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汉语熟语小词典
:14.80元
售价:10.8元,便宜4.0元,折扣72
作者:人民教育出版社辞书研究中心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5-01
ISBN:978710722192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300kg
汉语中的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等,传承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际的重要工具。为了帮助外国学生正确地学习汉语熟语、运用汉语熟语,人民教育出版社辞书研究中心专门组织专家编写了这部《汉语熟语小词典》。本词典也可供国内具有初、中等文化水平的读者学习使用。
本词典收录了常见的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1300余条,涵盖了《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和国内主要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语汇。
本词典规范、实用。条目、注音、释义与例句的编写完全依据国家的有关规定。释义力求准确简明,让人明白易懂,并不盲目追求内容的多而全。例句力求浅显,方便读者的理解与掌握。
本词典配有精美插图近百幅。
我对工具书的评价标准中,权威性和可靠性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一本辞书如果引用的内容模糊不清或者来源不明,那么它存在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这本小词典在这一点上做得极为扎实。当我查阅到一些偏僻或生僻的熟语时,我特意去核对了几个权威的古代文献引文,发现它提供的出处都是可靠且有据可循的,标注的年代信息也相当精确。这说明编纂团队在进行资料搜集和核实时,采取了非常严谨的学术态度,而不是简单地从网络资源或者其他二手资料中拼凑而成。这种对学术严谨性的坚守,使得我在引用或转述其中的内容时,能够完全放下心来,不必担心会产生知识性的错误,对于需要进行学术写作或者教学备课的人来说,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价值保障。
评分从价格和体积上来看,这本词典的性价比简直是高到离谱了。市面上很多同类型的权威工具书,要么篇幅浩大,价格不菲,要么内容简单,流于表面。这本“小词典”,在控制了便携性的同时,居然能保持如此高的信息密度和质量,实在让人感到惊喜。我本以为它会为了控制成本而在装帧上有所妥协,但无论是锁线胶装的坚固程度,还是印刷的清晰度,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准,感觉至少能用上十几年都不会散架。这让我深深体会到,好的编辑工作不仅是内容上的筛选,更是对资源配置的优化。它成功地将一本本应属于案头的厚重参考书,转化成了一件可以陪伴你日常生活的知识伴侣,这种“小而美”的哲学,让阅读和查阅的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而非负担,极力推荐给所有对中文表达有深度需求的朋友们。
评分作为一名中文学习者,我对词典的“易用性”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很多时候,工具书本身复杂的检索系统反而成了学习的障碍。但这本小词典在编排逻辑上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它的索引系统设计得非常人性化,即便是初次使用者,也能迅速找到目标条目。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对于那些结构相似、易于混淆的熟语,采用了并列对比的展示方式,比如“如饥似渴”和“如饥如渴”的区别,它没有简单地直接给出两个不同的解释,而是将两者放在一起,通过细微的语义差异和使用语境进行剖析,这种对比教学法对于建立清晰的认知框架实在太有效了。我甚至发现,有些条目后面还附带了简短的“辨析提示”,寥寥数语,便能解开我心中长久以来的疑惑,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引导,远胜于那些长篇大论的语法分析,真正体现了工具书服务于读者的宗旨。
评分这本小词典的装帧设计实在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沉稳的墨绿色,配上简洁的烫金字体,拿在手里就有一种厚重感,感觉不像是一本“小”词典,倒更像是一件文房雅玩。内页的纸张选用得也非常考究,摸上去有一定的纹理感,不像那种廉价的白纸,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觉得特别疲劳。我特别喜欢它在排版上做出的取舍和平衡,虽然是收录熟语的工具书,但它并没有为了塞进更多内容而把字号弄得密密麻麻,行间距留得恰到好处,每一个词条的释义和例句都清晰地划分开来,即使用放大镜都挑不出什么毛病。更难得的是,它在篇幅的控制上把握得极佳,虽然叫“小词典”,但分量却不轻,那种恰到好处的尺寸,无论是放在书包里通勤路上翻阅,还是在家中书架上随时取用,都显得非常方便顺手,可见编辑团队在实用性和审美性之间做了多少功课。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让它在使用体验上远超同类产品,让人忍不住想立刻就翻开看看里面到底收录了多少珍宝。
评分我最近在进行一个关于近现代文学文本的梳理工作,需要频繁对照一些具有时代烙印的固定表达,市面上很多工具书在处理这类动态变化的语言现象时,要么过于陈旧,要么就陷于过于宽泛的解释。然而,这本小词典在选取收录的熟语时,展现出了一种罕见的敏锐度。它似乎不仅仅是罗列了那些耳熟能详的成语,而是精准地捕捉到了那些在特定历史时期或者特定语境下才大量使用的“活”的表达。比如,一些在老一辈口中很常用,但在年轻一代的语料库中已经逐渐淡出的短语,它也给予了清晰的标注和合理的解释,甚至还能追溯到其最初的语源脉络,这对于研究语言演变轨迹的人来说,简直是意外之喜。我翻阅了其中关于“时弊”和“权宜”相关的一些条目,其收录的例证都非常经典且具有代表性,没有那种生搬硬套的俗套,看得出编纂者在文字功底和知识储备上是下了深功夫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