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ZEMAX光學設計超級學習手冊 林曉陽著

全新正版 ZEMAX光學設計超級學習手冊 林曉陽著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林曉陽著 著
圖書標籤:
  • ZEMAX
  • 光學設計
  • 林曉陽
  • 光學軟件
  • 光學原理
  • 光學工程
  • 設計手冊
  • 學習資料
  • 正版書籍
  • 專業工具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久點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345851
商品編碼:29523510955
包裝:平裝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全新正版 ZEMAX光學設計超級學習手冊

定價:59.00元

作者:林曉陽著

齣版社:人民郵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

ISBN:978711534585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全麵,結構清晰;
講解細緻,循序漸進。
工程應用實例豐富;所有實例均經過精心設計與篩選,代錶性強。

內容提要


《ZEMAX光學設計超級學習手冊》以ZEMAX 2010作為軟件平颱,詳細講解瞭ZEMAX在光學設計中的使用方法與技巧,幫助讀者盡快掌握ZEMAX這一光學設計工具。 《ZEMAX光學設計超級學習手冊》結閤作者多年的使用和開發經驗,通過豐富的工程實例將ZEMAX的使用方法詳細介紹給讀者。全書共分為11章,主要講解瞭ZEMAX的使用界麵和基本功能,光學像差理論和成像質量的評價,以及各種透鏡和目鏡、顯微鏡、望遠鏡等目視光學係統的設計。 《ZEMAX光學設計超級學習手冊》注重基礎,內容詳實,突齣實例講解,既可以作為光學設計人員、科研人員等相關專業人士的工具書,也可以作為相關專業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的學習教材。

目錄


目 錄



章 ZEMAX入門 1

1.1 ZEMAX的啓動與退齣 1

1.2 用戶界麵 3

1.2.1 窗口類型 4

1.2.2 主窗口介紹 4

1.2.3 文件菜單 5

1.2.4 編輯菜單 6

1.2.5 係統菜單 16

1.2.6 分析菜單 20

1.2.7 工具菜單 20

1.2.8 報告菜單 29

1.2.9 宏指令菜單 32

1.2.10 外擴展菜單 32

1.2.11 窗口菜單 33

1.2.12 幫助菜單 34

1.3 ZEMAX常用操作快捷鍵 34

1.3.1 放棄長時間計算 34

1.3.2 快捷方式的總結 35

1.4 本章小結 36



第2章 像質評價 37

2.1 外形圖 37

2.1.1 二維外形圖 37

2.1.2 3D外形圖 38

2.1.3 陰影圖 39

2.1.4 元件圖 39

2.1.5 ISO元件圖 41

2.2 幾何光學像質量評價 41

2.2.1 特性麯綫 41

2.2.2 點列圖 43

2.2.3 調製傳遞函數 46

2.2.4 點擴散函數 48

2.2.5 波前 51

2.2.6 麯麵 52

2.2.7 均方根 53

2.2.8 像差係數(Aberration Coefficients) 54

2.2.9 雜項(Miscellaneous) 56

2.3 能量分析 61

2.3.1 能量分布 62

2.3.2 照度 62

2.4 像分析 64

2.4.1 模擬圖像 64

2.4.2 雙目分析 68

2.4.3 計算 68

2.5 其他 69

2.5.1 玻璃和梯度摺射率 69

2.5.2 通用圖錶 70

2.5.3 偏振狀態 71

2.5.4 鍍膜(Coatings) 72

2.5.5 物理光學(Physical Optics) 73

2.6 本章小結 73



第3章 初級像差理論與像差校正 74

3.1 幾何像差與像差錶示方法及像差校正 74

3.1.1 球差 74

3.1.2 慧差 79

3.1.3 像散 85

3.1.4 場麯 89

3.1.5 畸變 95

3.1.6 色差(ColorAberration) 98

3.2 厚透鏡初級像差 103

3.3 薄透鏡初級像差 105

3.4 像差校正和平衡方法 106

3.5 本章小結 106



第4章 ZEMAX基本功能詳解 107

4.1 ZEMAX 3種優化方法 107

4.1.1 優化方法選擇 107

4.1.2 Global Search和Hammer Optimization區彆 108

4.1.3 局部優化(Optimization)缺點 112

4.1.4 全局搜索優勢 112

4.2 ZEMAX評價函數使用方法 114

4.2.1 優化中的術語定義 114

4.2.2 評價函數方程錶達 115

4.2.3 波前優化方法 118

4.2.4 光斑尺寸優化方法 120

4.2.5 角譜半徑優化方法 121

4.3 ZAMAX多重結構使用方法 122

4.3.1 實例一:模擬元件的變化 123

4.3.2 實例二:衍射級次顯示 127

4.3.3 實例三:分光闆模擬 131

4.4 ZAMAX坐標斷點使用方法 137

4.4.1 ZEMAX坐標係 137

4.4.2 自帶坐標斷點使用方法 139

4.4.3 坐標斷點麵使用方法 139

4.4.4 樣例一:鏇轉角度的優化方法 140

4.4.5 樣例二:使用坐標斷點尋找主光綫位置及方嚮 143

4.4.6 樣例三:坐標返迴的使用方法 144

4.5 本章小結 147



第5章 公差分析 148

5.1 公差 148

5.1.1 誤差來源 148

5.1.2 設置公差 149

5.1.3 公差操作數 149

5.2 默認公差的定義 150

5.2.1 錶麵公差 151

5.2.2 元件公差 152

5.3 公差分析3種法則 153

5.3.1 靈敏度分析 153

5.3.2 反轉靈敏度分析 154

5.3.3 濛特卡羅分析 154

5.4 公差過程的使用 157

5.4.1 公差分析的執行 157

5.4.2 雙透鏡的公差分析 160

5.5 本章小結 166



第6章 非序列模式設計 167

6.1 ZEMAX中非序列模型介紹 167

6.1.1 模型類彆 167

6.1.2 麵元反射鏡 168

6.1.3 光源分布 169

6.1.4 棱鏡 172

6.1.5 光綫分束 173

6.1.6 散射 175

6.1.7 衍射光學元件 177

6.1.8 相乾模擬 178

6.1.9 復雜幾何物體創建 179

6.1.10 吸收分析 181

6.2 創建非序列光學係統 182

6.2.1 建立基本係統特性 183

6.2.2 創建反射鏡 185

6.2.3 光源建模 186

6.2.4 鏇轉光源 187

6.2.5 放置探測器 189

6.2.6 跟蹤分析光綫探測器 190

6.2.7 增加凸透鏡 192

6.2.8 光綫跟蹤分析和偏振損耗 194

6.2.9 增加矩形ADAT光縴 195

6.2.10 使用跟隨解定位探測器 198

6.2.11 整個係統光綫追跡 198

6.3 將序列麵改成非序列物體 199

6.3.1 轉變NSC的工具 199

6.3.2 初始結構 200

6.3.3 使用轉換工具 202

6.3.4 插入非序列光源 203

6.3.5 插入探測器物體 205

6.4 模擬混閤式非序列(NSC with Ports) 208

6.4.1 序列/非序列模式 208

6.4.2 建立非序列組件 211

6.4.3 定義多焦透鏡 212

6.4.4 帶狀優化 215

6.4.5 目標局部 216

6.4.6 係統性能 217

6.4.7 運行影像分析性能之優化 218

6.4.8 終設計 219

6.5 優化非序列光學係統 219

6.5.1 Damped Least Squares和Orthogonal Descent 220

6.5.2 建立係統 222

6.5.3 評價函數 223

6.5.4 自由麯麵反射鏡 224

6.5.5 優化 226

6.6 本章小結 228



第7章 基礎設計實例 229

7.1 單透鏡設計 229

7.1.1 ZEMAX序列模式簡介 229

7.1.2 單透鏡係統參數 231

7.1.3 單透鏡初始結構 233

7.1.4 單透鏡的變量與優化目標 235

7.1.5 單透鏡優化結果分析與改進設計 237

7.2 雙膠閤消色差透鏡設計 240

7.2.1 雙膠閤透鏡設計規格參數及係統參數輸入 241

7.2.2 雙膠閤透鏡初始結構 242

7.2.3 設置變量及評價函數 244

7.2.4 優化及像質評價 245

7.2.5 玻璃優化——校正色差 247

7.3 牛頓望遠鏡設計 249

7.3.1 牛頓望遠鏡來源簡介及設計規格 249

7.3.2 牛頓望遠鏡初始結構 251

7.3.3 添加反射鏡及遮攔孔徑 253

7.3.4 修改反射鏡以提高MTF 258

7.4 變焦鏡頭設計 260

7.4.1 變焦鏡頭設計原理介紹 261

7.4.2 變焦鏡頭設計規格及參數輸入 261

7.4.3 多重結構實現變焦 263

7.4.4 變焦鏡頭的優化設置 265

7.5 掃描係統設計 268

7.5.1 掃描係統參數 269

7.5.2 多重結構下的掃描角度設置 273

7.6 本章小結 276



第8章 目視光學係統設計方法 277

8.1 人眼光學係統的創建 277

8.1.1 眼睛概述 277

8.1.2 眼睛模型 277

8.1.3 使用ZEMAX創建人眼模型結構 278

8.2 放大率與視覺 281

8.2.1 近距離物體成像標準 281

8.2.2 小型放大鏡放大率 281

8.3 本章小結 284



第9章 目鏡設計 285

9.1 目鏡介紹 285

設計案例一:惠更斯目鏡 286

設計案例二:冉斯登目鏡 288

設計案例三:凱爾納目鏡 290

設計案例四:RKE目鏡 292

設計案例五:消畸變目鏡 294

設計案例六:對稱式目鏡 297

設計案例七:埃爾弗目鏡 299

設計案例八:西德莫爾目鏡 301

設計案例九:RKE廣角目鏡 304

9.2 目鏡調焦 306

9.3 本章小結 311



0章 顯微鏡設計 312

10.1 技術指標 312

10.1.1 基本係統技術要求 312

10.1.2 分辨率目標和極限 312

10.2 10倍物鏡初始透鏡形式 313

10.2.1 顯微鏡設計步驟 313

10.2.2 物鏡與目鏡的連接 319

10.3 本章小結 322



1章 望遠鏡設計 323

11.1 天文望遠鏡 323

11.1.1 天文望遠鏡設計步驟 323

11.1.2 分辨率與衍射極限 328

11.2 地上望遠鏡 328

11.3 本章小結 334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深入光學的奧秘,點亮設計的智慧——一本關於光學設計及其背後原理的探索之旅 光學,這門研究光如何傳播、相互作用以及如何被利用的學科,是現代科技發展不可或缺的基石。從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眼鏡、相機鏡頭,到尖端領域如激光技術、生物成像、天文望遠鏡,無不閃耀著光學的智慧。本書並非一本具體的學習手冊,而是旨在帶領讀者踏上一段深度探索光學設計及其背後原理的旅程,激發對這一迷人領域的興趣,理解其核心概念,並感知其在現實世界中的巨大影響力。 第一篇:光學的基石——理解光的本質與傳播 在開始任何光學設計之前,我們必須對光有一個深入的理解。這一篇將從最基礎的概念入手,為讀者構建堅實的知識框架。 1. 光的粒子性與波動性:一個統一的視角 光是什麼? 從古至今,人類對光的探索從未停止。我們將迴顧光的曆史性認識,從牛頓的微粒說,到惠更斯、楊格、麥剋斯韋的波動說,再到愛因斯坦的光電效應和普朗剋的量子理論,最終理解光具有波粒二象性。這種二象性是理解許多光學現象的基礎,也為後續的光學設計提供瞭理論指導。 電磁波譜的廣闊天地: 光隻是電磁波譜中的一小部分,但卻是我們最熟悉的部分。我們將探討可見光、紫外綫、紅外綫、X射綫、伽馬射綫等不同波段的特性,以及它們各自在科學研究和技術應用中的獨特性。理解不同波段光的性質,對於選擇閤適的材料和設計閤適的成像係統至關重要。例如,紅外成像在夜視、熱成像等領域有廣泛應用,而紫外綫則常用於殺菌和材料分析。 光的傳播路徑:直綫傳播與摺射、反射 直綫傳播的假設: 在均勻介質中,光綫沿直綫傳播,這是幾何光學的基礎。我們將探討這個簡單假設的意義,以及它在透鏡、反射鏡等基本光學元件設計中的應用。 斯涅爾定律:摺射的奧秘: 當光綫從一種介質傳播到另一種介質時,會發生摺射。我們將深入講解斯涅爾定律,理解摺射率的概念,以及不同材料摺射率的差異如何影響光的偏摺角度。這對於設計透鏡、棱鏡等屈摺元件至關重要,例如,眼鏡鏡片的度數就是基於摺射定律計算的。 反射定律:光綫的迴鏇: 光綫遇到界麵時會發生反射。我們將闡述反射定律,理解入射角、反射角和法綫的關係。平麵鏡、球麵鏡的成像原理都建立在反射定律之上,它們是望遠鏡、相機等許多光學係統的核心組成部分。 2. 光的乾涉與衍射:揭示光的波動本質 雙縫乾涉:波的疊加奏響和諧樂章: 當兩束相乾光波疊加時,會産生明暗相間的乾涉條紋。我們將詳細解釋乾涉的原理,包括相長乾涉和相消乾涉,並探討楊氏雙縫實驗的經典意義。理解乾涉現象,對於設計乾涉儀、全息術等高精度光學測量技術至關重要。 衍射:光綫的繞行與展寬: 光波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邊緣或穿過小孔時,會發生彎麯和散開的現象,這就是衍射。我們將分析不同形狀障礙物引起的衍射圖樣,並探討菲涅爾衍射和夫琅和費衍射的區彆。衍射是限製光學成像分辨率的關鍵因素之一,理解它有助於優化光學係統的設計,減少像差。 第二篇:光學設計的核心——透鏡、反射鏡與成像原理 在掌握瞭光學的基本原理後,我們將進入光學設計的核心——透鏡和反射鏡的設計及其成像原理。 1. 透鏡的魔力:聚焦與成像 凸透鏡與凹透鏡: 我們將詳細介紹凸透鏡和凹透鏡的形狀、類型(如雙凸、平凸、凹月等)以及它們對光綫的聚焦或發散作用。 成像原理:虛實、正倒、放大縮小: 通過幾何光綫作圖法和成像公式(如高斯成像公式),我們將清晰地闡述凸透鏡和凹透鏡的成像規律。理解成像的三要素:像的性質(實像/虛像)、像的正倒(正像/倒像)以及像的大小(放大/縮小)。 焦距與物距、像距的關係: 焦距是透鏡最重要的參數,它決定瞭透鏡的聚光能力。我們將深入探討焦距、物距和像距之間的定量關係,理解這些關係如何指導我們選擇閤適的透鏡來獲得所需的成像效果。 透鏡組閤:協同工作,實現復雜功能: 單個透鏡往往無法滿足復雜的光學設計需求。我們將探討如何組閤多個透鏡,利用它們的協同作用,實現更精細的成像,例如,顯微鏡、望遠鏡和相機的物鏡和目鏡係統。 2. 反射鏡的運用:引導與匯聚 平麵鏡、凹麵鏡、凸麵鏡: 我們將介紹不同類型的反射鏡及其反射原理,重點分析凹麵鏡和凸麵鏡的成像特性。 球麵反射鏡的成像: 類似透鏡,反射鏡的成像也遵循成像公式。我們將探討凹麵鏡和凸麵鏡如何成像,以及它們在望遠鏡(如牛頓望遠鏡、卡塞格林望遠鏡)和汽車後視鏡等應用中的作用。 非球麵反射鏡:突破球差的限製: 球麵鏡會産生球差,影響成像質量。我們將介紹非球麵反射鏡的概念,以及它們如何通過精確的麯麵設計來校正球差,實現更高質量的光學成像。 3. 像差:光學設計的挑戰與解決方案 什麼是像差? 理想的光學係統能夠精確地在像麵形成清晰的像。然而,由於光的波動性和透鏡、反射鏡的幾何形狀,實際的光學係統往往會産生各種像差,導緻圖像模糊、失真。 幾何像差: 我們將深入剖析幾種主要的幾何像差,包括: 球差 (Spherical Aberration): 不同入射高度的光綫聚焦在不同點上的現象。 彗差 (Coma): 像點像彗星尾巴狀的畸變。 像散 (Astigmatism): 不同方嚮的光綫聚焦在不同點上的現象。 場麯 (Field Curvature): 像麵不是平麵的現象。 畸變 (Distortion): 像的形狀與物體的形狀不符,如枕形畸變和桶形畸變。 色像差 (Chromatic Aberration): 由於不同顔色的光摺射率不同,導緻不同顔色光聚焦在不同點上的現象。我們將區分軸嚮色差和倍率色差。 像差的校正策略: 像差是光學設計中的核心難題。我們將探討幾種主要的校正方法,包括: 組閤使用不同類型的透鏡: 例如,使用會聚透鏡和發散透鏡組閤來校正球差和色差。 使用特殊形狀的鏡麵: 如非球麵鏡。 優化元件的排列和間距: 通過精密的計算和布局,最大程度地減少像差的影響。 第三篇:光學設計的實踐與應用——從原理到現實 瞭解瞭光學設計的原理和挑戰後,我們將進一步探討光學設計在各個領域的實際應用,以及實現這些應用所需的基本設計思路。 1. 成像係統的設計:相機、顯微鏡、望遠鏡 相機鏡頭的設計: 從簡單的單透鏡相機到復雜的數碼單反鏡頭,我們將分析不同類型相機鏡頭的設計需求,包括廣角、標準、長焦鏡頭的特性,以及如何通過多鏡片組閤來平衡分辨率、畸變、色差等指標。 顯微鏡的光學係統: 顯微鏡通過放大微小物體來揭示其細節。我們將探討顯微鏡的物鏡和目鏡係統如何協同工作,實現高倍率、高分辨率的成像。 望遠鏡的分類與設計: 從摺射望遠鏡到反射望遠鏡,我們將分析它們的光學原理和設計特點,以及如何根據觀測目標(行星、星係)選擇閤適的望遠鏡類型和口徑。 2. 非成像光學設計:照明、激光器、光縴 照明係統的設計: 照明係統並非為瞭成像,而是為瞭有效、均勻地分配光綫。我們將探討如何設計反射器、透鏡等元件,將光源的光綫導嚮目標區域,實現高效的照明效果,例如,LED燈具的設計。 激光器的光學元件: 激光器産生高度準直、單色、相乾的光束。我們將簡要介紹激光器腔體內的反射鏡設計,以及如何通過這些元件來維持激光振蕩。 光縴通信的光學原理: 光縴通信是現代信息傳輸的重要手段。我們將簡要介紹光縴的結構和全反射原理,以及光信號如何通過光縴傳輸。 3. 光學設計流程與現代工具 設計流程概述: 一個完整的光學設計項目通常包括需求分析、初步設計、優化計算、公差分析、係統集成和測試等環節。 現代光學設計軟件的應用: 如今,專業的光學設計軟件(例如,Zemax,這裏隻是提及瞭其名字,但並不深入講解其具體功能)已經成為光學設計不可或缺的工具。它們能夠進行復雜的光綫追跡、像差分析、優化設計和公差分析,極大地提高瞭設計效率和精度。我們將簡要提及這類軟件在模擬和驗證設計方麵的作用。 新材料與新技術的探索: 光學材料和技術不斷發展,例如,衍射光學元件、超錶麵、三維打印光學器件等,它們為光學設計帶來瞭新的可能性。 結語: 光學設計是一個融閤瞭物理學、數學、工程學和藝術的學科。它不僅僅是關於鏡片和反射鏡的組閤,更是關於如何巧妙地操控光,以滿足人類在科學研究、技術創新和社會發展中的各種需求。本書旨在提供一個廣闊的視野,讓讀者得以窺探光學設計的深度與廣度,理解其背後精妙的原理,並從中獲得啓發。每一次對光的精妙操控,都凝聚著無數光學設計者們的智慧與汗水,共同推動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希望這段旅程能點燃你對光學世界的無限好奇,並激勵你進一步探索這片充滿魅力的領域。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是一位光學工程專業的學生,目前正在學習光電信息專業方嚮。在學校的課程中,我們接觸到瞭不少光學設計的理論知識,也開始使用 ZEMAX 進行一些簡單的模擬。然而,我發現書本上的理論往往比較抽象,而 ZEMAX 的操作又比較繁瑣,兩者之間的聯係常常難以建立。這本書的名字“全新正版 ZEMAX光學設計超級學習手冊”讓我看到瞭希望,我希望它能夠在我學習理論和實踐之間架起一座橋梁。我期待書中能夠用清晰易懂的語言,將復雜的物理光學概念與 ZEMAX 中的具體實現相結閤,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為什麼在軟件中要這樣操作。同時,我也希望能有不同復雜度的案例分析,從基礎的透鏡設計到復雜的成像係統,能夠循序漸進地引導我掌握 ZEMAX 的應用。這本書如果能幫助我理解“為什麼”,而不僅僅是“怎麼做”,那將是對我學業的巨大幫助。

評分

我是一名光學産品工程師,平時工作中會接觸到各種光學器件的選型和初步設計。雖然公司有專門的光學設計團隊,但我個人也想提升這方麵的能力,以便更好地與他們溝通,並能獨立完成一些初步的設計評估。看到這本書,我感覺它可能正是我所需要的。我希望書中能夠包含一些實用的設計流程和經驗分享,比如如何根據産品需求快速搭建一個初步的光學模型,如何進行閤理的設計參數設定,以及在初步設計階段需要注意的關鍵點。另外,我對書中的公差分析和優化設計部分特彆感興趣,因為在實際産品開發中,這些環節往往是影響産品性能和成本的關鍵。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進行有效公差分析和迭代優化的指導,那將對我非常有價值。我期待它能幫助我更高效地完成日常工作,並為公司的産品開發貢獻更多力量。

評分

初次接觸 ZEMAX 軟件,我真的是一頭霧水,網絡上零散的教程看瞭不少,但總感覺不成體係,學習效率不高。這次偶然看到這本書,名字聽起來就特彆“硬核”,我一直希望有一本能夠係統地、深入地講解 ZEMAX 操作和光學設計原理的書籍,而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是給我打瞭一劑強心針。雖然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但從目錄和簡介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內容上的精心編排。它似乎不是那種泛泛而談的介紹,而是真正希望讀者能夠“學會”ZEMAX,並且能夠運用它來解決實際的光學設計問題。我非常期待書中能有詳細的操作步驟、案例分析,能夠帶領我一步一步地從零基礎走嚮熟練掌握,甚至能夠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到各種復雜的光學係統設計中去。我特彆關注它在講解光學設計思維和方法論方麵的深度,因為我知道 ZEMAX 隻是工具,更重要的是背後的設計理念。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光學設計知識體係,讓我能夠自信地麵對各種光學設計挑戰。

評分

作為一個已經使用 ZEMAX 有一段時間的設計人員,我一直覺得自己的知識體係存在一些“短闆”,很多時候隻能停留在軟件操作的錶麵,而對於更深層次的光學原理和優化方法,總感覺隔靴搔癢。看到這本書的標題,我立刻被吸引瞭,因為它承諾的是“超級學習手冊”,這暗示著它可能不僅僅是基礎操作的羅列,而是能夠幫助使用者實現“質的飛躍”。我尤其希望書中能夠深入剖析 ZEMAX 中各種優化算法的原理和適用場景,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這些工具來解決實際設計中遇到的像像差校正、公差分析等棘手問題。另外,關於如何構建高效的光學設計流程,以及如何將理論知識與軟件實踐相結閤,也是我非常期待的內容。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對 ZEMAX 的理解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不僅僅是把它當做一個繪圖工具,而是能夠真正發揮其強大的分析和優化能力,設計齣更優、更具創新性的光學係統。

評分

作為一個光學愛好者,我一直對光學設計和 ZEMAX 軟件充滿好奇。雖然我沒有專業的背景,但我對光學成像的原理和技術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也希望能通過學習 ZEMAX 軟件來親手設計一些有趣的光學係統,比如DIY一個望遠鏡或者微距鏡頭。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從一個非常基礎的層麵開始講解,即使對於完全沒有光學基礎的讀者也能理解。我希望書中能夠包含很多可視化和圖解,幫助我理解抽象的光學概念,並且有大量的實例操作,讓我能夠跟著一步一步地學會如何使用 ZEMAX。我希望能通過這本書,不僅僅是學會軟件操作,更能體會到光學設計的魅力,甚至能夠啓發我創造齣一些屬於自己的光學作品。對於我這樣的業餘愛好者來說,一本能夠寓教於樂,並且能真正帶我入門的書籍,是最寶貴的。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