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红壤山地生态果园技术模式与功能研究
定价:118.0元
售价:96.8元,便宜21.2元,折扣82
作者:翁伯琦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3-04
ISBN:9787030432339
字数:36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翁伯琦、王义祥、钟珍梅、罗旭辉、占志雄所著的《红壤山地生态果园技术模式与功能研究》一书经过多年的研究攻关终于完成,并顺利与读者见面。结合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果园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土壤贫瘠、生态环境脆弱等特点,本书从适生牧草的引进筛选入手,筛选出适合南方红壤山区立地条件的豆科牧草平托花生(Arachis Pintoi),探讨果园套种平托花生后果草互作关系与机制、果园生草生态效益等,并利用果园生草长期定位试验系统地评估果园生草覆盖对改土培肥、水源涵养、固碳增汇、生物多样性利用等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旨为果园生草的优化管理和扩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内容提要
翁伯琦、王义祥、钟珍梅、罗旭辉、占志雄所著 的《红壤山地生态果园技术模式与功能研究》概述了 生态果园的概念、基本特征及其生态学原理,从适生 牧草的引进、品种选育、牧草综合利用等方面介绍了 生态果园的建设技术,并系统评价了生态果园建设在 生物生产、水源涵养、改土培肥、固碳增汇及生物多 样性利用等方面的生态服务功能,可为红壤山地生态 果园的优化管理和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本书可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领域的研究人 员及高等院校师生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拿到这本《红壤山地生态果园技术模式与功能研究》时,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专业性。从书名就能看出,这是一部深入研究特定农业模式的专著,而且是由翁伯琦先生这样的学者撰写,这让我对内容的深度和严谨性抱有很高的期待。我猜测书中必然包含了大量的科学数据、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这对于想要深入了解生态农业原理的读者来说,是极为宝贵的。我非常感兴趣的是,作者是如何界定“红壤山地”的?它指的是哪些地理区域?不同的红壤地貌又会带来哪些技术上的差异和挑战?而“生态果园技术模式”又是如何具体实施的?是否存在一套标准化的流程,还是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详细的技术说明,例如如何选择适宜的果树品种,如何进行土壤改良和施肥管理,如何进行病虫害绿色防控,以及如何构建果园内的生态平衡。至于“功能研究”,我期待看到关于果园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成果,比如它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微气候、促进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贡献。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日期是2013年,距今已有十多年的时间,这让我对其中提到的“技术模式”有了更多一层的好奇。毕竟,农业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生态农业领域。我想了解的是,在十年前,作者所提出的“红壤山地生态果园技术模式”究竟有哪些独到的创新之处?它是否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并在当下的农业实践中依然具有指导意义?我尤其关注其中对于“红壤”这一特定土壤类型的处理方式。我们知道,红壤往往存在酸性强、肥力较低等问题,这给作物生长带来不小的挑战。书中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通过生态学的手段来改善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呢?“功能研究”这个部分,也让我思考,除了作为果品生产基地,这个生态果园还扮演着哪些重要的角色?比如,它是否在微生物多样性、土壤固碳能力、或者作为生物多样性廊道等方面具有突出表现?我希望能从书中获得一些关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量化分析,从而更全面地认识生态果园的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给我一种特别沉稳的感觉,深邃的红色土壤色调,配上山峦叠嶂的剪影,仿佛能闻到泥土的芬芳和果树的清香。我一直对农业生态学领域很感兴趣,尤其是如何利用自然规律来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可持续性,而“红壤山地生态果园”这个概念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它不只是一本关于种植技术的书,更像是在探讨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读这本书,我期待能了解到不同于传统大规模工业化农业的另一种可能性,一种更贴近土地、更尊重生态平衡的发展模式。我很好奇,在红壤这样的特定环境下,如何能够构建一个稳定而富有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书中提到的“功能研究”更是激发了我的探索欲,除了经济效益,一个健康的生态果园还能带来哪些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比如,它能否改善当地的水土保持状况?能否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甚至能否带动当地社区的发展?这些都是我希望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的问题,相信作者翁伯琦先生一定能带我们深入地走进这个充满智慧的生态果园。
评分在浏览这本书的介绍时,“功能研究”这个词组立刻抓住了我的眼球。这让我意识到,这本书并非仅仅停留在如何种植果树的层面,而是更加宏观地探讨了生态果园所能带来的多方面效益。我想知道,作者翁伯琦先生是如何将“技术模式”与“功能研究”有机结合的?例如,某个特定的栽种技术,是否能直接促进果园的某种生态功能?书中是否会通过案例分析,生动地展示技术模式的实践效果?我尤其好奇,在红壤山地这样的特殊环境下,果园的生态功能会有哪些独特的表现?比如,是否对区域的水文循环产生积极影响?是否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特别是在山地环境下?是否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包括昆虫、鸟类乃至小型哺乳动物,提供重要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我对书中关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部分非常感兴趣,希望能够从中学习到一些科学的评估方法,以及理解这些服务对于当地环境和社区的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作者是翁伯琦,书号是9787030432339。这个信息让我对书籍的权威性有了初步的判断,毕竟,能够出版并有ISBN号的书籍,通常都经过了较为严格的审阅。我对于“红壤山地生态果园技术模式”这个概念非常好奇,因为它触及到了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的交叉领域。我想了解,在那些具有挑战性的红壤山地地貌上,究竟有哪些行之有效的生态化种植技术?例如,是否涉及到特殊的树种选择、土壤改良策略、水资源管理方式,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而“功能研究”则进一步拓展了我的想象空间,除了基本的果品产量,一个“生态”的果园,还能承担起哪些重要的“功能”?我猜测,这可能包括改善土壤健康、提升生物多样性、促进碳汇能力、甚至对当地的微气候调节等方面。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具体的实践案例和量化数据,来证明这些技术模式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并且能够为其他类似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