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西藏高原森林生态景观
定价:160.00元
作者:徐凤翔,赵彬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7-09-01
ISBN:9787503816338
字数:
页码:135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西藏高原森林生态景观》是一部展示西藏高原森林资源及其生态景观的科学性画册作者花了1S年的时间,在西藏高原的峡谷林海考察探索,对西藏各类森林在水平分布与垂直分布及林分的组成结构、生长演替、质量成分、利用与保护等方面收集了大量手文字与图片资料《西藏高原森林生态景观》选辑了其中一部分图片资料,从各森林分布带区的生态景观、林分内景、古树巨木及林下植物等方面反映了西藏高原的亚高山寒温带暗针叶林、山地温带针叶林和硬叶与落叶阔叶林、山地暖温带针阔混交林和松林、山地带常绿阔叶林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松林、低山热带雨林与季雨林等主要森林类型,既有科学性,又有鉴赏性可供植物学、生态学的教学科研工作者以及关心并希望认识西藏高原的各界人士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徐凤翔,女,1931年生,江苏丹阳人,森林生态学教授,西藏农牧学院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所长1955年毕业于南京林学院,并留校任教1978-1980年援藏,1981-1984年每年进藏考察,1985年调藏工作、在她40年的教学科研生涯中,教学严谨,科研专注.成果丰盈她酷爱自然,倾心山林,为探索、揭示生态环境与森林资源的内蕴,考察了我国65个主要林区,其中西藏的主要林区20处,区内考察行程13万多公里,西从狮泉河经“无人”区至东侧金沙江畔,上达珠峰大本营,下至雅鲁藏布江下游湿热的墨脱,横贯西藏,攀峰下谷,历尽艰辛,取得了大量珍贵的数据、标本和图像资料,在不少方面填补了高原生态研究的空白、她著作出版了《中国西藏山川植被》(1993年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西藏高原森林生态研究》(1995年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等专著和论文多篇
文摘
序言
对于西藏高原的认识,迄今为止,在大多数人心目中,仍然把它与高、寒、荒联系在一起。诚然,西藏高原既有举世闻名的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唐古拉山及横断山脉等高山纵横环列,又有藏西、藏北平均海拔4000m以上无垠的羌塘。在这些地域,或雪岭横空,或干旱荒凉,其植被多为草原和荒漠类型。。
但是,在西藏高原120万km2的辽阔区域内,地貌多变,生态环境多样而独特。藏东南及喜马拉雅山南坡的河谷和峡谷中,有气候温润、适于动植物生长的地带。在垂直高差2000~3000m的坡面上,分布着不同气候带的森林植被类型,其组分之多样、生长之优异、景观之独特、价值之珍贵,在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是罕见而别具一格的。因此,西藏高原的森林资源,不但有经济利用价值和保护环境的作用,而且还有多学科、多层次的科研探索价值。
70年代后期以来,我们沿着以往科技工作者探索青藏之途径,在藏东南兼及藏南林区建立了教学与科研基地。在对密林古树的实地调查中,我们越来越被西藏高原自然景观的壮美、森林资源的丰富以及山花异草的绚丽多姿所吸引、所陶醉,于是年复一年,一发而不可收地进行跋涉、探索。对这期间所收集到的资料和拍摄到的画面,我们总感到应该介绍于世,与大家共享。于是我们就将多年收集和珍藏的图片资料围绕高原森林生态景观这一主题,选辑出版,以飨读者。
自然科学的成果多为群体劳动与智慧的结晶。我们的工作是在林业部、西藏自治区人民、西藏自治区教委、西藏自治区科委、西藏自治区农牧林委、西藏农牧学院等单位的支持下,在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全体工作人员、西藏农牧学院有关师生、各有关研究所和地区林业局、农牧局技术人员,以及在所工作的援藏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进行的。在工作过程中还得到了各地领导、驻军和林业工人、农牧民群众等的大力协助,谨在此致以由衷的谢意。西藏的森林蕴宝含珍,远非我们的力量所能遍及,故本书仅能反映其部分与片段,敬请广大读者见谅。
徐凤翔
1995年6月于西藏
我一直对高海拔地区的生态系统充满好奇,尤其是西藏高原那片神秘的土地。最近偶然翻到一本名为《西藏高原森林生态景观》的书,虽然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凭其书名,就足以勾起我无数的遐想。我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壮丽的画面:巍峨的雪山之巅,白雪皑皑,而在其脚下,仿佛有一道道绿色屏障,顽强地生长着,那该是何等震撼人心的景象。我无法想象,在如此严酷的环境下,生命是如何扎根、生长、繁衍的。那些树木,是否经历过漫长的冰河时期?它们的根系是否如同巨兽的爪牙,紧紧抓住贫瘠的土地?又或者,它们早已进化出了独特的生存智慧,能够从稀薄的空气中汲取养分,忍受刺骨的寒风?这片高原森林,承载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生命故事?它们与那些奔跑在草原上的藏羚羊,翱翔在蓝天的雄鹰,又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不仅仅是一片森林,更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生命网络,一个在地球屋脊上蓬勃跳动的生态心脏。我对这本书寄予厚望,希望能从中窥见这片土地深邃的生命奥秘,感受那份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宁静与力量。
评分我一直认为,大自然是最好的艺术家,而高原上的景象,更是她挥洒笔墨最浓重、最奇幻的杰作。《西藏高原森林生态景观》这个书名,瞬间在我心中勾勒出一幅幅惊心动魄又宁静致远的画面。我常常在想,是什么样的力量,让生命在这片被冰雪覆盖、氧气稀薄的土地上扎下根来,并且形成一片片生机勃勃的森林?我想象着,那些树木,或许有着与众不同的形态,它们的枝干扭曲而坚韧,仿佛在与凛冽的寒风搏斗,又在努力捕捉每一缕阳光。而它们的叶片,又是否有着特殊的机制,以应对昼夜温差巨大的环境?这片森林,是否如同一条条绿色的河流,蜿蜒于高原的山谷之间,滋养着这里的生灵?书中是否会详细描绘不同季节下,森林呈现出的不同色彩与景象?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里的森林生态系统,是如何与周边的草甸、湿地、甚至冰川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它或许能解答我心中关于生命顽强适应性的诸多疑问,让我对这片土地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评分旅行和阅读,对我而言,都是探索世界、拓展视野的绝佳方式。而西藏,这个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地方,一直是我心中向往的彼岸。《西藏高原森林生态景观》这个书名,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另一重未知世界的大门。我一直很好奇,在这片广袤的高原上,究竟隐藏着怎样一片片生机勃勃的森林?我想象着,它们与我们熟悉的森林截然不同,或许更加挺拔、更加寂静,充满着一种原始而古老的气息。那些树木,它们是如何在这稀薄的空气和剧烈的温差中生存下来的?它们的根系,是否像触手一样,紧紧抓住坚硬的岩石?它们的叶片,是否有着特殊的构造,以最大限度地吸收阳光?书中是否会描绘,这些高原森林的四季变幻?春天,是否有新绿悄然爬上枝头?夏天,是否会奏响生命的凯歌?秋天,是否会染上斑斓的色彩?冬天,是否会披上洁白的圣衣?我期待这本书能让我感受到,这片高原森林不仅仅是地貌的构成,更是生命顽强不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写照。
评分我对那些生长在极端环境下的生物,总有一种莫名的崇拜感。西藏高原,这片地球上海拔最高、气候最严酷的地区之一,孕育出的森林景观,更是充满着神秘的魅力。《西藏高原森林生态景观》这本书,仅仅是书名,就足以让我对其中可能蕴含的知识感到无比期待。我脑海中浮现的,不是热带雨林的茂密与湿润,而是高原森林那种独特、粗犷而又充满力量的美。我想象着,那些树木,它们一定是经历了无数个寒冬的洗礼,才得以在这片土地上挺拔生长。它们的年轮,是否比其他地方的树木更加清晰地记录着岁月的痕迹?又或者,它们有着特殊的抗冻机制,能够抵御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书中是否会深入剖析,高原的特殊气候、土壤条件,是如何影响森林的垂直分布和物种多样性?我期待能从中了解到,这些森林是如何在氧气稀薄的环境中,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维持生态平衡。这片书,或许能让我窥见,在地球的极限之处,生命所能展现出的惊人韧性和创造力。
评分提起西藏,人们脑海中首先闪现的往往是雄伟的布达拉宫、辽阔的草原以及虔诚的朝拜者。然而,对于我这样一个热爱自然、痴迷于地质地貌的读者来说,那片被誉为“世界屋脊”的土地,其独特的地理构造和由此孕育的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才是最吸引我的地方。《西藏高原森林生态景观》这本书,虽然我才刚接触到书名,但它点燃了我对西藏隐藏在地貌之下、鲜为人知的生态面貌的浓厚兴趣。我一直想象着,在这片高原上,冰川融水如何滋养着低海拔地区的森林,而高海拔的稀疏植被又如何顽强地抵御着严寒与干旱。那些森林,是否如同精心绘制的地图,呈现出不同海拔、不同坡向的明显差异?它们的物种组成是否独具特色,与低地森林有着天壤之别?书中是否会提及那些古老的树种,它们是如何见证了这片土地的沧海桑田?我期待它能揭示高原森林的形成机制,分析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甚至探讨人类活动对这片脆弱生态的影响。这本书,或许能让我看到一个不同于以往的西藏,一个充满生命活力、与苍茫大地融为一体的西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