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旅游 9787504496836

中国古代旅游 978750449683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俊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古代史
  • 旅游史
  • 文化史
  • 社会生活
  • 风俗习惯
  • 古代游记
  • 历史地理
  • 文学史
  • 休闲文化
  • 民俗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ISBN:9787504496836
商品编码:29637619999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古代旅游

定价:45.00元

售价:29.3元,便宜15.7元,折扣65

作者:王俊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50449683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古代旅游/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以时代顺序为纲,以重大旅游活动、重要历史人物为目,通过不同时代、不同历史人物的旅游内容、旅游风格、旅游特点,来突出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旅游活动和旅游时尚,清晰而生动地论述了中国旅游产生、发展的历史脉络。

目录


作者介绍

王俊,男,1970年出生于云南省曲靖市,1989年服役于北京军区空军后勤部,1990至1993年就读于空军大连通信军校。毕业后又先后就读于北京邮电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哲学专业研究生(在职)。

文摘


序言



《山河万里:寻迹华夏千年风华》 引言: 千载华夏,山河壮丽,人文荟萃。一部中国古代旅游史,便是中华文明史波澜壮阔的缩影。从帝王巡狩的宏伟壮游,到文人骚客的寻幽访胜,再到僧侣信徒的朝圣之旅,无数脚步丈量着这片古老土地的每一寸肌理,留下了令人心驰神往的传说与印记。本书《山河万里:寻迹华夏千年风华》并非一部简单的游记汇编,而是一次深入历史肌理的探寻,一次对话古人的心灵之旅,旨在重现那些曾经繁华的古道,追溯那些辉煌的风景,解读那份流传千年的旅者情怀。我们将穿越时空,走进那些被岁月打磨得愈发醇厚的山川湖海、名胜古迹,感受它们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的独特韵味与文化内涵。 第一章:帝王之游,江山社稷的巡礼 早在先秦时期,帝王巡狩便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政治活动。秦始皇东巡求仙,六下江南;汉武帝北击匈奴,西巡河套,其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这些帝王之游,不仅是为了宣示皇权,巩固统治,更承载着祭祀天地、考察民情、联络诸侯的政治目的。他们的行程,往往伴随着浩大的仪仗,绵延数千里,所到之处,工程浩繁,影响深远。 然而,帝王之游的意义远不止于此。每一次出巡,都是一次对国土的实地勘察,一次对国家地理的深刻认知。他们在山川之间,感受江河奔腾的壮阔,体悟自然的力量;在古都名城,聆听百姓的疾苦,体察世事的变迁。这些经历,无疑为他们的治国理政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也为后世留下了关于古代地理、交通、行政区划的珍贵史料。 从唐代开始,帝王巡游的性质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盛唐的君王,如玄宗,也曾进行大规模的巡狩,但其中更多了一份休闲与享乐的意味。他们驻足名山大川,赏玩奇花异草,听取宫廷乐师的演奏,将帝王的出游与皇家园林的修建、歌舞的繁荣相结合。这标志着一种更趋近于“旅游”雏形的出现,虽然其本质仍与政治紧密相连,但已隐约透露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第二章:文人墨客,山水田园的寄情 如果说帝王之游是国家意志的延伸,那么文人墨客的山水之游,则是心灵自由的飞翔。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名士风流,玄学清谈,带动了一股游山玩水、寄情山水的风尚。他们远离尘嚣,奔赴于崇山峻岭之间,或隐居于深林幽谷,与山水为伴,与日月对语。 东晋的谢灵运,是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开创者。他一生仕途坎坷,却乐于游历,留下“天下之美,在于山水”的感叹。他将自己的游历经历融入诗歌,描绘出庐山、会稽等地的壮丽风光,开辟了中国山水文学的新纪元。唐代更是文人旅游的黄金时代。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丽,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宁静,都源于他们对自然景色的深刻体悟和情感的抒发。 这些文人雅士的游历,不仅仅是简单的观光,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和升华。他们在大自然中寻找失落的自我,在山水之间寄托忧国忧民的情怀,或是在孤寂中寻求慰藉。他们的游记、诗歌、画作,成为后人了解古代风光、体味古人情怀的宝贵财富。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中感受那份遗世独立的清冷,到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中对山川地理的精细描绘,都展现了中国文人独特的旅行哲学与审美情趣。 第三章:宗教朝圣,心灵净土的追寻 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催生了另一类重要的旅游形式——宗教朝圣。佛教传入中国后,兴盛了数百年,形成了四大佛教名山(普陀山、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等重要的朝圣地。僧侣、信徒,乃至一些虔诚的帝王、士大夫,不远万里,跋涉数月,只为一睹佛陀真容,祈求心灵的安宁与解脱。 唐代僧人玄奘西行取经,是古代宗教朝圣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壮举。他历经十四载,穿越沙漠,翻越雪山,克服重重险阻,最终抵达天竺,带回了大量佛经,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西行,不仅仅是宗教的虔诚,更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 除了佛教,道教也孕育了丰富的道教名山,如武当山、青城山、龙虎山等,成为道士修炼、信徒祈福的圣地。这些朝圣之旅,往往伴随着艰辛与危险,但朝圣者坚定的信念,让他们克服了身体的疲惫与精神的困扰。他们的足迹,不仅促进了宗教文化的传播,也客观上推动了边远地区的交通、经济和文化交流。 第四章:商旅往来,经济动脉的脉络 在帝王、文人和僧侣的足迹之外,还有更为普遍的旅游群体——商旅。古代的商队,往来于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他们的行程,虽以贸易为主要目的,却也承载着沿途的风土人情,成为了经济文化交流的活脉。 陆上丝绸之路,连接着东西方文明,商旅的驼铃声,在戈壁荒漠中回响,带来了香料、丝绸、瓷器,也带来了不同的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海上丝绸之路,则将中国的瓷器、茶叶远销海外,促进了古代中国与东南亚、西亚乃至欧洲的贸易往来。 这些商旅的行程,虽然不以观光为目的,但他们沿途所见的风光,所遇的风俗,所经历的艰险,构成了古代社会最生动的画面。他们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古代信息传播的载体。他们的故事,充满了冒险与机遇,也勾勒出古代中国作为世界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的壮丽图景。 第五章:古道遗迹,历史的回声 翻越巍峨的山脉,穿越茫茫的草原,古老的驿道、古渡口、古城遗址,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辉煌。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遗迹,本身就是珍贵的旅游资源。 长城,作为抵御外敌的军事防线,其雄伟的身姿,凝聚了无数劳动人民的血汗,也见证了不同朝代的兴衰更迭。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地下军团,以其恢弘的气势,让我们窥见了古代中国的军事实力和艺术成就。莫高窟,藏经洞中堆积如山的经卷,再现了佛教艺术的辉煌,也为我们研究古代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无价的宝藏。 每一个古迹,都仿佛是一个凝固的历史场景,等待着后人去解读,去触摸。它们是时间的见证者,是文明的载体,也是我们与祖先进行对话的桥梁。 结语: 《山河万里:寻迹华夏千年风华》力求以一种温润而深沉的笔触,带领读者走进中国古代的旅游图景。我们探寻帝王巡狩的宏图,感悟文人骚客的雅趣,追随宗教朝圣的虔诚,体味商旅往来的艰辛,更驻足于那些古老的遗迹,倾听历史的回声。 本书并非止步于对过去的描摹,而是希望通过对古代旅游的梳理与解读,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认识到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宗教信仰以及个体的情感需求,是如何共同塑造了古代中国独特的旅游文化。 在这场跨越千年的时空之旅中,我们不仅能欣赏到壮丽的山川景色,更能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智慧、勇气与坚韧。古人的足迹,串联起中华大地的锦绣河山,也镌刻着中华文明的辉煌印记。愿本书能成为您理解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的一扇窗口,激发起您对这片古老土地更深沉的热爱与敬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非常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在考场之外,发生在士子们身上的故事。《中国古代旅游》这本书,让我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那些赶考的学子们,他们的人生旅途中,是否也充满了各种“旅游”的色彩?我想知道,当一个学子需要从家乡远赴京城参加科举考试时,他们会选择怎样的路线?沿途会经过哪些城市?在这些城市中,他们会有机会去参观名胜古迹,去感受民俗风情吗?书中是否会描绘出,那些金榜题名的喜悦,或者名落孙山的失意,是如何在旅途中被放大,又被消解的?我特别好奇,是否有一些历史上著名的文人,他们的科举之路,也伴随着一段段令人难忘的旅程,甚至因此获得了灵感,创作出了传世之作?如果这本书能够将科举制度的进程与古代社会的旅行风貌相结合,描绘出那个时代学子们的别样“旅途”,我想这一定会是一次充满人文关怀的阅读体验。

评分

我对中国古代的园林艺术一直情有独钟,尤其是那些皇家园林和文人园林,它们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更是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结晶。这本书的题目让我产生了一个联想:古代的文人雅士,他们是否也将游览这些园林视为一种重要的“旅游”体验?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一些著名的古代园林,比如苏州的拙政园、留园,北京的颐和园、圆明园,甚至是那些隐匿在山水间的私人园林。我想了解,古人是如何在园林中游玩的,他们会欣赏园林中的哪些景致,会吟诗作赋,会品茗赏月吗?园林的设计理念,以及不同时期园林风格的演变,是否也能从“旅游”的角度来解读?例如,皇家园林是否更多地体现了权力与威严,而文人园林则更注重意境与禅趣?如果书中能够深入剖析这些园林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并将其与古代人们的游览经历相结合,我想这将是一次非常深刻的文化体验。

评分

最近我迷上了一部关于古代盐商的纪录片,片中描绘了他们鼎盛时期奢华的生活,以及那些遍布全国的商贸路线。这让我突然想到,古代的商贾出行,他们所经过的城市,所见到的风土人情,是否也构成了另一种形式的“旅游”?《中国古代旅游》这本书,不知道是否会涉及这方面的解读?我非常好奇,那些古代的商队是如何在漫长的旅途中生存下来的?他们会选择哪些特殊的路线,避开险阻?在沿途的城镇,他们又会如何落脚,与当地人如何交流?书中能否描绘一下古代驿站的真实情况,以及那些繁华的商业城镇,如晋商的故里,徽商的集散地,这些地方在古代是否也吸引了许多目光,成为人们探访的目的地?我想了解,在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商人的足迹,是否也描绘出了另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国古代社会图景?如果书中能够穿插一些古代商人的故事,或者介绍一些古代重要的商道,比如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某些片段,那将是极具吸引力的。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节日习俗有着浓厚的兴趣,总觉得那些节日背后隐藏着许多有趣的传说和民俗故事。这本书的题目《中国古代旅游》虽然看起来是关于旅行的,但我不禁联想到,古代的节日庆典也常常是人们出游的好时机。比如,春节期间的庙会,清明节的踏青,端午节的龙舟赛,中秋节的赏月等等,这些都无疑构成了古代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旅游”项目。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挖掘这些节日与旅行之间的联系,讲述人们如何在这些节日里走出家门,去往哪里,又会参与哪些有趣的活动。例如,古代的灯会又是如何热闹非凡,有哪些精巧的灯谜,有哪些精彩的表演?还有, pilgrmage,比如去五台山、普陀山等佛教圣地,这是否也算是一种特殊的“旅游”?我想了解古代普通百姓是如何看待和参与这些节日的,他们的生活方式又是怎样的?这本书如果能将节日习俗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风貌结合起来,我想一定会非常有看点。毕竟,一个时代的旅行,往往也折射出这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态度。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有吸引力,古色古香的字体,搭配上水墨风格的山水画,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翻开书页,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不是那种廉价的漂白纸,而是带有淡淡竹子香味的古纸,仿佛能嗅到历史的味道。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仅是浏览一下目录,就足以让我心潮澎湃。里面提到的那些古代的旅游胜地,比如名山大川、江南水乡、塞北风光,都让我充满了好奇。我一直对古代文人墨客的游历经历非常感兴趣,他们笔下的山水,他们途中的见闻,都承载着那个时代的风情和韵味。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一些具体的旅行路线,比如唐朝的长安到洛阳的官道,宋朝的汴京周边名胜,或者明清时期的江南水墨画卷。我希望能从中了解到古人是如何出行,如何住宿,如何品尝当地美食的,甚至希望书中能够附带一些古代的地图或者插画,这样更能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个时代的旅行。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窥探中国古代旅行文化的新视角,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沉浸其中,感受那份穿越千年的古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