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政治學與國際關係智庫叢書:戰後德國經濟與社會結構變化研究
定價:38.00元
售價:23.6元,便宜14.4元,摺扣62
作者:王湧,陳琪,陳波
齣版社:世界圖書齣版公司
齣版日期:2016-10-01
ISBN:9787519219802
字數:
頁碼:187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戰後德國經濟與社會結構變化研究》主要以問題為綫索,揭示和把握瞭德國從戰後一直到今天在經濟和社會方麵齣現的變化、起因以及其間的關聯。時間跨度上從1945年一直到2008年。全書主要依循國外,尤其是德國本土的新研究成果,其中既有學術方麵的新成果,也有德國和歐盟官方公布的有關數據資料,進一步披露戰後德國在社會結構上所處的狀態。
目錄
導言
上篇:經濟發展變化
章 兩德經濟發展的不同道路及其成敗
一、西德的新自由主義社會市場經濟之路
二、東德的中央計劃經濟道路
三、成敗分析
第二章 民主德國經濟失敗原因探析
一、經濟方麵的原因
二、非經濟方麵的原因
三、外部方麵的原因
第三章 聯邦德國經濟發展中兩股勢力的抗衡與作用
一、以市場為主導的經濟建設期
二、以調控為主導的社會建設期
三、兼顧失重的發展睏難期
第四章 聯邦德國經濟發展中的文化因素
一、20世紀50-60年代經濟騰飛中的文化因素
二、20世紀70-80年代社會均衡期的文化演替
三、統一後德國經濟發展的文化瓶頸
第五章 兩德統一後經濟發展的遲緩和睏境
一、科爾時期的經濟道路
二、施羅德和默剋爾時期的發展睏境
三、當前德國經濟的發展狀況
第六章 戰後德國經濟發展的特點及其對社會變化的意義
一、經濟與政治兩種不同方式的同步
二、德國經濟模式的建立
三、經濟發展的社會結果
四、新齣現的變化
下篇:社會結構和階級構成的變化
第七章 民主德國社會發展的幾個問題研究
一、社會結構變化
二、社會的平等與不平等
三、人口外流問題
四、統一後東部地區社會結構的急劇轉型
第八章 戰後聯邦德國階級(階層)構成的變化
一、社會階層的構成
二、曆史變化——三個結構圖
三、變化背後潛伏的事實
第九章 戰後德國社會變化的三個層麵
一、就業
二、人口
三、教育
第十章 戰後德國中層社會的形成及其意義
一、中間階層的崛起
二、中層社會的成因
三、聯邦德國社會中層的特點
四、社會中層的意義
第十一章 戰後兩個德國社會的現代性維度
一、人口狀況
二、外來移民
三、傢庭組成
第十二章 戰後德國社會結構的國際比較
一、人口與傢庭
二、教育
三、就業結構與收入
四、社會不平等與社會保障
五、社會文化與價值取嚮
結語
作者介紹
王湧,男,江蘇揚州人,留德博士、博士後,華東理工大學特聘教授,德語係責任教授,學科帶頭人。主持國傢社科基金項目2項,教育部、國傢外文局項目各1項。在外核心專業期刊上發錶德國問題及德語文學與文化研究論文數十篇,多篇被主流學術媒體、網站轉載。在內地及港颱地區齣版譯著多部,大多再版或數次再版。
文摘
序言
導言
上篇:經濟發展變化
章 兩德經濟發展的不同道路及其成敗
一、西德的新自由主義社會市場經濟之路
二、東德的中央計劃經濟道路
三、成敗分析
第二章 民主德國經濟失敗原因探析
一、經濟方麵的原因
二、非經濟方麵的原因
三、外部方麵的原因
第三章 聯邦德國經濟發展中兩股勢力的抗衡與作用
一、以市場為主導的經濟建設期
二、以調控為主導的社會建設期
三、兼顧失重的發展睏難期
第四章 聯邦德國經濟發展中的文化因素
一、20世紀50-60年代經濟騰飛中的文化因素
二、20世紀70-80年代社會均衡期的文化演替
三、統一後德國經濟發展的文化瓶頸
第五章 兩德統一後經濟發展的遲緩和睏境
一、科爾時期的經濟道路
二、施羅德和默剋爾時期的發展睏境
三、當前德國經濟的發展狀況
第六章 戰後德國經濟發展的特點及其對社會變化的意義
一、經濟與政治兩種不同方式的同步
二、德國經濟模式的建立
三、經濟發展的社會結果
四、新齣現的變化
下篇:社會結構和階級構成的變化
第七章 民主德國社會發展的幾個問題研究
一、社會結構變化
二、社會的平等與不平等
三、人口外流問題
四、統一後東部地區社會結構的急劇轉型
第八章 戰後聯邦德國階級(階層)構成的變化
一、社會階層的構成
二、曆史變化——三個結構圖
三、變化背後潛伏的事實
第九章 戰後德國社會變化的三個層麵
一、就業
二、人口
三、教育
第十章 戰後德國中層社會的形成及其意義
一、中間階層的崛起
二、中層社會的成因
三、聯邦德國社會中層的特點
四、社會中層的意義
第十一章 戰後兩個德國社會的現代性維度
一、人口狀況
二、外來移民
三、傢庭組成
第十二章 戰後德國社會結構的國際比較
一、人口與傢庭
二、教育
三、就業結構與收入
四、社會不平等與社會保障
五、社會文化與價值取嚮
結語
說實話,我對這種聚焦於特定國傢和特定曆史時期的深度學術專著總是抱有一種敬畏又期待的心情。這本“政治學與國際關係智庫叢書”的定位,預示著它不會滿足於泛泛而談的曆史概述,而是會拿齣硬核的論證來支撐其觀點。我尤其關注它對“社會結構變化”這部分的挖掘深度。我們都知道,經濟的繁榮必然帶來階層流動性的變化,戰後的德國,從傳統的工業精英到新興的技術官僚階層,權力與財富的分配機製肯定經曆瞭劇烈的重構。這本書會不會探討這種結構性調整對德國政治版圖的影響?比如,傳統保守勢力的衰落與中左翼政黨力量的崛起之間,是否存在著深刻的社會經濟基礎?再者,在社會福利體係的建立過程中,國傢權力是如何介入到傢庭和個人生活的方方麵麵的?我希望能看到對“福利國傢”的批判性審視,即這種看似完美的製度,在長期運行中暴露齣瞭哪些內部的張力或結構性的矛盾,尤其是在麵對全球化和人口老齡化挑戰時,這些戰後奠定的結構是否展現齣瞭足夠的韌性或僵化。期待它能提供一些超越主流敘事的、更具思辨性的洞察。
評分拿起一本智庫叢書的書,我自然會關注其方法論的嚴謹性。研究戰後德國的經濟復蘇,絕非易事,因為它涉及到大量的數據收集、跨學科的理論藉鑒,以及對復雜曆史語境的精準把握。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展示齣紮實的實證研究基礎。例如,在分析經濟結構時,作者是如何量化衡量中小企業(Mittelstand)在穩定就業和創新方麵的核心作用的?這不僅僅是數量上的統計,更應該是對這種商業文化的深入理解。同時,對於國際關係這一維度,書中是否會詳細闡述西德如何通過加入歐洲共同體(EC)這一戰略步驟,來確保其經濟成果的安全性,並將其深度嵌入到西方法權體係之中,從而避免重蹈軍國主義的覆轍?這種“以外部約束保障內部穩定”的策略,是德國模式的精髓之一。我希望作者能用清晰的邏輯鏈條,將這些看似分散的經濟政策、社會共識與地緣政治選擇串聯起來,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真是引人入勝,光是“戰後德國經濟與社會結構變化研究”這幾個字就讓人浮想聯翩。我一直對二戰後歐洲的復興之路抱有極大的好奇心,特彆是德國,這個曾經的戰爭機器如何在短時間內實現如此驚人的經濟奇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經濟騰飛”(Wirtschaftswunder)。這本書想必會深入剖析支撐這場轉型的那些核心要素。我期待它能清晰地梳理齣馬歇爾計劃的影響、萊茵社會市場經濟模式的建立過程,以及工會與雇主之間那種微妙而又富有成效的閤作關係是如何塑造瞭戰後德國的勞資關係範本。更進一步說,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解讀社會結構層麵的變遷的。從一個被徹底打碎的舊秩序中,一個新的、更加民主化、更注重福利的社會是如何艱難地搭建起來的?這不僅僅是GDP數字的增長,更是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深刻重塑。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鮮活的個案研究,比如戰後一代人對納粹曆史的態度如何影響瞭他們對未來發展的規劃,以及東西德閤並後,這種曆史的張力又是如何在新德國的社會結構中留下印記的。這種宏大敘事與微觀體驗相結閤的分析,纔能真正讓我們理解那段復雜而關鍵的曆史時期。
評分坦白說,我對德國的戰後史有一種特殊的關注點,那就是其“去政治化”傾嚮——即通過將核心議題(如經濟管理)交給技術官僚和專業機構處理,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避開意識形態的激烈衝突。這本書對這種現象會有怎樣的解讀?這究竟是一種成熟的政治智慧,還是一種對曆史責任的迴避?社會結構的“去意識形態化”伴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在短期內帶來瞭巨大的社會和諧,但長期來看,這種對公共討論深度的壓縮,是否也為後來的社會矛盾積纍瞭潛在的爆發點?我特彆想知道,書中是否觸及瞭德國社會在文化和身份認同上的微妙轉變。從一個強調民族統一性的國傢,轉變為一個接受多元化移民社會的曆程,中間經曆瞭哪些社會結構上的摩擦和調整?這些社會層麵的“軟性”變化,往往比硬性的經濟數據更能反映一個社會真正的健康狀況。
評分這本書的命名中包含“政治學”和“國際關係”,這讓我相信它不會僅僅停留在社會經濟史的層麵,而是會將其置於更廣闊的政治哲學和國際秩序變遷的大背景下進行考察。戰後德國的穩定,是冷戰格局下東西方力量平衡的關鍵一環。作者是否會深入探討西德在美蘇對峙中的那種“亦步亦趨”的謹慎外交策略,以及這種外部壓力如何反過來塑造瞭其內部的政治體製和經濟發展路徑?例如,為瞭獲取盟友的信任,德國必須在政治上錶現齣極度的剋製和對民主原則的絕對遵從,這種外部強加的規範,最終是如何內化為德國社會結構的一部分的?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作者如何論證德國模式的“範本性”——它的成功究竟是特定曆史時期的偶然産物,還是可以被其他麵臨重建挑戰的國傢所藉鑒的普適性經驗?這種對理論價值的探討,纔真正體現瞭一本“智庫叢書”應有的深度和格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