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电能计量实用技术问答 | 作者 | 徐登伟著 |
| 定价 | 65.00元 | 出版社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 ISBN | 9787512341005 | 出版日期 | 2013-06-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699Kg |
| 内容简介 | |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国家职业标准》和《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要求》为准则,参照《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教材》,将电能计量工作所涉及的相关基础、专业知识囊括其中。重点针对电能计量装置全过程管理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提纲挈领的将计量装置原理公式、计量法律法规、专业规程规范、适用标准要求一一体现。强调计量工作作为供电企业的窗口岗位,必须遵守职业道德规范,面对客户诉求时,以科学的态度、精湛的技能、准确的数据、严格的标准、合法的流程加以处理。同时辅以安规、负控、集抄、阶梯电价、优质服务等相关知识充实内容。作为一名从事十年计量工作的一线人员,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作者总在思考:“我想了解什么知识、我应该掌握哪些技能、我必须遵循哪些标准(规范)”。针对阅读人群、工作(传授)对象,怎样达到图书适用目的?是作者重点思考的问题。以历来积累书本中展现的习题、工作中体现的实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寻找契合点,引起编读人员之间共鸣。 |
| 作者简介 | |
| 徐登伟,男,40岁,江苏省淮安供电公司员工,电能表修校技师。曾出版《电能计量工作手册》。1990年10月参加工作,从事变电检修专业;1997年9月~2007年3月于江苏电力职工大学(专业: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层次:专科)和南京工程学院(专业:电力市场营销;层次:本科)进行理论学习。2000年11月~2010年3月从事装表接电和电能计量工作。2003年4月~2007年10月于江苏省电力营销职业培训中心进行技能培训学习,获得电能表修校高级工和技师等级证书。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拿到这本书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快速浏览了一下目录结构,不得不说,它的逻辑组织得非常巧妙和人性化。它不是简单地罗列知识点,而是构建了一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知识体系。从最基础的概念解析,到中级的应用场景剖析,再到后期的疑难杂症排查,脉络清晰得令人赞叹。作者似乎非常理解读者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困惑点,章节之间的过渡非常自然流畅,即便是跨越到下一个主题时,也总能找到一个承上启下的衔接点。我发现它在关键术语的界定时非常严谨,不像有些技术书籍那样模棱两可,这一点对于需要精准操作的计量工作来说至关重要。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在某些复杂原理的讲解后,会立刻配上一个简洁的案例说明,帮助我们立刻将抽象的理论与实际工作场景挂钩,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和理解的效率,这绝对是实战派读者的福音。
评分我以前总觉得技术类书籍读起来会有一种“味同嚼蜡”的感觉,尤其是涉及到一些标准和规范的解读时,但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的语言风格在保持专业性的同时,又充满了实用的指导性,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很多问答的设置,使得原本可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搜索和推敲的内容,现在都能被直接、高效地找到答案。我特别欣赏它处理那些“灰色地带”问题时的态度,很多时候,技术标准可能有多种解释口径,这本书没有回避这些争议点,而是提供了业内普遍认可的主流处理方式,并且还会稍微提及其他可能的考量,这种平衡的处理方式让我感觉作者的经验非常丰富和到位。它真正做到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让你不仅学会了怎么做,还明白了背后的原理和规范要求。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略带磨砂的质感,加上字体排版的考究,透露出一种专业又不失沉稳的气息。我当时在书店里一眼就被它吸引了,感觉它不像那种枯燥的教科书,反而更像是一本可以随时翻阅的工具手册。书本拿在手里的分量也恰到好处,不会太轻飘,给人一种内容充实的感觉。内页的纸张选择也相当不错,印刷清晰,墨色均匀,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特别疲劳,这对经常需要查阅技术资料的我们来说,简直是福音。侧边书脊的书名印刷清晰,即使是放在高高的书架上,也能一眼找到它。我特别喜欢它封面选用的那种深蓝色调,沉稳大气,非常符合电力行业那种严谨、可靠的调性。而且,即使是反复翻阅,书本的边角也没有出现明显的卷曲或磨损,看得出出版社在制作上还是下了不少功夫的,细节决定成败,在这本书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评分从排版和图表的运用来看,这本书无疑是精心制作的。很多涉及到接线图、波形分析或者复杂计算流程的地方,作者都采用了清晰、高分辨率的插图和流程图。这些图表的设计绝非敷衍了事,它们被精确地放置在需要解释的文本旁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不像有些书籍,图表总是放在很远的地方,读者需要频繁翻页才能对照阅读,让人心烦意乱。这本书的留白处理也做得很好,页面看起来疏密有致,阅读压力小。我注意到,即便是复杂的公式推导,它也分步展示,每一个变量的引入和转换都标注得清清楚楚,这对于我这种需要经常回顾基础数学模型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省去了大量的重新推导时间。优质的视觉呈现,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沉浸感和知识的吸收率。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其强大的“可操作性”和“解决问题的导向性”。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集合,更像是一位资深计量工程师随时待命的“私人顾问”。在实际遇到一些突发故障或需要进行性能验证的棘手问题时,我常常会打开它,往往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到与当前情况高度吻合的分析角度和处理步骤。作者在描述故障排除流程时,那种细致入微的排查步骤,仿佛作者本人就在现场指导你操作一般,完全避免了那种理论指导实践时的“脱节感”。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把那些藏在厚厚规章制度背后、需要多年经验才能悟透的“门道”和“窍门”,用清晰易懂的方式总结了出来,使得初入行者可以少走弯路,而老手也能从中找到新的优化思路。可以说,它是工具书中的精品典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