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新中華報(整理本)
:590.00元
售價:501.5元,便宜88.5元,摺扣85
作者:中國井岡山乾部學院 中央檔案館
齣版社:江西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10-01
ISBN:978721008550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新中華報》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央和陝甘寜邊區機關報。前身是《紅色中華》,1937年1月改名為《新中華報》,三日刊,在延安齣版。自1939年2月起,《新中華報》調整為中央機關報,是為《新中華報》綜閤版,至1941年5月15日共齣版230期。本書係根據中央檔案館影印本對這一時期齣版的《新中華報》綜閤版所做的簡體橫排整理本。
內容提要
內容簡介:
《紅色中華》是中國黨在革命根據地創辦的*份非常具有代錶性和影響力的媒體,也是我黨創刊時間早、創辦時間長、發行量多、影響麵廣的中央機關報。該報創辦於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是蘇區的曆史記憶。《新中華報》由《紅色中華》(共創辦324期)改名而來,是中國黨在抗日戰爭時期宣傳抗戰、團結、進步,反對投降、分裂、倒退和發動群眾開展武裝鬥爭的主要陣地,是黨的重要喉舌。
本次整理齣版的《紅色中華》係列圖書,是中國井岡山乾部學院和中央檔案館依據中央檔案館全套影印本,按照現代漢語規範要求,所做的簡體橫排整理本,共計3本20冊。此係列整理本,文字上保留瞭原有的風貌和風格,內容上則增添瞭《石叟資料》(即《陳誠文集》)中收集的原影印本中缺軼的77期至144期的14個版麵,並另行增加瞭中央蘇區留守時期齣版發行的《紅色中華》4期11個版麵(由《石叟資料》、原瑞金革命曆史紀念館和於都縣博物館抄件等處收集),同時整理瞭報紙中縫的全部文字內容,插圖漫畫亦原樣照錄,是目前較為齊全的《紅色中華》文本。
目錄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中國井岡山乾部學院是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成立,負責對黨政乾部、企業經營管理者、專業技術人員和軍隊乾部進行中史、黨建理論、革命傳統教育和基本國情教育的培訓基地。
中央檔案館是中央和國務院直屬的文化事業機構,負責集中統一管理中國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機關各個曆史時期形成的重要檔案資料,為社會各方麵提供利用服務。
文摘
序言
不得不說,《新中華報(整理本)》這本書的齣版,為我們這些對曆史細節感興趣的讀者提供瞭一個非常寶貴的窗口。我一直認為,真正理解一個時代,不能隻看那些官方的宏大敘事,更需要從那些鮮活的、具體的、甚至是瑣碎的細節中去捕捉它。這本書恰恰做到瞭這一點。我非常喜歡其中一些關於地方風土人情的報道,它們記錄瞭不同地區的特色文化、風俗習慣,甚至是一些地方性的民間傳說,這讓我對中國這片土地的多樣性有瞭更深的認識。而且,書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小故事,比如關於鄰裏之間的互助,關於節日的慶祝活動,關於傢庭的溫馨瞬間,都讓我感受到那個時代人們最真實的情感和生活狀態。它們沒有經過太多的加工和修飾,就像未經雕琢的璞玉,散發著天然的光澤。我特彆注意到書中對一些社會現象的討論,雖然觀點和我們現在可能有所不同,但那種真誠的探討和對問題的關注,都讓我看到瞭那個時代社會的活力和進步的訴求。這本書就像一個大熔爐,匯集瞭那個時代的各種聲音,讓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審視和理解它。
評分《新中華報(整理本)》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份閱讀材料,更像是一次心靈的遠足。我尤其著迷於它所展現的那個時代人們的精神麵貌。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被那種積極嚮上、充滿乾勁的氛圍所感染。無論是在建設國傢、改革開放的宏大敘事中,還是在日常生活的點滴記錄裏,都能感受到一股強大的生命力。我特彆留意瞭書中關於科技進步、教育發展的內容,看到當時的科學傢、工程師們如何攻堅剋難,也看到年輕一代如何渴望學習新知識,這讓我對中華民族的創造力和進取精神有瞭更深的理解。同時,這本書也讓我看到瞭那個時代社會各階層人們的生活狀態,從工人到農民,從知識分子到普通市民,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生活努力奮鬥,也為國傢的進步貢獻力量。我甚至能從那些零星的社會新聞中,感受到那個時代人與人之間的淳樸情感和互助精神。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前輩們用血汗和智慧澆築而成的,這份沉甸甸的成就感,也讓我對未來充滿瞭更多的期待和信心。它讓我深刻地認識到,曆史的進程並非偶然,而是無數個人努力匯聚而成的結果,這種力量感,是這本書給予我的最寶貴的財富。
評分剛拿到《新中華報(整理本)》的時候,說實話,我並沒有抱太高的期望,想著可能就是些陳年舊聞,枯燥乏味。但真正讀起來,纔發現完全不是那麼迴事!它更像是一部生動的曆史紀錄片,隻不過是用文字和圖片的形式呈現的。我特彆喜歡裏麵那些深入基層的報道,它們不僅僅是宏觀政策的宣講,而是通過一個個具體的人物故事,展現瞭政策在現實中是如何被執行、被接受,以及對普通老百姓生活帶來的實際影響。讀到那些關於工廠生産、農業豐收、城市建設的新聞,我能感受到那個時代人民的勤勞和奉獻;而看到一些關於教育普及、醫療衛生發展的報道,又能體會到社會進步的步伐。這本書最讓我感動的地方在於,它沒有迴避那個時代的挑戰和睏難,也記錄瞭人們在逆境中的堅韌和不屈。有時候,讀到一些關於自然災害、社會矛盾的報道,雖然會讓人生齣些許沉重,但恰恰是這些真實記錄,纔讓這段曆史更加完整和立體。它讓我體會到,曆史並非是一條平坦的大道,而是充滿瞭麯摺和奮鬥。另外,我還在書中發現瞭一些當時流行的歌麯、戲劇的介紹,甚至是一些有趣的社會調查,這些內容極大地豐富瞭我對那個時代文化生活和社會風貌的認知,讓這段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充滿瞭鮮活的生命力。
評分收到這本《新中華報(整理本)》真是個意外的驚喜!我一直對那個年代的曆史和社會生活有著濃厚的興趣,而這份報紙簡直就像穿越時空的任意門,讓我能直觀地感受到那個時代的脈搏。翻開它,撲麵而來的是那個時代特有的印刷體和排版風格,雖然不如現代報紙那樣花哨,但卻有一種樸實而厚重的力量。我尤其著迷於那些當時的新聞報道,它們不像我們現在看到的經過層層過濾和解讀的信息,而是直接呈現瞭事件的發生、人們的反應,以及政府的政策。讀著那些關於經濟建設、社會改革、文化思潮的文章,我仿佛看到瞭無數普通人在時代浪潮中的奮鬥與掙紮,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希望與睏惑,都通過泛黃的紙頁生動地展現在我眼前。有時候,我還會特彆留意那些刊登的廣告,它們也是瞭解那個時代消費習慣、生活水平和社會風貌的絕佳窗口。比如,我看到一些關於國産商品的宣傳,還有一些引進的外國産品的廣告,這能讓人感受到那個時代對外開放的程度和人們對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更不用說那些當時的小說連載、詩歌散文,它們不僅僅是消遣,更是那個時代人們精神世界的一麵鏡子,摺射齣他們的情感、理想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總而言之,這本書不隻是一個簡單的文獻匯編,它是一份沉甸甸的曆史檔案,是理解那個年代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讓我受益匪淺,也為我提供瞭更廣闊的思考空間。
評分拿到《新中華報(整理本)》這本書,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一種曆史的厚重感。它不僅僅是紙張上的文字,更是那個時代留下的鮮活印記。我非常喜歡其中對一些重大曆史事件的原始記錄,它們沒有經過後來的解讀和評價,而是直接呈現瞭事件發生時的現場氛圍和各方反應,這讓我能夠更接近曆史的真相,進行獨立的思考。比如,我讀到一些關於國內國際形勢的分析,雖然語言風格和我們現在不同,但其背後所蘊含的對國傢命運的關切和對未來的思考,是能夠引起共鳴的。這本書還讓我看到瞭那個時代人們對知識的渴望和對科學的崇拜,許多報道都圍繞著科技創新、教育普及展開,這充分體現瞭那個時代的時代精神。同時,我也對書中記錄的社會變遷感到驚嘆,從城市的麵貌到人們的穿著打扮,從交通方式到通訊手段,每一個細節都反映瞭時代的進步和發展。這本書就像一個巨大的拼圖,將那個時代的碎片一一展現,讓我有機會去拼湊齣一個更完整、更生動的曆史圖景,也讓我對我們今天的成就有瞭更深的理解和珍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