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全彩形式介绍了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检测、选用和应用,主要内容有电阻器、变压器、电感器、电容器、二极管、三极管、光电器件、电声器件、显示器件、晶闸管、场效应管、IGBT、继电器、干簧管、传感器、贴片元器件和集成电路等。
本书起点低,叙述由浅入深,语言通俗易懂,内容结构安排符合学习认知规律。本书适合作为初学者系统学习电子元器件的自学图书,也适合作为职业院校电类专业的电子元器件教材。
第 1章 电阻器
1.1 固定电阻器
1.1.1 外形与符号
1.1.2 从实验认识固定电阻器
1.1.3 功能
1.1.4 标称阻值
1.1.5 标称阻值系列
1.1.6 额定功率
1.1.7 选用
1.1.8 检测
1.1.9 种类
1.1.10 电阻器的型号命名方法
1.2 电位器
1.2.1 外形与符号
1.2.2 从实验认识电位器
1.2.3 结构与原理
1.2.4 应用
1.2.5 种类
1.2.6 主要参数
1.2.7 检测
1.2.8 选用
1.3 敏感电阻器
1.3.1 光敏电阻器
1.3.2 热敏电阻器
1.3.3 湿敏电阻器
1.3.4 压敏电阻器
1.3.5 力敏电阻器
1.3.6 磁敏电阻器
1.3.7 敏感电阻器的型号命名方法
1.4 排阻
1.4.1 实物外形
1.4.2 命名方法
1.4.3 种类与结构
VI
1.4.4 检测
第 2章 变压器与电感器
2.1 变压器
2.1.1 外形与符号
2.1.2 从实验认识变压器
2.1.3 结构、工作原理和功能
2.1.4 特殊绕组变压器
2.1.5 种类
2.1.6 主要参数
2.1.7 检测
2.1.8 选用
2.1.9 变压器的型号命名方法
2.2 电感器
2.2.1 外形与符号
2.2.2 从实验认识电感器
2.2.3 主要参数与标注方法
2.2.4 性质
2.2.5 种类
2.2.6 检测
2.2.7 选用
2.2.8 电感器的型号命名方法
第 3章 电容器
3.1 固定电容器
3.1.1 结构、外形与符号
3.1.2 从实验认识电容器
3.1.3 主要参数
3.1.4 性质
3.1.5 极性
3.1.6 种类
3.1.7 串联与并联
3.1.8 容量与误差的标注方法
3.1.9 检测
3.1.10 选用
3.1.11 电容器的型号命名方法
3.2 可变电容器
3.2.1 微调电容器
3.2.2 单联电容器
3.2.3 多联电容器
第 4章 二极管
4.1 半导体与二极管
4.1.1 半导体
4.1.2 二极管
4.1.3 整流二极管与整流桥
4.1.4 开关二极管
4.1.5 二极管型号命名方法
4.2 稳压二极管
4.2.1 外形与符号
4.2.2 工作原理
4.2.3 应用
4.2.4 主要参数
4.2.5 检测
4 .3 变容二极管
4.3.1 外形与符号
4.3.2 工作原理
4.3.3 容量变化规律
4.3.4 主要参数
4.3.5 检测
4 .4 双向触发二极管
4.4.1 外形与符号
4.4.2 性质
4.4.3 特性曲线
4.4.4 检测
4 .5 双基极二极管
4.5.1 外形、符号、结构和等效图
4.5.2 工作原理
4.5.3 检测
4 .6 肖特基二极管
4.6.1 外形与符号
4.6.2 特点、应用和检测
4.6.3 主要参数
4 .7 快恢复二极管
4.7.1 外形与符号
4.7.2 特点、应用和检测
4.7.3 主要参数
4 .8 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
4.8.1 外形与符号
4.8.2 性质
4.8.3 检测
第 5章 三极管
5.1 普通三极管
5.1.1 外形与符号
5.1.2 结构
5.1.3 从实验认识三极管
5.1.4 电流、电压规律
5.1.5 放大原理
5.1.6 三种状态的说明
5.1.7 主要参数
5.1.8 检测
5.1.9 三极管的型号命名方法
5 .2 特殊三极管
5.2.1 带阻三极管
5.2.2 带阻尼三极管
5.2.3 达林顿三极管
第 6章 光电器件
6 .1 发光二极管
6.1.1 普通发光二极管
6.1.2 双色发光二极管
6.1.3 三基色发光二极管
6.1.4 闪烁发光二极管
6.1.5 红外线发光二极管
6.1.6 发光二极管的型号命名方法
6 .2 光敏二极管
6.2.1 普通光敏二极管
6.2.2 红外线接收二极管
6.2.3 红外线接收组件
6 .3 光敏三极管
6.3.1 外形与符号
6.3.2 性质
6.3.3 检测
6.4 光耦合器
6.4.1 外形与符号
6.4.2 从实验认识光耦合器
6.4.3 工作原理
6.4.4 检测
6.5 光遮断器
6.5.1 外形与符号
6.5.2 工作原理
6.5.3 检测
第 7章 电声器件
7.1 扬声器
7.1.1 外形与符号
7.1.2 种类与工作原理
7.1.3 主要参数
7.1.4 检测
7.1.5 扬声器的型号命名方法
7.2 耳机
7.2.1 外形与符号
7.2.2 种类与工作原理
7.2.3 检测
7.3 蜂鸣器
7.3.1 外形与符号
7.3.2 种类及结构原理
7.3.3 类型判别
7.4 话筒
7.4.1 外形与符号
7.4.2 工作原理
7.4.3 主要参数
7.4.4 种类与选用
7.4.5 检测
7.4.6 电声器件的型号命名方法
第 8章 显示器件
8.1 LED 数码管与LED点阵显示器
8.1.1 一位 LED 数码管
8.1.2 多位 LED 数码管
8.1.3 LED 点阵显示器
8.2 真空荧光显示器
8.2.1 外形
8.2.2 结构与工作原理
8.2.3 应用
8.2.4 检测
8.3 液晶显示屏
8.3.1 笔段式液晶显示屏
8.3.2 点阵式液晶显示屏
第 9章 晶闸管、场效应管与IGBT
9.1 单向晶闸管
9.1.1 外形与符号
9.1.2 从实验认识晶闸管
9.1.3 结构原理
9.1.4 主要参数
9.1.5 检测
9.1.6 种类
9.1.7 晶闸管的型号命名方法
9.2 门极可关断晶闸管
9.2.1 外形、结构与符号
9.2.2 工作原理
9.2.3 检测
9.3 双向晶闸管
9.3.1 符号与结构
9.3.2 工作原理
9.3.3 检测
9.4 结型场效应管(JFET)
9.4.1 外形与符号
9.4.2 从实验认识场效应管
9.4.3 结构工作原理
9.4.4 主要参数
9.4.5 检测
9.4.6 场效应管的型号命名方法
9.5 绝缘栅型场效应管(MOS 管)
9.5.1 增强型 MOS 管
9.5.2 耗尽型 MOS 管
9.6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
9.6.1 外形、结构与符号
9.6.2 工作原理
9.6.3 检测
第 10章 继电器与干簧管
10.1 电磁继电器
10.1.1 外形与符号
10.1.2 从实验认识电磁继电器
10.1.3 结构与应用
10.1.4 主要参数
10.1.5 检测
10.1.6 继电器的型号命名方法
10.2 固态继电器
10.2.1 特点
10.2.2 直流固态继电器
10.2.3 交流固态继电器
10.3 干簧管与干簧继电器
10.3.1 干簧管
10.3.2 干簧继电器
第 11章 常用传感器
11.1 气敏传感器
11.1.1 外形与符号
11.1.2 结构
11.1.3 应用
11.1.4 检测
11.1.5 主要参数
11.1.6 应用举例
11.2 热释电人体红外线传感器
11.2.1 结构与工作原理
11.2.2 引脚识别
11.2.3 主要参数
11.2.4 应用
11.3 霍尔传感器
11.3.1 外形与符号
11.3.2 结构与工作原理
11.3.3 种类
11.3.4 型号命名方法与参数
11.3.5 引脚识别与好坏检测
11.3.6 应用
11.4 热电偶
11.4.1 热电效应与热电偶测量原理
11.4.2 结构
11.4.3 利用热电偶配合数字万用表测量电烙铁的温度
11.4.4 好坏检测
11.4.5 多个热电偶连接的灵活使用
11.4.6 热电偶的种类及特点
第 12章 贴片元器件与集成电路
12.1 贴片元器件
12.1.1 贴片电阻器
12.1.2 贴片电容器
12.1.3 贴片电感器
12.1.4 贴片二极管
12.1.5 贴片三极管
12.2 集成电路
12.2.1 简介
12.2.2 特点
12.2.3 种类
12.2.4 封装形式
12.2.5 引脚识别
12.2.6 好坏检测
12.2.7 直插式集成电路的拆卸
12.2.8 贴片集成电路的拆卸与焊接
12.2.9 集成电路的型号命名方法
附录
附录 A 半导体器件型号命名方法
附录 B 常用三极管的性能参数及用途
这本书的实战性强到让人惊叹,它真不是那种只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我最欣赏的是它在“应用检测与维修”这块的内容组织。作者似乎深谙维修人员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的痛点,直接把最常用的检测方法和故障排除思路融入到元器件的讲解之中。比如,讲到三极管的测试,它不仅仅是告诉你管子的基本结构,而是直接给出了万用表在不同档位下如何快速判断PN结好坏的具体步骤和读数范围,甚至连一些常见虚焊的迹象都在图示中体现出来了。这对我日常维护一些老旧电器非常有帮助。我记得有一次家里的收音机出了点小毛病,我按照书上关于电解电容失效的症状描述去排查,竟然真的找到了问题所在。这种知识可以直接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才是工具书的价值所在,而不是束之高阁的参考资料。
评分相较于市面上其他主打“速成”的教材,这本书在深度和广度上把握得非常好,显示出作者深厚的专业功底。它在讲解基础元器件的同时,并没有忽略对一些相对前沿或特殊元器件的介绍,比如一些常用的传感器和保护元件,这为读者后续向更复杂的系统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特别注意到,它在介绍一些参数时,会对比不同规格元器件之间的性能差异,例如,不同介质电容在高频和低频下的表现,这对于设计者来说至关重要。这不是一本仅仅停留在元器件识别的入门读物,它更像是一本集基础理论、识别技巧和初步应用指导于一体的综合手册。对于有一定基础,希望系统梳理知识体系的进阶学习者来说,这本书也是一份宝贵的案头资料,可以随时翻阅查验那些容易混淆的关键指标。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细节处理也体现了极高的用心程度。首先,纸张质量很好,全彩印刷的色彩还原度非常高,即便是打印在不同批次的版本上,元器件的颜色和标记都能保持一致性,这在需要比对实物时非常重要。其次,内容组织逻辑严密,从最基础的无源器件(电阻、电容、电感)开始,逐步过渡到有源器件(二极管、晶体管),再到复杂的集成电路和模块,结构递进非常自然,读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循序渐进。更难得的是,书后通常会附带一些实用的速查表或常见参数速览,这些小小的补充内容,在实际工作或学习中能极大地提高查找效率。总体而言,这是一本集合了视觉美感、实战价值和系统性的优秀电子技术参考书,真正做到了“速学”与“精深”的完美结合。
评分这本书的插图真是太给力了!作为一个电子小白,我对那些密密麻麻的电路图和元器件型号总是望而却步。但《全彩速学电子元器件》这本书完全不一样,它就像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用高清、逼真的彩图,把每一个电阻、电容、晶体管都展示得清清楚楚。我拿着书对照着手头的实物,一下子就能分辨出贴片电容和直插电容的区别,也能搞明白它们各自的封装和作用。尤其是那些复杂的集成电路,书里不仅展示了外观,还配上了清晰的引脚图解,这对于我这种需要快速入门的初学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以前看一些技术手册,光是理解那些黑白图例就得费好大力气,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非常人性化,色彩运用得当,既不过分花哨,又能准确突出重点,让人在学习过程中保持高度的兴趣和专注度。我甚至觉得,光是看着这些漂亮的实物图,我的动手能力都有所提升。这绝对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理论堆砌,而是真正面向实践、面向零基础爱好者的优秀教材。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院派腔调,读起来非常流畅自然。它没有过度纠缠于复杂的半导体物理公式,而是将重点放在了“电子电工”和“电子技术”层面,如何快速上手、如何安全操作是贯穿始终的主线。比如,在介绍电源部分时,它会细致地讲解不同电压等级的元器件选型注意事项,以及在进行焊接或拆焊时,如何避免热损坏这些“小窍门”。这种“师傅带徒弟”式的叙述方式,大大降低了初学者的心理门槛。我一个工科背景的朋友,他之前一直觉得电子技术很玄乎,但看了这本书后,竟然开始自己动手焊接一些简单的电路板了,他说这本书的讲解让他感觉自己真的能掌控这些电子元件,而不是被它们控制。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清晰的步骤指引,是很多枯燥教材无法比拟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