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子元器件识别检测与焊接(第2版)
定价:29.00元
作者:韩广兴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9-01
ISBN:978712117979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第2版)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常用电子元件和半导体器件的功能特点与识别方法,并结合企业的生产环境,以实训演练的方式展现各种元器件的检测、安装和焊接方法,重点介绍操作技能和实训方法。上篇主要介绍常用电子元器件。半导体器件、变压器、电动机、继电器、传感器和集成电路等元器件的功能与识别方法。下篇主要介绍各种典型元器件的检测、安装和焊接的实训方法、操作案例及相关仪表工具的使用方法。本书适合作为电子产品制造业的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及中职学校的教材使用,也适合于从事电子产品制造业的生产、装配、检验、测试等各工序中的工人及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第1章 常用电子元件的功能、特点与识别方法(1)
1.1 电阻器的功能、特点与识别方法(1)
1.1.1 常用电阻器的外形特征(1)
1.1.2 电阻器的基本功能(1)
1.1.3 固定电阻器的种类及识别方法(4)
1.1.4 可变电阻器的种类特点(9)
1.1.5 可变电阻器型号的识别方法(12)
1.2 电容器的功能、特点与识别方法(17)
1.2.1 常见电容器的外形特征(17)
1.2.2 电容器的基本功能(17)
1.2.3 固定电容器的种类及识别方法速查(19)
1.2.4 可变电容器的种类特点(25)
1.3 电感器的功能特点与识别方法(25)
1.3.1 常见电感器的外形特征(25)
1.3.2 电感器的基本功能(26)
1.3.3 固定电感器的种类及识别方法(29)
习题1(35)
第2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的功能、特点与识别方法(36)
2.1 常用二极管的功能、特点与识别方法(36)
2.1.1 常用二极管的外形特征(36)
2.1.2 常用二极管的基本功能(37)
2.1.3 半导体二极管的主要参数和标注识别(42)
2.2 常用晶体三极管的功能特点及识别方法(49)
2.2.1 常用晶体三极管的外形特征(49)
2.2.2 常用晶体管的基本功能(50)
2.2.3 半导体三极管的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53)
2.2.4 半导体三极管的命名规则及标注方法(59)
习题2(62)
第3章 场效应晶体管和晶闸管的功能特点和识别方法(64)
3.1 场效应晶体管的功能、特点和识别方法(64)
3.1.1 场效应晶体管的功能特点(64)
3.1.2 场效应晶体管在电路中的作用(65)
3.1.3 场效应晶体管的型号命名及标注方法(67)
3.2 晶闸管的功能、特点和识别方法(68)
3.2.1 晶闸管的功能特点(68)
3.2.2 晶闸管在电路中的作用(69)
3.2.3 晶闸管的种类特点(70)
3.2.4 晶闸管的型号命名及标注方法(74)
习题3(75)
第4章 变压器和电动机的功能特点和识别方法(77)
4.1 变压器的功能、特点和识别方法(77)
4.1.1 变压器的基本功能和特点(77)
4.2 电动机的功能、特点和识别方法(82)
4.2.1 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82)
4.2.2 直流电动机的种类特点(82)
4.2.3 直流电动机的调速(84)
4.2.4 小型直流电动机应用实例(85)
习题4(86)
第5章 传感器的功能特点及识别方法(88)
5.1 传感器的基本功能和特点(88)
5.1.1 常用传感器的结构和功能(88)
5.1.2 传感器在电路中的应用(90)
5.2 传感器的种类和识别方法(93)
5.2.1 光电传感器(93)
5.2.2 温度传感器(95)
5.2.3 湿度传感器(96)
5.2.4 霍尔(磁电)传感器(97)
习题5(97)
第6章 常用集成电路的功能特点与识别方法(98)
6.1 常用集成电路的种类特点(98)
6.1.1 常用集成电路的外形特征(98)
6.1.2 集成电路的种类(99)
6.2 集成电路的识别方法(101)
6.2.1 集成电路的命名和标志方法(101)
6.2.2 集成电路的引脚分布规律(106)
6.2.3 集成电路的主要参数(107)
6.2.4 集成电路工作条件和相关信号的检测训练(107)
习题6(109)
第7章 常用检测仪表的功能特点和使用方法(111)
7.1 电子元器件的检测项目和相关仪表(111)
7.1.1 电子元器件的检测项目(111)
7.1.2 万用表的种类特点(111)
7.2 万用表的基本使用方法(114)
7.2.1 指针式万用表的基本使用方法(114)
7.2.2 数字万用表的基本使用方法(116)
7.2.3 万用表的使用注意事项(117)
7.2.4 数字万用表的使用注意事项(119)
7.3 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特点与应用(120)
7.3.1 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种类特点(120)
7.3.2 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应用(124)
7.3.3 典型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产品介绍(124)
7.4 关于电平的测量单位(dB)(126)
7.4.1 电平值与dB数(126)
7.4.2 信号电平(127)
7.4.3 分贝标度尺的应用(128)
7.5 示波器的功能特点及应用(128)
7.5.1 模拟示波器的结构特点(128)
7.5.2 数字示波器的结构特点(131)
7.5.3 示波器在电子元器件检测中的应用(136)
第8章 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检测实训(137)
8.1 电阻器、电容器和电感器的检测实训(137)
8.1.1 电阻器检测实训(137)
8.1.2 电容器检测实训(145)
8.1.3 电感器检测实训(151)
8.2 常用半导体器件的检测实训(155)
8.2.1 晶体二极管检测实训(155)
8.2.2 晶体三极管检测实训(157)
8.2.3 场效应晶体管检测实训(162)
8.2.4 晶闸管检测实训(164)
第9章 变压器和电动机的检测实训(169)
9.1 变压器的检测实训(169)
9.1.1 电源变压器的检测实训(169)
9.1.2 音频变压器的检测(170)
9.1.3 高频脉冲变压器的检测实训(173)
9.2 电动机的检测实训(174)
9.2.1 小型直流电动机的检测实训(174)
9.2.2 脉冲电动机的检测实训(175)
9.2.3 微型永磁直流电动机的检测实训(176)
第10章 传感器和集成电路的检测实训(177)
10.1 传感器的检测实训(177)
10.1.1 光电传感器的检测实训(177)
10.1.2 光电二极管的检测实训(178)
10.1.3 光电晶体管的检测实训(180)
10.1.4 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方法(181)
10.1.5 湿度传感器的检测方法(182)
10.1.6 霍尔(电磁)传感器的检测实训(183)
10.2 集成电路的检测实训(184)
10.2.1 三端稳压器的检测实训(185)
10.2.2 运算放大器的检测实训(186)
10.2.3 音频放大器的检测实训(187)
10.2.4 开关振荡集成电路的检测实训(189)
10.2.5 微处理器集成电路的检测实训(191)
第11章 电子元器件的安装与焊接技能实训(194)
11.1 电子元器件安装与焊接的工艺要求(194)
11.1.1 电子元器件的焊前加工(194)
11.1.2 手工焊接的特点及要求(200)
11.1.3 自动化焊接的特点及工艺(211)
11.2 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安装与焊接技能演练(217)
11.2.1 分立元器件的安装与焊接技能演练(217)
11.2.2 集成电路的安装与焊接技能实训(225)
11.3 技能扩展:贴片元器件的安装与焊接技能演练(227)
11.3.1 常用贴片元器件的安装与焊接技术(227)
11.3.2 贴片集成电路的安装与焊接技术(229)
11.4 电子元器件焊接质量的检验(230)
11.4.1 电子元器件焊接质量检验工具(230)
11.4.2 常用电子元器件焊接质量的检验(231)
11.4.3 贴片元器件的焊接质量检验(232)
11.4.4 拆焊操作(235)
习题答案(239)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是一名电子工程系的大三学生,我们课程涉及到的元器件种类繁多,教材往往更新不及时,很多新型的半导体器件在课本上根本找不到。这本《电子元器件识别检测与焊接(第2版)》的出现,对我来说简直是一剂强心针。它在元器件识别部分,对近年来越来越主流的MOSFET、IGBT以及一些用于电源管理的小型DC-DC转换芯片的标记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解析。我曾经被一块电源板上的几个标记为“A123”的SOT-23封装元件难倒了很久,翻遍了数据手册网站也没找到对应关系,最后是依靠这本书里关于“厂商内部代码和批次区分”的章节,结合其大致的引脚功能推断,才锁定了它是一个低压降LDO。这本书的实用性体现在其对“非标准”信息的覆盖上,它没有仅仅停留在理想化的元件参数描述,而是直面了工程实践中元件标记混乱、数据手册难以获取的现实问题。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个实战手册,让我们在理论学习之外,能够迅速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维修和设计中的“疑难杂症”对接起来。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的目的性很强,就是为了攻克那些让人头疼的焊接难题,特别是近几年不断缩小的BGA和QFN封装。我之前尝试过几次自己维修一些精密的主板,结果总是以虚焊或者短路告终,搞得我非常沮丧。这本书的第三部分,几乎是手把手地教导读者如何准备工作环境和选择合适的工具。它详细对比了热风枪、恒温烙铁以及红外预热台的优缺点,并针对不同尺寸和密度的元件给出了具体的温度曲线建议。我按照书里的指导,调整了我的热风枪参数,尤其是预热时间和吹风档位,再配合使用助焊剂的技巧,第二次尝试拆焊一个64Pin的QFN时,成功率明显提升,焊盘上的锡球均匀饱满,没有出现桥接现象。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涉及了返修(Rework)的技巧,比如如何安全地去除残留的锡膏和助焊剂,确保电路板不被腐蚀,这一点在很多市面上流行的焊接教程中是被忽略的。这本书的实在之处在于,它不仅仅告诉你“怎么做”,更深入地解释了“为什么”要这样做,让你真正理解热传导在焊接过程中的物理原理,从根本上提高了操作的精确度和可靠性。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很有层次感,它不像某些百科全书式的工具书那样堆砌知识点,而是遵循了一条清晰的学习路径:从“认识它”到“测准它”再到“装好它”。我个人非常喜欢它在“检测”部分加入的故障排查案例分析。这些案例不是那种教科书式的完美故障,而是结合了实际工作场景中的“疑难杂症”。比如,一个元件在常温下测量完全正常,但在电路带载发热后参数却急剧漂移的问题。书中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读者一步步分析可能是温度对PN结特性的影响,或是引脚接触不良等物理因素。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培养的不仅仅是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工程思维。它教会我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质疑和验证,而不是盲目地替换元件。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跟着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在实验室里进行实操训练,点到为止却又意味深长,让人在合上书本后,能够带着更严谨的态度去面对手中的每一个电子元件。
评分拿到这本《电子元器件识别检测与焊接(第2版)》的时候,我其实是带着点期待又有点忐忑的。我搞电子制作也有好几年了,算是半个老手了,但总觉得在元器件的“脾气秉性”上还是有些一知半解的地方,尤其是一些新型的贴片元件,看着小小的,但参数差异往往决定了整个电路的生死。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排版看起来相当扎实,不像有些技术书那样枯燥得让人望而却步。我最欣赏它在基础知识上的铺陈,它没有直接跳到复杂的测试流程,而是先用非常直观的方式梳理了电阻、电容、电感这三大金刚的基本物理特性和常见封装的识别技巧。尤其对一些容易混淆的参数,比如电容的等效串联电阻(ESR)和介质损耗角(DF)的区别,作者用了不少篇幅来解释其在实际电路中带来的影响,这一点对我后面排查高频电路的噪音问题帮助极大。书中对于如何使用万用表进行基础判断也讲解得非常细致,很多书上只是简单带过“测量阻值”的步骤,而这本书却会告诉你,在什么电压档位下测量特定元件的哪些指标是具有参考意义的,这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整体而言,这本书为我搭建了一个非常坚固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知识地基,让我对以往“凭感觉”操作的很多环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插图和图表质量绝对是业界良心水准。我买过很多关于电子技术的书籍,很多都是黑白印刷或者图示极其简陋,导致关键的细节完全无法分辨。但是《电子元器件识别检测与焊接(第2版)》在彩色印刷的元器件实物图上做得非常到位。例如,它展示了不同老化程度的电解电容顶部鼓包的细微差别,还有不同工艺下的PCB板面在腐蚀测试后的微观形貌对比。这些视觉上的清晰度极大地降低了我的学习门槛。特别是关于测试仪器使用的章节,书中不仅展示了示波器探头如何正确接入电路进行测量,还配有清晰的波形截图,并标注了哪些部分是正常信号、哪些是需要警惕的噪声或失真。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电感线圈的判断,通过对比不同绕法导致的漏磁现象在波形上的体现,让我对高Q值电路的设计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这本书的参考价值远远超越了一般的入门读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