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OFDM水声通信 电子与通信 书籍 |
| 作者: | Shengli Zhou(周胜利),Zhaohui Wang(王昭辉) |
| 定价: | 79.0 |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
| ISBN: | 9787121337048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以高速OFDM水声通信技术为主线,内容涉猎广泛,概念原理阐述清楚,逻辑性强。从OFDM水声通信各关键技术的原理阐述到OFDM水声通信接收机的设计方法以及OFDM 水声MODEM的研制;从单用户的MIMO-OFDM到多用户MIMO-OFDM水声通信的设计应用;从OFDM的中继传输到OFDM网络编码以及水声测距与定位。通过学习本书可以加深对OFDM水声通信相关原理及系统设计的理解。 本书可作为水声通信相关专业本科和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和参考。 |
| 目录 | |
| 目 录 第1章 引言1 1.1 研究背景1 1.1.1 水声的早期探索1 1.1.2 水声通信媒介1 1.1.3 水下系统和网络2 1.2 水声(UWA)信道的特点2 1.2.1 声速2 1.2.2 传播损失4 1.2.3 时变多径6 1.2.4 声传播模型7 1.2.5 环境噪声和外部干扰8 1.3 通带信道的输入和输出关系9 1.3.1 各径自有多普勒扩展的线性时变信道9 1.3.2 具有共同多普勒扩展的线性时变信道10 1.3.3 线性时不变信道11 1.3.4 幅度和时延变化的线性时变信道11 1.3.5 依频率衰减的线性时变信道11 1.4 水声通信中的调制技术12 1.4.1 跳频 FSK12 1.4.2 直接序列扩展频谱12 1.4.3 单载波调制13 1.4.4 扫频(S2C)载波调制13 1.4.5 多载波调制14 1.4.6 多输入多输出技术14 1.4.7 水声通信的近期发展15 1.5 本书的组织结构15 第2章 OFDM基本知识17 2.1 零后缀的OFDM17 2.1.1 发射信号17 2.1.2 接收机处理19 2.2 循环前缀的OFDM20 2.2.1 发射信号20 2.2.2 接收机处理21 2.3 OFDM相关的问题21 2.3.1 ZP-OFDM与CP-OFDM21 2.3.2 峰值平均功率比22 2.3.3 功率谱和带宽22 2.3.4 子载波分配22 2.3.5 总的数据速率23 2.3.6 设计指南23 2.4 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实现23 2.5 OFDM的挑战和补救方法24 2.5.1 分集合并和信道编码的益处25 2.6 MIMO-OFDM27 2.7 文献注记29 第3章 多进制LDPC编码的OFDM30 3.1 OFDM的信道编码30 3.1.1 信道编码30 3.1.2 编码调制31 3.1.3 编码的OFDM32 3.2 多进制LDPC码33 3.2.1 多进制的规则循环码34 3.2.2 多进制非规则LDPC码35 3.3 编码36 3.4 译码37 3.4.1 初始化38 3.4.2 变量节点到校验节点更新39 3.4.3 校验节点到变量节点更新39 3.4.4 初始判决和译码输出40 3.5 码设计41 3.5.1 规则循环码的设计41 3.5.2 非规则LDPC码的设计42 3.5.3 准循环的多进制LDPC码43 3.6 编码的OFDM的仿真结果45 3.7 文献注记47 第4章 PAPR控制48 4.1 PAPR的比较48 4.2 PAPR的减小50 4.2.1 限幅50 4.2.2 选择性映射51 4.2.3 载波峰值52 4.3 文献注记53 第5章 接收机综述和预处理54 5.1 OFDM接收机综述54 5.2 接收机预处理55 5.2.1 接收机的预处理55 5.2.2 数字实现56 5.2.3 频域过采样59 5.3 频域的输入/输出关系59 5.3.1 单输入单输出信道59 5.3.2 单输入多输出信道61 5.3.3 多输入多输出信道61 5.3.4 信道矩阵结构62 5.4 OFDM接收机的分类62 5.4.1 ICI-忽略的接收机63 5.4.2 ICI-感知的接收机64 5.4.3 逐块处理65 5.4.4 块间处理65 5.4.5 讨论65 5.5 仿真信道的接收机性能界65 5.5.1 仿真水声信道66 5.5.2 时变信道下的ICI影响66 5.5.3 SISO信道的中断性能67 5.6 扩展到CP-OFDM68 5.6.1 接收机预处理68 5.6.2 频域的输入/输出关系68 5.7 文献注记69 第6章 检测,同步和多普勒扩展估计70 6.1 基于互相关的方法71 6.1.1 基于互相关的检测71 6.1.2 基于互相关的同步和多 |
作为一名在水下设备领域工作的工程师,我对通信技术在恶劣环境下的可靠性和效率有着特别的关注。OFDM技术以其强大的抗干扰和高速传输能力,一直是我关注的焦点。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水声通信的特殊性,比如极低的带宽、巨大的传播延迟以及多普勒效应带来的频率偏移,都对OFDM技术的应用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阐述OFDM如何在这种极具挑战性的环境下保持其优势,例如如何在有限的带宽内高效地分配子载波,如何设计鲁棒的信道估计和均衡算法来应对时变信道,以及如何通过功率控制和调制方案的自适应调整来最大化数据吞吐量。这本书的内容,无疑将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设计下一代水声通信系统,提升水下作业的效率和安全性。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对水声通信的了解仅限于基础的声波传播原理,而OFDM这个词对我来说更是相对陌生的概念。但是,这本书的标题和副标题(电子与通信书籍)立刻引起了我的兴趣。我被OFDM技术在水下通信这一特殊应用场景下的潜力所吸引。我期望这本书能够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从零开始介绍OFDM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它为何能够适应水声这种复杂多变的传播环境。我希望能够了解到,OFDM是如何将一个宽带信道分割成多个窄带子信道,从而有效地对抗频率选择性衰落;以及在水下,这种技术又会遇到哪些独特的问题,又有哪些创新的解决方案。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也让我对未来的水下探索和应用有了更丰富的想象。
评分从一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内容实在太具现实意义了。OFDM技术在陆地上的成功应用早已毋庸置疑,而将其巧妙地移植到水声通信领域,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挑战和创新性的研究方向。我注意到书中对OFDM在水下信道建模、均衡算法以及自适应调制编码等方面的讨论,这正是我在课堂上和实践中常常遇到的难题。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希望能更深入地理解OFDM的子载波划分、导频插入、IFFT/FFT等关键环节在水声环境下的具体实现细节和优化策略。更重要的是,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际的仿真案例和性能分析,让我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更好地掌握OFDM水声通信的工程实现。这本书不仅可以作为我学习OFDM水声通信的入门教材,也可以作为我未来毕业设计或相关项目研究的有力参考。
评分我一直对水下世界充满着神秘感,而通信作为连接这个未知世界的关键技术,更是吸引着我深入探索。这本书的内容,虽然我还没有完全掌握,但仅仅是目录和章节标题就足以让我激动不已。OFDM,这个在陆地无线通信领域早已耳熟能详的强大技术,竟然能在水下实现如此精妙的应用,这本身就充满了想象空间。作者在介绍OFDM的基本原理时,似乎并没有用过于晦涩的语言,我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逻辑和智慧。对于那些像我一样,对水声环境的复杂性(比如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衰减特性等)以及OFDM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感到困惑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视角。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OFDM在克服水声信道非线性和时变性方面的具体措施,以及如何通过多载波的并行传输来对抗严重的频率选择性衰落。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未来水下探测、水下机器人通信甚至水下物联网的构想充满了信心。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水声通信领域的一扇新大门,特别是对于我这种对OFDM技术在水下环境的应用充满好奇的读者来说。之前对OFDM的理解主要集中在无线电通信领域,而这本书则巧妙地将这一高效的调制解调技术与水声通信的特殊性相结合,让我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书中对OFDM在水声环境下的挑战,例如多径效应、多普勒效应、信道衰落等,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这些复杂概念时,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方式,从基础原理讲起,逐步深入到算法和实现细节,使得即使是初学者也能逐步理解。书中穿插的大量图表和仿真结果,更是直观地展示了OFDM技术在提升水声通信速率和可靠性方面的优势。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水声通信的理解上升了一个维度,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传播介质,而是能够从更广阔的技术视角去审视和思考。这本书无疑是我近期阅读中最具启发性的一本,强烈推荐给所有对水声通信和OFDM技术感兴趣的研究者和工程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