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電子工藝與實訓
:44.00元
售價:32.1元,便宜11.9元,摺扣72
作者:吳建明,張紅琴
齣版社:機械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111364177
字數:440000
頁碼:277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40kg
本書是作者在多年教學和科研的基礎上為電子工藝實訓教學而編寫的。本書根據教學實踐的要求,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訓練,內容包括安全用電常識和觸電預防與救護、電子元器件識彆與檢測、電子焊接工藝技術、計算機電路設計(Protel99 SE)、印製電路闆設計與製作、電子實訓産品、調試工藝及電子産品的檢修方法與檢修經驗、常用儀錶儀器的使用方法等。
本書內容充實、詳略得當、可讀性強,兼具實用性、資料性和先進性,配有思考題和技能訓練,並介紹瞭大量生産實踐的經驗。
本書既可作為各類理工科學生參加電子工藝實習的教材,也可作為電子科技創新實踐、課程設計、畢業實踐等的實用指導書,同時也可供職業教育、技術培訓及相關技術人員參考。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工程師在給你做一對一的私教課,語氣平和但內容分量十足。我之前在學習一個特定的電子封裝技術時,總是在理論和實際操作之間找不到一個完美的銜接點,很多教程隻教瞭“怎麼做”,卻沒解釋“為什麼這麼做”。而這本《電子工藝與實訓》則完全不同,它深入探討瞭工藝參數背後的物理化學原理。例如,在講解熱壓閤(Thermosonic Bonding)的時候,作者不僅給齣瞭最佳溫度和壓力範圍,還結閤熱膨脹係數的變化麯綫,解釋瞭為什麼過熱或壓力不足會導緻內部應力過大,最終造成器件失效。這種探究本質的學習方法,極大地增強瞭我對工藝窗口的理解和控製能力。我甚至開始嘗試著去設計一些更優化的工藝流程,而不是簡單地套用書本上的標準流程。雖然書中的插圖和圖錶多以黑白為主,信息密度很高,需要花時間去解讀,但一旦理解瞭,那份清晰度是任何彩色PPT都比不上的,因為它更注重信息的純粹和準確性。
評分這本厚厚的書剛拿到手的時候,我就被它封麵的設計吸引住瞭,那種沉穩的藍色調和清晰的字體搭配,透露齣一種專業和嚴謹的氣息。我原本是抱著學習基礎知識的心態來翻閱的,沒想到裏麵的內容遠比我想象的要豐富和深入。一開始的章節像是為新手準備的入門指南,把復雜的概念掰開瞭揉碎瞭講,讓我這個有點基礎的人也感到非常受用。作者顯然在電子領域摸爬滾打瞭很多年,他的講解方式非常注重實踐性,很多地方都穿插瞭實際案例分析,而不是空泛的理論說教。比如在講解某個電路模塊的時候,他會詳細說明在實際生産綫上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以及如何用最經濟有效的方式去解決它。讀到後來,我發現這本書更像是一本工具書,當我遇到一個具體的工藝難題時,翻開目錄,總能迅速定位到相關的章節,裏麵提供的解決方案和步驟清晰得讓人拍案叫絕。特彆是關於精密焊接和故障排查的部分,寫得極其細緻,連不同型號的烙鐵在使用時的力度和角度都有涉及,這種對細節的把控,是很多教材裏難以見到的。我已經開始習慣把這本書放在手邊,隨手翻閱,每次都能發現一些新的啓發,感覺自己的動手能力和理論水平都在穩步提升。
評分與其他偏重於電路設計或軟件仿真的書籍相比,這本著作的立足點非常紮實,它聚焦於“製造”這個環節,這是整個電子産品生命周期中至關重要卻常常被忽視的一環。我是一個動手能力比較強的人,但總是在麵對復雜的組裝和調試時感到力不從心,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堅實的後盾。它裏麵對於各種工具的使用規範和維護保養也有非常詳盡的描述,這在實驗室環境中尤其重要,因為工具的狀態直接決定瞭實驗結果的可靠性。我記得有一次,我們小組的貼片機調試齣瞭一個奇怪的偏移問題,怎麼調都解決不瞭,後來翻到這本書裏關於“精密運動控製係統的機械校準”那一節,發現裏麵提到瞭一個非常小的步進電機軸承間隙調整的技巧,我們依葫蘆畫瓢試瞭一下,問題迎刃而解。這種“救命稻草”般的實用性,讓我對這本書的評價非常高。它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論殿堂,而是實實在在的生産一綫經驗的結晶。
評分我通常買技術書籍會非常謹慎,因為很多書要麼內容過時,要麼翻譯腔太重,讀起來拗口。但這本《電子工藝與實訓》的語言風格非常直接明快,雖然是技術性很強的著作,但閱讀起來的障礙感並不大,仿佛作者是用最簡潔的中文來描述最復雜的工程流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對於“可靠性工程”的討論,它不僅僅停留在測試階段,而是將可靠性前置到瞭工藝設計之初。書中詳細介紹瞭DFM(麵嚮製造的設計)原則在現代電子産品開發中的應用,強調瞭設計者必須站在工藝的角度去優化結構,避免引入難以製造或易於齣錯的環節。這種跨學科的融閤思維,讓我拓寬瞭對“電子産品”這個概念的理解,它不僅僅是設計圖紙上的邏輯電路,更是物理世界中材料、溫度、應力和時間的復雜交響樂。我正在把書裏的某些章節內容,結閤我正在做的項目,做成一個內部培訓的材料,因為它涵蓋的知識體係足夠全麵和係統,完全可以作為我們部門的工藝標準參考手冊來使用。
評分說實話,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相當有挑戰性的,它絕對不是那種可以輕鬆翻過去應付瞭事的讀物。我一開始是抱著一種“徵服”它的心態開始的,但很快我就發現,裏麵涉及的技術名詞和公式推導需要極高的專注力。不過,正是這種“硬核”程度,纔讓它在眾多同類書籍中脫穎而齣。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論述新技術趨勢時的那種前瞻性,他沒有停留在對已成熟技術的描述上,而是花瞭不少篇幅去探討未來電子製造可能會麵臨的挑戰,比如小型化、高集成度對傳統工藝的衝擊。這種站在行業前沿的視角,讓這本書的價值超越瞭一本單純的技術手冊。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材料科學與電子器件兼容性的那幾章,邏輯鏈條非常嚴密,從原子層麵到宏觀性能的變化,層層遞進,讀完之後我對“為什麼這個材料適用於這個環境”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我甚至發現,書裏提到的一些解決思路,在我現在的工作中已經有所應用,隻是當時沒有意識到其背後的原理是如此成熟和係統化。這本書需要靜下心來啃,但每一次的深入閱讀,都會帶來知識結構的巨大拓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