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教程(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创新型规划教材)
定价:36.00元
作者:郭小春,蔡国瑞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7-01
ISBN:9787564036461
字数:326000
页码:26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教程》详细讲解了数字逻辑电路的基础知识,重点介绍了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脉冲的产生和变换电路、数,模与模/数转换电路、存储器与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电路结构和特点及工作原理、实验与课程设计。
本书中还有多个实验和课程设计部分,对前部分章节进行实践训练,并且在附录中汇编了常用数字集成电路的名称、型号、引脚排列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类、电气类、计算机类、自动化类等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函授、自考学生使用。
目录
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
第2章 逻辑门电路
第3章 组合逻辑电路
第4章 触发器
第5章 时序逻辑电路
第6章 脉冲的产生和变换电路
第7章 数/模与模/数转换
第8章 存储器与可编程逻辑器件
第9章 实验与课程设计
附录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拿到这本《计算机组成原理》时,我首先被它厚实的封面和严谨的排版吸引住了。这本书的作者显然在计算机底层原理的阐述上倾注了大量心血。它从最基础的数制转换讲起,层层递进地剖析了CPU的工作机制,包括指令集的构成、流水线技术如何提升效率,以及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如何平衡速度与成本。书中对硬布线逻辑和微程序控制器的对比分析尤其到位,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清晰地理解不同控制单元的优劣。特别是关于Cache一致性协议的部分,作者没有停留在理论介绍,而是通过大量的图示和模拟案例,生动地展示了MESI协议在多核环境下的实际运作流程。阅读过程中,我时不时地会停下来,对照着自己组装过的电脑硬件,将书中的抽象概念与实际的物理结构对应起来,那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是其他理论教材难以给予的。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手把手地带着你拆解一台高性能计算机的“黑箱”,让你真正掌握“机器是如何思考”的核心奥秘。对于希望深入理解现代计算架构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非常扎实的基石。
评分最近接触的这本《软件工程项目管理实践》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软件开发的全生命周期。它不像传统的教材那样只关注瀑布模型或纯粹的敏捷理论,而是非常务实地融合了DevOps的思想和风险管理的实操方法。书中有一个章节专门讲解了如何识别项目早期的需求模糊风险,并引入了增量交付的概念来有效规避后期大面积返工的窘境,这对于刚接触实际项目的我来说,是极其宝贵的经验之谈。我特别喜欢作者关于代码质量与技术债务的论述,他没有一味地指责,而是提供了量化的指标来衡量技术债务的积累速度,并提出了在冲刺计划中预留“重构时间”的实用建议。这本书的案例分析部分也非常详尽,它选取了几个典型的软件失败案例,深入剖析了沟通不畅、范围蔓延和测试不足等常见陷阱,读起来让人感觉像是在和一位身经百战的CTO对话,充满了对现实挑战的深刻理解和应对之道。
评分我最近在研读的这本《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简直是算法学习者的“救星”。它没有过分强调复杂的数学推导,而是将重点放在了算法的设计思想和效率分析上。这本书的亮点在于其对递归和迭代的比较分析,作者通过绘制不同算法的“复杂度增长曲线”,直观地展示了$O(n^2)$和$O(n log n)$在数据规模扩大后天壤之别。尤其是在处理图论问题时,无论是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还是最小生成树的Prim算法,书中都提供了清晰的伪代码和详细的步骤分解,让我能够轻松地将理论转化为C++或Python代码的实现。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平衡二叉树(如AVL树和红黑树)的剖析,作者细致地讲解了旋转操作如何维护树的平衡,以及这些看似微小的调整如何确保查找和插入操作的最坏情况复杂度依然保持在对数级别。这本书的配图精美且功能性极强,很多复杂的指针操作和树形结构变化,仅凭一张图就能茅塞顿开。
评分坦白说,我对这本《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的喜爱,很大程度上源于它彻底颠覆了我之前对网络协议栈的僵化认知。不同于那些从物理层开始堆砌概念的教材,它选择从应用层(比如用户能直接接触的HTTP协议)出发,逐步向下探究,直到接触到IP寻址和数据链路层的帧结构。这种自顶向下的路径设计,使得读者在学习初期就能体会到网络协议解决的实际问题,学习动机更强。书中对TCP拥塞控制的讲解尤为精彩,它通过精妙的数学模型和生动的动画描述,解释了慢启动、拥塞避免、快速重传和快速恢复这四个阶段如何共同维护了互联网的稳定传输,让我明白了为什么TCP能够如此高效和健壮。此外,书中对NAT(网络地址转换)的详细剖析,也解答了我长期以来对家庭路由器工作原理的疑惑。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幽默风趣,即使是最晦涩的协议细节,在作者的笔下也变得清晰易懂,是自学网络技术的绝佳伙伴。
评分翻阅这本《操作系统导论》,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的叙事方式极其流畅,完全没有传统教科书那种枯燥的说教感。作者似乎深谙教学心理学,总能找到最贴近生活的例子来解释那些复杂的并发控制问题。比如,在讲解死锁的检测与预防时,书中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图书馆图书借阅模型”,将资源请求和等待的关系具象化,使得经典的银行家算法不再是冰冷的数学公式,而是一套实用的资源调度策略。我特别欣赏它对虚拟内存管理部分的讲解深度,它不仅解释了分页和分段的机制,更深入探讨了TLB(转换后援缓冲器)对系统性能的决定性影响,以及操作系统如何通过软硬件协同来最小化缺页中断的开销。这本书的逻辑组织非常清晰,从进程管理到内存管理,再到文件系统和I/O系统,每一步都建立在前一步的知识基础之上,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知识链条。对于想要系统性掌握操作系统核心概念,并对系统性能调优有兴趣的读者,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既全面又富有洞察力的视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