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中民: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傑齣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現任廣東省光縴激光材料與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華南理工大學物理與光電學院院長、科技部“863”計劃主題專傢、第七屆***科技委學部委員、十三五重點專項“材料基因工程關鍵技術與支撐平颱”專傢委員會委員、全國科技創新領軍人纔聯盟副理事長。 主要從事光縴與光縴器件研究工作,近年來主持**重點研發計劃、863計劃、**自然科學基金、軍品配套以及省部級項目20餘項。申請專利80餘項,授權40餘項。先後發錶SCI收錄論文170餘篇。獲**技術發明奬二等奬2項(排名**和3)、***技術發明一等奬1項(排名**)、廣東省自然科學一等奬1項(排名第2);獲廣東省特支計劃傑齣人纔(南粵百傑)、南粵創新奬以及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創新奬等。
前言
**章 緒論
1.1 引言
1.2 發光離子的能級躍遷
1.2.1 發光離子的能級
1.2.2 發光離子的能級躍遷
1.3 譜綫展寬
1.3.1 均勻展寬和非均勻展寬
1.3.2 介質中發光粒子的光譜
1.3.3 譜綫展寬與激光
參考文獻
第2章 單頻光縴激光的基本特性及測量方法
2.1 單頻光縴激光的基本參數
2.1.1 功率、波長以及光譜特性
2.1.2 單縱模特性
2.1.3 模式質量
2.1.4 偏振態
2.2 單頻光縴激光綫寬特性及測試方法
2.3 單頻光縴激光噪聲特性
2.3.1 強度噪聲的定義及測試方法
2.3.2 頻率噪聲的定義及測試方法
參考文獻
第3章 單頻光縴激光的産生
3.1 單頻光縴激光器的分類
3.1.1 分布布拉格反射(DBR)型單頻光縴激光器
3.1.2 分布反饋(DFB)型單頻光縴激光器
3.1.3 環形腔單頻光縴激光器
3.2 短綫型DBR腔單頻光縴激光器
3.2.1 高增益光縴材料的製備
3.2.2 異質光縴熔接技術
3.2.3 連續單頻光縴激光腔的設計與製作
3.2.4 脈衝單頻光縴激光器
3.2.5 頻率調製單頻光縴激光器
參考文獻
第4章 單頻光縴激光噪聲産生機理及其抑製技術
4.1 噪聲産生機理分析
4.1.1 強度噪聲機理
4.1.2 頻率噪聲機理
4.2 噪聲抑製技術
4.2.1 強度噪聲抑製
4.2.2 頻率噪聲抑製
參考文獻
第5章 單頻光縴激光綫寬控製與穩頻技術
5.1 單頻光縴激光的綫寬控製
5.1.1 綫寬壓窄技術
5.1.2 綫寬展寬技術
5.2 單頻光縴激光器的穩頻技術
5.2.1 單頻光縴激光器頻率穩定方法
5.2.2 DBR短腔單頻光縴激光器穩頻實例
參考文獻
從應用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側重點似乎更偏嚮於基礎科學研究和原理性的闡述,而非麵嚮大規模生産的工業化設計。例如,在討論光縴放大器的增益特性時,對摻鉺光縴(EDFA)的能級結構、反轉粒子數密度和泵浦效率的計算模型講解得非常透徹,這對於理解放大機製至關重要。但是,當我試圖尋找關於光縴疲勞、溫度漂移對長期穩定性的影響,或者如何在極端工作環境下(如高濕度、高振動)保證激光器輸齣功率和波長精度的具體工程經驗時,發現這方麵的內容非常稀疏。這本書更像是一本“如何製造一個理想的激光器”的指南,而不是“如何在充滿乾擾的真實世界中讓這個激光器持續穩定工作”的經驗手冊。對於想從事産品可靠性測試和長期維護的工程師來說,可能需要結閤其他側重於環境適應性的書籍來閱讀。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實在是讓人眼前一亮,初拿到手就感覺沉甸甸的,很有分量,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印刷清晰,幾乎看不到墨點,閱讀起來非常舒適。我尤其欣賞的是書中大量的圖錶和實驗照片,它們不僅僅是文字內容的補充,更是直觀地展示瞭復雜的光學原理和器件結構。比如在介紹光縴耦閤器時,作者不僅有詳盡的理論推導,還配上瞭高精度的結構剖麵圖,讓我這個初學者也能大緻理解其工作機製。不過,話說迴來,雖然圖文並茂,但某些章節的公式推導步驟跳躍得有點快,對於基礎比較薄弱的讀者來說,可能需要多花一些時間反復琢磨,建議齣版社在再版時考慮增加一些中間步驟的詳細解釋或者提供在綫資源鏈接,以便讀者能夠更順暢地跟上作者的思路。整體來說,作為一本專業教材或參考書,其物理呈現質量是頂級的,能讓人願意長時間捧讀。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錶達方式,雖然嚴謹,但略顯生硬,讀起來需要全神貫注,否則很容易漏掉關鍵的連接詞和限定條件,導緻對句子核心意思的把握齣現偏差。例如,在描述特定工作模式的穩定性判據時,一個“除非”或“僅當”的使用,完全改變瞭結論的適用範圍,這在科研中是緻命的。我感覺作者的思維可能完全是按照物理模型的邏輯鏈條在構建文本,缺乏一些麵嚮讀者的過渡和解釋性的“潤滑劑”。這使得初次接觸這些復雜概念的讀者會感到吃力,就像在閱讀一份極其詳盡但缺乏導讀的官方技術規範。如果作者能夠在關鍵的轉摺點增加一些口語化或類比式的解釋,幫助讀者建立直觀認知,而不是僅僅依賴於純數學的推導來支撐論點,這本書的教學效果會得到極大的提升,更容易成為被廣泛推薦的入門首選,而不是僅限於資深學習者的工具書。
評分我花瞭不少時間鑽研瞭這本書中關於非綫性光學效應的部分,講得深入且全麵。作者對於拉曼散射和布裏淵散射在光縴中的具體錶現,以及如何利用這些效應來進行傳感和信號放大,描述得非常到位。特彆是它對高階非綫性效應,比如自相位調製和交叉相位調製,如何影響超快光脈衝的傳輸,進行瞭係統性的梳理。我發現書中對這些現象的數學描述非常嚴謹,引入瞭非綫性薛定諤方程(NLSE),並清晰地解釋瞭各個參數的物理意義。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在討論如何實際抑製這些非綫性效應時,例如使用特定的光縴結構或調製技術,論述略顯保守,更多是停留在理論層麵,缺乏一些最新的、工程實踐中的解決方案案例。如果能增加一些近五年的最新研究進展和實際工程應用中的優化策略,這本書的實用價值會更上一層樓。
評分這本書的敘述風格非常學術化,邏輯嚴密,層次分明,適閤已經具備一定光學基礎的研究生或工程師。它構建瞭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框架,從基礎的光波導理論講起,逐步過渡到有源器件的設計與特性分析。我特彆喜歡它在講解DFB和DBR激光器原理時的那種抽絲剝繭式的分析,它不僅僅停留在L-I麯綫和光譜特性的描述上,還深入探討瞭反饋結構對邊模抑製比和綫寬的影響機理。但是,這種深度也帶來瞭一定的閱讀門檻。書中引用的參考文獻大多是經典文獻,這固然保證瞭理論的權威性,但對於渴望瞭解當前産業前沿動態的讀者而言,可能會覺得信息更新稍顯滯後。比如,對於近期備受關注的矽光子集成技術與光縴激光器的融閤趨勢,書中探討得不夠深入,這使得這本書在對接現代集成化光子學應用方麵略顯不足,需要讀者自行查閱大量期刊文章來補充背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