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郎景和談女性健康
定價:29.00元
作者:郎景和
齣版社:中國婦女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12-01
ISBN:978780203879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59kg
編輯推薦
科學傢也許更多地訴諸理智,藝術傢也許更多地傾注感情,醫生則必須把冷靜的理智與熱烈的感情集於一身。
醫學不是純科學,它是人類情感或者人性的一種錶達。
對於醫生而言,真正的老師是病人。病人是病理現象的展現者,醫生的雙眼隻有在病人麵前纔能煥發智慧,而不是在書本上。真正使醫生能力提高的是病人。
我很欣賞這條消息,並常以此感到榮耀與自慰。美國一傢報社辦過一次《在這世界上誰*快樂》的有奬徵文,其**答案有三個:
曆經風險開刀後,終於挽救瞭危急患者生命的醫生。
忙碌瞭一天,為嬰兒洗澡的媽媽。
作品剛完成,自己吹著口哨欣賞的藝術傢。
破壞是單純的,而且相對容易——比如切除組織或器官;建設是多種多樣的,而且睏難得多——比如矯治與康復。
再年輕的醫生,在病人眼裏也是長者,他肯嚮你傾吐一切;再無能的醫生,在病人眼裏也是聖賢,他認為你可以解決一切。醫生之難,也就在這裏。
內容提要
作為醫生,作者一直以為普及醫學知識,進行防病治病知識宣傳,是其職業的一部分。
預防為主是醫療衛生事業的重大方針之一,而科學普及則是貫徹這一方針的重要手段。
作為婦産科醫生,婦女保健尤其具有特殊意義。“妊娠不是病,妊娠要防病”是林巧稚大夫經常告誡我們的名言。除産科以外,婦科感染的預防、盆底的保護與訓練、癌病的早診早治、生育與的諸多問題、健康快樂的性生活以及更年期的度過等,幾乎都需要讓廣大婦女同胞懂得,或者與醫生交流與溝通,其作用甚至不亞於在門診與病房。
目錄
作者介紹
郎景和,吉林人,1964年畢業於白求恩醫科大學,以後在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北京協和醫院工作至今。現為婦産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1984、1985年曾赴挪威、加拿大研修婦科腫瘤及婦科顯微外科。1986~1993年任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現係中華醫學會常務理事
文摘
序言
從結構上來看,這本書的邏輯推進是極其精妙的,它如同一個多維度的迷宮,每條路徑都通往新的發現。作者似乎並不滿足於錶層的探討,而是總能深入挖掘到那些隱藏在社會潛意識中的驅動力。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對“公共話語”與“私人體驗”之間張力的分析。我們每天接收到的關於“應該如何生活”、“身體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外部信息,與我們真實的感受之間,常常存在巨大的鴻溝。這本書勇敢地直麵瞭這種衝突,並提供瞭一套工具,幫助讀者辨識並跳齣那些預設的框架。它不是在說教,而是在搭建一座橋梁,連接起被信息洪流衝散的個體感受與宏大的社會議題。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信息篩選和自我保護的意識提升瞭一個層次,不再輕易被那些過度簡化的健康口號所裹挾,而是能夠基於更堅實的自我認知做齣判斷。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更多是一種關於“如何提問”的教育。它並沒有急於給齣標準答案,而是巧妙地拋齣瞭一係列極具挑戰性的問題,迫使讀者必須親自參與到思考的過程中去。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復雜性問題時所展現齣的平衡感,既不陷入虛無主義的泥淖,也不滿足於簡單的樂觀主義。它承認瞭生活中的矛盾與不確定性,並將這種不確定性視為成長的契機。比如,書中對於現代醫療體係與個體能動性之間關係的探討,視角獨到,讓人不得不重新審視我們與專業人士之間的權力關係。讀完後,我發現自己看待很多日常健康決策的方式都發生瞭微妙的轉變——不再是被動接受,而是更積極地參與到決策和探索的行列中。這本書的後勁非常大,它種下瞭一些種子,讓我在接下來的生活中,會持續地去觀察、去質疑、去體驗,帶著一種被啓迪後的清醒感繼續前行。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瞭全新的視角,尤其是在探討社會變遷對個體健康的影響方麵,作者的洞察力令人驚嘆。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生理健康的指南,更像是一份深刻的社會觀察報告。我尤其欣賞作者如何將宏大的曆史敘事與微觀的個人經曆編織在一起,讓讀者在理解時代背景的同時,也能更清晰地認識到自己所處的位置。比如,書中對於不同代際女性在麵臨職業選擇和傢庭責任時的心理掙紮的描繪,細緻入微,讓我仿佛看到瞭身邊朋友們真實的睏境。它引導我去思考,很多看似是個人的選擇,其實背後都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和曆史重量。閱讀過程中,我多次停下來反復琢磨某些段落,因為它們觸及瞭一些我過去從未深入思考過的領域。這本書的價值,正在於它提供瞭一種更復雜、更立體的理解框架,而非簡單的“是”或“否”的答案。它鼓勵讀者去質疑既有的規範,去探尋隱藏在日常之下的結構性力量,這種啓發性是我在其他同類書籍中很少體驗到的。
評分不得不說,這本書的敘事手法非常大膽且富有張力,讀起來完全不像是在閱讀一本嚴肅的論著,更像是在跟隨一位知識淵博的朋友進行一場酣暢淋灕的對話。作者巧妙地運用瞭大量的案例和軼事,將那些原本可能枯燥的理論變得生動活潑,極具畫麵感。我特彆喜歡那種抽絲剝繭的過程,每揭開一層,都會發現背後還有更深層次的關聯。例如,書中對於不同地域文化中流傳的某些養生觀念的追溯與剖析,其嚴謹的考證和風趣的錶達方式結閤得恰到好處,讓人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一種閱讀的樂趣。它成功地平衡瞭學術深度和大眾可讀性,這一點非常瞭不起。我甚至覺得,這本書應該被列為社會學或人類學的入門讀物,因為它教會瞭我們如何用更具同理心和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和身體經驗。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震撼的是它對“時間”概念的解構與重塑。作者沒有將女性健康視為一個靜態的、純粹生理學的議題,而是將其放置在一個漫長的時間軸上進行審視。我們如何看待青春的流逝?我們如何與身體在不同生命階段建立新的和解?書中對這些問題的探討,充滿瞭哲思和詩意。我尤其贊賞作者對於“記憶”在身體構建中作用的論述,那些被我們忽略的、童年或青少年時期的經曆,是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成年後的健康觀和自我認知。閱讀這些章節時,我被深深觸動,仿佛完成瞭一次與自己過去和解的旅程。這本書提供瞭一種“慢下來”的視角,它提醒我們,健康並非一蹴而就的目標,而是一個持續的、與時間共舞的過程,充滿瞭變數和學習的機會。這種對生命過程的尊重和細緻描繪,讓我感到非常溫暖和被理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