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紅壤山地生態果園技術模式與功能研究
定價:118.0元
售價:96.8元,便宜21.2元,摺扣82
作者:翁伯琦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3-04
ISBN:9787030432339
字數:360000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翁伯琦、王義祥、鍾珍梅、羅旭輝、占誌雄所著的《紅壤山地生態果園技術模式與功能研究》一書經過多年的研究攻關終於完成,並順利與讀者見麵。結閤我國南方紅壤丘陵區果園水土流失較為嚴重、土壤貧瘠、生態環境脆弱等特點,本書從適生牧草的引進篩選入手,篩選齣適閤南方紅壤山區立地條件的豆科牧草平托花生(Arachis Pintoi),探討果園套種平托花生後果草互作關係與機製、果園生草生態效益等,並利用果園生草長期定位試驗係統地評估果園生草覆蓋對改土培肥、水源涵養、固碳增匯、生物多樣性利用等生態服務功能的影響,旨為果園生草的優化管理和擴大應用提供科學依據。
內容提要
翁伯琦、王義祥、鍾珍梅、羅旭輝、占誌雄所著 的《紅壤山地生態果園技術模式與功能研究》概述瞭 生態果園的概念、基本特徵及其生態學原理,從適生 牧草的引進、品種選育、牧草綜閤利用等方麵介紹瞭 生態果園的建設技術,並係統評價瞭生態果園建設在 生物生産、水源涵養、改土培肥、固碳增匯及生物多 樣性利用等方麵的生態服務功能,可為紅壤山地生態 果園的優化管理和推廣應用提供科學依據。
本書可供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領域的研究人 員及高等院校師生參考。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作者是翁伯琦,書號是9787030432339。這個信息讓我對書籍的權威性有瞭初步的判斷,畢竟,能夠齣版並有ISBN號的書籍,通常都經過瞭較為嚴格的審閱。我對於“紅壤山地生態果園技術模式”這個概念非常好奇,因為它觸及到瞭農業生産和環境保護的交叉領域。我想瞭解,在那些具有挑戰性的紅壤山地地貌上,究竟有哪些行之有效的生態化種植技術?例如,是否涉及到特殊的樹種選擇、土壤改良策略、水資源管理方式,以及病蟲害綜閤防治體係?而“功能研究”則進一步拓展瞭我的想象空間,除瞭基本的果品産量,一個“生態”的果園,還能承擔起哪些重要的“功能”?我猜測,這可能包括改善土壤健康、提升生物多樣性、促進碳匯能力、甚至對當地的微氣候調節等方麵。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具體的實踐案例和量化數據,來證明這些技術模式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並且能夠為其他類似地區提供藉鑒和參考。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給我一種特彆沉穩的感覺,深邃的紅色土壤色調,配上山巒疊嶂的剪影,仿佛能聞到泥土的芬芳和果樹的清香。我一直對農業生態學領域很感興趣,尤其是如何利用自然規律來提升農産品品質和可持續性,而“紅壤山地生態果園”這個概念本身就充滿瞭吸引力。它不隻是一本關於種植技術的書,更像是在探討一種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哲學。讀這本書,我期待能瞭解到不同於傳統大規模工業化農業的另一種可能性,一種更貼近土地、更尊重生態平衡的發展模式。我很好奇,在紅壤這樣的特定環境下,如何能夠構建一個穩定而富有生産力的生態係統?書中提到的“功能研究”更是激發瞭我的探索欲,除瞭經濟效益,一個健康的生態果園還能帶來哪些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比如,它能否改善當地的水土保持狀況?能否為野生動物提供棲息地?甚至能否帶動當地社區的發展?這些都是我希望在這本書裏找到答案的問題,相信作者翁伯琦先生一定能帶我們深入地走進這個充滿智慧的生態果園。
評分我拿到這本《紅壤山地生態果園技術模式與功能研究》時,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專業性。從書名就能看齣,這是一部深入研究特定農業模式的專著,而且是由翁伯琦先生這樣的學者撰寫,這讓我對內容的深度和嚴謹性抱有很高的期待。我猜測書中必然包含瞭大量的科學數據、實驗結果和理論分析,這對於想要深入瞭解生態農業原理的讀者來說,是極為寶貴的。我非常感興趣的是,作者是如何界定“紅壤山地”的?它指的是哪些地理區域?不同的紅壤地貌又會帶來哪些技術上的差異和挑戰?而“生態果園技術模式”又是如何具體實施的?是否存在一套標準化的流程,還是會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詳細的技術說明,例如如何選擇適宜的果樹品種,如何進行土壤改良和施肥管理,如何進行病蟲害綠色防控,以及如何構建果園內的生態平衡。至於“功能研究”,我期待看到關於果園生態係統服務的研究成果,比如它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改善微氣候、促進生物多樣性等方麵的貢獻。
評分這本書的齣版日期是2013年,距今已有十多年的時間,這讓我對其中提到的“技術模式”有瞭更多一層的好奇。畢竟,農業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尤其是生態農業領域。我想瞭解的是,在十年前,作者所提齣的“紅壤山地生態果園技術模式”究竟有哪些獨到的創新之處?它是否能夠經受住時間的考驗,並在當下的農業實踐中依然具有指導意義?我尤其關注其中對於“紅壤”這一特定土壤類型的處理方式。我們知道,紅壤往往存在酸性強、肥力較低等問題,這給作物生長帶來不小的挑戰。書中是如何剋服這些睏難,通過生態學的手段來改善土壤肥力、提高作物産量和品質的呢?“功能研究”這個部分,也讓我思考,除瞭作為果品生産基地,這個生態果園還扮演著哪些重要的角色?比如,它是否在微生物多樣性、土壤固碳能力、或者作為生物多樣性廊道等方麵具有突齣錶現?我希望能從書中獲得一些關於生態係統服務價值的量化分析,從而更全麵地認識生態果園的價值。
評分在瀏覽這本書的介紹時,“功能研究”這個詞組立刻抓住瞭我的眼球。這讓我意識到,這本書並非僅僅停留在如何種植果樹的層麵,而是更加宏觀地探討瞭生態果園所能帶來的多方麵效益。我想知道,作者翁伯琦先生是如何將“技術模式”與“功能研究”有機結閤的?例如,某個特定的栽種技術,是否能直接促進果園的某種生態功能?書中是否會通過案例分析,生動地展示技術模式的實踐效果?我尤其好奇,在紅壤山地這樣的特殊環境下,果園的生態功能會有哪些獨特的錶現?比如,是否對區域的水文循環産生積極影響?是否能有效減少水土流失,特彆是在山地環境下?是否對當地的生物多樣性,包括昆蟲、鳥類乃至小型哺乳動物,提供重要的棲息地和食物來源?我對書中關於生態係統服務價值評估的部分非常感興趣,希望能夠從中學習到一些科學的評估方法,以及理解這些服務對於當地環境和社區的意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