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自动控制原理
定价:20.00元
作者:蒋燕君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562443339
字数:
页码:18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自动控制原理》主要介绍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的经典理论及应用方法。全书共分7章,内容包括绪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频域分析法、控制系统的校正、MATLAB在控制理论中的应用。
《自动控制原理》叙述清楚,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理论的物理背景和工程实用性。
目录
章 绪论
1.1 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
1.2 闭环控制系统的组成
1.3 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型
1.4 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小结
习题
第2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1 系统微分方程式的编写
2.2 非线性数学模型线性化
2.3 传递函数
2.4 系统框图及其化简方法
2.5 信号流图和梅逊增益公式
小结
习题
第3章 时域分析法
3.1 典型输入信号
3.2 控制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
3.3 一阶系统的暂态响应
3.4 二阶系统的暂态响应
3.5 高阶系统的暂态响应
3.6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3.7 劳斯稳定判据
3.8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
3.9 给定稳态误差
3.10 扰动稳态误差
小结
习题
第4章 根轨迹法
4.1 根轨迹的概念
4.2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条件和基本规则
4.3 参数根轨迹的绘制
4.4 正反馈回路和滞后系统的根轨迹
4.5 用根轨迹法分析系统的性能
小结
习题
第5章 频域分析法
5.1 频率特性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5.2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5.3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5.4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和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5.5 开环频域性能指标与时域性能指标间的关系
5.6 闭环频域性能指标与时域性能指标间的关系
小结
习题
第6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
6.1 系统校正的概念
6.2 根轨迹法校正
6.3 频域分析法校正
6.4 PID控制器及其参数的整定
6.5 反馈校正
6.6 复合校正
小结
习题
第7章 MATLAB在控制理论中的应用
7.1 SIMULINK平台下的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
7.2 系统数学模型间的相互转换
7.3 控制系统时域响应的绘制与分析
7.4 系统根轨迹的绘制与分析
7.5 Bode(伯德)图和Nyquist(奈奎斯特)图的绘制与分析
7.6 PID控制器的建模与参数整定
小结
习题
附录 拉普拉斯变换对照表
部分习题答案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说实话,第一眼看过去并没有立刻抓住我的眼球。那种传统的理工科教材风格,厚重、严肃,仿佛一走进图书馆的专业书架区,扑面而来的知识的重量感。不过,翻开内页后,才发现它的用心之处。排版很清晰,公式的推导步骤虽然繁复,但作者显然在“引导”读者的思路上下了功夫,很多地方的注释和批注,像是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在你耳边轻声点拨,让你在迷茫之际能迅速找到方向。我尤其欣赏它对经典控制理论中那些抽象概念的具象化处理,比如对系统稳定性的阐述,不再是枯燥的代数表达式,而是穿插了一些工程实践中的例子,虽然我还没有完全消化完,但那种“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的感觉,已经让我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对于需要扎实基础的工科生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块坚实的敲门砖,它不会让你走捷径,但会让你每一步都走得踏实有力。
评分说实话,我刚开始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对它的“实战价值”持保留态度的。毕竟,理论书籍往往是象牙塔里的精美模型,一旦应用于真实的工业现场,总会水土不服。然而,这本书里对一些典型控制对象(比如电机、热力系统)的建模章节,体现出了作者深厚的工程背景。它没有停留在理想化的“纯理论”层面,而是明确指出了在实际建模过程中会遇到的非线性、时滞等问题,并且给出了初步的简化和处理建议。这对我这种刚接触控制工程的实践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避坑指南”。虽然我还没机会将书中的方法直接搬到我的项目上去验证,但光是阅读这些经验总结,就已经极大地拓宽了我对“如何把数学变成机器的指令”这一过程的理解。它真正做到了连接理论与工程的桥梁。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读起来有一种老派的学者的沉稳和严谨,但绝非令人昏昏欲睡的学术呓语。它更像是一份精心准备的“工程蓝图”,每一个章节的衔接都像是精密齿轮咬合在一起,严丝合缝,逻辑性强到令人敬佩。我对比了好几本其他出版社的同类教材,这本书在对“鲁棒性”和“现代控制理论”的引入部分处理得尤其细腻。它没有急于抛出那些高深的矩阵运算,而是先通过对经典控制问题的深入剖析,巧妙地引出为何我们需要更强大的数学工具。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法,对于自学或者基础不是特别牢固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的时间,光是啃它对频域分析的章节就啃出了汗,但当最终理解了奈奎斯特图的意义时,那种成就感,是看再多视频课程也无法替代的。它要求你动脑,要求你动手演算,而不是被动接受。
评分作为一名在职进修的工程师,时间对我来说是最宝贵的资源。我需要一本能够高效传递核心知识的书籍。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相当出色。它没有太多旁征博引的哲学讨论或者历史回顾,内容直奔主题,每一页纸似乎都塞满了需要被消化的信息。这种高密度的知识输出,意味着我需要投入更多注意力,但回报也是显著的——同样的时间投入,比我看其他一些“灌水”的教材能学到更多实质性的内容。特别是它对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判据的讲解,那种简洁而有力的论证过程,让原本看着就令人头疼的数学概念,变得清晰可循。对于希望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扎实、硬核的自动控制理论框架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值得信赖的“硬通货”。
评分这本书的习题部分,绝对是检验学习成果的“照妖镜”。我通常习惯于先看一遍理论,然后直接挑战习题,看看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这里的习题难度梯度设置得非常巧妙。前几章的题目相对基础,主要是巩固概念和公式的直接应用;但一旦进入到状态空间分析和现代控制设计部分,难度陡然上升。有些题目需要你融会贯通好几个章节的知识点才能解出来,而且答案的推导过程往往不是唯一的,鼓励你从不同的数学角度去审视问题。对我个人而言,解完最后几道综合性的设计题后,感觉对整个系统的动态特性有了更深层次的把握,不再是孤立地看待开环、闭环、反馈这些概念,而是将它们视作一个有机整体。这套题目的价值,我觉得甚至不亚于一门辅修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