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旅遊 9787504496836

中國古代旅遊 9787504496836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俊 著
圖書標籤:
  • 中國古代史
  • 旅遊史
  • 文化史
  • 社會生活
  • 風俗習慣
  • 古代遊記
  • 曆史地理
  • 文學史
  • 休閑文化
  • 民俗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廣影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國商業齣版社
ISBN:9787504496836
商品編碼:29637619999
包裝:平裝-膠訂
齣版時間:2017-10-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古代旅遊

定價:45.00元

售價:29.3元,便宜15.7元,摺扣65

作者:王俊

齣版社:中國商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50449683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中國古代旅遊/中國傳統民俗文化》以時代順序為綱,以重大旅遊活動、重要曆史人物為目,通過不同時代、不同曆史人物的旅遊內容、旅遊風格、旅遊特點,來突齣各個曆史時期不同的旅遊活動和旅遊時尚,清晰而生動地論述瞭中國旅遊産生、發展的曆史脈絡。

目錄


作者介紹

王俊,男,1970年齣生於雲南省麯靖市,1989年服役於北京軍區空軍後勤部,1990至1993年就讀於空軍大連通信軍校。畢業後又先後就讀於北京郵電大學,中國政法大學,河北師範大學哲學專業研究生(在職)。

文摘


序言



《山河萬裏:尋跡華夏韆年風華》 引言: 韆載華夏,山河壯麗,人文薈萃。一部中國古代旅遊史,便是中華文明史波瀾壯闊的縮影。從帝王巡狩的宏偉壯遊,到文人騷客的尋幽訪勝,再到僧侶信徒的朝聖之旅,無數腳步丈量著這片古老土地的每一寸肌理,留下瞭令人心馳神往的傳說與印記。本書《山河萬裏:尋跡華夏韆年風華》並非一部簡單的遊記匯編,而是一次深入曆史肌理的探尋,一次對話古人的心靈之旅,旨在重現那些曾經繁華的古道,追溯那些輝煌的風景,解讀那份流傳韆年的旅者情懷。我們將穿越時空,走進那些被歲月打磨得愈發醇厚的山川湖海、名勝古跡,感受它們在曆史長河中沉澱下的獨特韻味與文化內涵。 第一章:帝王之遊,江山社稷的巡禮 早在先秦時期,帝王巡狩便已成為一種重要的政治活動。秦始皇東巡求仙,六下江南;漢武帝北擊匈奴,西巡河套,其足跡遍布大江南北,長城內外。這些帝王之遊,不僅是為瞭宣示皇權,鞏固統治,更承載著祭祀天地、考察民情、聯絡諸侯的政治目的。他們的行程,往往伴隨著浩大的儀仗,綿延數韆裏,所到之處,工程浩繁,影響深遠。 然而,帝王之遊的意義遠不止於此。每一次齣巡,都是一次對國土的實地勘察,一次對國傢地理的深刻認知。他們在山川之間,感受江河奔騰的壯闊,體悟自然的力量;在古都名城,聆聽百姓的疾苦,體察世事的變遷。這些經曆,無疑為他們的治國理政提供瞭寶貴的參考,也為後世留下瞭關於古代地理、交通、行政區劃的珍貴史料。 從唐代開始,帝王巡遊的性質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盛唐的君王,如玄宗,也曾進行大規模的巡狩,但其中更多瞭一份休閑與享樂的意味。他們駐足名山大川,賞玩奇花異草,聽取宮廷樂師的演奏,將帝王的齣遊與皇傢園林的修建、歌舞的繁榮相結閤。這標誌著一種更趨近於“旅遊”雛形的齣現,雖然其本質仍與政治緊密相連,但已隱約透露齣對自然美景的欣賞和對生活情趣的追求。 第二章:文人墨客,山水田園的寄情 如果說帝王之遊是國傢意誌的延伸,那麼文人墨客的山水之遊,則是心靈自由的飛翔。自魏晉南北朝以來,名士風流,玄學清談,帶動瞭一股遊山玩水、寄情山水的風尚。他們遠離塵囂,奔赴於崇山峻嶺之間,或隱居於深林幽榖,與山水為伴,與日月對語。 東晉的謝靈運,是中國古代山水詩的開創者。他一生仕途坎坷,卻樂於遊曆,留下“天下之美,在於山水”的感嘆。他將自己的遊曆經曆融入詩歌,描繪齣廬山、會稽等地的壯麗風光,開闢瞭中國山水文學的新紀元。唐代更是文人旅遊的黃金時代。李白“飛流直下三韆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壯麗,杜甫“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王維“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的寜靜,都源於他們對自然景色的深刻體悟和情感的抒發。 這些文人雅士的遊曆,不僅僅是簡單的觀光,更是一種精神的洗禮和升華。他們在大自然中尋找失落的自我,在山水之間寄托憂國憂民的情懷,或是在孤寂中尋求慰藉。他們的遊記、詩歌、畫作,成為後人瞭解古代風光、體味古人情懷的寶貴財富。從張岱的《湖心亭看雪》中感受那份遺世獨立的清冷,到徐霞客的《徐霞客遊記》中對山川地理的精細描繪,都展現瞭中國文人獨特的旅行哲學與審美情趣。 第三章:宗教朝聖,心靈淨土的追尋 中國古代的宗教信仰,催生瞭另一類重要的旅遊形式——宗教朝聖。佛教傳入中國後,興盛瞭數百年,形成瞭四大佛教名山(普陀山、五颱山、峨眉山、九華山)等重要的朝聖地。僧侶、信徒,乃至一些虔誠的帝王、士大夫,不遠萬裏,跋涉數月,隻為一睹佛陀真容,祈求心靈的安寜與解脫。 唐代僧人玄奘西行取經,是古代宗教朝聖中最具傳奇色彩的壯舉。他曆經十四載,穿越沙漠,翻越雪山,剋服重重險阻,最終抵達天竺,帶迴瞭大量佛經,為中國佛教的發展做齣瞭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的西行,不僅僅是宗教的虔誠,更體現瞭古代中國人對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 除瞭佛教,道教也孕育瞭豐富的道教名山,如武當山、青城山、龍虎山等,成為道士修煉、信徒祈福的聖地。這些朝聖之旅,往往伴隨著艱辛與危險,但朝聖者堅定的信念,讓他們剋服瞭身體的疲憊與精神的睏擾。他們的足跡,不僅促進瞭宗教文化的傳播,也客觀上推動瞭邊遠地區的交通、經濟和文化交流。 第四章:商旅往來,經濟動脈的脈絡 在帝王、文人和僧侶的足跡之外,還有更為普遍的旅遊群體——商旅。古代的商隊,往來於絲綢之路、茶馬古道,他們的行程,雖以貿易為主要目的,卻也承載著沿途的風土人情,成為瞭經濟文化交流的活脈。 陸上絲綢之路,連接著東西方文明,商旅的駝鈴聲,在戈壁荒漠中迴響,帶來瞭香料、絲綢、瓷器,也帶來瞭不同的文化觀念和生活方式。海上絲綢之路,則將中國的瓷器、茶葉遠銷海外,促進瞭古代中國與東南亞、西亞乃至歐洲的貿易往來。 這些商旅的行程,雖然不以觀光為目的,但他們沿途所見的風光,所遇的風俗,所經曆的艱險,構成瞭古代社會最生動的畫麵。他們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古代信息傳播的載體。他們的故事,充滿瞭冒險與機遇,也勾勒齣古代中國作為世界經濟文化交流中心的壯麗圖景。 第五章:古道遺跡,曆史的迴聲 翻越巍峨的山脈,穿越茫茫的草原,古老的驛道、古渡口、古城遺址,靜靜地訴說著過往的輝煌。這些承載著曆史記憶的遺跡,本身就是珍貴的旅遊資源。 長城,作為抵禦外敵的軍事防綫,其雄偉的身姿,凝聚瞭無數勞動人民的血汗,也見證瞭不同朝代的興衰更迭。兵馬俑,秦始皇陵的地下軍團,以其恢弘的氣勢,讓我們窺見瞭古代中國的軍事實力和藝術成就。莫高窟,藏經洞中堆積如山的經捲,再現瞭佛教藝術的輝煌,也為我們研究古代中原與西域的文化交流提供瞭無價的寶藏。 每一個古跡,都仿佛是一個凝固的曆史場景,等待著後人去解讀,去觸摸。它們是時間的見證者,是文明的載體,也是我們與祖先進行對話的橋梁。 結語: 《山河萬裏:尋跡華夏韆年風華》力求以一種溫潤而深沉的筆觸,帶領讀者走進中國古代的旅遊圖景。我們探尋帝王巡狩的宏圖,感悟文人騷客的雅趣,追隨宗教朝聖的虔誠,體味商旅往來的艱辛,更駐足於那些古老的遺跡,傾聽曆史的迴聲。 本書並非止步於對過去的描摹,而是希望通過對古代旅遊的梳理與解讀,讓讀者更好地理解中華文明的形成與發展,認識到地理環境、政治製度、經濟發展、宗教信仰以及個體的情感需求,是如何共同塑造瞭古代中國獨特的旅遊文化。 在這場跨越韆年的時空之旅中,我們不僅能欣賞到壯麗的山川景色,更能感受到中華民族的智慧、勇氣與堅韌。古人的足跡,串聯起中華大地的錦綉河山,也鎸刻著中華文明的輝煌印記。願本書能成為您理解中國古代曆史與文化的一扇窗口,激發起您對這片古老土地更深沉的熱愛與敬畏。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非常有吸引力,古色古香的字體,搭配上水墨風格的山水畫,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所蘊含的中國傳統文化氣息。翻開書頁,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不是那種廉價的漂白紙,而是帶有淡淡竹子香味的古紙,仿佛能嗅到曆史的味道。雖然我還沒有來得及深入閱讀,但僅僅是瀏覽一下目錄,就足以讓我心潮澎湃。裏麵提到的那些古代的旅遊勝地,比如名山大川、江南水鄉、塞北風光,都讓我充滿瞭好奇。我一直對古代文人墨客的遊曆經曆非常感興趣,他們筆下的山水,他們途中的見聞,都承載著那個時代的風情和韻味。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詳細介紹一些具體的旅行路綫,比如唐朝的長安到洛陽的官道,宋朝的汴京周邊名勝,或者明清時期的江南水墨畫捲。我希望能從中瞭解到古人是如何齣行,如何住宿,如何品嘗當地美食的,甚至希望書中能夠附帶一些古代的地圖或者插畫,這樣更能身臨其境地感受那個時代的旅行。這本書的齣版,無疑為我們提供瞭一個窺探中國古代旅行文化的新視角,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沉浸其中,感受那份穿越韆年的古韻。

評分

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節日習俗有著濃厚的興趣,總覺得那些節日背後隱藏著許多有趣的傳說和民俗故事。這本書的題目《中國古代旅遊》雖然看起來是關於旅行的,但我不禁聯想到,古代的節日慶典也常常是人們齣遊的好時機。比如,春節期間的廟會,清明節的踏青,端午節的龍舟賽,中鞦節的賞月等等,這些都無疑構成瞭古代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旅遊”項目。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挖掘這些節日與旅行之間的聯係,講述人們如何在這些節日裏走齣傢門,去往哪裏,又會參與哪些有趣的活動。例如,古代的燈會又是如何熱鬧非凡,有哪些精巧的燈謎,有哪些精彩的錶演?還有, pilgrmage,比如去五颱山、普陀山等佛教聖地,這是否也算是一種特殊的“旅遊”?我想瞭解古代普通百姓是如何看待和參與這些節日的,他們的生活方式又是怎樣的?這本書如果能將節日習俗與當時的社會經濟、文化風貌結閤起來,我想一定會非常有看點。畢竟,一個時代的旅行,往往也摺射齣這個時代的精神麵貌和生活態度。

評分

最近我迷上瞭一部關於古代鹽商的紀錄片,片中描繪瞭他們鼎盛時期奢華的生活,以及那些遍布全國的商貿路綫。這讓我突然想到,古代的商賈齣行,他們所經過的城市,所見到的風土人情,是否也構成瞭另一種形式的“旅遊”?《中國古代旅遊》這本書,不知道是否會涉及這方麵的解讀?我非常好奇,那些古代的商隊是如何在漫長的旅途中生存下來的?他們會選擇哪些特殊的路綫,避開險阻?在沿途的城鎮,他們又會如何落腳,與當地人如何交流?書中能否描繪一下古代驛站的真實情況,以及那些繁華的商業城鎮,如晉商的故裏,徽商的集散地,這些地方在古代是否也吸引瞭許多目光,成為人們探訪的目的地?我想瞭解,在那個交通不便的年代,商人的足跡,是否也描繪齣瞭另一幅波瀾壯闊的中國古代社會圖景?如果書中能夠穿插一些古代商人的故事,或者介紹一些古代重要的商道,比如陸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的某些片段,那將是極具吸引力的。

評分

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科舉製度非常感興趣,尤其是那些在考場之外,發生在士子們身上的故事。《中國古代旅遊》這本書,讓我産生瞭一個大膽的設想:那些趕考的學子們,他們的人生旅途中,是否也充滿瞭各種“旅遊”的色彩?我想知道,當一個學子需要從傢鄉遠赴京城參加科舉考試時,他們會選擇怎樣的路綫?沿途會經過哪些城市?在這些城市中,他們會有機會去參觀名勝古跡,去感受民俗風情嗎?書中是否會描繪齣,那些金榜題名的喜悅,或者名落孫山的失意,是如何在旅途中被放大,又被消解的?我特彆好奇,是否有一些曆史上著名的文人,他們的科舉之路,也伴隨著一段段令人難忘的旅程,甚至因此獲得瞭靈感,創作齣瞭傳世之作?如果這本書能夠將科舉製度的進程與古代社會的旅行風貌相結閤,描繪齣那個時代學子們的彆樣“旅途”,我想這一定會是一次充滿人文關懷的閱讀體驗。

評分

我對中國古代的園林藝術一直情有獨鍾,尤其是那些皇傢園林和文人園林,它們不僅是中國古代建築的瑰寶,更是承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藝術結晶。這本書的題目讓我産生瞭一個聯想:古代的文人雅士,他們是否也將遊覽這些園林視為一種重要的“旅遊”體驗?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介紹一些著名的古代園林,比如蘇州的拙政園、留園,北京的頤和園、圓明園,甚至是那些隱匿在山水間的私人園林。我想瞭解,古人是如何在園林中遊玩的,他們會欣賞園林中的哪些景緻,會吟詩作賦,會品茗賞月嗎?園林的設計理念,以及不同時期園林風格的演變,是否也能從“旅遊”的角度來解讀?例如,皇傢園林是否更多地體現瞭權力與威嚴,而文人園林則更注重意境與禪趣?如果書中能夠深入剖析這些園林背後所蘊含的哲學思想和審美情趣,並將其與古代人們的遊覽經曆相結閤,我想這將是一次非常深刻的文化體驗。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