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前必读】:
本店销售的书籍包含(二手旧书、新书)均为正版,品相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短关系会有成色不等,请放心选购。
付款后,不缺货的情况下,48小时内发货,如有缺货的情况下,我们会及时在聊天窗口给您留言告知。
发货地为北京,一般情况下发货后同城次日可以到达,省外具体以快递公司运输为准。
二手书籍,8成新左右,不缺页,不影响阅读和使用,发货前会再次检查。
二手书籍,没有光盘、学习卡等附带产品。
二手书籍,或多或少都有笔记和重点勾画,比较挑剔和习惯用新书的买家请谨慎购买。
望每位读者在收货的时候要验货,有什么意外可以拒签,这是对您们权益的保护。
注意:节假日全体放假,请自助下单;如需帮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祝您购物愉快!商家热线: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书名:未来UMTS的体系结构与业务平台:全IP的3GCDMA网络
定价:88.00元
作者:(英)Castro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1-01
ISBN:978711125306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40kg
编辑推荐
点击查看:
内容提要
《未来UMTS的体系结构与业务平台:全IP的3G CDMA网络》涵盖了UMTS所有关键内容,并分别从工程设计人员、运营商和业务提供商的角度分析了UMTS的实现。本书研究了如何在新区域和当前的2G/2.5络中部署UMTS网络的有关问题。
通过提供UMTS及其演进过程的完整资料,本书对工程设计人员,运营商和业务提供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样,无线通信和相关领域中的技术、业务主管(或经理),以及商界(或营销领域)代表,也将从这本3络和业务引擎简明教程中受益。电信和信息技术领域的高级(或研究生)水平的学术研究人员,也可在本书中获取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目录
译者序
原书前言
章 演进中的移动网络
1.1 移动通信的发展
1.2 宽带无线多媒体的发展路线图
1.3 UMTS性能增强技术
1.4 UMTS网络需求
1.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系统分析原理
2.1 系统分析原理
2.2 3G通信环境
2.3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3章 UMTS业务构件
3.1 业务生成环境
3.2 UMTS承载业务体系结构
3.3 UMTS承载业务中的QoS属性
3.4 UMTS服务质量类与属性
3.5 QoS属性映射
3.6 端到端QoS
3.7 互通场景中的QOS
3.8 应用与业务提供
3.9 结论
参考文献
第4章 UTRA物理层设计
4.1 主要特征
4.2 专用与通用传输信道
4.3 FDD物理信道配置
4.4 TDD物理信道配置
4.5 TDD中的扩展与调制
4.6 复用与信道编码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4.A DPDCH与DPCCH域
附录4.B 压缩模式与Npilot=4时的位表示
附录4.C 辅同步码的分配
第5章 UMTS开发平台
第6章 IP多媒体子系统
第7章 部署3络
第8章 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
第9章 UMTS传输系统
0章 3G业务引擎
1章 资源与网络管理
2章 UMTS辅助技术
附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一种与时间赛跑的较量。它对读者的基础知识要求颇高,如果你对GSM/GPRS的基础架构不甚了解,贸然进入全IP CDMA的世界,很可能会感到步履蹒跚。但我坚持了下来,主要动力来源于其中对于业务平台融合的独特见解。在那个阶段,业界普遍还在纠结于如何平滑地将2G/3G业务统一到一个IP承载上,而这本书似乎提前预见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不仅仅是传输层面的IP化,更是业务支撑系统(BSS/OSS)的彻底重构。作者对BSS/OSS与核心网的接口标准化的讨论,提供了许多前瞻性的视角,比如如何利用SOA(面向服务的架构)思想来解耦业务逻辑和网络功能。这部分内容对我后续的系统升级规划起到了关键的导航作用,它帮助我跳出了单纯关注“能不能通”的局限,转而思考“如何更高效、更灵活地支撑新业务”。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的技术视野被极大地拓宽了,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组网技术。
评分从整体结构来看,这本书的逻辑组织是极其严密的,它遵循了一条从宏观架构到微观实现,再回归到业务应用的完整闭环。我个人最欣赏它对网络性能监控和故障诊断工具链的梳理。在第三G网络部署初期,网络侧的性能指标(KPI)监控往往是最大的痛点之一,如何从海量数据中快速定位到是无线侧的问题还是核心网侧的问题,是运维人员的噩梦。这本书没有避开这个难题,而是系统性地介绍了几种主流的网管系统集成方案,并重点分析了特定KPI指标背后的网络事件触发机制。我发现,书中提供的一些故障排查的“SOP”(标准操作流程)模板,比我们内部积累的文档还要系统和全面。这使得我能够快速建立起一套更科学、更可复制的故障响应机制,极大地提升了团队的应急处理效率。这本书对于任何一个需要长期维护或升级3G核心网的人员来说,都是一本物超所值的“实战手册”。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虽然严谨,但穿插其中的一些“过来人”的经验总结,让人倍感亲切。比如,在讨论网络安全和合规性的章节中,作者提到了一些在实际项目中遇到的“陷阱”——那些教科书上不会明说的,但一旦发生就会造成巨大损失的配置错误或安全漏洞。这种基于真实世界磨砺出的智慧,是任何标准文档都无法提供的“软价值”。我清晰地记得,书中有一段话是关于IP地址管理和路由策略的冲突问题,作者用了一种略带讽刺的口吻描述了早期项目团队是如何因为对CIDR子网划分理解不深而导致业务瘫痪的。这种坦诚的、甚至有些“吐槽式”的叙述,瞬间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让我们感觉到作者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递者,更是一个并肩作战过的战友。它让我们在学习技术的同时,也提前预习了未来可能遇到的各种“坑”。
评分拿到书后,我首先被其详尽的图表和流程图所震撼。很多教科书在描述复杂系统时,往往倾向于使用大段的文字堆砌,使得读者在脑海中构建清晰的模型变得异常困难。然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极为出色。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讲信令流程优化的部分,作者没有仅仅罗列信令消息的名称,而是用层层递进的示意图,清晰地展示了数据包从终端到核心网的完整路径,以及在特定优化策略下,哪些冗余步骤被有效削减了。对于像我这种需要负责系统集成和性能调优的工程师来说,这种视觉化的呈现方式比纯文本有效率高出百倍。我甚至将其中几页关于QoS保障机制的插图打印出来,贴在了我的工作台上,以便随时查阅和对比我们现有网络的实际运行情况。这种对细节的执着,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实践功底,绝非纸上谈兵的理论家所能比拟。它不仅仅是一本参考书,更像是一个资深的架构师在你身边手把手指导你如何调试一个庞大而精密的电信系统。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人的感觉非常专业和严谨,那种深沉的蓝色调和工整的字体排版,一下子就抓住了技术读者的眼球。我记得当时是在一个技术书店的角落里偶然翻到的,光是看到“全IP的3G CDMA网络”这几个字,就让我对手头的工作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不过,坦率地说,我当时并没有立刻购买,而是花了好一阵子在手机上搜索相关的技术文档和行业报告,试图确认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是否符合我目前面临的项目挑战。我特别关注的是作者在讨论网络架构演进时,有没有深入到协议栈的细节层面,而不是停留在概念的描述上。毕竟,在实际部署中,每一个字节的开销和时延都是至关重要的考量因素。这本书的厚度也让人感到踏实,它似乎承诺的不是快速入门,而是一次彻底的、深入骨髓的探索之旅。我个人非常欣赏这种愿意花大力气去剖析复杂系统的作者态度,希望它能在那些晦涩难懂的标准文档之外,提供一些更具实操指导性的洞察。这本书的重量,本身就是一种宣言,意味着它敢于挑战那些行业内公认的难题,并试图给出明确的答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