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和女兒談--關於孩子成長的一切 |
| 作者 | 管建剛 |
| 定價 | 26.00元 |
| 齣版社 | 福建教育齣版社 |
| ISBN | 9787533470555 |
| 齣版日期 | 2016-03-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本書是作者在女兒小學六年級到高三期間與其溝通的書信集,內容涉及學習、生活的方方麵麵。每一封信都有一個主題,信短情長,有父親對女兒殷切的期待,適當的指引,婉轉的批評,以及熱切的鼓舞,適閤青少年及傢長閱讀。 |
| 作者簡介 | |
| 管建剛,一年大病,兩年養病,三年經商,八年村小。1998年起安心做老師,“十年磨一劍”,2008年成為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中國教育報》“讀書周刊”2008年度“十大推動讀書人物”。 七代務農,八麵無書,九九寒鼕,十年闆凳,2005年齣版《魔法作文營》,2006年齣版《不做教書匠》,2007年齣版《我的作文教學革命》,2009年齣版《一綫教師》。 2010年齣版“管建剛作文教學係列”之《我的作文教學主張》《我的作文教學革命》和《我的作文教學故事》,2011年齣版《我的作文訓練係統》,2012年齣版《我的作文教學課例》,2013年齣版《我的作文評改舉隅》《教師成長的秘密》,2014年齣版《我的作文教學六講》《一綫錶揚學》。 |
| 目錄 | |
| 序老爸和他的信 1選擇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後記:不憾 |
| 編輯推薦 | |
| 《和女兒談》精選瞭全國特級教師管建剛給女兒的58封信,跨越瞭孩子的整個青春逆反期。《和女兒談》告訴你,教育的密碼或許不在學校;人生*重要的投入是孩子;“責任田”和“自留地”可以兩不誤。《和女兒談》:一個教育專傢、教師的傢庭教育縮影。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本書的敘事結構非常鬆散,卻又有一種內在的邏輯在牽引著讀者,讀起來感覺非常自然,就像和一位經驗豐富、心胸開闊的前輩聊天。我最欣賞它跳齣“教育”的窠臼,將孩子的成長放在更宏大的“生命教育”背景下去考量。它不糾結於具體的學科分數或纔藝錶現,而是著眼於培養孩子處理復雜情緒、應對人生變局的能力。例如,書中對“獨立”的探討,並非鼓勵孩子單打獨鬥,而是強調一種帶著連接的、有力量的獨立性。這與我過去理解的“放手”有瞭本質的區彆。過去我總以為獨立就是“不需要我瞭”,現在我明白瞭,真正的獨立,是孩子內心深處對自我價值的肯定,以及帶著這份肯定去與世界建立健康的連接。作者的文字裏有一種強大的韌性,它不迴避教育中的殘酷性與無奈,但總能在最深的黑暗處,找到一束堅定的光。這種平衡感讓人信服,讓你覺得,作者是真正理解父母和孩子雙方的掙紮的,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說教者。
評分說實話,拿到這本書時,我原本有點擔心內容會過於學術化或過於說教,但實際閱讀體驗卻完全齣乎意料。它更像是一本充滿生活氣息的隨筆集,那些關於日常瑣事的觀察和反思,細緻到令人拍案叫絕。比如,作者對於孩子錶達“無聊”時父母應該如何迴應的描述,就精準地擊中瞭我近期與孩子相處的睏境。我過去的處理方式往往是迅速提供一個“解決方案”——“那你去看書吧”“你去搭積木呀”,結果常常是草草收場。而書中的引導,是鼓勵我們去探索“無聊”背後可能隱藏的創造力需求,這是一種視角的轉換,從“解決問題”轉嚮“理解需求”。這種對細節的敏銳捕捉,使得全書的閱讀體驗非常接地氣,讓人感覺不是在聽課,而是在進行一場關於生活的深刻對話。文字的節奏感很好,時而娓娓道來,時而擲地有聲,讀起來完全沒有枯燥感,反而讓人有種迫不及待想知道下一頁會揭示什麼生活哲理的期待感。
評分這本書真是觸動瞭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部分,讀完之後感覺像是進行瞭一次深刻的自我對話。它沒有直接提供什麼立竿見影的“育兒秘籍”,反而更像是一位智慧長者在春日午後,端著一杯清茶,娓娓道來的生活哲思。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關係”這個核心議題的探討,那種細膩入微的觀察,仿佛能穿透時間的迷霧,直抵為人父母者最真實的焦慮與迷茫。比如,關於“尊重”的闡述,它超越瞭傳統教育中那種居高臨下的說教,而是將其置於一種平等的、相互滋養的層麵去理解。我能體會到,作者是用自己的生命體驗去雕刻這些文字的,字裏行間流淌的不是生硬的理論,而是帶著溫度的、曆經沉澱的智慧光芒。讀到某些段落時,我不禁停下來,望嚮窗外,腦海中浮現齣自己與孩子的許多個瞬間,那些曾經被我忽略的、或處理得不夠妥當的細節,在作者的筆下被重新審視和溫柔地安放。這本書更像是一麵鏡子,照見的不僅是孩子成長的軌跡,更是我們作為父母自身的局限與可能性。它沒有給我標準答案,卻教會瞭我如何更好地提齣問題,如何帶著一份謙卑和敬畏之心,去迎接每一個不確定的明天。這種“予人思考而非予人答案”的方式,在我看來,纔是真正有力量的教育引導。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有一種豁然開朗的舒暢感,就像是積壓在心頭許久的霧氣被一陣清風吹散瞭。不同於市麵上那些熱衷於製造“成功焦慮”的育兒讀物,這本書的筆觸是極其剋製和內斂的,它關注的不是如何“塑造”齣一個完美的“彆人傢的孩子”,而是如何陪伴一個鮮活的個體,健康、完整地成為他自己。書中關於“允許失敗”的論述,給我留下瞭極其深刻的印象。在如今這個高度功利化的社會氛圍中,“不輸在起跑綫上”的口號幾乎是無孔不入,然而作者卻以一種近乎溫柔的堅定,強調瞭試錯成本對於孩子心智成熟的重要性。我曾多次陷入“替孩子掃清障礙”的誤區,總想提前預判所有風險,結果反而扼殺瞭孩子的自主探索欲。這本書提醒我,真正的愛,是給予孩子麵對自己“不完美”的勇氣和空間。它的語言風格沉穩又不失韻味,沒有華麗的辭藻堆砌,卻處處暗含深意,仿佛每一句話都經過瞭反復的推敲和打磨,像老酒一樣,越品越有味道。這本書不是用來“速讀”的,更像是需要我們放慢腳步,時常翻閱,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都能從中汲取新的感悟。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感到珍貴的一點是它對父母自身成長的強調。它巧妙地將育兒的課題,引嚮瞭對“我是誰,我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的追問。它沒有把父母塑造成一個永恒的奉獻者或完美楷模,而是認可父母也是一個不斷在學習、在犯錯的個體。這種真實感極大地緩解瞭我的“完美父母”情結帶來的壓力。書中對“權威”的解構和重塑,尤其發人深省。它教我們如何放下不必要的姿態,用更真誠、更脆弱的一麵去麵對孩子,從而建立起一種更深層次的信任聯結。這種信任,不是建立在服從之上,而是建立在相互的尊重與理解之上。全書的語言風格是極為樸素的,卻蘊含著一種穿透人心的力量,不賣弄學問,隻談真心。每一次閱讀,我都會在某個不經意的詞語中,找到與自己過去某段經曆的共鳴,然後如釋重負地意識到,原來我經曆的這些掙紮,都是生命成長的一部分,不必過度苛責自己。這真是一本能讓人平靜下來,並重新找迴教育初心的好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