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西藏高原森林生態景觀
定價:160.00元
作者:徐鳳翔,趙彬
齣版社:中國林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1997-09-01
ISBN:9787503816338
字數:
頁碼:135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西藏高原森林生態景觀》是一部展示西藏高原森林資源及其生態景觀的科學性畫冊作者花瞭1S年的時間,在西藏高原的峽榖林海考察探索,對西藏各類森林在水平分布與垂直分布及林分的組成結構、生長演替、質量成分、利用與保護等方麵收集瞭大量手文字與圖片資料《西藏高原森林生態景觀》選輯瞭其中一部分圖片資料,從各森林分布帶區的生態景觀、林分內景、古樹巨木及林下植物等方麵反映瞭西藏高原的亞高山寒溫帶暗針葉林、山地溫帶針葉林和硬葉與落葉闊葉林、山地暖溫帶針闊混交林和鬆林、山地帶常綠闊葉林與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和鬆林、低山熱帶雨林與季雨林等主要森林類型,既有科學性,又有鑒賞性可供植物學、生態學的教學科研工作者以及關心並希望認識西藏高原的各界人士參考
目錄
作者介紹
徐鳳翔,女,1931年生,江蘇丹陽人,森林生態學教授,西藏農牧學院西藏高原生態研究所所長1955年畢業於南京林學院,並留校任教1978-1980年援藏,1981-1984年每年進藏考察,1985年調藏工作、在她40年的教學科研生涯中,教學嚴謹,科研專注.成果豐盈她酷愛自然,傾心山林,為探索、揭示生態環境與森林資源的內蘊,考察瞭我國65個主要林區,其中西藏的主要林區20處,區內考察行程13萬多公裏,西從獅泉河經“無人”區至東側金沙江畔,上達珠峰大本營,下至雅魯藏布江下遊濕熱的墨脫,橫貫西藏,攀峰下榖,曆盡艱辛,取得瞭大量珍貴的數據、標本和圖像資料,在不少方麵填補瞭高原生態研究的空白、她著作齣版瞭《中國西藏山川植被》(1993年江蘇科學技術齣版社齣版),《西藏高原森林生態研究》(1995年遼寜大學齣版社齣版)等專著和論文多篇
文摘
序言
對於西藏高原的認識,迄今為止,在大多數人心目中,仍然把它與高、寒、荒聯係在一起。誠然,西藏高原既有舉世聞名的喜馬拉雅山、岡底斯山、喀喇昆侖山、昆侖山、唐古拉山及橫斷山脈等高山縱橫環列,又有藏西、藏北平均海拔4000m以上無垠的羌塘。在這些地域,或雪嶺橫空,或乾旱荒涼,其植被多為草原和荒漠類型。。
但是,在西藏高原120萬km2的遼闊區域內,地貌多變,生態環境多樣而獨特。藏東南及喜馬拉雅山南坡的河榖和峽榖中,有氣候溫潤、適於動植物生長的地帶。在垂直高差2000~3000m的坡麵上,分布著不同氣候帶的森林植被類型,其組分之多樣、生長之優異、景觀之獨特、價值之珍貴,在我國乃至全球範圍內是罕見而彆具一格的。因此,西藏高原的森林資源,不但有經濟利用價值和保護環境的作用,而且還有多學科、多層次的科研探索價值。
70年代後期以來,我們沿著以往科技工作者探索青藏之途徑,在藏東南兼及藏南林區建立瞭教學與科研基地。在對密林古樹的實地調查中,我們越來越被西藏高原自然景觀的壯美、森林資源的豐富以及山花異草的絢麗多姿所吸引、所陶醉,於是年復一年,一發而不可收地進行跋涉、探索。對這期間所收集到的資料和拍攝到的畫麵,我們總感到應該介紹於世,與大傢共享。於是我們就將多年收集和珍藏的圖片資料圍繞高原森林生態景觀這一主題,選輯齣版,以饗讀者。
自然科學的成果多為群體勞動與智慧的結晶。我們的工作是在林業部、西藏自治區人民、西藏自治區教委、西藏自治區科委、西藏自治區農牧林委、西藏農牧學院等單位的支持下,在西藏高原生態研究所全體工作人員、西藏農牧學院有關師生、各有關研究所和地區林業局、農牧局技術人員,以及在所工作的援藏人員的共同努力下進行的。在工作過程中還得到瞭各地領導、駐軍和林業工人、農牧民群眾等的大力協助,謹在此緻以由衷的謝意。西藏的森林蘊寶含珍,遠非我們的力量所能遍及,故本書僅能反映其部分與片段,敬請廣大讀者見諒。
徐鳳翔
1995年6月於西藏
旅行和閱讀,對我而言,都是探索世界、拓展視野的絕佳方式。而西藏,這個充滿瞭傳奇色彩的地方,一直是我心中嚮往的彼岸。《西藏高原森林生態景觀》這個書名,仿佛打開瞭一扇通往另一重未知世界的大門。我一直很好奇,在這片廣袤的高原上,究竟隱藏著怎樣一片片生機勃勃的森林?我想象著,它們與我們熟悉的森林截然不同,或許更加挺拔、更加寂靜,充滿著一種原始而古老的氣息。那些樹木,它們是如何在這稀薄的空氣和劇烈的溫差中生存下來的?它們的根係,是否像觸手一樣,緊緊抓住堅硬的岩石?它們的葉片,是否有著特殊的構造,以最大限度地吸收陽光?書中是否會描繪,這些高原森林的四季變幻?春天,是否有新綠悄然爬上枝頭?夏天,是否會奏響生命的凱歌?鞦天,是否會染上斑斕的色彩?鼕天,是否會披上潔白的聖衣?我期待這本書能讓我感受到,這片高原森林不僅僅是地貌的構成,更是生命頑強不息、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寫照。
評分我一直認為,大自然是最好的藝術傢,而高原上的景象,更是她揮灑筆墨最濃重、最奇幻的傑作。《西藏高原森林生態景觀》這個書名,瞬間在我心中勾勒齣一幅幅驚心動魄又寜靜緻遠的畫麵。我常常在想,是什麼樣的力量,讓生命在這片被冰雪覆蓋、氧氣稀薄的土地上紮下根來,並且形成一片片生機勃勃的森林?我想象著,那些樹木,或許有著與眾不同的形態,它們的枝乾扭麯而堅韌,仿佛在與凜冽的寒風搏鬥,又在努力捕捉每一縷陽光。而它們的葉片,又是否有著特殊的機製,以應對晝夜溫差巨大的環境?這片森林,是否如同一條條綠色的河流,蜿蜒於高原的山榖之間,滋養著這裏的生靈?書中是否會詳細描繪不同季節下,森林呈現齣的不同色彩與景象?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這裏的森林生態係統,是如何與周邊的草甸、濕地、甚至冰川相互作用,形成一個緊密聯係的整體。它或許能解答我心中關於生命頑強適應性的諸多疑問,讓我對這片土地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評分我一直對高海拔地區的生態係統充滿好奇,尤其是西藏高原那片神秘的土地。最近偶然翻到一本名為《西藏高原森林生態景觀》的書,雖然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但僅憑其書名,就足以勾起我無數的遐想。我腦海中浮現齣一幅幅壯麗的畫麵:巍峨的雪山之巔,白雪皚皚,而在其腳下,仿佛有一道道綠色屏障,頑強地生長著,那該是何等震撼人心的景象。我無法想象,在如此嚴酷的環境下,生命是如何紮根、生長、繁衍的。那些樹木,是否經曆過漫長的冰河時期?它們的根係是否如同巨獸的爪牙,緊緊抓住貧瘠的土地?又或者,它們早已進化齣瞭獨特的生存智慧,能夠從稀薄的空氣中汲取養分,忍受刺骨的寒風?這片高原森林,承載瞭多少不為人知的生命故事?它們與那些奔跑在草原上的藏羚羊,翱翔在藍天的雄鷹,又有著怎樣韆絲萬縷的聯係?這不僅僅是一片森林,更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生命網絡,一個在地球屋脊上蓬勃跳動的生態心髒。我對這本書寄予厚望,希望能從中窺見這片土地深邃的生命奧秘,感受那份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寜靜與力量。
評分我對那些生長在極端環境下的生物,總有一種莫名的崇拜感。西藏高原,這片地球上海拔最高、氣候最嚴酷的地區之一,孕育齣的森林景觀,更是充滿著神秘的魅力。《西藏高原森林生態景觀》這本書,僅僅是書名,就足以讓我對其中可能蘊含的知識感到無比期待。我腦海中浮現的,不是熱帶雨林的茂密與濕潤,而是高原森林那種獨特、粗獷而又充滿力量的美。我想象著,那些樹木,它們一定是經曆瞭無數個寒鼕的洗禮,纔得以在這片土地上挺拔生長。它們的年輪,是否比其他地方的樹木更加清晰地記錄著歲月的痕跡?又或者,它們有著特殊的抗凍機製,能夠抵禦零下幾十度的嚴寒?書中是否會深入剖析,高原的特殊氣候、土壤條件,是如何影響森林的垂直分布和物種多樣性?我期待能從中瞭解到,這些森林是如何在氧氣稀薄的環境中,有效地進行光閤作用,維持生態平衡。這片書,或許能讓我窺見,在地球的極限之處,生命所能展現齣的驚人韌性和創造力。
評分提起西藏,人們腦海中首先閃現的往往是雄偉的布達拉宮、遼闊的草原以及虔誠的朝拜者。然而,對於我這樣一個熱愛自然、癡迷於地質地貌的讀者來說,那片被譽為“世界屋脊”的土地,其獨特的地理構造和由此孕育的豐富多樣的生態環境,纔是最吸引我的地方。《西藏高原森林生態景觀》這本書,雖然我纔剛接觸到書名,但它點燃瞭我對西藏隱藏在地貌之下、鮮為人知的生態麵貌的濃厚興趣。我一直想象著,在這片高原上,冰川融水如何滋養著低海拔地區的森林,而高海拔的稀疏植被又如何頑強地抵禦著嚴寒與乾旱。那些森林,是否如同精心繪製的地圖,呈現齣不同海拔、不同坡嚮的明顯差異?它們的物種組成是否獨具特色,與低地森林有著天壤之彆?書中是否會提及那些古老的樹種,它們是如何見證瞭這片土地的滄海桑田?我期待它能揭示高原森林的形成機製,分析其生態係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甚至探討人類活動對這片脆弱生態的影響。這本書,或許能讓我看到一個不同於以往的西藏,一個充滿生命活力、與蒼茫大地融為一體的西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