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新疆劳动力资源宏观配置效率的实证研究——基于农业劳动力有限供给视角
定价:32.00元
作者:欧阳金琼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5-01
ISBN:978710921662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欧阳金琼编*的《新疆劳动力资源宏观配置效率的实证研究--基于农业劳动力有限供给视角》首先从新疆劳动力资源的供求现状出发,结合劳动力有限供给理论,对新疆农业劳动力有限供给的表现形式进行梳理,发现新疆农业劳动力剩余并不明显,劳动力供给从无限转向有限的趋势已相当明显。然后对农业劳动力转向有限供给的深层原因进行了多维度解析,发现劳动力配置结构问题是导致新疆现阶段劳动力出现短缺的主要原因,因而进一步指出研究新疆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意义。
目录
前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方法 1.2.4 技术路线图 1.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创新点与不足 1.3.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2 主要创新点第2章 基础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农业劳动力有限供给理论 2.1.1 农业劳动力有限供给的含义 2.1.2 农业劳动力有限供给的判断标准 2.1.3 农业劳动力有限供给的研究进展 2.2 劳动力市场理论 2.2.1 西方劳动力市场均衡理论 2.2.2 西方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 2.2.3 劳动力市场问题研究 2.3 劳动力流动理论 2.3.1 刘一拉一费模型 2.3.2 乔根森模型 2.3.3 托达罗模型 2.3.4 推拉理论 2.3.5 新劳动力迁移理论 2.3.6 劳动力流动理论 2.4 劳动力配置效率理论 2.4.1 劳动力配置体制与配置效率 2.4.2 劳动力配置结构与配置效率 2.4.3 新疆劳动力配置与配置效率 2.5 相关概念界定 2.5.1 劳动力与劳动力资源 2.5.2 效率与经济效率 2.5.3 资源配置与劳动力资源配置 2.5.4 资源配置效率与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 2.5.5 其他相关概念 2.5.6 本书劳动力资源宏观配置效率的概念界定 2.6 劳动力宏观配置效率的测算方法 2.6.1 产出弹性法 2.6.2 全要素生产率分解法 2.6.3 赛尔奎因分解法 2.6.4 指数分解法 2.6.5 数据包络模型与前沿函数 2.6.6 各种分析方法的比较及在本书中的应用 2.7 文献述评第3章 新疆农业劳动力资源的有限供给特征与多维度解析 3.1 劳动力资源总量规模与结构 3.1.1 总量规模 3.1.2 劳动力年龄与性别结构 3.1.3 劳动力的受教育结构 3.1.4 劳动力的民族结构 3.2 农业劳动力有限供给的表现形式 3.2.1 人口抚养比出现拐点 3.2.2 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 3.2.3 农民工工资持续上涨 3.2.4 “民工荒”现象日趋明显 3.2.5 农业劳动边际生产率与实际工资差距缩小 3.2.6 未来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失衡 3.3 农业劳动力有限供给对新疆经济发展的影响 3.3.1 延缓了城镇化进程 3.3.2 影响了产业结构调整 3.3.3 增加了农业经营风险 3.4 农业劳动力有限供给的多维度解析 3.4.1 “大农业”的产业结构与劳动力有限供给 3.4.2 半封闭的劳动力市场与劳动力有限供给 3.4.3 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力有限供给 3.4.4 劳动参与率与劳动力有限供给 3.4.5 就业一产业结构协调度与劳动力有限供给 3.5 本章小结第4章 新疆劳动力资源总量利用效率与经济增长 4.1 劳动力资源利用现状 4.1.1 劳动力利用率 4.1.2 劳动力使用效率 4.2 劳动力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分析 4.2.1 劳动力资源总量与经济增长 4.2.2 劳动力资源利用率与经济增长 4.2.3 劳动力资源使用效率与经济增长 4.3 劳动力资源总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4.3.1 研究方法:改进的经济增长率分解法 4.3.2 实证结果与分析 4.4 劳动力资源总量对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 4.4.1 计量模型:拓展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 4.4.2 实证分析 4.5 本章小结第5章 新疆劳动力资源城乡间配置效率与城乡收入差距 5.1 劳动力资源城乡配置现状 5.1.1 劳动年龄人口的城乡分布 5.1.2 就业人员城乡分布 5.2 劳动力资源城乡配置效率的测算 5.2.1 理论模型:改进的指数分解法 5.2.2 测算结果与分析 5.3 劳动力城乡配置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5.3.1 理论分析 5.3.2 研究方法:ECM模型 5.3.3 实证分析 5.4 本章小结第6章 新疆劳动力资源产业间配置效率与产业结构优化 6.1 劳动力资源产业问配置现状 6.1.1 三次产业总体配置现状 6.1.2产业配置现状 6.1.3第二产业配置现状 6.1.4第三产业配置现状 6.2 劳动力资源产业间配置效率的测算 6.2.1 理论分析 6.2.2 研究方法:指数分解法 6.2.3 实证结果与分析 6.3 劳动力配置与产业结构优化 6.3.1 劳动力配置与产业结构的理论关系 6.3.2 新疆产业结构现状 6.3.3 劳动力配置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 6.4 本章小结第7章 新疆劳动力资源区域间配置效率与区域均衡发展 7.1 劳动力资源地区间分布与流动现状 7.1.1 新疆行政区划简介 7.1.2 各地区劳动力总量分布 7.1.3 各地区劳动力比重 7.1.4 劳动力地区间流动概况 7.2 劳动力资源地区间配置效率测算 7.2.1 测算方法:DEA—Malmquist模型 7.2.2 测算结果分析 7.3 劳动力资源地区间配置与区域均衡发展 7.3.1 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7.3.2 计量模型:口收敛模型 7.3.3 实证结果分析 7.4 劳动力跨省转移的现状与特征 7.4.1 转移规模 7.4.2 迁入来源地与迁出目的地 7.4.3 受教育程度 7.5 劳动力资源跨省配置效率的测算 7.5.1 研究方法:经济增长率分解法 7.5.2 测算结果分析 7.6 劳动力跨省流动与省际经济收敛 7.6.1 新疆历年经济增长速度与排名 7.6.2 研究方法:0axaca—Blinder分解模型 7.6.3 实证结果分析 7.7 本章小结第8章 劳动力转移对兵团农业生产的影响 8.1 兵团劳动力的分布与流动现状 8.1.1 兵团劳动力资源产业间配置现状 8.1.2 兵团农业劳动力的流动现状 8.2 兵团农业生产的特点 8.2.1 兵团总产值构成与“大农业”的产业结构特征 8.2.2 兵团农业的现代化特征 8.3 劳动力转移对兵团农业生产的影响:理论分析 8.3.1 劳动力数量外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8.3.2 劳动力质量外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8.3.3 劳动力外流对兵团农业生产的影响 8.4 劳动力转移对兵团农业生产的影响:实证分析 8.4.1 劳动力数量流失对兵团农业生产的影响 8.4.2 劳动力质量流失对兵团农业生产的影响 8.5 本章小结第9章 全书总结与政策建议 9.1 主要结论 9.2 政策建议 9.3 研究展望参考文献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人,简洁大方,色调沉稳,给人一种严谨学术的印象。书名《RTDK 新疆劳动力资源宏观配置效率的实证研究——基于农业劳动力有限供给视角》虽然略显专业,但“新疆劳动力资源”、“宏观配置效率”、“实证研究”这些关键词,以及“农业劳动力有限供给视角”这个细致的切入点,都让我对其中蕴含的深刻洞察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对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模式很感兴趣,尤其是在国家大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大背景下,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更是备受瞩目。劳动力作为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其配置效率直接关系到整体经济的活力和可持续性。而“有限供给视角”,这无疑为研究提供了了一个非常现实且关键的维度。在一个劳动力流动性日益增强,但同时又存在区域性、结构性供给差异的时代,理解农业劳动力供给的有限性如何影响宏观层面的配置效率,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我设想,这本书可能会通过翔实的理论框架和扎实的实证数据,为我们揭示新疆在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方面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或许还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对于任何关心中国区域发展、经济学理论应用,或者对新疆地区发展状况有深度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和思考的窗口。
评分这本书的题目,尤其是“RTDK”这个缩写,让我觉得其中可能隐藏着某种特定的研究方法论或者模型,这一点让我倍感好奇。而“新疆劳动力资源宏观配置效率的实证研究”则明确了研究的地理范围和核心议题。我一直认为,劳动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石,其配置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基于农业劳动力有限供给视角”,这个限定词让研究显得尤为聚焦和深入。在很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部门往往是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源头,如果这个源头出现了供给的局限,那么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逻辑可能会发生显著变化。我猜想,作者可能通过严谨的统计分析,描绘了新疆农业劳动力供给的现状,探讨了其有限性的成因,并进一步分析了这种供给限制如何影响着其他产业对劳动力的吸收、资本的投资方向,以及技术创新的动力,从而最终影响到新疆宏观经济整体的配置效率。这本书可能不仅仅是对一个现象的描述,更可能是在分析问题根源的基础上,提出改善新疆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的政策建议,对于理解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的深层逻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评分我注意到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朴实,没有任何花哨的装饰,这往往是学术著作的一贯风格,传递着一种追求真理、回归本质的学术态度。书名《RTDK 新疆劳动力资源宏观配置效率的实证研究——基于农业劳动力有限供给视角》本身就充满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实证研究”表明其结论并非纸上谈兵,而是建立在坚实的证据之上。而“新疆劳动力资源宏观配置效率”这个主题,对于理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特别感兴趣的是“农业劳动力有限供给视角”这一点。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农业劳动力过剩是一种普遍现象,但新疆的情况可能更加复杂,或许存在着农业劳动力供给不足、流失等问题。这种有限性如何影响着新疆整体经济的资源配置,包括资本、技术等要素的流向,进而影响到宏观经济的效率,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挖掘的角度。我设想,书中可能详细阐述了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规律,分析了导致供给有限的原因,并量化了这种有限性对整体配置效率的影响程度。对于研究新疆经济、区域经济学,以及劳动力经济学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参考。
评分这本书的书脊上印刷的条形码和出版信息,都表明这是一部正规的学术专著。书名《RTDK 新疆劳动力资源宏观配置效率的实证研究——基于农业劳动力有限供给视角》的表述,虽然专业性较强,但“新疆”、“劳动力”、“配置效率”、“实证研究”等关键词,足以勾勒出研究的大致轮廓。我个人一直关注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劳动力要素的流动和配置如何影响区域经济的整体效率。新疆作为一个拥有独特地理位置和发展潜力的地区,其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特别是如何应对农业劳动力供给的有限性,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我推测,作者可能在书中运用了大量的统计数据和计量模型,对新疆的劳动力市场进行了一个全景式的扫描,并试图找出影响劳动力宏观配置效率的关键因素。考虑到“农业劳动力有限供给”这个限定词,我猜想研究的重点可能在于,当农业部门的劳动力供给趋于紧张时,这种紧张如何影响到其他非农产业的劳动力需求,进而影响到整个新疆经济的效率。书中或许还会探讨一些政策性建议,比如如何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劳动力技能提升等方式,来提高新疆整体的劳动力配置效率,从而实现更可持续的发展。
评分拿到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厚重的体量,这通常意味着作者付出了大量的心血,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梳理和分析。书名中的“实证研究”四个字,让我确信这并非空谈理论,而是建立在真实数据基础上的科学探索。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选取样本、构建模型的,以及最终得出了怎样的结论。新疆,一个地域广阔、民族多样、经济发展具有独特性的区域,其劳动力资源的配置状况无疑是一个复杂而又至关重要的课题。特别是“农业劳动力有限供给视角”,这是一个非常精妙的切入点。考虑到新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如果农业劳动力供给出现瓶颈,那么这种有限性将如何传导至宏观经济的各个层面,影响到整体的配置效率,这其中的逻辑链条一定非常值得探究。我甚至可以想象,书中可能涉及了对不同行业、不同区域间劳动力流动的分析,对教育、培训、社会保障等影响劳动力供给和配置的因素的考察,以及对政策导向如何促进或阻碍效率提升的评估。作为一名对经济学研究方法和现实应用都非常关注的读者,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这些复杂的问题一一破解,并用严谨的学术语言呈现给我们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