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前必读】:
本店销售的书籍包含(二手旧书、新书)均为正版,品相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短关系会有成色不等,请放心选购。
付款后,不缺货的情况下,48小时内发货,如有缺货的情况下,我们会及时在聊天窗口给您留言告知。
发货地为北京,一般情况下发货后同城次日可以到达,省外具体以快递公司运输为准。
二手书籍,8成新左右,不缺页,不影响阅读和使用,发货前会再次检查。
二手书籍,没有光盘、学习卡等附带产品。
二手书籍,或多或少都有笔记和重点勾画,比较挑剔和习惯用新书的买家请谨慎购买。
望每位读者在收货的时候要验货,有什么意外可以拒签,这是对您们权益的保护。
注意:节假日全体放假,请自助下单;如需帮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祝您购物愉快!商家热线: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书名:通信原理
定价:38.00元
作者:张辉,曹丽娜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9-01
ISBN:9787030196866
字数:591000
页码:47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系统、深入地介绍了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慨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本书的编写遵循通信的理论体系,突出基础性和实用性,反映通信的*技术和发展动态。全书共分12章,内容包括通信系统的基本慨念、*过程、信道和信道容量、模拟调制技术、数字基带传输、数字调制技术、信源编码、均衡技术、部分响应技术、同步技术、扩频技术、复用和数宁复接技术、*接收系统、差错控制编码和典型通信系统介绍。每章列举了数量的例题,并附有大量的思考题和习题。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工程、电子信息、计算机通信等专业3本科生和低年级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通信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丛书序
前言
章 绪论
1.1 通信系统的组成
1.1.1 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1.1.2 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模型
1.2 通信系统分类与通信方式
1.2.1 通信系统的分类
1.2.2 通信方式
1.3 信息及其度量
1.4 主要性能指标
1.5 通信发展趋势
思考题与习题
第2章 过程
2.1 过程的基本概念
2.1.1 何谓过程
2.1.2 过程的分布函数
2.1.3 过程的数字特征
2.2 平稳过程
2.2.1 定义
2.2.2 各态历经性
2.2.3 平稳过程的自相关函数
2.2.4 平稳过程的功率谱密度
2.3 高斯过程
2.3.1 定义
2.3.2 重要性质
2.3.3 高斯变量
2.3.4 高斯白噪声
2.4 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2.5 窄带过程
2.5.1 ε(t)和ε(t)的统计特性
2.5.2 aε(t)和φ(t)的统计特性
2.6 正弦波加窄带高斯噪声
思考题与习题
第3章 信道与噪声
3.1 信道定义与数学模型
3.1.1 信道定义
3.1.2 信道的数学模型
3.2 有线信道
3.2.1 双绞线电缆
3.2.2 同轴电缆
3.2.3 光纤
3.3 无线信道
3.3.1 微波中继信道
3.3.2 卫星中继信道
3.3.3 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
3.3.4 陆地移动信道
3.4 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3.4.1 恒参信道特性
3.4.2 随参信道特性
3.5 分集接收技术
3.5.1 分集方式
3.5.2 合并方式
3.6 加性噪声
3.6.1 噪声的分类
3.6.2 起伏噪声及特性
3.7 信道容量的概念
3.7.1 香农公式
3.7.2 香农公式的应用
思考题与习题
第4章 模拟调制系统
4.1 幅度调制(线性调制)的原理
4.1.1 调幅(AM)
4.1.2 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制(DSB-SC)
4.1.3 单边带调制(SSB)
4.1.4 残留边带调制
4.1.5 线性调制与解调的一般模型
……
第5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第6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第7章 数字频带传输系统
第8章 数字信号的佳接收
第9章 复用和数字复接技术
0章 差错控制编码
1章 同步原理
2章 典型通信系统介绍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工具书的价值,这本书的实用性体现在方方面面。它不仅是理论的宝库,更像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操作手册”。书中穿插了大量精心设计的例题和习题,这些题目设计得非常有代表性,覆盖了从基础计算到复杂系统分析的各个层面。更值得称赞的是,书后提供的参考答案或解析思路,往往能提供多于题目本身的信息量,引导读者思考解决问题的不同路径和潜在的优化方向。我尝试着运用书中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几个我正在接触的实际项目中的难题,发现书中的方法论和分析框架具有极强的可迁移性和适用性。可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能力的培养,它训练的不是你记住多少东西,而是你如何去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真实世界中的复杂挑战。
评分语言风格上,这本书展现出了一种非常难得的平衡感,既有理工科书籍应有的精确和客观,又没有陷入枯燥的术语堆砌的泥潭。作者的文字简洁有力,表达清晰,面对复杂的概念时,总能找到一种既不失专业性又不至于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的叙述方式。相比于那种过度口语化,甚至在专业场合显得不够严谨的教材,这本书的笔调是恰到好处的——它尊重读者智商,但又不傲慢。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解释复杂数学推导时所使用的辅助性文字,它们像是为那些冰冷的公式披上了一层富有生命力的外衣,让原本枯燥的推导过程也变得富有逻辑美感和节奏感。这种行文风格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愉悦度,让人愿意持续地跟进作者的思路。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达到了一个非常令人信服的高度。它不仅仅停留在对基本原理的机械性阐述,更重要的是,它对这些原理背后的物理意义和数学基础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探讨。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系统建模和性能分析那几个章节,资料的翔实程度和论证的严谨性远超我的预期。作者似乎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引起读者困惑的关键点,无论是历史发展的脉络,还是不同流派之间的思想碰撞,都有所提及,这使得整本书的知识结构非常立体和丰满。阅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整个学科的认知框架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不再是孤立地记住公式和定义,而是能够从更宏观的视角去理解各个组成部分是如何协同工作的,这种系统性的认知提升,是阅读许多浅尝辄止的书籍无法获得的。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逻辑安排得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典范,从基础概念的引入,到核心理论的深入剖析,再到实际应用的拓展,层层递进,过渡自然得令人惊叹。作者显然对这门学科有着极其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教学思路。初学者完全可以跟着它的脉络一步步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不会感到茫然失措;而有一定基础的读者,也能在其中找到深化理解的突破口,尤其是在一些前沿或晦涩的理论点上,作者总能用最精炼的语言,配合恰到好处的案例进行阐释,瞬间点亮思路。我特意对比了其他几本同类的书籍,发现它们往往在理论的衔接处有明显的跳跃感,让读者需要花费大量额外精力去弥补逻辑链条的断裂,但这本则完全避免了这种情况,阅读体验极其顺畅,简直像一位耐心且博学的导师在身边亲自指导。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没的说,拿到手里就感觉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非常好,内页的印刷清晰,字体大小适中,阅读起来非常舒服,一点也不费眼。封面设计简洁大气,色彩搭配也很专业,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这本书的学术气息和严谨性。我特别喜欢它在排版上的一些小细节,比如公式和图表的对齐方式,注释的标注位置,都处理得非常到位,体现了出版方的专业水准。作为一本理工科的教材或者参考书,这种注重细节的排版直接关系到学习效率,清晰直观的图表能大大降低理解复杂概念的门槛,这一点上,这本书做得非常出色。很多技术书籍因为排版混乱或者印刷质量差,让人读起来十分晦涩,但这本书完全没有这个问题,让人愿意花时间沉浸其中,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这种高质量的物理呈现,无疑为知识的传递增添了价值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