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郎景和谈女性健康
定价:29.00元
作者:郎景和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2-01
ISBN:978780203879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科学家也许更多地诉诸理智,艺术家也许更多地倾注感情,医生则必须把冷静的理智与热烈的感情集于一身。
医学不是纯科学,它是人类情感或者人性的一种表达。
对于医生而言,真正的老师是病人。病人是病理现象的展现者,医生的双眼只有在病人面前才能焕发智慧,而不是在书本上。真正使医生能力提高的是病人。
我很欣赏这条消息,并常以此感到荣耀与自慰。美国一家报社办过一次《在这世界上谁*快乐》的有奖征文,其**答案有三个:
历经风险开刀后,终于挽救了危急患者生命的医生。
忙碌了一天,为婴儿洗澡的妈妈。
作品刚完成,自己吹着口哨欣赏的艺术家。
破坏是单纯的,而且相对容易——比如切除组织或器官;建设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困难得多——比如矫治与康复。
再年轻的医生,在病人眼里也是长者,他肯向你倾吐一切;再无能的医生,在病人眼里也是圣贤,他认为你可以解决一切。医生之难,也就在这里。
内容提要
作为医生,作者一直以为普及医学知识,进行防病治病知识宣传,是其职业的一部分。
预防为主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大方针之一,而科学普及则是贯彻这一方针的重要手段。
作为妇产科医生,妇女保健尤其具有特殊意义。“妊娠不是病,妊娠要防病”是林巧稚大夫经常告诫我们的名言。除产科以外,妇科感染的预防、盆底的保护与训练、癌病的早诊早治、生育与的诸多问题、健康快乐的性生活以及更年期的度过等,几乎都需要让广大妇女同胞懂得,或者与医生交流与沟通,其作用甚至不亚于在门诊与病房。
目录
作者介绍
郎景和,吉林人,1964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以后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工作至今。现为妇产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4、1985年曾赴挪威、加拿大研修妇科肿瘤及妇科显微外科。1986~1993年任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现系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更多是一种关于“如何提问”的教育。它并没有急于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巧妙地抛出了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问题,迫使读者必须亲自参与到思考的过程中去。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复杂性问题时所展现出的平衡感,既不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淖,也不满足于简单的乐观主义。它承认了生活中的矛盾与不确定性,并将这种不确定性视为成长的契机。比如,书中对于现代医疗体系与个体能动性之间关系的探讨,视角独到,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与专业人士之间的权力关系。读完后,我发现自己看待很多日常健康决策的方式都发生了微妙的转变——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更积极地参与到决策和探索的行列中。这本书的后劲非常大,它种下了一些种子,让我在接下来的生活中,会持续地去观察、去质疑、去体验,带着一种被启迪后的清醒感继续前行。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尤其是在探讨社会变迁对个体健康的影响方面,作者的洞察力令人惊叹。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生理健康的指南,更像是一份深刻的社会观察报告。我尤其欣赏作者如何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微观的个人经历编织在一起,让读者在理解时代背景的同时,也能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位置。比如,书中对于不同代际女性在面临职业选择和家庭责任时的心理挣扎的描绘,细致入微,让我仿佛看到了身边朋友们真实的困境。它引导我去思考,很多看似是个人的选择,其实背后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和历史重量。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反复琢磨某些段落,因为它们触及了一些我过去从未深入思考过的领域。这本书的价值,正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更复杂、更立体的理解框架,而非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它鼓励读者去质疑既有的规范,去探寻隐藏在日常之下的结构性力量,这种启发性是我在其他同类书籍中很少体验到的。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叙事手法非常大胆且富有张力,读起来完全不像是在阅读一本严肃的论著,更像是在跟随一位知识渊博的朋友进行一场酣畅淋漓的对话。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案例和轶事,将那些原本可能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活泼,极具画面感。我特别喜欢那种抽丝剥茧的过程,每揭开一层,都会发现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关联。例如,书中对于不同地域文化中流传的某些养生观念的追溯与剖析,其严谨的考证和风趣的表达方式结合得恰到好处,让人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阅读的乐趣。它成功地平衡了学术深度和大众可读性,这一点非常了不起。我甚至觉得,这本书应该被列为社会学或人类学的入门读物,因为它教会了我们如何用更具同理心和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和身体经验。
评分从结构上来看,这本书的逻辑推进是极其精妙的,它如同一个多维度的迷宫,每条路径都通往新的发现。作者似乎并不满足于表层的探讨,而是总能深入挖掘到那些隐藏在社会潜意识中的驱动力。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公共话语”与“私人体验”之间张力的分析。我们每天接收到的关于“应该如何生活”、“身体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外部信息,与我们真实的感受之间,常常存在巨大的鸿沟。这本书勇敢地直面了这种冲突,并提供了一套工具,帮助读者辨识并跳出那些预设的框架。它不是在说教,而是在搭建一座桥梁,连接起被信息洪流冲散的个体感受与宏大的社会议题。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信息筛选和自我保护的意识提升了一个层次,不再轻易被那些过度简化的健康口号所裹挟,而是能够基于更坚实的自我认知做出判断。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震撼的是它对“时间”概念的解构与重塑。作者没有将女性健康视为一个静态的、纯粹生理学的议题,而是将其放置在一个漫长的时间轴上进行审视。我们如何看待青春的流逝?我们如何与身体在不同生命阶段建立新的和解?书中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充满了哲思和诗意。我尤其赞赏作者对于“记忆”在身体构建中作用的论述,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童年或青少年时期的经历,是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成年后的健康观和自我认知。阅读这些章节时,我被深深触动,仿佛完成了一次与自己过去和解的旅程。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慢下来”的视角,它提醒我们,健康并非一蹴而就的目标,而是一个持续的、与时间共舞的过程,充满了变数和学习的机会。这种对生命过程的尊重和细致描绘,让我感到非常温暖和被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