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无线电通信技术与信号处理
定价:65.00元
作者:荆丽丽,黄睿,刘凌云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18032082
字数:
页码:20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荆丽丽,女,就职于集宁师范学院电子工程系,主要研究方向电子通信和控制工程。讲师,研究生学历。生于1981.01内蒙古通辽市,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无线电通信技术与信号处理有很深的研究,并在期刊上发表多篇文章;
黄睿,女,于1977.09出生于重庆市渝北区,现任职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应用电子技术系,讲师职称,大学本科学历。出版过无线电通信系统方面的书籍3本;
刘凌云,女,生于1982年4月,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人。目前就职于集宁师范学院通信工程系、讲师。硕士研究生学位,有多年的通信工程教学经验,被学院连续5年评为教师。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无线电通信技术与信号处理》的装帧质量也相当不错,纸张的触感很好,印刷清晰,排版也很舒服,看起来就很有学术研究的质感。我是一名对电子产品充满好奇的用户,平时喜欢自己动手拆解一些老旧的收音机或者电子设备,试图理解它们是如何工作的。虽然我并没有专业的电子工程背景,但每次看到电路板上的各种元器件,比如电容、电阻、芯片,都会让我感觉像在解读一本密码书。这本书的名字,正好触及了我一直以来想要深入了解的领域。我希望它能够用相对易懂的语言,来解释那些听起来很复杂的概念,比如为什么不同的频率能承载不同的信息,或者为什么手机信号会时好时坏,甚至在某些区域完全无法连接。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信号处理”的部分很感兴趣,我很好奇,那些看起来杂乱无章的电磁波信号,是如何被提取、还原成我们能够理解的声音、图像或者文字的。如果书里能提供一些实际的应用案例,比如讲解一个简单的调频收音机的工作原理,或者介绍一下雷达系统是如何工作的,那对我这样的业余爱好者来说,将是巨大的福音,也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我日常接触到的无线电设备。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那种深邃的蓝色背景,搭配着抽象的信号波形图案,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一直对那些能让远隔千里的人们通过无形的方式联系起来的科学技术感到好奇,而“无线电通信技术与信号处理”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神秘感和探索的乐趣。我拿到书后,迫不及待地翻阅了目录,看到里面涵盖了从基础的电磁波原理到复杂的数字信号调制解调技术,还有一些关于抗干扰和纠错码的内容,这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平时比较喜欢科幻小说,尤其是一些涉及超光速通信或者心灵感应之类的情节,虽然我知道这些离现实很远,但它们总是能激发我对信息传递方式的无限想象。我希望这本书能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让我了解现实世界中,无线电通信是如何工作的,比如我们现在使用的手机信号,或者广播电视信号,它们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科学原理。我特别想知道,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会不会有一些我们肉眼看不见的“魔法”,让信息准确无误地到达目的地。如果书里能穿插一些历史上的重大无线电通信事件,或者未来可能出现的通信技术展望,那一定会更有意思。
评分当我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它可能涉及一些非常“硬核”的技术内容,比如复杂的数学公式和工程计算。我本身是一名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对于算法和数据处理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我也对网络安全和信息隐藏技术有着莫大的好奇心。虽然我主修的不是通信工程,但我相信,无线电通信技术与信号处理,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并且与计算机科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与现代通信安全相关的视角,比如如何通过信号分析来检测潜在的监听行为,或者如何设计更加鲁棒的通信协议来抵御干扰和攻击。另外,我也对那些能够实现高效信息传输的压缩和编码技术感到好奇,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介绍这些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它们在实际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软件定义无线电(SDR)的内容,或者介绍一些开源的信号处理工具和库,那对我们这些希望动手实践的学生来说,将是非常宝贵的资源。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一种未来科技的感觉,那种线条的流畅感和色彩的搭配,让我联想到宇宙中的星辰大海,以及人类探索未知的勇气。我是一名对航空航天和天文现象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经常会想象着来自遥远星系的信号,或者太空探索器向地球传回的数据。所以,“无线电通信技术与信号处理”这个书名,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扇通往更广阔世界的窗户。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更加硬核、更具科学严谨性的方式,来阐述无线电通信的底层逻辑。比如,我希望它能够深入讲解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包括不同频率下信号的衰减规律、反射、折射等现象,以及这些现象如何影响通信的距离和质量。在信号处理方面,我更关注那些能够从复杂噪声中提取有用信息的先进算法,比如傅里叶变换、小波分析等,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它们的应用场景和理论基础。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射电天文学或者深空通信的案例,那将是锦上添花,让我能够将书中的理论知识与我一直以来关注的领域联系起来。
评分我是在一个科技展览会上偶然看到这本书的,当时展位上摆放着各种新奇的电子设备,而这本书就像是其中最核心的“大脑”。我一直觉得,我们现在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无线通信,从智能手机到Wi-Fi,再到卫星导航,仿佛整个世界都被一种无形的网络连接起来了。这本书的书名,让我觉得它能揭示这种“无形网络”背后的奥秘。我平时喜欢看一些关于技术发展史的纪录片,了解一些伟大的发明是如何改变世界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更宏观的视角,来讲述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比如早期 Marconi 的实验,以及后来为我们今天的生活奠定基础的关键性突破。同时,我也想知道,在信号的传输过程中,有哪些常见的挑战,比如信号衰减、干扰,以及工程师们是如何设计出各种巧妙的算法来克服这些困难的。我对那些能够让微弱信号“起死回生”的信号处理技术特别感兴趣,比如降噪、滤波等等,这些技术听起来就像是给信号施了魔法,让原本模糊不清的信息变得清晰可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