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文蓉临证心悟
定价:28.00元
作者:文蓉
出版社:中国中医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5-01
ISBN:9787513232098
字数:176000
页码:224
版次:0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暂无相关内容 资料提取中
编辑推荐
当代名医成长实践录——guojia层次中医人才培养项目“全国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研修成果。
内容提要
本书系全国中医临床人才研修心得系列丛书之一, 作者为厦门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第二批“ 全国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学员。全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 读经典” 主要介绍其在“ guojia优才” 项目3 年研修期间对中医经典的临床感悟,读各部医籍典著的心得体会及临床实际应用,中篇“勤临床”详细阐述其对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临床善治和重点病种的系统认识、诊治经验及验案, 下篇“ 跟名师” 介绍其跟师朱良春、李振华、干祖望、洪广祥等国医大师的临床经验系统总结。
作者介绍
文蓉,女,现任福建中医大学附属厦门中医院主任医师,北京中医大学兼职教授,福建中医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第二批“全国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学员。中华中医学会主办《中医通报》杂志编委及编辑部主任。从事医、教、研工作30 年,师从国医大师朱良春、干祖望、洪广祥、王琦、孙光荣以及针灸专家夏玉卿、彭荣琛等。临床善用经典理论诊治疑难杂症,针并治慢性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疾病取得满意疗效。主持及参与科研课题20 余项,在专业期刊发表论文70 篇,参编著作5 部。兼任中华中医学会内经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医研究促进会期刊图书编辑与信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福建省中医促进会副会长,福建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中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常务理事,厦门市中医促进会会长,厦门市针灸学会副会长。农工党厦门市委副主委,厦门市政协委员。2011 年获中华中医学会“全国中医师诵经典学名著活动标兵”,2013 年获厦门市“三八”红旗手称号。2015 年在北京中医大学临床教学医院教师讲课竞赛中获得名。
书名:针灸处方新解
定价:36.00元
编者:彭荣琛,万文蓉
作者:
出版时间:2016年1月
开本:16
ISBN编号:9787117208789
页码:263
装帧:平装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内容简介
针灸处方,是在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的*佳穴位组合。有明确的组方法则、明确的刺灸方法和明确的使用范围,是针灸理论与临床治疗之间的桥梁,*是针灸医师临床选穴治疗疾病的基本功。
作者(彭荣琛、万文蓉)长期从事中医针灸临床与教学,学验俱丰。《针灸处方新解》精选历代针灸处方与当今zhiming专家的有效处方178首,按功效分为预防类、解表类、清热泻火类、开窍类、安神类、祛风寒湿类、止吐泻类、消食化虫类、止咳平喘类、通利类、温里类、补益类、理气类、理血类、固涩类、治疮疡类等16类,并结合作者的临床经验和教学体会进行解读,*大限度地拓宽读者的诊疗思路,加强对处方的理解与应用。特点:①按照针灸推拿学专业教材体例进行编写和解读;②组方清晰、症治明确,包括主症和中医西医病名,适应临床治疗各种病症的需要;③精选历代名家言论,以便互相参悟;④每首处方均从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解、加减、文献予以阐述,层次清晰;⑤章后有小结、处方歌诀及复习题,方便读者学习、记忆和复习;⑥书末附有针灸处方笔画和拼音索引,方便读者检索。
本书是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学习针灸处方的必备参考书,对针灸医师明确选穴处方与提高诊疗效果也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我向来对那些故作高深的医学著作敬而远之,而这本新书的风格却让我眼前一亮。它的叙事方式极其平实,仿佛邻家长者在分享他的行医心得,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全是实实在在的案例和感悟。书中的许多论述,都紧密围绕着“辨证论治”的核心精神展开,但又跳脱出僵化的条条框框。作者似乎有一种神奇的能力,能将那些看似毫不相关的症状串联起来,最终指向一个清晰的病机核心。举例来说,书中关于脾胃病的论述,不再仅仅纠结于寒热虚实,而是深入探讨了情志、饮食、居住环境对脾胃功能的影响,将人体视为一个动态平衡的整体。这种宏观视角和微观分析相结合的写法,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思路。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权变”的强调,他反复告诫读者,古方的剂量和组成并非一成不变,必须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这种务实的态度,对于当下许多过于拘泥于古方的现象,无疑是一种有力的纠偏。这本书更像是一本修炼内功的秘籍,它教你的不是招式,而是如何练好内力,方能百战不殆。
评分这本新近拜读的医书,可谓是中医临床实践领域的一股清流。它没有冗长晦涩的理论阐述,而是直奔主题,将复杂的病机和治疗思路抽丝剥茧,以一种近乎手把手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尤其是对那些疑难杂症的处理,作者的经验性总结让人茅塞顿开。比如,对于一个看似普通的感冒,书中却详细剖析了不同体质、不同季节下的细微差别,并给出了针对性的方药组合。这种精细入微的观察力,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长期浸淫于临床一线的心血结晶。书中对脉象的解读尤其精彩,不同于刻板的教科书描述,而是结合了病人的神态、舌象等多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判断,让人感受到中医诊病的立体感和人情味。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仿佛有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在耳边悉心指导,很多以往在临床上拿捏不准的地方,现在心中顿时有了底气。对于初入临床的年轻医生而言,这本书无疑是一盏明灯,能有效缩短他们从书本知识到临床实战的鸿沟。它强调的“悟”字,正是指这种将理论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境界,值得反复研读,常读常新。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一次进入名家内心世界的“探秘之旅”。它没有固定的叙事框架,而是以一种散点透视的方式,将作者毕生的临床感悟碎片化地呈现出来,但这些碎片拼凑起来,却构成了一幅完整且生动的临床图景。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医患沟通”和“医德修养”的讨论。作者认为,一个优秀的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技术,更要有能够影响和引导患者心性的能力。书中穿插了一些作者早年行医时遇到的伦理困境和心路历程,这些真实的记录,比任何理论说教都更有力量。它让人明白,医学的本质是服务和关怀,技术是基础,而人文关怀才是升华。这本书的语言节奏变化多端,有时如行云流水般流畅,有时则如刀劈斧凿般犀利果断,这种多变的文风,恰恰反映了临床实践中瞬息万变的复杂性。读罢全书,我感觉不仅学到了具体的治病方法,更重要的是,被注入了一种对医学事业更深层次的热爱与敬畏。
评分作为一名资深的中医爱好者,我阅读过不少名家医案,但这本书的笔法显得格外清新有力。作者似乎很擅长用最朴素的语言描述最深刻的道理。书中的章节编排并非严格按照经络脏腑划分,而是围绕一系列临床常见的“证候群”展开,这种组织方式更贴合实际诊疗的流程。例如,专门开辟了一个章节来讨论“久治不愈的疼痛”,其中囊括了从风湿痹痛到肝郁气滞等多种类型,并一一给出了作者屡试不爽的独特方剂组合。这些方剂大多是经典方剂的巧妙加减或创新配伍,但其核心思想依然扎根于传统理论。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对药材的选择和炮制的强调,他细致地描述了不同产地、不同炮制方法的药材在临床效果上的细微差异,这点在很多现代医著中是缺失的。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中医的“妙用”,往往就藏在这些细节之中。它鼓励读者去关注药性的细微变化,去体会每一味药在复方中扮演的角色,从而真正做到“用药如兵”。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主流医学教育的思维路径。它没有试图构建一个宏大而完美的理论体系,而是专注于解决临床中的“疑难杂症”。我个人对书中关于疑病症的探讨印象最为深刻。在西医检查无果,传统中医也束手无策的情况下,作者如何从患者的心理、生活习惯乃至家族病史中寻找突破口,其切入点之刁钻,令人拍案叫绝。书中提到的一些验案,细节丰富到令人咂舌,比如某位患者的失眠,最后竟是归因于其幼年时期的某种特定经历,通过调和其心神得以痊愈。这种对“人”的深度挖掘,体现了中医“仁心仁术”的精髓。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停下来,对照自己经手的病人,反思过去的诊疗思路是否过于片面。这本书迫使你跳出舒适区,去面对那些教科书上不常提及的复杂人性与疾病的交织。它不是一本速成的指南,而是一本需要你沉下心来,与作者一同经历思考过程的“引路书”。读完它,你对“治病必求于本”的理解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