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模拟电子技术/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定价:36.00元
作者:苏咏梅
出版社:冶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02465247
字数:
页码:29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模拟电子技术/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共分为七章,内容包括半导体器件、放大电路基础、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信号产生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直流稳压电源以及收音机的组装实训和附录。《模拟电子技术/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适合高等院校本科电子类专业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成人高校、专科院校以及电气电子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和学习参考资料。
目录
1 半导体二极管
1.1 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1.2 二极管的特性及主要参数
1.3 二极管的等效电路
1.4 特殊二极管
1.5 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
1.6 二极管的检测
2 半导体三极管
2.1 晶体三极管
2.2 场效应晶体管
2.3 晶极管的检测
3 基本放大电路
3.1 放大电路的基础知识
3.2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分析
3.3 分压式偏置共射极放大电路
3.4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及共基极放大电路
3.5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3.6 多级放大器
3.7 功率放大器
3.8 放大电路的测试
4 负反馈放大电路
4.1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基本类型
4.2 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指标的影响
4.3 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特点及性能估算
4.4 负反馈放大电路设计
4.5 负反馈放大器的自激及其消除
5 信号产生电路
5.1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
5.2 正弦波振荡电路
5.3 电压比较器
5.4 非正弦波信号产生电路
5.5 集成函数发生器8038
5.6 信号产生电路的调整与测试
5.7 锁相环及其在信号转换电路中的应用
6 集成运算放大器
6.1 集成运算放大器基本组成及理想化条件
6.2 差分放大电路
6.3 基本运算电路
6.4 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6.5 有源滤波电路
6.6 集成功率放大器及其应用
6.7 恒流源式差分放大电路Multisim仿真
7 直流稳压电源
7.1 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
7.2 整流滤波电路
7.3 稳压电路
7.4 线性集成稳压器
7.5 开关稳压电源
实训 收音机的组装
附录1 常用电子元件的基本知识
附录2 Multisim简介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相当考究,封面采用了哑光处理,手感温润,拿在手里有一种沉甸甸的质感,这与它作为“十二五”规划教材的身份十分相符,透露出一种严谨和专业的格调。油墨的色彩饱和度拿捏得恰到好处,主色调的搭配也显得沉稳大气,没有时下一些教材那种为了吸引眼球而使用的花哨设计。内页的纸张质量也非常出色,不是那种容易反光的铜版纸,而是偏向于哑白色的纸张,这对长时间阅读来说是极大的福音,眼睛不容易疲劳。书本的开本适中,便于携带和在课堂上翻阅。装订方面,我特意检查了一下,是线装结合胶装的工艺,书脊部分处理得非常牢固,即便是频繁翻阅某些核心章节进行对照学习,也不担心会散页。侧面可以看到清晰的切边,体现了出版社在细节上的用心。总而言之,光是捧着这本书,就能感受到一种对知识的尊重和对学习者的体贴,从物理层面上,它为接下来的深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绝对不是那种可以随手丢弃的参考资料,而是一本值得收藏和反复研习的工具书。
评分如果说结构是骨架,那么习题和案例分析就是这本书的血肉。本书在每章末尾设置的习题分量适中,并且具有极高的代表性。它们不是那种纯粹的计算题堆砌,而是巧妙地融合了理论知识的应用场景。例如,在讲解反馈放大电路时,后面紧跟着的几道题目就要求读者不仅要计算增益,还要分析不同反馈类型的稳定性对电路性能的影响,这直接对应了实际工程中的设计需求。我尤其欣赏其中穿插的“工程实践小贴士”栏目,这些小小的提示往往点明了书本理论与实际电路设计之间的细微差别,比如元器件参数的实际离散性、寄生参数的影响等,这些都是课堂上老师可能一笔带过,但却是工程师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这些实践性的补充,让这本书超越了一般理论教材的范畴,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在耳边细心指导,极大地提升了知识的实用价值,让学习成果更贴近“能用”的标准。
评分整体阅读体验下来,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本书的“厚重感”——并非指页数多,而是指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它没有试图用过于简化的模型来迎合初学者,而是脚踏实地地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对待复杂现象也毫不回避。例如,在处理高频特性分析时,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等效电路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寄生电容和电感的实际影响,这对于未来想要深入研究集成电路或者射频前端设计的读者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财富。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严谨而克制的,极少使用煽动性的或情绪化的词汇,而是用精确的术语来描述客观规律,这培养了读者严谨的科学思维方式。它更像是为未来工程师而非仅仅是考试而准备的,知识的密度非常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去消化和理解,但这种投入绝对是值得的,它建立的知识框架能够支撑未来更复杂的学习和实践。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逻辑编排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典范。作者显然深谙电子技术类课程的教学规律,从最基础的半导体物理概念开始,循序渐进地引入了二极管、三极管等基本元器件的特性分析,过渡得极其自然。每一章节的开始都会有一个清晰的“本章目标”导引,让读者在开始阅读前就明确了学习的重点和预期达成的能力,避免了盲目摸索。更值得称赞的是,理论推导部分的详尽程度令人印象深刻。对于一些复杂的晶体管工作点分析公式,作者不仅给出了最终结果,还完整地展示了中间的数学推导过程,这对于理解公式背后的物理意义至关重要,而不是简单地“死记硬背”。每一个关键概念的引入,都会配以生动的文字描述和精细的电路图例,使得抽象的电子学概念具体化。即便是初学者,只要配合电路图去理解文字描述,也能迅速抓住核心要义。这种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结构,极大地降低了学习曲线的陡峭感,让人感觉知识体系的构建是牢固而可靠的。
评分从排版和图示质量来看,这部教材无疑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准。在电子学这样高度依赖视觉信息的学科中,图文的配合至关重要。这本书的电路图绘制标准统一,元器件符号清晰可辨,连线布局合理,没有出现任何歧义。特别值得称赞的是,对于波形分析和频域特性的图示,作者采用了多通道、多图叠加的方式,准确地展现了输入信号、输出信号以及内部节点电压的相对关系和相位变化,这比单纯的文字描述直观百倍。字体和字号的选择也体现了专业性,公式的排版规范,变量和常数区分明确,阅读起来非常舒适。不像有些教材,图注和正文经常错位,或者使用低分辨率的扫描图,让人在关键点上反复揣摩图意。这里几乎没有这种困扰,每一张图都仿佛是为解释当前论点而精心定制的辅助工具,有效降低了因视觉干扰而产生的学习挫败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