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1978-2008
定价:45.00元
作者:中央文献研究室本书编写组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09-01-01
ISBN:9787543855199
字数:510000
页码:39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中央文献研究室专家全力打造,多家卫视12月起激情奉献同名大型电视讨账睛。深度反映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图书,全景式记录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
内容提要
书稿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实事求是的修史原则,以3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各个主要层面的巨大变化作为时空坐标,以编年体的形式记录了30年间*标志性和影响力的重大事件,用生动的事实、翔实的数据、珍贵的图片描述了中国发展的清晰轨迹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理性思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改革开放的全景画面,谱写了中国民族自强不息、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
我们站在2008重温往事,是为了继续前行。我们从1978开始回忆,从1978开始寻找,从1978开始记录。30年历程30年变迁30年突破30年发展梳理记忆的脉络透析变化的秘密全景展现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辉粕成就记录中华民族三十年来的光荣与梦想。
目录
作者介绍
龙平平 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主任、研究员、邓理论研究专家、大型电视专题片《邓》总撰稿人。
文摘
序言
坦白说,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握得非常高妙。它没有采用那种一板一眼的编年体叙事,而是巧妙地穿插了不同侧面的故事线,使得整个阅读体验如同观看一部多线索、高密度剪辑的纪录片,引人入胜。不同时期的政治气候、技术革新、文化思潮,都被作者用一种近乎散文诗般的笔法串联起来。我特别喜欢它在处理敏感议题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克制而深刻的洞察力。它没有激烈的控诉,也没有盲目的赞颂,而是用一种近乎冷静的旁观者视角,去呈现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复杂性。书中对几次关键转折点的分析,尤其令人称道,它能让你看到,当时所有人都以为是“理所当然”的选择背后,隐藏着多少艰难的权衡和未被言明的妥协。这种深层次的剖析,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般的历史回顾。它强迫你跳出当下的舒适区,去理解那一代人所承受的历史重量。每读完一个大的章节,都感觉自己的历史观被重新校准了一次,获得了更广阔的视野。
评分这本厚重的历史画卷,仿佛把我拉回了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初翻开时,那种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就让人难以抗拒。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对于社会变迁的捕捉入木三分。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个体命运描摹的那些章节,那些小人物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选择与坚守,被刻画得如此真实可感,让人不禁拍案叫绝。比如,对于八十年代初期,城市里个体户萌芽时的那种小心翼翼、充满希望又伴随着不确定性的生活状态的描述,简直就是一幅活生生的浮世绘。书中对于经济政策调整的阐述,并非枯燥的说教,而是紧密结合当时的社会反馈和民众的切身感受。通过大量翔实的史料和生动的案例,那些宏大的叙事一下子变得可以触摸、可以理解了。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陷入沉思,回忆起自己对那个时期的模糊记忆,然后被作者的深度挖掘所震撼。它不是简单的年代记录,更像是一次对民族精神深层结构的探索,揭示了三十年间,中国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出过去的阴影,重新塑造自己的世界观和生活方式的。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对未来的期许交织在一起,读来令人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视角,非常巧妙地平衡了自上而下的宏观调控与自下而上的民间活力。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经济数据和宏观政策时,从不让它们成为孤立的图表,而是立即将其转化为千家万户的餐桌变化、住房条件的改善,或是教育机会的扩展。这种“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手法,让历史的脉络清晰可见,又不失人情味。在某些关于社会矛盾尖锐化的段落,作者的处理方式体现了极高的职业素养,他提供事实,呈现多方观点,但将最终的价值判断留给了读者,这种尊重读者的态度,是很多同类作品所欠缺的。阅读过程中,我多次被那种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所震撼,它让我清晰地意识到,我们今天所享有的相对稳定与繁荣,是建立在那个充满不确定性和巨大努力的三十年之上的。这本书与其说是一部历史记录,不如说是一份对时代精神的深情致敬,是一份沉甸甸的集体记忆的整理与回望。
评分读完这本巨著,我最大的感受是理解了“代沟”的真正含义。它不只是年龄上的差异,更是思维方式和世界观的巨大鸿沟。书中对特定历史时期文化符号的复原和解读,让我这个后来的参与者,第一次真正理解了父辈们经历的那些“狂热”与“迷惘”究竟源自何处。例如,对于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流行文化如何从单一走向多元的分析,简直是天才之作。它将音乐、电影、文学作品中的潜台词,与当时的政治松动和市场化进程精准对接。这种跨学科的整合能力,让这本书的内涵丰富得惊人。我仿佛通过作者的眼睛,体验了一场漫长的心灵蜕变,看到了一个社会如何从集体主义的惯性中挣脱出来,去拥抱个体价值的复杂过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记录了“发生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它解释了“为什么会那样发生”,以及“那对我们今天意味着什么”。
评分这本书的文献扎实程度,简直令人叹为观止,看得出作者是下了“笨功夫”的。我查阅了书中引用的部分原始资料,发现作者在细节的考据上几乎达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但这种严谨性反而为他大胆的论断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改革开放初期,沿海特区发展的那些细节描述,从最初的一砖一瓦的引进,到招商引资过程中的那些曲折和博弈,都被勾勒得栩栩如生。这不再是教科书里那种光鲜亮丽的口号式叙述,而是充满了泥土味的真实。而且,作者的文字功力也极佳,他的句子结构多变,逻辑严密,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晦涩难懂,反而有一种抽丝剥茧的阅读快感。这种将学术的严谨性与大众的可读性完美结合的例子,在当代非虚构写作中并不多见。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现代中国社会肌理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极其可靠且引人入胜的入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