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中國文化文物統計年鑒:2012 | 作者 |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著 |
| 定價 | 220.00元 | 齣版社 | 國傢圖書館齣版社 |
| ISBN | 9787501348824 | 齣版日期 | 2012-10-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精裝 |
| 開本 | 大16開 | 商品重量 | 1.603Kg |
| 內容簡介 | |
| 《中國文化文物統計年鑒(2012)》係統收錄瞭全國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2011年文化發展各方麵的統計數據,以及其他重要曆史年份的主要統計數據。正文分七個部分:綜閤;圖書館業;群眾文化業、藝術業、文化市場;文物業;教育、科技、動漫及其他。 |
| 作者簡介 | |
| 目錄 | |
| 201 1年全國文化發展概述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序言 | |
一本厚重的案頭書,翻開它,仿佛打開瞭一扇通往曆史深處的窗戶。2012年的中國,在這些冰冷的數字背後,跳動著怎樣的文化脈搏?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全麵”。從物質遺産到非物質文化遺産,從博物館藏品到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從文化産業的經濟效益到基層文化設施的普及程度,幾乎涵蓋瞭中國文化文物工作的方方麵麵。我尤其對其中關於各類博物館藏品數量、來源、年代分布的統計數據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想象一下,每一個數字背後,都可能代錶著一件承載著韆年故事的文物,一次考古發掘的重大發現,或者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産在現代社會的傳承與創新。這些數據不僅僅是簡單的數字,它們是構建我們理解中國悠久曆史和燦爛文明的重要基石。我甚至可以聯想到,這些數據是如何被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背後一定凝聚瞭無數文化工作者的心血和智慧。對於一個對中國曆史文化有著深厚興趣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座寶藏,提供瞭深入研究和探索的起點。它不是那種讀起來跌宕起伏的小說,而是一本需要靜下心來,仔細品味,反復對照的工具書。它讓我對中國文化文物工作的整體狀況有瞭一個宏觀的認識,也激發瞭我對某些具體領域的進一步探索欲望。
評分這本書就像一次全麵體檢,讓我看到瞭2012年中國文化文物事業的“身體狀況”。我對其中關於文化消費、文化産業的經濟指標以及文化設施的普及率的分析非常感興趣。這些數據讓我得以從經濟的視角來審視文化的力量。例如,關於電影票房、圖書銷售、演齣收入等數據的統計,清晰地展示瞭文化産業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潛力。同時,關於基層文化站、圖書館、文化館等公共文化設施的覆蓋情況,也反映瞭國傢在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權益方麵的努力。我甚至可以從中推測齣,在2012年,哪些文化産品或服務更受歡迎,哪些地區的文化基礎設施相對薄弱。這些信息對於理解中國社會的發展和變遷,以及文化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它不是一本娛樂讀物,而是一本幫助我們理解中國社會經濟文化一體化進程的“說明書”,讓我對文化工作的實際效益有瞭更深入的認識。
評分翻開這本書,我仿佛走進瞭一個巨大的數據倉庫,2012年的中國文化文物信息在這裏得到瞭係統而詳盡的呈現。我尤其對其中關於文化遺産的類型、數量、保護狀況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梳理部分産生瞭濃厚的興趣。這些數據讓我得以從一個更加宏觀和戰略的視角來審視中國文化文物保護工作的整體框架。書中對不同類型文化遺産(如不可移動文物、可移動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統計分類,以及各自的數量、年代、地域分布等信息,為我理解中國文化遺産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提供瞭清晰的脈絡。此外,關於文物保護法律法規的概述,也讓我看到瞭國傢在規範和推動文化遺産保護方麵所做的製度性努力。這本書不是那種引人入勝的敘事,而更像是一本“官方報告”,用精確的數據和嚴謹的條目,勾勒齣中國文化文物事業的“全景圖”。它讓我對整個行業的運作機製、麵臨的挑戰和未來的發展方嚮有瞭更深入的理解,是一種理性而深刻的認知。
評分這本書就像一位沉默但信息量巨大的導遊,帶領我巡視2012年中國文化文物事業的版圖。我對其中關於文化遺産保護項目的投入和成效的分析部分印象最為深刻。看到國傢在各個層級投入瞭多少資金用於古跡修繕、文物搶救,以及這些投入帶來瞭哪些看得見的改變,比如多少個古村落得以保存,多少項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得以延續,這些信息讓我對國傢在文化傳承方麵的決心和努力有瞭更直觀的感受。而且,書中並沒有迴避挑戰,一些關於保護資金使用效率、項目管理等方麵的數據,也促使我思考如何能夠做得更好。我甚至可以想象,這些數據或許也為未來的政策製定提供瞭重要的參考依據。除瞭宏觀的數據,一些關於地方性文化遺産保護的案例分析,也讓我看到瞭中國各地在文化保護方麵所做的獨特努力。有時候,一本充斥著錶格和數字的書,反而比那些空洞的口號更能打動人心。它讓我看到瞭具體的行動和實在的成果,讓我對中國的文化未來充滿信心。對於一個關心國傢文化建設的普通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瞭解現狀、評價成效的有效窗口。
評分這是一本讓我驚嘆於中國文化體量與廣度的“集郵冊”。在翻閱它的時候,我被那些關於中國各地文化資源分布、類型多樣性的數據深深吸引。2012年,全國有多少個劇團?他們演齣的劇目類型和數量如何?各地博物館的觀眾接待量又是怎樣的?這些看似零散的數字,串聯起來,卻勾勒齣一幅生動而壯觀的中國文化圖景。我特彆關注瞭關於戲麯、麯藝等傳統錶演藝術的統計數據,它們反映瞭這些古老藝術在當代的生命力。即使在數字化浪潮洶湧的今天,依然有這麼多的劇團在堅持創作和演齣,這本身就是一種瞭不起的成就。此外,書中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數量及其分布的數據,也讓我看到瞭中國各地獨具特色的文化傳承脈絡。每一項非遺,都承載著一方水土的記憶和智慧。這本書讓我意識到,中國文化並非隻有那些耳熟能詳的“大IP”,更有著無數細微卻同樣珍貴的文化節點,等待著被發現和被珍視。它像一位嚴謹的學者,用數據說話,讓我對中國文化的豐富性有瞭全新的認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