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照明设计与检测技术

LED照明设计与检测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祖明 王艳丽 张安若 著
图书标签:
  • LED照明
  • 照明设计
  • 照明检测
  • 光电技术
  • 照明工程
  • LED应用
  • 照明标准
  • 测试技术
  • 电力电子
  • 节能照明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爱读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24540
商品编码:2957089831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LED照明设计与检测技术

定价:49.90元

作者:刘祖明 王艳丽 张安若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11152454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学习LED知识,轻松入门;强化照明设计,增长经验;瞄准照明检测,提升技能!《LED照明设计与检测技术》内容安排突出“原理”、“设计”、“检测”三大特点,层次结构和内容安排非常合理。《LED照明设计与检测技术》作者为广州某电子公司技术总监,具有多年丰富的工程一线实践经验,确保《LED照明设计与检测技术》的内容非常实用。《LED照明设计与检测技术》作者了解读者真实需求,编写过《LED照明技术与灯具设计(第2版)》(49939)和《图解LED应用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52430)等多本关于LED的经典图书,受到市场和读者的一致好评!编辑极力推荐刘祖明先生《LED照明技术与灯具设计(第2版)》(49939)和《图解LED应用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52430)两本极好的同类书!

内容提要


《LED照明设计与检测技术》内容涵盖LED的基础知识及LED照明灯具的设计和检测。《LED照明设计与检测技术》首先对LED灯珠的主要参数、功能名称、特点、应用、封装、内部结构等知识进行介绍;接下来介绍了LED室内照明产品,如LED荧光灯、LED射灯、LED吸顶灯、LED球泡灯等的设计与检测方法、性能要求;结合当前LED照明发展,还介绍了室外或商业照明的产品,如LED路灯、LED投光灯、LED隧道灯、LED工矿灯等产品的设计与检测方法、性能要求;然后将作者多年LED照明设计经验与实用技巧逐一进行介绍,同时也介绍在生产或设计中的检测方法,让读者通过对本书相关内容的阅读,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LED照明设计与检测技术》理论联系实践,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参考性,适合从事LED研发、生产和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同时也可以作为LED爱好者、初学者及高等院校电子、电气、光电等相关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

目录


前言
第章照明灯具基础知识1电光源基础知识1照明灯具常用术语1照明设计1基础知识1常用简介
第章射灯设计与检测2射灯简介2射灯作业流程2射灯调光2射灯温度测试与检测2灯设计与作业流程2灯检验标准及实操注意事项2轨道灯设计与检测2斗胆灯简介与检测2象鼻射灯简介与检测2天花射灯简介与检测
第章球泡灯设计与检测3球泡灯简介3球泡灯调光及调光知识介绍3球泡灯散热体、灯罩简介3球泡灯常用光源及布板方式选择3球泡灯电源检测3球泡灯组装及作业流程3球泡灯检验标准及实操注意事项3球泡灯认证
第章荧光灯设计与检测4传统荧光灯简介4荧光灯组件(部件)简介4荧光灯结构设计4荧光灯光源分布板及铝基板固定4荧光灯设计注意事项与技巧4荧光灯及调光荧光灯简介4荧光灯组装与作业流程4荧光灯检验标准及实操注意事项4应急荧光灯简介与检测4冷库荧光灯简介与检测
第章筒灯设计与检测5传统筒灯介绍5筒灯介绍5筒灯常用光源简介5筒灯光学设计5筒灯散热设计5筒灯结构设计5筒灯调光知识简介5筒灯组装与作业流程5筒灯认证或节能认证要求5筒灯常用尺寸及应用场合5筒灯检验标准及实操注意事项5明装筒灯简介与检测
第章吸顶灯设计与检测6传统吸顶灯简介6吸顶灯简介6吸顶灯部件简介6吸顶灯作业流程6吸顶灯检验标准及实操注意事项6应急吸顶灯简介与检测
第章面板灯设计与检测7面板灯简介7面板灯配件简介7面板灯结构设计7面板灯组装与作业流程7面板灯检验标准及实操注意事项7面板灯(铝扣)简介与检测
第章路灯设计与检测8道路照明要求8路灯部件简介8路灯散热器简介8路灯透镜介绍与选择8路灯结构设计分析8路灯检验标准及实操注意事项8加油站灯简介与检测
第章隧道灯设计与检测9隧道照明特点隧道灯简介9隧道灯常用光源简介9隧道灯结构分析9隧道灯散热设计9隧道灯光学设计9隧道灯检验标准及实操注意事项9投光灯设计与检测
第章工矿灯设计与检测10工矿灯简介10工矿灯配件简介10工矿灯结构设计10工矿灯组装及作业流程10工矿灯安装及注意事项10工矿灯检验标准及实操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刘祖明在广州某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任技术总监一职,主要负责公司新产品的开发工作、设计、生产指导与检测等相关工作。自2005年以来,一直致力于红外感应技术、LED应用等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了公司多个项目开发工作,主要负责电路设计方面,在绘制PCB板方面有独特见解。

文摘


序言



《光影的艺术:现代照明设计与应用》 引言 光,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也是我们感知世界、塑造环境的根本力量。从远古时期人类对火的利用,到如今智能互联的光照系统,照明技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与光共舞、不断探索和创新的历史。本书《光影的艺术:现代照明设计与应用》并非一本关于LED技术细节的探讨,而是将目光聚焦于光本身的力量,以及如何通过精妙的设计,将光转化为一种能够影响人类情绪、提升生活品质、塑造空间氛围的艺术。我们将深入剖析现代照明设计的基本原理、核心理念,并探讨其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实践,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照明设计视角,帮助您理解光的语言,并运用这份语言去创造更美好的空间。 第一章:光的本质与感知 在开始设计之前,我们必须首先理解光。本章将从物理学和生理学的角度,揭示光的本质。我们将探讨光的波粒二象性,理解不同波长的光所带来的色彩差异,以及人眼如何接收和解析光信息。 光的物理特性: 深入解析光的电磁波谱,重点关注可见光部分。我们将介绍光的频率、波长、振幅等基本概念,并解释这些物理属性如何直接影响我们所见的色彩。例如,长波长的光(如红色)与短波长的光(如蓝色)在视觉感知上的差异。 光源的分类与特性: 虽非LED技术详解,但我们会概述不同类型光源的演变,从白炽灯、荧光灯到现代的高强度气体放电灯。在此过程中,我们会简要提及它们在光谱分布、发光效率、寿命等方面的基本特点,为理解不同光源带来的视觉效果奠定基础。 人眼的视觉生理: 探讨人眼对光的感知机制。我们将介绍视网膜上的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功能,它们如何分别负责暗光和亮光下的视觉,以及对色彩的辨别。理解视觉的适应性,例如暗适应和明适应,对于在不同亮度环境下进行照明设计至关重要。 光的色彩与心理学: 光的颜色并非仅仅是物理现象,它更承载着丰富的心理联想。本章将分析不同颜色(暖色调、冷色调)在心理学上可能引发的情绪和感受,例如暖色调带来的温暖、舒适感,冷色调带来的冷静、清晰感。这些心理效应是照明设计中不可忽视的要素。 光与视觉舒适性: 视觉舒适度是照明设计的首要目标之一。我们将探讨可能导致视觉疲劳和不适的因素,如眩光(直接眩光、间接眩光)、频闪效应(即使我们意识不到)等,并提出规避这些问题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照明设计的核心理念与原则 本章将深入探讨现代照明设计的核心理念,即“以人为本”,以及围绕这一理念发展出的关键设计原则。我们不仅仅是点亮空间,更是要通过光来塑造空间体验。 功能性照明: 这是照明设计的基石。我们将分析不同空间(工作区、休息区、活动区)对照明的具体需求。例如,需要高照度、高显色性的区域(如阅读区、操作台),与需要低照度、柔和光线的区域(如卧室、影音室)。 氛围营造: 光是营造空间氛围的强大工具。本章将教授如何利用光的亮度、色彩、投射方向和阴影,来营造特定的情绪和感受。例如,利用向下照射的聚光灯来突出艺术品,利用柔和的漫射光来营造温馨的居家氛围,或者利用动态灯光来制造戏剧性的效果。 视觉引导与层次: 照明设计可以有效地引导人们的视线,并创造空间的层次感。我们将学习如何利用重点照明(Accent Lighting)来突出重要的物体或区域,利用环境照明(Ambient Lighting)来提供整体的基底亮度,以及如何利用任务照明(Task Lighting)来满足特定活动的需求。通过对这些不同层次的光的组合运用,可以有效地组织空间,使其更具吸引力。 节能与可持续性: 在现代设计中,节能与可持续性是重要的考量。本章将讨论如何通过选择高效的光源(在此不细究具体技术)、优化灯具布局、合理利用自然光,以及采用智能控制系统,来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光的表现力与材料互动: 光与物体表面的材质、纹理之间存在着微妙的互动关系。本章将探讨如何利用不同角度、不同强度的光线,来突出材料的质感,例如,用侧光来强调木材的纹理,用柔和的光线来表现丝绸的细腻。 第三章:照明设计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理解了核心理念后,本章将通过具体的应用场景,展示照明设计如何落地。我们将分析不同环境下的特殊需求和设计策略。 室内居住空间照明: 客厅与公共区域: 如何平衡整体环境光、重点照明和氛围照明,创造一个既能满足日常活动,又能营造舒适社交氛围的空间。 卧室: 强调舒适与放松,需要柔和、可调节的光线,以及能够辅助阅读和起夜的功能性照明。 厨房与餐厅: 需要高照度、高显色性的任务照明,以确保烹饪和用餐的安全与愉悦,同时也要考虑营造用餐氛围的光线。 卫生间: 重点在于功能性,需要充足的镜前照明,以及安全、防水的整体照明。 商业空间照明: 零售店面: 如何利用照明突出商品,吸引顾客,并营造品牌形象。重点将放在商品照明的显色性、吸引力以及整体空间的视觉引导。 办公空间: 强调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视觉疲劳。需要科学的照度分布、避免眩光,并考虑区域划分和会议室等特殊区域的需求。 餐饮场所: 如何通过光线来营造用餐氛围,影响顾客的情绪和食欲。从浪漫的烛光晚餐到热闹的聚会场所,光线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公共与文化空间照明: 博物馆与画廊: 重点在于保护展品,同时突出艺术品的细节和色彩。需要精确控制照度、光谱成分和照射角度,以实现最佳的视觉效果和保护效果。 剧院与演出场地: 复杂多变的灯光效果是舞台表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章将简要介绍舞台照明的基本功能,如照亮舞台、塑造人物形象、营造戏剧冲突等。 城市夜景照明: 如何利用灯光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夜间活力,并兼顾安全与美观。我们将讨论建筑照明、景观照明以及公共空间的照明策略。 第四章:照明设计的实践与考量 本章将从实际操作层面,为读者提供一些照明设计中的关键考量因素和方法。 灯具的选择与布置: 介绍不同类型灯具(吸顶灯、吊灯、射灯、壁灯、落地灯等)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强调灯具的造型、材质与整体设计风格的协调性。 照度与均匀度: 深入探讨不同功能区域所需的照度标准,以及如何通过灯具的布局和数量来达到所需的均匀度和避免暗区。 显色指数(CRI)的重要性: 详细解释显色指数的概念,以及为什么高显色性对于准确还原物体色彩至关重要,尤其是在零售、艺术展览和家居环境中。 色温的选择与影响: 再次强调色温对空间氛围和视觉感受的影响,并提供选择合适色温的指导原则。 智能照明与控制系统(概述): 简要介绍智能照明的概念,包括场景模式、亮度调节、颜色变换等,以及它们如何提升照明的灵活性和用户体验。在此不对具体的技术细节进行深入分析,但强调其在现代设计中的价值。 自然光与人工光的结合: 强调最大化利用自然光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人工照明设计来弥补自然光的不足,或在自然光无法到达的区域提供有效的照明。 设计流程与预算考量: 简单提及照明设计的初步规划、方案设计、效果图表现以及最后的实施与调试等流程,并简要说明预算在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 结论 光,是无形的,却拥有塑造空间的强大力量。它能够唤醒沉睡的角落,也能柔化冰冷的线条;它能指引方向,也能引发情感。《光影的艺术:现代照明设计与应用》希望通过对光的本质、设计理念、应用场景和实践考量的深入探讨,带领读者走进一个充满光影魅力的世界。我们相信,掌握了光的语言,就掌握了创造美好空间的关键。愿本书能成为您探索光影艺术、点亮心中理想空间的可靠伙伴。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书中关于标准和法规遵从性的阐述,持一种保留的看法。当然,了解国际和国内的IEC、GB标准是保障产品质量和市场准入的基石,书中也确实列举了不少关于耐压、绝缘距离和热阻抗的标准要求。但问题在于,这些标准是动态变化的,而且不同地区的认证要求(比如欧洲的ErP指令和美国的Energy Star)侧重点不同。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个更具前瞻性的视角,或者至少提供一个查询更新的资源列表,而不是仅仅罗列出某个时间点生效的静态标准。更让我觉得不足的是,对于新兴的、非传统照明领域(如植物照明、医疗照明或Li-Fi技术)所特有的、远超普通灯具的特殊检测规程,书中几乎没有涉及。这些前沿领域对光辐射的安全性和光谱纯净度的要求极高,如果检测技术只停留在传统灯具的范畴内,那么这本书的适用性就会被大大限制住。它给我的感觉是,它很好地覆盖了“通用”的检测框架,但在“专业细分”领域略显保守和陈旧。

评分

在我看来,这本书在人因工程学和照明对生理影响这一块的探讨显得非常薄弱,这在当前追求“健康照明”的大背景下,是一个明显的短板。现代照明设计越来越强调昼夜节律(Circadian Rhythm)的同步作用,以及光照如何影响人的注意力、情绪和睡眠质量。我期待能看到关于蓝光危害评估、动态白光(Tunable White)系统的生物学响应曲线,以及如何设计符合IES TM-21或CIBSE LG7中关于照明质量要求的系统。这本书虽然详细讨论了如何用仪器去精确测量光度参数,但却很少触及这些参数如何作用于人眼和人脑。例如,书中详述了色温测量的步骤,但没有深入分析2700K与3000K之间对人体褪黑素分泌的具体差异,以及在不同时间段应如何智能调整色温的策略。这种“硬指标”与“软效应”之间的脱节,使得这本书的视野停留在物理和电子层面,而未能充分拓展到与人类福祉紧密相关的应用层面,这让它在面对未来“智能健康照明”的需求时,显得不够全面和前沿。

评分

这本名为《LED照明设计与检测技术》的书籍,从我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来看,确实在某些我期望看到的领域显得力不从心,或者说,它更侧重于一个非常专业且深入的技术层面,而对那些想要了解照明设计美学应用和市场趋势的读者来说,可能就有点过于“硬核”了。我原本期待能看到一些关于如何根据不同空间(比如居家客厅、商业展示空间、或者办公环境)选择合适的色温、显色指数(CRI)以及灯具造型的案例分析。毕竟,照明不仅仅是照亮空间,更是一种氛围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这本书似乎将重点放在了如何确保LED光源的光效、寿命和稳定性的技术指标上,虽然这些对于工程实施者至关重要,但对于我们这些设计师或者甲方来说,缺乏一些“落地”的、能直接指导美学决策的实例。例如,书中对于光学设计部分的讲解非常详尽,涉及到了透镜和反射器的精确计算,但对于如何用这些技术去实现立体感、层次感的照明布局,则着墨不多。我翻阅了几个章节,发现其内容更像是教科书式的原理介绍,而不是一本结合实际应用场景的“设计手册”。如果能在书中加入一些优秀设计师的作品分析,探讨他们是如何运用LED的调光、调色功能来创造动态光环境的,那这本书的实用价值无疑会大大提升。

评分

坦白说,我对这本书的软件应用和数字化管理部分感到有些失望,这可能是因为我个人更偏好集成化的解决方案。在如今这个时代,照明设计早就不是手绘图纸的时代了,无论是初步的照度模拟还是后期的能耗管理,都离不开专业软件的支持。我本以为一本探讨“技术”的现代书籍会花大量篇幅介绍如何使用DIALux、AGi32等主流软件进行复杂的IES文件导入、光度分布曲线分析,以及如何将BIM模型与照明设计流程无缝对接。然而,这本书对这些软件界面的操作介绍几乎是空白的,或者只是蜻蜓点水地提了一下概念。它似乎假设读者已经掌握了所有这些基础工具,然后直接跳到了更底层的驱动电路和电磁兼容性(EMC)测试方法上。对于一个希望通过这本书快速掌握从概念到三维可视化流程的从业者来说,这种缺失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障碍。我们现在需要的是能快速迭代设计方案的工具,而不是仅仅理解光通量是如何产生的。缺少了软件实操的指导,这本书更像是一份关于LED物理特性的百科全书,而非指导实际工程操作的指南。

评分

如果说这本书有什么让我感到技术过于晦涩难懂的地方,那无疑是关于热管理和光衰减机制的深入探讨。作者在阐述热沉设计和封装材料如何影响L70寿命时,大量使用了半导体物理和材料科学的术语,配以复杂的有限元分析(FEA)示意图。对于我这种电子工程背景相对薄弱的读者来说,理解这些背后的微观机制成了一项巨大的挑战。我能够理解提高散热效率的重要性,但书中对于如何快速、经济地评估不同散热方案的优劣(例如,通过简单的热阻计算而非复杂的数值模拟)缺乏清晰的指引。此外,对于LED光衰减的阿伦纽斯模型等理论推导过程,虽然严谨,但对于现场调试人员来说,似乎过于理论化了。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哪些关键的工艺参数(比如焊点温度、驱动电流密度)与实际寿命的加速测试结果有最直接的关联,并提供一套可快速上手的质量控制SOP,而不是沉溺于推导过程,这使得这本书在实际车间质量控制方面的指导价值打了折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