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前必讀】:
本店銷售的書籍品相可能因為存放時間長短關係會有成色不等,請放心選購。
付款後,不缺貨的情況下,48小時內發貨,如有缺貨的情況下,我們會及時在聊天窗口給您留言告知。
發貨地北京,一般情況下發貨後同城次日可以到達,省外具體以快遞公司運輸為準。
望每位讀者在收貨的時候要驗貨,有什麼意外可以拒簽,這是對您們權益的保護。
注意:節假日全體放假,請自助下單;如需幫助請及時與我們聯係。祝您購物愉快!商傢熱綫: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書名:光縴通信新技術
定價:39.80元
作者:袁建國 ,葉文偉著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2-01
ISBN:978712122449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全書係統地介紹瞭光縴通信關鍵技術及外關於光通信技術的*科研成果,並總結瞭作者多年來在光縴通信技術方麵的工程實踐經驗。本書共11 章:光縴通信技術概論新型光縴技術、光縴拉曼放大技術、光縴色散補償技術、光波長穩定技術、光濾波技術、光功率均衡技術、光縴通信中FEC 編碼技術、光縴通信中調製碼型技術、光孤子傳輸技術與光接入網新技術。
目錄
章 光縴通信技術概論
1.1 光縴通信技術的演進
1.2 光縴通信係統的關鍵技術
1.3 光縴通信係統的基本組成
1.4 光縴通信技術的優越性
1.5 光縴通信係統的經典解決方案
第2章 新光縴技術
2.1 引言
2.2 光縴新材料
2.3 光縴性能對通信係統的影響
2.3.1 色度色散
2.3.2 偏振模色散
2.3.3 零色散波長與色散斜率
2.3.4 有效麵積
2.3.5 非綫性效應
2.4 新型光縴技術
2.4.1 G.652型與G.655型光縴及其新發展
2.4.2 大有效麵積光縴
2.4.3 低色散斜率光縴
2.4.4 全波光縴
2.4.5 新的G.656光縴
2.5 骨乾網與城域網的光縴選擇
2.5.1 不同傳送網對光縴特性的要求
2.5.2 骨乾網光縴的選擇
2.5.3 城域網光縴的選擇
第3章 光縴拉曼放大技術
3.1 引言
3.2 光放大技術分析
3.2.1 光放大器的發展
3.2.2 光放大器的分類
3.2.3 光放大器的應用
3.3 拉曼放大技術
3.3.1 拉曼放大器的基本原理
3.3.2 拉曼放大器的技術指標
3.3.3 拉曼放大器的分類和應用方式
3.3.4 拉曼放大器的特點與技術優勢
3.4 拉曼放大技術在光縴通信係統中的應用
3.5 拉曼放大技術對光縴通信係統性能的影響
3.5.1 光信噪比
3.5.2 噪聲係數
3.5.3 Q因子係數
第4章 光縴色散補償技術
4.1 引言
4.2 綫性色散補償技術
4.2.1 色散光縴補償
4.2.2 色散管理光縴
4.2.3 啁啾光縴光柵
4.2.4 控製啁啾現象的技術
4.2.5 綫性預啁啾技術
4.2.6 色散支持傳輸技術
4.2.7 高階色散管理
4.2.8 動態色散管理
4.3 非綫性色散補償技術
4.3.1 色散管理光孤子傳輸技術
4.3.2 中間頻譜反轉技術
4.3.3 非綫性管理技術
4.3.4 色散管理孤子
4.4 偏振模色散補償技術
4.4.1 PMD的錶徵參數
4.4.2 PMD對光傳輸係統的影響
4.4.3 PMD補償技術
第5章 光波長穩定技術
5.1 引言
5.2 光縴通信係統對波長中心頻率偏差的要求
5.3 光縴通信係統中波長穩定的方法
5.4 波長鎖定技術
5.4.1 采用介質膜濾波片的波長鎖定器
5.4.2 采用法布裏-珀羅標準具的波長鎖定器
5.4.3 集成式
第6章 光濾波技術
6.1 引言
6.2 光濾波技術的工作原理
6.3 可調光濾波技術
6.4 光分/閤波技術
6.4.1 光柵型波分復用器
6.4.2 介質薄膜濾波器型波分復用器
6.4.3 熔錐型波分復用器
6.4.4 集成光波導型波分復用器
6.5 群組濾波——INTERLEAVER技術
6.6 光濾波器的主要指標以及技術比較
6.7 光濾波器的應用與選擇
第7章 光功率均衡技術
7.1 引言
7.2 光功率均衡器
7.2.1 光功率不均衡性的來源
7.2.2 光功率均衡器的結構
7.3 EDFA的增益鉗製技術
7.4 EDFA的增益均衡技術
7.4.1 EDFA的增益平坦技術
7.4.2 動態增益均衡技術
第8章 光縴通信中FEC編碼技術
8.1 引言
8.2 糾錯碼的概念及工作原理
8.2.1 光縴通信中的差錯控製編碼
8.2.2 差錯控製的編碼種類
8.2.3 常用的糾錯編碼
8.3 前嚮糾錯技術
8.3.1 前嚮糾錯碼
8.3.2 淨編碼增益
8.3.3 FEC碼的糾錯性能
8.3.4 FEC碼型分析
8.3.5 FEC碼型的主要構造方法
8.3.6 FEC碼的技術優勢
8.4 光縴通信係統中FEC碼的選擇與應用方式
8.4.1 光縴通信係統中FEC碼型的選擇
8.4.2 光縴通信中帶內外FEC的應用方式
8.5 FEC技術對光縴通信係統性能的改善
8.5.1 帶內FEC
8.5.2 帶外FEC
8.5.3 帶內FEC和帶外FEC的比較
8.6 FEC技術
8.6.1 SFEC的實現方案
8.6.2 SFEC的糾錯性能和技術特點
8.7 光縴通信中FEC應用的數字包封技術
8.7.1 光網絡節點接口
8.7.2 數字包封器中的信息結構
8.7.3 ONNI信息結構
8.7.4 光接口轉換單元
8.7.5 OTU中FEC子幀結構
8.7.6 數字包封技術的硬件實現
8.8 光縴通信係統的OTU設計中FEC技術的實現
第9章 光縴通信中調製碼型技術
9.1 引言
9.2 光縴通信中編碼信息的調製技術
9.3 光縴通信中常用的調製碼型技術
9.3.1 非歸零碼NRZ
9.3.2 歸零碼RZ
9.3.3 啁啾歸零碼CRZ
9.3.4 載波抑製歸零碼CSRZ
9.3.5 SuperCRZ
9.3.6 SuperDRZ
9.3.7 ODB
9.3.8 DPSK
9.3.9 DQPSK
9.4 光縴通信係統中各碼型的傳輸特性
9.5 傳輸參數對不同調製碼型係統的影響
9.5.1 色散對不同碼型係統的影響
9.5.2 非綫性效應對不同碼型係統的影響
9.5.3 PMD對不同碼型係統的影響
0章 光孤子傳輸技術
10.1 引言
10.2 光孤子傳輸的基本原理
10.2.1 孤子方程和孤子解
10.2.2 暗孤子
10.2.3 光孤子傳輸原理
10.3 光孤子傳輸係統
10.3.1 光孤子傳輸係統的組成
10.3.2 光孤子傳輸係統存在的問題
10.3.3 光孤子傳輸控製技術
10.4 光孤子通信的特點與色散控製方案
10.5 色散管理光孤子傳輸技術
10.5.1 色散管理光孤子的基本概念
10.5.2 色散管理光孤子理論
10.5.3 色散管理光孤子的傳輸性能
1章 光接入網新技術
11.1 引言
11.2 WDM-PON技術
11.2.1 WDM-PON的關鍵技術
11.2.2 WDM光接入網的網絡結構
11.2.3 WDM-PON技術的發展動態
11.3 OCDMA技術
11.3.1 OCDMA的基本原理
11.3.2 OCDMA係統
11.3.3 OCDMA係統的相關器件
11.3.4 OCDMA的分類與優點
11.3.5 OCDMA技術發展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袁建國,教授,重慶大學博士畢業,1994.7~2003.1:大唐電信成都光通信分公司(原郵電部第五研究所),2003.2至今:重慶郵電大學光縴通信技術重點實驗室。在光縴通信技術領域有很高的研究水平和豐富的科研經驗
文摘
序言
從書名中“正版世”這幾個字,我能感受到作者和齣版社對知識産權的尊重,以及希望提供給讀者高質量內容的決心。這對於我們這些希望獲取可靠信息的人來說,是一種莫大的安心。光縴通信作為現代信息社會的基礎設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技術的更新迭代更是日新月異。我一直以來都關注著科技的發展,也深知在這個領域,知識的更新速度快的驚人。因此,一本聚焦於“新技術”的書籍,對於想要跟上時代步伐的人來說,無疑是極其寶貴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涵蓋當前光縴通信領域最熱門、最具潛力的技術方嚮,比如下一代光網絡架構、新型光器件、光信號處理技術,以及與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技術在光通信領域的融閤應用。我更期待的是,作者能夠通過大量的實例和數據,來佐證這些新技術的優勢和應用前景,讓我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它們帶來的變革。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技術的介紹,更像是一種對未來通信圖景的描繪,讓我能夠提前窺探到科技發展的前沿力量。
評分說實話,我選擇這本書,是因為看到作者的名字,袁建國和葉文偉。我對他們在這個領域的研究成果略有耳聞,也讀過一些他們發錶的文章。他們的專業性和嚴謹性是我非常看重的。我一直覺得,技術書籍的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作者的專業背景和研究深度。當我知道是這兩位專傢撰寫這本書時,我就毫不猶豫地決定購買瞭。我非常期待能夠從他們的筆下,學習到關於光縴通信最前沿、最深入的知識。我希望他們能夠將自己多年的研究心得和實踐經驗,毫無保留地分享齣來。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獲取知識的途徑,更是一種學習大師思想、汲取學術營養的機會。我希望能夠通過閱讀這本書,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拓展自己的知識視野,甚至能夠從中獲得一些啓發,為我今後的學術研究或技術創新打下堅實的基礎。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是《正版世光縴通信新技術9787121224492袁建國,葉文偉著》,我拿到它的時候,感覺像獲得瞭一把通往未來數字世界的鑰匙。我並不是一個科班齣身的通信工程師,但一直對光縴通信這個領域充滿好奇。我常常在想,我們每天使用的互聯網,手機信號,乃至那些高速傳輸的數據流,背後究竟是怎樣一種精密而又充滿智慧的技術在支撐著?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給我一種嚴謹而又前沿的感覺,讓我對即將翻開的篇章充滿瞭期待。我希望它能以一種通俗易懂的方式,為我揭示光縴通信的奧秘,從基礎原理到最新的技術突破,都能有一個清晰的脈絡。尤其是書中提到的“新技術”,我非常好奇它們具體是指什麼?是關於速率的提升,還是傳輸距離的延伸,亦或是網絡架構的創新?我希望能藉此書,對這些前沿技術有一個初步的瞭解,甚至能觸摸到它們改變我們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可能性。我一直相信,理解技術背後的原理,是更好地利用和創新技術的第一步,而這本書,正是我想象中實現這一目標的理想夥伴。
評分購買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齣於一種職業發展的考量。我從事的是與信息技術相關的工作,雖然不直接涉及光縴通信的研發,但對光縴通信的理解程度,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我工作的效率和視野的廣度。我需要瞭解當前的光縴通信技術發展到瞭哪個階段,有哪些新的解決方案可以應用於我的項目中,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會如何影響我的工作。因此,我期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有實用價值的信息,能夠幫助我解決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技術難題,或者為我提供創新的思路。我希望書中不僅僅是理論的闡述,更能包含一些工程實踐的案例,或者對典型應用場景的分析。比如,在數據中心、5G網絡、甚至未來物聯網的建設中,光縴通信技術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又麵臨著哪些挑戰?這些都是我非常關心的問題。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行業內的解決方案或者技術路綫圖,那就更完美瞭。
評分對於一個對物理學和信息技術都略感興趣的愛好者來說,《正版世光縴通信新技術9787121224492袁建國,葉文偉著》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充滿瞭吸引力。我一直認為,光縴通信是物理學原理在信息傳輸領域最精彩的應用之一,它將抽象的電磁波理論轉化為瞭我們日常生活中觸手可及的高速網絡。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以一種清晰易懂的方式,闡述光縴通信背後的物理原理,比如光的摺射、反射、衍射等在光縴傳輸中的應用,以及不同類型光縴的特性差異。同時,我也非常好奇書中提到的“新技術”具體是指哪些方麵,是關於更高帶寬的傳輸技術,比如相乾光通信、空分復用技術,還是關於更高效的調製解調方案?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生動的比喻和形象的圖示,來解釋這些復雜的概念,讓我即使沒有深厚的專業背景,也能理解其精髓。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更是一種探索科學奧秘的旅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