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新编古代汉语教程
定价:48.00元
作者:毛远明,陈志明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5-01
ISBN:978730315661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9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系列教材针对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教学而编写,具有以下三项鲜明特色:1.全面覆盖本科阶段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具整体性。2.参编院校和作者众多。本系列中每个选题都由主编邀请十所左右院校的教师参编,而且不同选题邀请的作者和院校尽量不会重合,这样就*限度地保证了丛书参编作者和院校覆盖面,对教材的后期使用和推广非常有利。根据前期与主编联络情况,每册书的年使用量在3500—5000册之间,包括本科、自考和函授等层次,以及考研推荐用书。使用年限保证在五年以上。年使用数量和少使用年限在出版合同中体现。3.在丛书整体编撰体例上,与目前市场上及我社出版的同类型丛书均有明确区分,即注重学生课堂讨论和课外延伸阅读的引导性,不是纯粹的课堂理论讲授,降低了课程学习的难度,而代之以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改革。考虑到师范院校学生的就业实际,特别注重帮助学生在学习课程的同时提高自身作为教师的授课能力的提高。本书是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课“古代汉语”而编写的教材。
目录
作者介绍
邓明,晋中学院副院长,教授,兼任九三学社晋中市委主委,晋中市政协副主席,山西省语言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古代汉语的教学和研究,先后在国家、省级出版社出版著作3种,先后在《中国语文》《语言文字应用》《语文建设》《古汉语研究》《辞书研究》《文史知识》《语文研究》《古籍整理与研究学刊》《语文月刊》等刊物发表论文49篇,其中有12篇论文被各种文摘转载、转录、摘录。1994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教师三等奖,1998年获山西省人文科学论文一等奖。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在古汉语学习上挣扎了许久的学生,我深知一套好的教材对于建立系统认知的重要性。这本书的编排逻辑,可以说是完全站在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循序渐进,不急不躁。它并非简单地罗列语法规则和词汇,而是巧妙地将知识点融入到具体的语境和篇章之中。尤其是对一些核心概念的阐释,没有采用那种晦涩难懂的学术术语,而是用非常贴近现代思维的方式进行拆解和说明,这一点对于我这种“文科背景薄弱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记得有一次,我对一个特定的虚拟语气词的用法感到困惑,翻遍了手头的其他资料都没有得到满意的解答,但在这本书的相应章节中,作者通过对比几个相似但意义微妙不同的例句,一下子就点亮了我脑海中的盲区。这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教学方法,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而是在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先生”的带领下,一步步探索古文的奥秘。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相当考究,纸张的手感很扎实,拿在手里有一种沉甸甸的实在感。封面设计简洁大气,透露出一种古典韵味,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不是一本浮夸的教材,而是认真做学问的工具书。我个人非常看重教材的耐用性,毕竟要伴随我们度过一段漫长的学习过程,频繁翻阅和做笔记是常态,这本书的装订质量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即使长期使用也不会轻易散页。内页的排版也做得非常人性化,字体的选择清晰易读,疏密得当,即使是对于初学者来说,面对大段的文言文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而且,很多重点词汇和难点句式的注释都用不同颜色的字体进行了区分,这种细微的处理,极大地提升了阅读和自学的效率。初次接触时,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就给我留下了极佳的第一印象,感觉作者和编者在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匠心,力求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最优化的阅读和学习环境。这种对物质载体的重视,往往预示着内容本身的严谨和深度。
评分从我接触过的几套古代汉语学习资料来看,这本《新编古代汉语教程》在整体的学术严谨性和教学创新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没有为了迎合大众而过度简化内容,保持了应有的学术水准,但同时又充满了对现代学习者痛点的关怀。每一次翻开它,我都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尊重我的智力,同时也理解我的学习难度。例如,对于一些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流变的关键术语,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给出单一解释,而是标注了不同时期的演变脉络,这对于培养我们严谨的学术态度至关重要。这种对语言动态发展的关注,让我意识到,古代汉语并非是一潭死水,而是一条不断流淌的文化长河。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良师益友,它以其深度、广度以及对学习体验的细致考量,为我的古文学习之路奠定了坚实而又令人愉悦的基础。
评分这本书的辅助资源配套做得相当到位,虽然我主要是在自学,但这些资源的利用率却非常高。尤其是那些配套的练习册和参考答案的编排,看得出设计者是下了大功夫的。练习题的类型非常多样化,从基础的词义辨析、句子翻译,到更高阶的篇章结构分析和仿写练习,几乎覆盖了所有可能遇到的学习障碍点。更重要的是,答案的解析部分,绝非简单地给出正确选项,而是详细解释了为何其他选项是错误的,或者解释了特定译文背后的语言逻辑。这对于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自我纠错的能力至关重要。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以为自己懂了,但在做综合应用题时就会暴露知识点掌握的不够牢固。有了这套精细的练习和反馈机制,我得以快速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避免了无效的重复劳动。
评分我必须强调一下这本书在选材上的独到眼光。很多古代汉语教材为了追求“全面”,会塞入大量生僻且实用性不高的篇章,结果就是让学生在初期就被大量的陌生信息淹没,丧失信心。然而,这套教材的选文,明显经过了精挑细选。它们既保证了对基础语法和常见词汇的覆盖,又兼顾了文化内涵的展现。那些选段,不仅语言本身精炼优美,其背后的历史场景和文化典故也引人入胜。阅读这些文章时,我常常会放下“学习”的架子,沉浸在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之中。比如,其中几篇关于哲理思辨的文章,作者在注释中不仅仅是做字面翻译,还加入了对该思想流派的背景简介,这使得我们不仅仅学会了“怎么读”,更理解了“为什么要这么说”。这种深度挖掘和跨学科的融合,极大地丰富了学习的层次感,让古文学习不再是孤立的语言训练,而是一次深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旅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