实践的要求。这种持续的打磨和修订,让这本书不仅是一份知识的记录,更像是一份经过时间检验的、不断优化的工程指南。它在保证了理论的普适性的同时,又注入了时代需要的实用价值,实属难得。
评分这本电路教材的理论深度和广度,着实让我这个初学者捏了一把汗,但最终收获的却是满满的充实感。一开始翻开目录,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章节标题,什么网络拓扑、节点电压法、回路电流法,感觉就像是在面对一座高耸的知识迷宫。不过,幸好作者的叙述方式并非那种高高在上、只顾堆砌公式的学院派做派。相反,很多概念的引入都配上了非常贴近实际的例子,比如用一个简单的串联电路来解释基尔霍夫定律的由来,一下子就让抽象的数学语言变得生动可感。我记得有一次为一个复杂的二端口网络分析卡壳了很久,翻遍了笔记也没找出清晰的思路,最后还是通过书中对“黑箱”概念的形象比喻,才茅塞顿开。这种由浅入深的讲解梯度,让我在攻克那些看似艰深的内容时,能够有足够的信心和节奏感。尤其欣赏它对基本定律的推导过程,每一步都清晰可见,绝不跳跃,这对于打牢基础至关重要,保证了我们不是死记硬背公式,而是真正理解了它们背后的物理意义和数学逻辑。
评分阅读过程中,我特别留意了关于非线性元件和器件特性的讨论部分。这部分内容在很多基础教材中往往是一笔带过,但在这第五版中,作者显然投入了更多的篇幅来阐述其复杂性。对于半导体二极管和晶体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分析,讲解得非常细致,甚至连温度对特性的影响也有所提及。这对于我们这些未来需要接触到电子系统设计的人来说,简直是如饥似渴的知识点。我发现,作者非常注重理论与实际工作点的对应关系,不仅仅是画出曲线,更重要的是解释了如何通过负载线分析来确定电路的工作状态,以及这种状态对整个系统性能的影响。这种对细节的把控,使得原本觉得冰冷的器件模型,在我的脑海中变得立体而鲜活,不再是教科书上孤立的符号,而是具有真实物理行为的元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