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子技术(第3版)
定价:30.00元
作者:汪红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2-01
ISBN:978712119515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电子技术》(第2版)自出版以来,得到了大多数读者的肯定,同时收到了很多教师读者的反馈,主要是目前各学校调整教学计划,教学时数有所减少,生源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本书的特点是少讲原理,降低难度,注重实际操作。为提高教学效果,编者在总结多年电子技术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把电子技术教材章节内容重新规划排列,更适于目前的教学,同时拟为《电子技术》第3版教材精选习题,增加习题答案,使学生自主学习更有可能。
目录
章 二极管及应用
1.1 二极管
1.1.1 半导体基本知识
1.1.2 二极管简介
1.1.3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1.1.4 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1.2 二极管的应用
1.3 特殊二极管
1.3.1 稳压管
1.3.2 发光二极管
1.3.3 光电二极管
1.3.4 变容二极管
1.3.5 肖特基二极管
1.3.6 无引线片状二极管
1.4 二极管的简易测试
本章小结
习题1
第2章 三极管及放大电路
2.1 三极管
2.1.1 三极管的结构
2.1.2 三极管的放大作用
2.1.3 三极管的特性曲线及工作状态
2.1.4 三极管的主要参数及温度影响
2.1.5 三极管的简易测试
2.2 共射放大电路
2.2.1 电路结构
2.2.2 电路的工作原理
2.2.3 静态工作点的选择与波形失真
2.3 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
2.3.1 静态工作情况分析
2.3.2 动态工作情况分析
2.4 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
2.4.1 三极管微变等效电路模型
2.4.2 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
2.5 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
2.5.1 温度变化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2.5.2 分压式偏置稳定电路
2.6 共集放大电路和共基放大电路
2.6.1 共集放大电路
2.6.2 共基放大电路
2.7 MOS场效应管及放大电路
2.7.1 MOS场效应管
2.7.2 MOS场效应管共源放大电路
2.8 多级放大电路
2.8.1 多级放大电路的组成
2.8.2 级间耦合方式
2.8.3 多级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
2.8.4 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2.9 差动放大电路
2.9.1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零点漂移
2.9.2 典型差动放大电路
2.10 功率放大电路
2.10.1 功率放大器的概念
2.10.2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
2.10.3 集成功率放大器
本章小结
习题2
第3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应用
3.1 集成运算放大器
3.1.1 集成电路简介
3.1.2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外形和符号
3.1.3 理想运算放大器
3.1.4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特点
3.1.5 运算放大器的主要参数
3.2 集成运放的线性应用
3.2.1 比例运算电路
3.2.2 加法运算电路
3.2.3 其他运算电路
3.2.4 测量放大器
3.3 集成运放的非线性应用
3.3.1 电压比较器
3.4.2 应用实例
3.5 集成运放的使用常识
3.5.1 调零
3.5.2 消除自激振荡
3.5.3 保护电路
本章小结
习题3
第4章 反馈与振荡
4.1 反馈的基本概念
4.1.1 反馈支路
4.1.2 反馈放大器的组成
4.2 负反馈电路的类型
4.2.1 反馈极性
4.2.2 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
4.2.3 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
4.2.4 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
4.3 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4.3.1 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
4.3.2 改善非线性失真
4.3.3 展宽通频带
4.3.4 改变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4.4 自激振荡
4.5 RC正弦波振荡器
4.6 LC正弦波振荡器
4.6.1 变压器反馈式正弦波振荡器
4.6.2 电感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
4.6.3 电容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
4.7 石英晶体振荡器
4.7.1 石英晶体特性
4.7.2 石英晶体振荡器
本章小结
习题4
第5章 直流稳压电源
5.1 整流电路
5.1.1 单相半波整流电路
5.1.2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5.1.3 三相桥式整流电路
5.2 滤波电路
5.3 稳压电路
5.3.1 硅稳压管稳压电路
5.3.2 串联型稳压电路
5.3.3 三端集成稳压电路
5.3.4 开关型稳压电路
本章小结
习题5
第6章 数字电路基础
6.1 数字电路概述
6.1.1 数字信号与数字电路
6.1.2 数字电路的特点
6.1.3 常见的脉冲波形及参数
6.2 数制与码制
6.2.1 数制
6.2.2 数制转换
6.2.3 码制
6.3 基本逻辑门
6.3.1 与逻辑及与门
6.3.2 或逻辑及或门
6.3.3 非逻辑及非门
6.3.4 复合逻辑门
6.3.5 逻辑电路的表示方法
6.4 逻辑运算法则
6.4.1 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法则和定律
6.4.2 逻辑函数的化简
6.5 集成与非门电路
6.5.1 TTL与非门
6.5.2 CMOS与非门
6.5.3 三态输出与非门
6.5.4 集电极开路与非门OC门
6.5.5 TTL门电路和CMOS门电路的使用注意事项
本章小结
习题6
第7章 组合逻辑电路
7.1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
7.2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7.3 常用的组合逻辑电路
7.3.1 加法器
7.3.2 编码器
7.3.3 译码器
7.3.4 数值比较器
7.3.5 数据选择器
7.4 组合逻辑电路中的竞争与冒险
7.4.1 竞争-冒险
7.4.2 竞争-冒险的识别
7.4.3 竞争-冒险的消除
本章小结
习题7
第8章 触发器及时序逻辑电路
8.1 基本RS触发器
8.1.1 基本RS触发器的构成
8.1.2 基本RS触发器的工作原理
8.1.3 触发器的功能描述方法
8.2 同步触发器
8.2.1 同步RS触发器
8.2.2 同步D触发器
8.2.3 同步JK触发器
8.2.4 同步T触发器
8.3 触发器的分类及转换
8.3.1 触发器的分类
8.3.2 触发器的转换
8.4 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
8.4.1 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
8.4.2 异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
8.5 计数器
8.5.1 二进制计数器
8.5.2 十进制计数器
8.5.3 集成计数器
8.5.4 计数器的应用举例
8.6 寄存器
8.6.1 数码寄存器
8.6.2 移位寄存器
8.6.3 寄存器的应用
本章小结
习题8
第9章 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
9.1 施密特触发器
9.1.1 施密特触发器的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9.1.2 由555集成定时器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
9.1.3 施密特触发器的应用
9.2 单稳态触发器
9.2.1 单稳态触发器的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9.2.2 由555集成定时器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
9.2.3 单稳态触发器的应用
9.3 多谐振荡器
9.3.1 多谐振荡器的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9.3.2 由555定时器构成的多谐振荡器
9.3.3 多谐振荡器的应用
本章小结
习题9
0章 模拟量和数字量的转换
10.1 A/D转换器
10.1.1 A/D转换器的基本原理
10.1.2 逐次逼近型A/D转换器
10.1.3 集成ADC0809简介
……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拿到这本《半导体器件物理与应用》,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物理课本,但没想到它在讲解半导体材料特性时,展现出惊人的逻辑性和清晰度。这本书的叙事结构非常严谨,从能带理论和费米能级这些微观概念开始,非常耐心地解释了P型和N型半导体的掺杂过程是如何影响载流子浓度的。其中关于PN结的形成及其在二极管、三极管中的正反向偏置特性分析,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典范。作者善于使用图表来辅助说明,比如对雪崩击穿和齐纳击穿机理的区分,通过不同斜率的I-V曲线对比,让原本容易混淆的概念变得一目了然。虽然涉及量子力学基础,但作者巧妙地将数学推导控制在必要的范围内,确保了读者能够理解物理过程,而不是被复杂的数学公式淹没。这本书是理解现代集成电路工作原理的基石,没有它,后续学习MOSFET、CMOS逻辑门等内容都会感觉像空中楼阁,它为我构建了一个坚不可摧的物理基础认知。
评分这本《电路原理精讲》绝对是电气工程领域的新手福音,我刚接触这个专业的时候,面对那些复杂的元器件和抽象的定律简直是晕头转向。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平易近人,它不像很多教材那样上来就抛出艰深的数学公式,而是先用非常生动的日常例子来解释电流、电压、电阻这些基本概念,比如用水管的比喻,一下子就把抽象的物理量具象化了。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在讲解基尔霍夫定律、戴维南定理这些核心内容时,提供了大量的实际案例分析,每一步的推导都清晰可见,配图也极其精良,让你能清楚地看到信号是如何在电路中流动的。我记得有一次我为了一道关于叠加定理的习题卡了好几天,后来翻到书里的那一节,作者不仅给出了详细的解题步骤,还分析了不同情况下的适用性,简直是茅塞顿开。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十分合理,从直流电路到交流电路,再到三相系统,层层递进,让人感觉学习过程非常扎实和连贯,毫不拖沓。对于想要打下坚实基础,而不是只满足于应试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广度都拿捏得恰到好处,绝对是案头必备的工具书。
评分翻阅《信号与系统分析导论》这本书的感受,就像是进行了一场精妙的数学舞蹈。这本书的重点显然不在于制作具体的电子设备,而是深入探讨信息是如何被编码、传输和处理的。作者对于傅里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的讲解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他们没有停留在纯粹的数学推导上,而是花了大量篇幅去阐述这些变换在实际信号处理,比如滤波、调制中的直观意义。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引入卷积积分时,采用了一种“时间域”和“频率域”相互映射的对比手法,这使得原本令人望而生畏的运算,变得像是两个不同视角观察同一个实体的过程。书中的习题设计也相当巧妙,从基础的周期信号分析,到复杂的随机过程初步介绍,步步紧逼但又保持了学术上的优雅。对于从事通信、控制系统或数字媒体处理的朋友来说,这本书提供的数学框架是理解后续所有高级理论的基础。它教会你的不仅仅是计算方法,更是一种“系统思维”,让你能从更宏观、更抽象的层面去审视信息流的本质,这一点对于提升专业视野至关重要。
评分我最近对嵌入式系统编程产生了浓厚兴趣,而《基于ARM Cortex-M微控制器的实践开发》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对实践操作的渴望。市面上很多嵌入式书籍要么过于偏向理论,要么代码示例陈旧不堪,但这本书完全不同。它紧密围绕主流的Cortex-M内核,从寄存器的直接操作入手,逐步过渡到对HAL库和LL库的深入理解。作者在讲解定时器、中断服务程序(ISR)以及DMA(直接内存访问)这些关键模块时,不仅提供了清晰的硬件框图,还配有可以直接编译运行的C代码片段,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巨大的加分项。我尤其喜欢它关于实时操作系统(RTOS)那一章的介绍,它没有直接跳到FreeRTOS的API调用,而是先详细解释了任务调度、上下文切换的底层机制,让我明白了为什么需要RTOS,而不是盲目地使用它。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架起了一座从“理论知识”到“点亮LED并让它做复杂事情”之间的坚实桥梁,读完后,我的动手能力和对底层硬件的敬畏感都提升了好几个层次。
评分我最近对电力电子技术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而《电力电子变换器原理与控制》这本书无疑是这个领域的扛鼎之作。它专注于大功率电力变换——无论是AC/DC整流、DC/DC升降压,还是DC/AC逆变,都有详尽的阐述。这本书的精彩之处在于其对开关器件(如IGBT、MOSFET)的建模和对谐波分析的透彻讲解。它不仅展示了如何设计一个三相全控桥式整流器,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探讨了PWM(脉冲宽度调制)的各种策略,并分析了不同策略对输出电压质量和开关损耗的影响。书中大量使用了平均模型和状态空间分析法来处理复杂的非线性电路,这些方法对于设计高性能、高效率的工业驱动系统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对现代控制方法在电力电子中的应用也有所涉猎,比如使用环路整形技术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响应。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非常适合有志于从事电机驱动、新能源并网等前沿方向的工程师,它提供的知识体系是工业级应用中不可或缺的“内功心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