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子整机原理:音响设备(第2版)(附学习卡/防伪标)
定价:23.70元
作者: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2-01
ISBN:9787040311426
字数:
页码:218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电子整机原理:音响设备(第2版)》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电子整机原理——音响设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修订版;根据笛子技术应用专业电子整机原理——音响设备教学基本要求,同时参考有关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及中级技术工人等级考核标准编写而成。
本书共九章,主要内容包括电声学基础、音频放大器原理与技能训练、扬声器和音箱原理与技能训练、收音机原理与技能训练、cD机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传声器原理与技能训练、信号处理电路原理与技能训练、cD机整机分析、LD、MP3,MP4整机分析。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技能水平,每个章节设有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技能实训和考核评价方法。
本书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岗位培训教材。
目录
章 电声学基础
1.1 概述
1.2 声音的处理
1.3 立体声
1.4 音响系统
技能实训1
任务1 音响设备的识别技能实训
任务2 低音、高音、立体声和环绕声
的鉴别技能实训
本章 小结
思考题
第2章 音频放大器原理与技能训练
2.1 前置电路
2.2 功率放大器的基础知识
2.3 0TL功率放大器
2.4 0CL功率放大器
2.5 BTL功率放大器
2.6 傻瓜功放电路
技能实训2
任务1 OTL功放电路安装与调试
技能实训
任务2 傻瓜功放电路安装与调试
技能实训
本章 小结
思考题
第3章 扬声器和音箱原理与技能训练
3.1 扬声器
3.2 音箱
3.3 分频器
3.4 耳机
技能实训3
任务1 耳机质量检验技能实训
任务2 扬声器质量检验技能实训
本章 小结
思考题
第4章 收音机原理与技能训练
4.1 无线电广播系统
4.2 超外差式调幅收音机
4.3 调频收音机
4.4 调频/调幅收音机典型电路分析
4.5 数字调谐系统
技能实训4
任务1 调幅收音机调试技能实训
任务2 调频收音机调试技能实训
本章 小结
思考题
第5章 CD机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
5.1 CD光盘
5.2 CD激光头
5.3 CD机基础
技能实训5
任务1 CD光盘的基本参数测量
技能实训
任务2 CD光盘的好坏识别技能
实训
本章 小结
思考题
第6章 传声器原理与技能训练
6.1 概述
6.2 传声器的技术指标
6.3 传声器的选购和使用
技能实训6
任务1 传声器质量检验技能
……
第7章 信号处理电路原理与技能训练
第8章 CD机整机分析
第9章 LD、MP3、MP4整机分析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部作品的叙事手法简直让人拍案叫绝!作者像一位技艺高超的魔术师,将看似毫不相关的线索和人物巧妙地编织在一起,直到最后才揭开那令人瞠目结舌的真相。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解一个极其复杂的迷宫,每走一步都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你又忍不住想一直走下去,渴望看到出口的微光。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环境氛围的营造,那些细腻到令人发指的细节描写,仿佛让我真的身临其境,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尘土味,感受到角色内心的焦灼与挣扎。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像是一次对人性和复杂情感的深刻剖析,引人深思。很多章节的转折点处理得极其自然又充满力量,没有丝毫的刻意感,高潮部分的张力更是拿捏得恰到好处,读完后需要花上好一阵子才能从那种强烈的心理冲击中抽离出来。这本书的结构布局极其严谨,每一个伏笔的埋设都匠心独运,回过头再看,会惊叹于作者布局之宏大和精妙。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在人物塑造方面的功力,绝对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这里的角色都不是扁平化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充满矛盾的个体。主角身上的那些优点和致命的弱点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极其立体和可信的形象,让人爱恨交织,却又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产生强烈的共鸣。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处理人物“成长弧线”的方式——它不是一蹴而就的顿悟,而是充满了反复、退步和痛苦挣扎的过程。书中很多关键对话的设计精妙绝伦,往往在看似平常的言语交锋中,暗藏着对彼此内心最深层次的试探与洞察。尤其是几位配角的命运走向,虽然是烘托主角的配角,但他们的遭遇和选择同样引人深思,每一个角色的退场都让人感到一种宿命般的惋惜。这种对人性的深度挖掘和细腻刻画,让整部作品的感染力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哲学思辨深度远超出了我原先的预期,它绝对不是那种可以囫囵吞枣快速翻阅的作品。作者在探讨的核心议题——关于“存在”与“意义”的追问——非常尖锐且具有穿透力。书中引用和化用的那些晦涩难懂的古代典籍和现代科学理论,初读时可能会让人感到有些吃力,需要时不时地停下来,查阅一些背景资料,或者仅仅是坐下来冥想片刻,才能真正消化其中的内涵。但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它挑战了读者的知识边界和思维定式。我尤其喜欢作者那种近乎冷峻的叙事口吻,冷静地剖开世界的表象,直视那些令人不安的真理。它没有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把一堆更具挑战性的问题抛给了我们,迫使我们必须正视自身在宏大宇宙中的位置。对于喜欢在阅读中进行深度智力体操的同好来说,这无疑是一部值得反复研读的宝藏。
评分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著作,我最欣赏它打破传统叙事框架的勇气。作者并没有满足于简单地罗列史实或复述已知的英雄事迹,而是深入到那些被历史尘烟掩盖的“边缘人物”的视角,去重新审视那些重大的转折点。这种“去中心化”的处理方式,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那个时代的理解。书中对社会阶层、权力运作以及普通人在大历史洪流中的无力和挣扎的描绘,显得无比真实和残酷。它没有美化历史的残酷性,也没有给任何一方贴上绝对的“好人”或“坏人”的标签,而是展现了复杂的灰色地带。阅读时,我常常需要不断在脑海中构建那个时代的社会结构图,才能完全跟上作者的论证思路。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告诉了我们“发生了什么”,而在于它引导我们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发生”,以及那些被遗忘的声音现在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说实话,非常具有个人色彩和强烈的韵律感,初看时可能会觉得有些过于华丽甚至略显拖沓,但坚持下去后,你会发现这种“慢热”正是为了烘托出故事本身的史诗气质。作者对词汇的选择极为考究,仿佛每一个词语都被赋予了特定的重量和情感色彩,使得整部作品读起来像一首跌宕起伏的交响乐。特别是那些描绘自然景象或内心独白的长段落,其排比和比喻的运用达到了近乎诗歌的境界。不过,我必须承认,对于追求快节奏、直给叙事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节奏把控可能会是一个门槛,因为它愿意花大量篇幅去渲染一种情绪,或者刻画一个瞬间,而不是急于推动情节发展。但正是这份沉稳和厚重,赋予了这部作品超越时代的力量,让它在喧嚣的文学浪潮中显得尤为珍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