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无线网络架构与演进趋势
定价:29.00元
作者:吕召彪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1-01
ISBN:978711139746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以无线网络架构及演进为主线,着重介绍包括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宽带无线接入系统、LTE系统等应用广泛且具有较大潜力的无线通信网络的体系架构、关键技术及应用情况等;在此基础上,针对未来网络演进的趋势,展现了多网络融合的架构、基带池组化无线网络架构及面向未来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新型通信网络架构。
本书适合通信、计算机以及电子工程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作为无线通信系统架构相关专业课程的教材,同时也适合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作为技术参考书。
目录
前言
章绪论
1.1无线通信网络发展概述
1.1.1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历程
1.1.2宽带无线接入系统发展历程
1.2无线通信网络演进的驱动力
1.3本书内容安排
参考文献
第2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及其演进
2.1 3G系统演进背景
2.2 WCDMA系统及演进
2.2.1 WCDMA系统架构
2.2.2 WCDMA空中接口信道
2.2.3 HSPA系统概念及演进
2.2.4 HSPA对无线网络架构的影响
2.3 TD-SCDMA系统
2.3.1 TD-SCDMA网络架构
2.3.2 TD-SCDMA空中接口
2.4 cdma2000系统及演进
2.4.1 cdma2000网络架构
2.4.2 cdma2000 Ev-DO及Ev-DV演进
2.5 3G在中国
2.5.13G在中国的发展
2.5.2中国联通WCDMA网络现状
2.5.3中国联通3络演进规划
2.6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宽带无线接入网络及其演进
3.1宽带无线接入网络发展需求
3.2 IEEE对宽带无线接入网络的标准化发展
3.2.1 IEEE 标准组织及其工作
3.2.2 IEEE 802系列标准
3.3 IEEE 802.11系列网络
3.3.1 IEEE 802.11系列网络演进过程
3.3.2 IEEE 802.11系列网络系统架构
3.3.3 IEEE 802.11 MAC层协议简介
3.4 IEEE 802.16系列网络
3.4.1 IEEE 802.16系列网络演进过程
3.4.2 IEEE 802.16系列网络系统架构
3.5运营商WLAN网络
3.5.1运营商WLAN网络
3.5.2中国联通的WLAN测试情况
3.6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3GPP长期演进系统
4.1 LTE演进历程
4.1.1 LTE标准化历程
4.1.2 LTE系统需求
4.2 LTE系统架构
4.2.1 LTE系统整体网络架构
4.2.2无线接入网架构
4.2.3核心网架构
4.2.4 LTE系统接口
4.2.5 3G与LTE的系统架构差异分析
4.3 LTE系统架构的未来演进——LTE-Advanced
4.3.1 LTE-Advanced系统指标及关键技术
4.3.2 LTE-Advanced系统中的异构网络
4.3.3 LTE-Advanced系统中的多点协作传输架构
4.4 LTE国际商用/试验情况简述
4.5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基带池组化RAN架构
5.1引言
5.2基带池组化RAN架构技术介绍
5.2.1传统无线网络的存在问题
5.2.2基带池组化RAN架构技术框架
5.2.3基带池组化RAN架构优势
5.2.4基带池组化RAN架构关键技术
5.2.5小结
5.3基带池组化RAN架构可行性分析
5.3.1基带池组化RAN架构的成本可行性分析
5.3.2基带池组化RAN架构的技术可行性分析
5.3.3小结
5.4未来RAN架构分析
5.4.1未来RAN架构发展趋势分析
5.4.2未来RAN架构性能分析
5.4.3未来RAN架构成本分析
5.4.4小结
5.5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无线异构网络融合架构
6.1无线异构网络概述
6.1.1无线异构网络概念及其演进趋势
6.1.2无线异构网络融合的研究现状
6.2无线异构网络融合的网络架构与关键技术
6.2.1异构网络融合的网络架构
6.2.2无线异构网络融合的关键技术
6.3中国联通对异构网络融合的思考
6.3.1 2G/3G与LTE网络的融合
6.3.2 WLAN与蜂窝网络的融合
6.4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新型通信网络架构I-Net
7.1引言
7.1.1背景
7.1.2 I-Net愿景
7.2移动通信网络架构的发展现状与挑战
7.2.1移动业务促发网络演进
7.2.2移动网络架构的发展现状与演进趋势
7.3 I-Net架构
7.3.1 I-Net架构功能
7.3.2 I-Net架构意义
7.4 I-Net关键技术框架
7.4.1业务本地化决策
7.4.2支持业务本地化的资源控制
7.4.3本地化网络管理
7.4.4移动性管理
7.4.5多基站协作资源管理
7.5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无线通信网络中的频率规划
8.1 2G频率现状
8.2 3G频率
8.3 LTE频率
8.3.1 450~470 MHz
8.3.2 698~806MHz
8.3.3 2300~2400MHz
8.3.4 2500~2690MHz
8.3.5 3400~3600MHz
参考文献
第9章未来无线通信网络的发展
9.1本书内容回顾
9.2无线网络架构发展趋势分析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如果说技术书籍是地基,那么《人月神话:软件项目管理经典之作》就是搭建高楼大厦的蓝图和脚手架。我是在一个项目组面临严重延期风险时,半开玩笑地开始阅读这本书的,没想到却从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本书并非一本教你具体使用哪种项目管理工具的说明书,它探讨的是软件开发过程中那些永恒的、与“人”和“沟通”相关的难题。比如“向项目中增加人手,只会让项目更落后”这个著名的论断,它背后的逻辑——沟通路径的指数级增长——让我彻底理解了为什么需求评审和进度同步会如此耗时。作者幽默而尖锐地指出了瀑布模型在现实中的局限性,以及软件复杂性本身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内在缺陷”。它教会我一个重要的道理:软件工程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管理和沟通的艺术。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对照我们团队的实际情况,那些书中描述的场景,仿佛就是我们项目会议的翻版。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反思的视角,让你在面对看似无解的排期压力时,能停下来思考:我们是不是在用错误的方式做事情?
评分《C++ Primer Plus(第6版)》这本书的厚度,当初差点让我望而却步,但事实证明,它完全配得上这个分量。我之前一直自学C++,总是在官方文档和零散的教程间摇摆不定,学到的知识点零碎且缺乏系统性,尤其在处理模板、多态和RAII(资源获取即初始化)这些C++核心特性时,总感觉根基不稳。这套“Primer”系列,最大优点在于它的详尽和循序渐进。它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容易让人混淆的细节,比如指针与引用的区别、值传递与引用传递的深层含义,以及C++11/14/17引入的新特性是如何巧妙地优化了旧的范式。书中大量的代码片段和练习题,强制要求读者动手实践,确保你不是在“看”书,而是在“做”编程。特别是它对标准模板库(STL)的介绍,不仅停留在讲解容器和算法的API层面,更是深入剖析了STL背后的迭代器模型和空间效率考量,这对于编写高性能代码至关重要。读完它,我感觉自己对C++这门语言的敬畏感油然而生,理解了它为什么既强大又复杂,也终于能自信地驾驭那些复杂的编译错误了。
评分我最近在重温《设计模式: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基础》,这本书给我的感受,就像是给我的编程思维打了一次“内功”。很多初学者,包括曾经的我,写代码时总是在“用”语言特性,写出来的代码结构混乱,耦合性高,用不了多久就成了“屎山”。而这本“GoF”的经典之作,就像是一本武林秘籍,它把前辈们在解决特定软件设计难题时总结出来的、经过时间检验的最佳实践,用一种高度概括的结构——23种设计模式——呈现出来。初读可能觉得这些模式名字听起来很玄乎,比如策略模式、装饰器模式,但当你对照着书中的UML图和代码示例,理解了它们背后的意图——解决的是“对象如何协作以达成某个目标”的问题时,那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是无与伦比的。现在我写代码,不再是想到哪写到哪,而是会先思考:“这个问题,用哪个模式来解决最优雅?”这不仅提高了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更重要的是,它构建了一种面向对象设计的高级心智模型。可以说,这本书是所有想从“码农”蜕变成“工程师”的人的必经之路,它帮你建立起了一套通用的、跨语言的设计语言体系。
评分这本《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真的可以说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圣经”了。我是在读研的时候被导师推荐的,一开始觉得名字有点吓人,以为会充斥着晦涩难懂的数学公式和枯燥的理论推导。然而,当我真正翻开它之后,才发现它的魅力所在。作者不仅仅是在罗列知识点,更像是在用一种非常系统和结构化的方式,把计算机系统的各个层面——从最底层的电路、逻辑门,到操作系统、内存管理,再到编译、链接,最后到网络I/O——串联成一个完整、有机的整体。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抽象”这个概念的阐述。从硬件的物理实现到高级语言的运行,中间经历了多少层精妙的抽象设计,使得程序员可以不必关心底层复杂的细节,却又能高效地利用计算资源。书中对cache一致性、虚拟内存分页机制的讲解,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清晰,读完后,我再看那些操作系统内核的代码注释,顿时豁然开朗,感觉自己真正“触摸”到了计算机的心跳。那种从底层原理出发,层层递进,最终抵达应用层优化的阅读体验,是其他任何一本书都难以替代的。它不仅教会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会这样设计”,这种思维方式的训练,比单纯记住几个API调用重要得多。
评分最近沉迷于《数据之魅:用 R 语言探索数据》这本书,它给我的冲击感,完全不亚于第一次学习编程语言本身。我一直以为数据分析就是运行几个统计公式,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的风格非常独特,他没有采用那种枯燥的教科书式叙述,而是用一系列引人入胜的实际案例,比如探索气温变化趋势、分析电影票房数据等,来串联起 R 语言中的数据清洗、转换、可视化和建模的核心技能。R 语言本身作为统计计算环境的强大之处,在这本书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尤其是 ggplot2 库的讲解,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教程。书中对于如何“讲故事”的强调,让我意识到,冰冷的数据只有通过精妙的视觉呈现和合乎逻辑的叙述,才能真正打动决策者。我学会了如何从杂乱无章的原始数据中,通过管道操作符(%>%)一步步提炼出有价值的洞察,并且将这些洞察用清晰的图表表达出来。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它不仅教会我 R 的语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对数据敏感度和批判性思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