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人生设计在童年:哈佛爸爸有话说
定价:28.00元
作者:(美)高燕定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4-01
ISBN:978756335563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558kg
编辑推荐
人才的培养是需要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的,这个简单的道理目前已经被大众接受,但是很多人既不知道如何做,也没有采取科学、理性的行动。在这本书里,作者用自己和女儿一起成长的故事,结合其他丰富的、有说服力的案例,以及长期、认真的观察和研究,向你传递一个理念:在规范化的社会里,人生是可以设计的,而且应该从童年开始;有了科学、理性的人生规划,人们完全可以不凭机遇、不靠伯乐,按部就班地、可预见性地获得自我认识意义上的、必然的成功。
内容提要
本书用生动的笔触、详实的资料,讲述一个普通女孩在父亲的引导下,从小树立人生理想和职业目标,在预期的人生轨迹上奋力追梦,一步步达到理想目标的故事,辅以其他丰富的、有说服力的案例,向读者传递一个理念:在规范化的社会里,人生是可以设计的,而且应该从童年开始;有了科学、理性的人生规划,人们完全可以不凭机遇、不靠伯乐,按部就班地、可预见性地获得自我认识意义上的、必然的成功。通过充满温情、闪烁智慧、迭出新意的故事,作者诠释了中美教育的差异和“中西合璧”的教育方法。作者女儿笔下儿时生动的心理活动和生活细节,疲于奔命的高中时代和充满智慧的社会活动,多姿多彩的作文和逻辑清晰的法庭辩论,以及自我奋斗、追逐梦想、演绎人生的自我表白,与作者的论述交织在一起,引人入胜。
作者以在美国大学20年的工作经历、对教育的深入研究和思考,向读者展示了精英人才的培养之道,倡导“超前”的童年人生设计和职业规划思想,阐述职业发展教育中“自我认识、教育与职业的关系、职业计划”三大环节的合理性、科学性和重要性,为学生及家长描绘出顺利实现人生价值和到达理想彼岸的蓝图。
目录
序言 人生设计在童年,徐
自序 设计人生开创未来
一 人生设计在童年
1.人生设计在童年
2.美国孩子都自由发展吗
3.提倡“早恋”
4.职业意识从娃娃抓起
5.素质教育和职业规划——始于6岁的美国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
6.职业发展三部曲——自我认识、教育与职业、职业规划
7.职业预备期要多长——提出一个新概念
8.早期人生设计——父母、孩子、教育者和社会的共同课题
二 目标与奋斗 ——从理想到必然
1.多姿多彩的基础教育
2.综合素质的“标准公式”
3.给她一个梦,点燃一把火
4.哈佛有什么错
5.爱好、能力、价值观和发展
6.优化人生路线图
7.订好计划。设计人生
8.探索人生目标的“捷径”——想成为-如何成为-准备好,成为
三 自主学习与自我教育
1.小女初到美国
2.一切从头开始——5岁,天,在美国自己上学
3.创造语言“交流”环境——爱丽丝漫游仙境
4.让孩子给大人讲故事
5.为孩子找好书
6.家长能教什么
7.9岁背SAT/GRE单词
8.音乐教育的意义
9.“放羊”和“开小灶”——中西合璧
10.不要让学校干扰教育
11.从小写简历,产生巨大内动力六年级的份简历
四 “超前”是成功的基础
1.起跑早就开始了
2.让孩子忙起来
3.“超前”带来自信
4.10岁自学两门大学外语——几岁开始学外语好
5.人人都是外语“天才”
6.该出手时才出手——跳级不跳级
7.助长不拔苗
五 家长该当什么角色
1.怎么当“两面派”
2.全家克制爱好
3.该牺牲就牺牲
4.“合理”的高标准要求
5.为孩子创造机会
6.珍惜、欣赏孩子的成果——从日记到出书
7.教孩子感恩——给老师们“发奖”
8.让孩子体验艰苦——一起“拓荒”,盖房子
9.当好拉拉队
六 走向社会,不做“并底乌龟”
1.走出家门长见识——从天才少年中心开始
2.不做“井底乌龟”
3.暑假怎么度过
13年暑假活动表
4.和大人在一起
5.做义工和打工
七 研究习
1.写作带动思考——纪录寻根之旅
2.说教没必要
3.读书人要“读书”
4.文学作品要“早读”
5.论文——教育的核心
6.两年几十万字都写啥
7.研究能力的培养
八 疲于奔命的高中
1.对美国高中生的偏见
2.高中后两年有多少事
3.耗时间的演讲比赛
4.选美:另类挑战
5.模拟美洲国家组织比赛
6.东方巡演之梦
九 追逐梦想,演绎人生
1.感受法律
2.体验法律
3.走进法律
4.法学院的宝塔尖
十 尾声
1.圆梦哈佛
2.大学不是目的地
3.准备再出发
4.父与女
5.哈佛爸爸没话说
6.有意外也有惊喜
7.选择和未来
附录一:高中作文
附录二:法庭上的终结辩论——高中模拟法庭比赛
附录三:一岁姑娘的眼睛/陈瑞琳——读高倩同学的新书《少女中国行》
附录四:十一年级一个月日程安排
附录五:美国《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
主要参考资料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太抓人眼球了,那种温暖而坚定的色调,一下子就让人感受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我本来对育儿类的书籍抱持着一种保留态度,总觉得市面上太多千篇一律的“成功学”口号了,但这本书的标题,尤其是“人生设计在童年”这个提法,立刻激起了我的好奇心。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管教孩子,更像是一种宏观的视角,引导父母去思考孩子人生的底层逻辑和长期发展。我特别欣赏它在强调“设计”这个词上的用心,这暗示了一种有目的、有规划的引导,而非随波逐流的放任自流。装帧的质感也很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觉得内容必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干货。每次看到这本书,我都会被那种“早规划,早受益”的理念所触动,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孩子未来期望的构建方式,是否过于碎片化,缺乏一个整体的蓝图。这本书的外部包装已经成功地为我构建了一个“值得深入阅读”的心理预期。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受是极其颠覆性的,它彻底打破了我过去对“优秀”和“成功”的狭隘定义。在传统观念里,似乎只有名校光环和高薪职业才算得上成功,但这本书却将视野投向了更广阔的人性层面——比如韧性、同理心和批判性思维这些“软性技能”。这些品质,才是决定一个人能否在变幻莫测的未来社会中立足的关键。我特别赞赏作者在提到“挫折教育”时的那种审慎态度,它并非鼓励我们刻意给孩子制造痛苦,而是教导父母如何在孩子遭遇挫折时,不越俎代庖,而是提供一个安全的“复原”环境。这种看似放手的艺术,其实是最考验父母智慧的。它要求我们放下对结果的执念,转而关注孩子应对过程中的心智成长。这种教育观的转变,对我个人来说是一次深刻的思维重塑。
评分这本书在组织结构上的逻辑性非常强,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仿佛在引导读者进行一场循序渐进的深度学习。它不像有些育儿书那样东拉西扯,而是围绕几个核心支柱不断深化论述,使得核心思想非常清晰地扎根于读者的脑海中。我注意到,作者在介绍某些概念时,会引用一些跨学科的知识,比如心理学、甚至一点点行为经济学的视角,这使得整本书的内容维度得到了极大的拓展,绝非一般的“育儿经验分享集”。这种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让它远远超越了“工具书”的范畴,更像是一本关于“人生成长规律”的底层源代码手册。每读完一个部分,我都会感觉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认知层次被悄悄提升了一个台阶,这是一种非常扎实、有累积感的阅读体验。
评分我最近在阅读的这本关于早期教育的书籍,它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到位,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作者似乎深谙如何将深刻的教育哲学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中去阐述。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娓娓道来,用非常生活化的案例来支撑观点。我尤其喜欢它探讨“兴趣培养”与“能力塑造”之间的微妙平衡。很多时候,我们为了培养所谓的“特长”,就给孩子报了大量的兴趣班,结果适得其反,让孩子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这本书却提供了一种更柔性、更内在的驱动力激发方法,它强调的是如何让孩子自己去发现“为什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做什么”。这种由内而外的驱动,是任何外在奖励都无法替代的,它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孩子潜能的大门。读完某个章节后,我常常需要停下来,静静地回味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并立即思考如何在自家实践。
评分真正让我感到惊艳的是,这本书在探讨“父母角色”时所展现出的那种极度自省和谦逊。它没有把父母塑造成全知全能的圣人,而是坦诚地指出了现代父母普遍存在的焦虑和局限性。其中有一段关于“高质量陪伴”的论述,让我印象深刻,它提醒我们,比起投入多少时间,更重要的是投入的“心力”和“专注度”。很多时候,我们陪在孩子身边,但心思却在工作邮件、家庭琐事上打转,这其实是一种无效的在场。这本书鼓励父母去正视自己的不完美,并以身作则地去学习和成长,因为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就是父母本身。这种坦诚的对话,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信任感,感觉作者不是在高处指点江山,而是在旁边,真诚地与我并肩同行,共同面对养育的挑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