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熟语小词典 9787107221927

汉语熟语小词典 978710722192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人民教育出版社辞书研究中心 著
图书标签:
  • 汉语
  • 熟语
  • 词典
  • 语言学习
  • 文化
  • 成语
  • 谚语
  • 工具书
  • 参考书
  • 汉语词汇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ISBN:9787107221927
商品编码:2962409099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汉语熟语小词典

:14.80元

售价:10.8元,便宜4.0元,折扣72

作者:人民教育出版社辞书研究中心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5-01

ISBN:978710722192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汉语中的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等,传承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际的重要工具。为了帮助外国学生正确地学习汉语熟语、运用汉语熟语,人民教育出版社辞书研究中心专门组织专家编写了这部《汉语熟语小词典》。本词典也可供国内具有初、中等文化水平的读者学习使用。
  本词典收录了常见的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1300余条,涵盖了《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和国内主要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语汇。
  本词典规范、实用。条目、注音、释义与例句的编写完全依据国家的有关规定。释义力求准确简明,让人明白易懂,并不盲目追求内容的多而全。例句力求浅显,方便读者的理解与掌握。
  本词典配有精美插图近百幅。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中华诗词鉴赏与应用》 作者: 王文山、李明德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5月 ISBN: 9787020115883 --- 内容简介 《中华诗词鉴赏与应用》是一部集诗词赏析、文化阐释与现代应用指导于一体的深度文化读物。本书旨在带领读者穿越历史长河,领略中华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理解其蕴含的深刻哲理与审美情趣,并探讨如何在当代生活中有效运用诗词的精髓。 全书共分为五大部分,结构严谨,内容丰富,力求做到学术性与普及性的完美结合。 第一部分:古典诗词的源流与演变 本部分系统梳理了中国古典诗词自先秦至近代的发生、发展脉络。 第一章:诗歌的曙光——《诗经》与楚辞 详细考察了《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及其四言体的格律基础,分析了“风、雅、颂”的社会功能。随后深入探讨了屈原开创的浪漫主义源头——楚辞的想象力、韵律特点及“骚体”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本章特别关注了早期诗歌中蕴含的自然观与社会批判意识。 第二章:汉魏风骨与建安气象 聚焦汉乐府民歌的质朴力量与“五言诗”的成熟。重点剖析了建安时期文人的集体心态,曹操父子的慷慨悲歌,以及“建安风骨”中体现的乱世情怀与生命意识。对蔡文姬《悲愤诗》等作品的艺术成就进行了细致的品评。 第三章:盛唐气象与格律的定型 本章是全书的重点之一。详细解析了唐诗的黄金时代,从初唐的宫廷诗到盛唐王维、李白的浪漫主义与田园诗的巅峰。深入探讨了格律诗(律诗和绝句)的声律、对仗、平仄等严格规范的形成过程,分析了格律的束缚与如何成就形式美的辩证关系。 第四章:中晚唐的转向与宋词的崛起 探讨了中晚唐时期诗歌风格的多元化,如杜牧的清丽、李商隐的朦胧,以及“小李杜”对格律的精妙运用。紧接着,本书重点转向宋词。详细阐述了宋词“以俗为雅”的审美取向,从柳永的市井情怀、苏轼的豪放开阔,到李清照的婉约精巧,分析了词体在音律、句法上如何更好地承载复杂细腻的情感。 第五章:元曲的兴盛与诗词的终结 简要概述了元代散曲和杂剧的兴盛,以及它们在民间传播中的重要地位,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韵文体裁的集大成与最终定型。 第二部分:主题与意象的深度剖析 本部分跳脱出按时代顺序的叙述,转而从专题研究的角度,挖掘中国诗词中反复出现的核心主题和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意象群。 第六章:家国情怀与边塞的呼唤 梳理了从“黍离之悲”到岳飞、文天祥的爱国诗篇。重点分析了边塞诗派(如高适、岑参)如何将壮阔的自然景观与保家卫国的使命感融为一体,探讨了“气”在表达这种情感时的力量。 第七章:山水田园的隐逸哲学 系统阐释了陶渊明开创的归隐传统,及其在魏晋玄学和禅宗思想影响下的发展。分析了王维、孟浩然等诗人的作品如何构建了一个理想的、与世无争的审美空间,并探讨了“采菊东篱下”背后所蕴含的生命自足观。 第八章:爱情、离别与闺阁之思 探讨了中国诗词中对人际情感的细腻描摹。不仅分析了唐诗中的相思与赠别艺术,还着重分析了宋词中,特别是女性视角下的哀婉与幽怨,如对“绿窗”、“红豆”、“杨柳”等传统意象的运用。 第九章:时间、生命与哲思 聚焦于“逝者如斯夫”、“感时伤逝”等主题。通过杜甫对历史兴衰的感慨、苏轼对宇宙人生的旷达思考,以及禅宗诗歌对“当下”的把握,阐释了古典诗词中蕴含的东方哲学智慧。 第三部分:艺术技巧与审美鉴赏 本部分侧重于教授读者如何“读懂”和“欣赏”诗词的技法层面。 第十章:声律与节奏的魔力 详尽解释了近体诗的平仄、对仗、粘对规则,以及词牌的曲牌、过腔、换头等音乐性元素。通过具体范例,演示音韵如何服务于情感的表达,例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的清脆与低沉的对比。 第十一章:修辞手法的妙用 深入辨析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在诗词中的独特运用。重点分析了“互文见义”、“移步换景”、“炼字”的功力,例如一个“月”字在不同诗歌中如何承载完全不同的情感重量。 第十二章:意境的构建与读者的参与 阐释了中国古典美学中“意境”的核心地位。探讨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奥秘,即作者如何通过有限的文字,激发读者自身经验的联想,完成意境的共同构建过程。 第四部分:诗词在文化中的应用与传承 本部分将古典文学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强调诗词的生命力。 第十三章:诗词中的地理与风物志 以中国著名山川、古迹为线索,串联起历代文人的咏叹。通过分析描写长江、黄河、泰山等地的诗篇,展现诗词对中国地理景观的文学定格作用,并引导读者进行“诗意地图”的构建。 第十四章:典故、成语与现代语言的滋养 系统梳理了大量来源于经典诗词的成语和俗语,如“春风得意”、“柳暗花明”、“一掷孤注”等,展示诗词如何成为现代汉语表达的“活水源头”。 第十五章:诗词的现代转化与审美教育 探讨了诗词在当代书法、绘画、音乐(如中国风歌曲)中的转化形式。强调了在信息爆炸时代,重温古典诗词对于培养国民的文化自信、净化审美情操的重要价值。本书倡导将诗词的“慢阅读”精神带入快节奏的生活,以诗养心。 结语:与古人对话 本书最后以散文形式,鼓励当代读者放下功利心,以一颗谦卑而开放的心态,去亲近那些流淌了千年的文字,实现与古代伟大灵魂的真诚对话。 --- 读者对象: 对中国古典文学有浓厚兴趣的普通爱好者。 大中小学师生,可作为辅助教材或深入阅读材料。 希望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并学习古典文学鉴赏方法的职场人士。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在进行一个关于近现代文学文本的梳理工作,需要频繁对照一些具有时代烙印的固定表达,市面上很多工具书在处理这类动态变化的语言现象时,要么过于陈旧,要么就陷于过于宽泛的解释。然而,这本小词典在选取收录的熟语时,展现出了一种罕见的敏锐度。它似乎不仅仅是罗列了那些耳熟能详的成语,而是精准地捕捉到了那些在特定历史时期或者特定语境下才大量使用的“活”的表达。比如,一些在老一辈口中很常用,但在年轻一代的语料库中已经逐渐淡出的短语,它也给予了清晰的标注和合理的解释,甚至还能追溯到其最初的语源脉络,这对于研究语言演变轨迹的人来说,简直是意外之喜。我翻阅了其中关于“时弊”和“权宜”相关的一些条目,其收录的例证都非常经典且具有代表性,没有那种生搬硬套的俗套,看得出编纂者在文字功底和知识储备上是下了深功夫的。

评分

作为一名中文学习者,我对词典的“易用性”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很多时候,工具书本身复杂的检索系统反而成了学习的障碍。但这本小词典在编排逻辑上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它的索引系统设计得非常人性化,即便是初次使用者,也能迅速找到目标条目。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对于那些结构相似、易于混淆的熟语,采用了并列对比的展示方式,比如“如饥似渴”和“如饥如渴”的区别,它没有简单地直接给出两个不同的解释,而是将两者放在一起,通过细微的语义差异和使用语境进行剖析,这种对比教学法对于建立清晰的认知框架实在太有效了。我甚至发现,有些条目后面还附带了简短的“辨析提示”,寥寥数语,便能解开我心中长久以来的疑惑,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引导,远胜于那些长篇大论的语法分析,真正体现了工具书服务于读者的宗旨。

评分

这本小词典的装帧设计实在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沉稳的墨绿色,配上简洁的烫金字体,拿在手里就有一种厚重感,感觉不像是一本“小”词典,倒更像是一件文房雅玩。内页的纸张选用得也非常考究,摸上去有一定的纹理感,不像那种廉价的白纸,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觉得特别疲劳。我特别喜欢它在排版上做出的取舍和平衡,虽然是收录熟语的工具书,但它并没有为了塞进更多内容而把字号弄得密密麻麻,行间距留得恰到好处,每一个词条的释义和例句都清晰地划分开来,即使用放大镜都挑不出什么毛病。更难得的是,它在篇幅的控制上把握得极佳,虽然叫“小词典”,但分量却不轻,那种恰到好处的尺寸,无论是放在书包里通勤路上翻阅,还是在家中书架上随时取用,都显得非常方便顺手,可见编辑团队在实用性和审美性之间做了多少功课。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让它在使用体验上远超同类产品,让人忍不住想立刻就翻开看看里面到底收录了多少珍宝。

评分

我对工具书的评价标准中,权威性和可靠性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一本辞书如果引用的内容模糊不清或者来源不明,那么它存在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这本小词典在这一点上做得极为扎实。当我查阅到一些偏僻或生僻的熟语时,我特意去核对了几个权威的古代文献引文,发现它提供的出处都是可靠且有据可循的,标注的年代信息也相当精确。这说明编纂团队在进行资料搜集和核实时,采取了非常严谨的学术态度,而不是简单地从网络资源或者其他二手资料中拼凑而成。这种对学术严谨性的坚守,使得我在引用或转述其中的内容时,能够完全放下心来,不必担心会产生知识性的错误,对于需要进行学术写作或者教学备课的人来说,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价值保障。

评分

从价格和体积上来看,这本词典的性价比简直是高到离谱了。市面上很多同类型的权威工具书,要么篇幅浩大,价格不菲,要么内容简单,流于表面。这本“小词典”,在控制了便携性的同时,居然能保持如此高的信息密度和质量,实在让人感到惊喜。我本以为它会为了控制成本而在装帧上有所妥协,但无论是锁线胶装的坚固程度,还是印刷的清晰度,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准,感觉至少能用上十几年都不会散架。这让我深深体会到,好的编辑工作不仅是内容上的筛选,更是对资源配置的优化。它成功地将一本本应属于案头的厚重参考书,转化成了一件可以陪伴你日常生活的知识伴侣,这种“小而美”的哲学,让阅读和查阅的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而非负担,极力推荐给所有对中文表达有深度需求的朋友们。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